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件 习水二中何跃利
1 习水二中 何跃利
谏太宗十思疏 令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 疏通第一二段文意并分析 背诵一二段
2 谏太宗十思疏 ❖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4 ❖疏通第一二段文意并分析9 ❖背诵一二段
课文体裁: 疏通事理,分条陈 統 述。作为一种文体,属 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3 课文体裁: 疏通事理,分条陈 述。作为一种文体,属 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疏 奏疏
字玄成。唐朝著名奥学家 油家、文学 隋末参加李密 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议大夫、检 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 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 所 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4 ❖ 字玄成。唐朝著名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隋末参加李密 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_____、检 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 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______”所 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魏徵 政治家 史学家 文学家。 诤臣 谏议大夫
唐太宗 唐太宗 铁马冰河 矣征可兴店同 赵扬蓍 !没以替为以 人 知:镜正 以 朕得以夜嗣 它失人可冠防 为以镜 镜醜镜伣以
5 唐太宗 人 以 铜 为 镜 , 可 以 正 衣 冠 ; 以 古 为 镜 , 可 以 见 兴 替 ; 以 人 为 镜 , 可 以 知 得 失 。 魏 征 没 , 朕 亡 一 镜 矣 !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 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 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 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 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 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
6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 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 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 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 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 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 背景
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 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 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 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 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 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 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 固统治
7 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 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 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 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 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 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 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 固统治
动词, 使.稳固 臣闻求木之疏通)必很欲 流之远者,必浚供原;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遜,根不 固而 坟,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 动词, 虽下、主持,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 君当呷更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8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 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动词, 使……稳固 动词, 主持, 掌握 疏通
1”闻”的对象是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预留之远 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 2,上述句式有什么特点? 排比,且构成对仗工整 3,作者认为,人均应当怎么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9 1”闻”的对象是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预留之远 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 2,上述句式有什么特点? 排比,且构成对仗工整 3,作者认为,人均应当怎么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木之长者,必园其根本 比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正 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以俭 排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比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面森木之长
10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 比 句 排 比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