中国科学院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 中国科学院 2016年11月15日
中国科学院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 中国科学院 2016 年 11 月 15 日
摘要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国家洽理体系和洽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 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 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 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院的 历史使命。本规划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 纲要》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面向经济 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迫切 需求,聚焦重大科技问题,在关键或核心技术业已取得突破的基础上 开展集成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求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出系统性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 本规划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科技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的5个重点服务领域:科技服务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科技服务 于能源结构优化、科技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服务于城镇化和 人口健康、科技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设置21个服务主题。针对有望 实现创新跨越的“重大突破”,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布局科技项目,将 组织若干个重大示范转化工程,通过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创造 出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 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摘要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 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 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 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院的 历史使命。本规划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 纲要》和《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面向经济 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迫切 需求,聚焦重大科技问题,在关键或核心技术业已取得突破的基础上 开展集成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求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出系统性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提供更多有效和中高端科技供给。 本规划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科技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的 5 个重点服务领域:科技服务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科技服务 于能源结构优化、科技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服务于城镇化和 人口健康、科技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设置 21 个服务主题。针对有望 实现创新跨越的“重大突破”,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布局科技项目,将 组织若干个重大示范转化工程,通过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创造 出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 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本规划遵循开放联合的原则建设6大网络,包括:知识产杈运营 网络、科技服务网络、科技扶贫网络、野外台站网络、战略生物资源 网络、以及特色研究所群,拓展我院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 三五”期间还将关注若干重点学科建设,使我院面向“主战场”的科 研活动具有可持续的基础。 本规划的实施,预期将实现四大目标:(1)调动全院科技队伍中 的“主力军”面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并使之成为我院 科技创新活动的“主流文化”;(2)使我院结合社会资源促进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研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与之 相关联的学科基础、创新平合和服务网络得到明显加强;(3)使我院 在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结构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城镇 化与人口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进程中,做出有显示度 的科技贡献,得到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4)使我院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增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 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年,院所投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 15万个,为不低于2万家企业提供“四技”服务。 本规划的实施将与“中国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 紧密结合,推动我院研究所建立和完善五种能力:(1)与企业和政府 部门密切联系交流的能力;(2)主动完善自身科学与技术基础的能力 (3)从“科技”和“问题”两个维度确定具体需求的能力;(4)开展 价值链上技术集成与示范的能力;(5)跨越“黑色地带”、使科技真正 服务国家目标和社会公众的创新能力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要牢固树立 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源投入,凝聚人才队伍,相互配合,创造条件 为实现“四个率先”第一步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
本规划遵循开放联合的原则建设 6 大网络,包括:知识产权运营 网络、科技服务网络、科技扶贫网络、野外台站网络、战略生物资源 网络、以及特色研究所群,拓展我院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 三五”期间还将关注若干重点学科建设,使我院面向“主战场”的科 研活动具有可持续的基础。 本规划的实施,预期将实现四大目标:(1)调动全院科技队伍中 的“主力军”面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并使之成为我院 科技创新活动的“主流文化”;(2)使我院结合社会资源促进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研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与之 相关联的学科基础、创新平台和服务网络得到明显加强;(3)使我院 在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结构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城镇 化与人口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进程中,做出有显示度 的科技贡献,得到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4)使我院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增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 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 6000 亿元/年,院所投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 15 万个,为不低于 2 万家企业提供“四技”服务。 本规划的实施将与“中国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 紧密结合,推动我院研究所建立和完善五种能力:(1)与企业和政府 部门密切联系交流的能力;(2)主动完善自身科学与技术基础的能力; (3)从“科技”和“问题”两个维度确定具体需求的能力;(4)开展 价值链上技术集成与示范的能力;(5)跨越“黑色地带”、使科技真正 服务国家目标和社会公众的创新能力。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要牢固树立 “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源投入,凝聚人才队伍,相互配合,创造条件 为实现“四个率先”第一步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
目录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 (一)“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框架 225777991 (四)规划目标 三、重点服务领域… (一)科技服务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12 (二)科技服务于国家能源结构优化 (三)科技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科技服务于城镇化和人口健康. (五)科技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四、创新平台与服务网络 (一)加强知识产杈运营网络建设 (二)加强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47 (三)加强科技扶贫网络建设 (四)加强野外台站网络建设 (五)加强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建设 (六)加强特色研究所群建设. 61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333 (二)推进制度改革
目录 一、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 ..................................................2 (一)“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2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5 二、总体思路...............................................................................................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7 (三)总体框架.......................................................................................9 (四)规划目标.......................................................................................9 三、重点服务领域..................................................................................... 11 (一)科技服务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12 (二)科技服务于国家能源结构优化.................................................18 (三)科技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23 (四)科技服务于城镇化和人口健康.................................................30 (五)科技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36 四、创新平台与服务网络.........................................................................43 (一)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网络建设.....................................................43 (二)加强科技服务网络建设.............................................................47 (三)加强科技扶贫网络建设.............................................................50 (四)加强野外台站网络建设.............................................................54 (五)加强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建设.....................................................58 (六)加强特色研究所群建设.............................................................61 五、保障措施.............................................................................................63 (一)加强组织领导.............................................................................63 (二)推进制度改革.............................................................................63
三)整合资源投入 64 (四)凝聚人才队伍 64 (五)统筹协调配合…… 64 (六)加强科技服务的基础能力 65 参考资料 n69
(三)整合资源投入.............................................................................64 (四)凝聚人才队伍.............................................................................64 (五)统筹协调配合.............................................................................64 (六)加强科技服务的基础能力.........................................................65 参考资料.....................................................................................................69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2016-2020)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 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 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 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是时代赋予我院科技工作的 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转到更多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上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度提升自主创 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科技与经济 社会发展的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院一直秉承“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 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时 期的根本任务。“十三五”时期,我院将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 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在关键或核心技术 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开展集成创新,提出系统性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1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2016-2020)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 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 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 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 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是时代赋予我院科技工作的 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转到更多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上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度提升自主创 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科技与经济 社会发展的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院一直秉承“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 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时 期的根本任务。“十三五”时期,我院将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 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在关键或核心技术 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开展集成创新,提出系统性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 (一)“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具体要 求: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 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 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 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 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 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 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 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 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第一, 经济保持中高速増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 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 化率加快提高;第二,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 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 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第五,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洽理体系和洽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时期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 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薄弱环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
2 一、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 (一)“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到 2020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具体要 求: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 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 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 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 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 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 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 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 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第一,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 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 化率加快提高;第二,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 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 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第五,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时期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 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薄弱环节。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
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 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 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 生产”。2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 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 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 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 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 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 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能源结构优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 和动力,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一直是能源 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为主,2003~2012年间,我国 煤炭消费比重一直徘徊在68%~71%之间。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为37.5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5.7%。“十三五” 期间,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会继续 増长。到2020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42亿吨标准煤, 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 左右。节能、减排、降碳的压力,使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任务更加艰 巨,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难点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制造业是实体经济 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 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作为我国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城镇就业的主要
3 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 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 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 生产”。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 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 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 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 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 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 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能源结构优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 和动力,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一直是能源 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为主,2003~2012 年间,我国 煤炭消费比重一直徘徊在 68%~71%之间。2013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为 37.5 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 65.7%。“十三五” 期间,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会继续 增长。到 2020 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 42 亿吨标准煤,一 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48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 62% 左右。节能、减排、降碳的压力,使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任务更加艰 巨,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难点。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制造业是实体经济 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 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作为我国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城镇就业的主要
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 造业强国,集中表现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 领域的研发与应用能力不足,粗放式的制造过程与管理方式导致自然 资源的过量消耗和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迫切需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立足国情,立足现 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制造强国的 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 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城镇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力。1978~2013年,我国 城镇常驻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 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 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 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 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两 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 质量逐步好转”。我国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如果 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 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 现代化进程。我国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 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 重、生态系统退化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 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 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 造业强国,集中表现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 领域的研发与应用能力不足,粗放式的制造过程与管理方式导致自然 资源的过量消耗和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迫切需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立足国情,立足现 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制造强国的 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 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城镇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力。1978~2013 年,我国 城镇常驻人口从 1.7 亿增加到 7.3 亿,城镇化率从 17.9%提升到 53.7%, 年均提高 1.02 个百分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 群,以 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 18%的人口,创造了 36%的国内生产总 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 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指出,“到 2020 年,我国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60%左右,‘两 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 质量逐步好转”。我国处于城镇化率 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如果 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 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 现代化进程。我国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 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 重、生态系统退化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 标,“到 2020 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