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输血技术学 【课程名称】输血与输血技术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对豫】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代码】13101617 【学时学分】理驼40学时,实验16学时。3学分 一、深程简介 本大话用于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从丰血工作的医多人员可作参考。本理是医学检验专的门主要专业内客包括免座直液学、血型.血凌成分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里 安排学时:56学时 学分:学分 救材: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偏血技术学》安万新主端 二、教学纳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熟8:编血技术学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类血型发现的历史 曰)数学内容 1,人类直的发 2.红维、白细的、血小板血型系统 第二章免夜血液学 一)目的与要求 1.苹:血和血型系统的含义: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血型坑体的广生:血型抗体的血清学特 2,熟香:血型系统的命名:血型抗原的免疫学性质:血抗原的发育。分布和顿率:体内红细能袋坏与补体的关系:影响体外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3.了解:血型抗原的生物学功能:补体在血站工作中的重委性: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形式及应用, ()学内容 1,血型和血型系统 2.血型抗原 3.血抗体
输血与输血技术学 【课程名称】输血与输血技术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对象】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代码】13101617 【学时学分】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3学分 一、课程简介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作参考。本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免疫血液学、血型、血液成分制备 染病、质量控制和有关输血领域一些基本实验技术等。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有关输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 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除理论授课外,应注意采用演示、实验和讨论等多种灵活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安排学时:56学时 学分:3学分 教材: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输血技术学》安万新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输血技术学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类血型发现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 1.人类血型的发现 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概述 第二章 免疫血液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型和血型系统的含义;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血型抗体的产生;血型抗体的血清学特性; 2.熟悉:血型系统的命名;血型抗原的免疫学性质;血型抗原的发育、分布和频率;体内红细胞破坏与补体的关系;影响体外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3.了解:血型抗原的生物学功能;补体在血站工作中的重要性;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形式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血型和血型系统 2.血型抗原 3.血型抗体
4补体系统 5,抗原抗体反应基础 三重点和避点 1教学更点:血型:血抗原的化学本质:血型坑体的产生: 2.教学准点:血型系的命名:血型抗原的免交学性质:影响体外血型抗原抗体板应的因亮 第三章血透传学 (一)目的与要求 1.苹:苹据血型遗传的基本版念:血群体传学 2.熟格:血型基因的选传方式 (白)教学内容 1直造传学 2.血型的递传方 3.血型释体遗传学 1教学重点:血型群体遗传学 2.教学难点:血型群体遥传学 第四章红细陶血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苹:A0血型系统的血里特点:抗原抗体情况:A0基因:A0亚型和支异型及0血型监定;R贴血型系皖的抗原抗体情况;贴因和支异体血型盗定:等 2,熟最:价血型系统的抗原和航体:基因和基因变异,A奶0哑型和变异型及亚型的分型原明:贴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命名:常规和紧命情况下对血液的选和发故程序; 3.了:解红组抗原的生物功能:其他型系统如、.5、R Lutheran,Kell、.ufy、KdDego及和血型系统 1.h血型系统
4.补体系统 5.抗原、抗体反应基础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型;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血型抗体的产生; 2.教学难点:血型系统的命名;血型抗原的免疫学性质;影响体外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第三章 血型遗传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掌握血型遗传的基本概念;血型群体遗传学; 2.熟悉:血型基因的遗传方式。 (二)教学内容 1.血型遗传学概述 2.血型的遗传方式 3.血型群体遗传学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型群体遗传学; 2.教学难点:血型群体遗传学。 第四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特点;抗原抗体情况;ABO基因;ABO亚型和变异型及ABO血型鉴定; Rh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情况;Rh基因和变异体;Rh血型鉴定;输血前 2.熟悉:H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基因和基因变异;ABO亚型和变异型及亚型的分型原则;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命名;常规和紧急情况下对血液的选择和发放程序; 3.了解:红细胞抗原的生物功能;其他血型系统如Lewis、MNSs、P、Lutheran、Kell、Duffy、Kidd、Diego及I和i血型系统。 (二)教学内容 1.Hh血型系统
2的型系对 3.贴血系统 4.其他血系统 5: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ABO血型系统:贴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2救学难点:血型系统:纳血前检查的内客。 第五章血清型和虹细璃国 (一)目的与要求 1.自学:血清蛋白型的分类、免瘦球白的同种异型:主烫红维胞型和应用 1.血清活白型 2.红维的 第六卓新生儿溶血病及共检测 (一)目的与要状 1.苹蚕: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新儿溶血病的血清学迪 之熟香:新生儿客血统的临床表现: 了解:新生儿血病的哈和预防方法 (曰故学内容 1.新生儿溶血病的发实机制 2.新生儿溶血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 3.新生儿洛血的治7与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更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的血清学检查 2教学准点: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2.ABO血型系统 3.Rh血型系统 4.其他血型系统 5.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2.教学难点:Rh血型系统;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第五章 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 (一)目的与要求 1.自学:血清蛋白型的分类、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主要红细胞酶型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血清蛋白型 2.红细胞酶型 第六章 新生儿溶血病及其检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2.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2.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 3.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与预防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2.教学难点: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第七卓白烟胞血型 (一)目的与要求 1苹显:人的兰因结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人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LA在医学上应用: 2熟悬:HLA的分型命名:LA遗传学与多态性 3了解:LA分型方法:STR多态性医学应用。 ()教学内容 1.机A杭原分子结构和因结构 2.C的生物学功能 3.机A的分型命名: 4.根坑原在人体中的分布 5.悦A的遗传学与多态性 6.机A分技术 7.悦A喷体、抗体检测及抗体的交又反应组 8,A在医学上的应用 9.5TR与医学应用 三雨点和进点 1教学重点:里人系统的抗体检澳测方法:里人在医学上应用: 2教学准点:A的分型命名:A速传学与多态性:机A多统的抗体检测方法 第八章血小饭血型 (一)目的与要求 1萃爱:血小板血型抗原:血小板血的临末意义: 二熟:血小板血型系统的分类:血小板抗原抗特性;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仁)故学内容 1.血小板血抗原 2.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3.同种免夜与血小板输注
第七章 白细胞血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HLA的基因结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HLA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HLA在医学上应用; 2.熟悉:HLA的分型命名;HLA遗传学与多态性; 3.了解: HLA分型方法;STR多态性医学应用。 (二)教学内容 1.HLA抗原分子结构和基因结构 2.MHC的生物学功能 3.HLA的分型命名; 4.HLA抗原在人体中的分布 5.HLA的遗传学与多态性 6.HLA分型技术 7.HLA抗体、抗体检测及抗体的交叉反应组 8.HLA在医学上的应用 9.STR与医学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HLA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HLA在医学上应用; 2.教学难点:HLA的分型命名;HLA遗传学与多态性;HLA系统的抗体检测方法。 第八章 血小板血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小板血型抗原;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2.熟悉:血小板血型系统的分类;血小板抗原抗体特性;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血小板血型抗原 2.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3.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
4,血小板血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三重点和避点 1教学重点:血小板血抗原: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2救学滩点: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 第九卓血液成分制 (一)目的与要求 1苹蚕常见血减成分如:红胞母液、滤白红购县液、洗涤红细.、新鲜冰冻立、冷沉淀、低温冷冻保存红细和手工血小板等)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2熟怒全血平集、非常见血液成分(如:白细狗、年轻红细胞、脐带直)的制备方法: 3.了解血液成分制备所用收设备的原理、特点 (仁)教学内容 1.全血的华 2.红纸购成分、血小板成分、白细的制吗.法止干细的及菲细跑成分的制出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血液成分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2学准点:常见血液成分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第十章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辅和领发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几种常用血液保有液的成分:血液及其成分的储有、运输条件 2了解:血及其成分的发放程序及注事项 (仁)故学内容 1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狗.血浆.冷沉淀造血干细的保存 2血液的冷冻保存 3血液及其成分的领发和报由 4血液贮存及运输的基本要求 三重点和点 1教学通点: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运给条件 2教学难点:血液及其成分的发放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梳血相关传染精 (一)目的与要求 1草型:输直相关HIV感为ADS诊断和防:苹型输血相关病青性肝炎诊断和预防: 2了解: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输血相关V八1DS种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他输血相关疾 (二)教学内容
4.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小板血型抗原;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2.教学难点: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 第九章 血液成分制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悬液、滤白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低温冷冻保存红细胞和手工血小板等)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2.熟悉全血采集、非常见血液成分(如:白细胞、年轻红细胞、脐带血)的制备方法; 3.了解血液成分制备所用仪器设备的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全血的采集 2.红细胞成分、血小板成分、白细胞制品、造血干细胞及非细胞成分的制备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血液成分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2.教学难点:常见血液成分的手工制备原理与方法。 第十章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几种常用血液保存液的成分;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运输条件; 2.了解:血液及其成分的发放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浆、冷沉淀、造血干细胞的保存 2.血液的冷冻保存 3.血液及其成分的领发和报废 4.血液贮存及运输的基本要求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及其成分的储存、运输条件; 2.教学难点:血液及其成分的发放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输血相关传染病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诊断和预防;掌握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预防; 2.了解: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种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其他输血相关疾病。 (二)教学内容
1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控制 2输血相关HV感ADs 3输血相关病志性肝炎 4可能透过立凌传捶的其他庆病 三重点和点 1教字重点:输血相关HV感染ADS实验室诊断和预防 2教学准点:榆血相关病毒性肝炎诊新和顺防。 第十二章质量控 (一)目的与要求 上来器:果血过程中和成分血制备规程中质量控制的通要内容:熟悉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储血设备质量控制项日: 3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名种成分血的质控项目:实验宝益本控制条件,宝内质控及空间质评,原蚌材料质量控制:其他收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净化台/宝质量检查频 ()救学内容 1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采血及其成分血备的无量控制 全血及成分血的量控制 4血液检测、原精材料、仪器设备。工艺卫生的质量控制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全血洗涤红细及单采血小板的特殊质控项目:成分海心机压量控制顺目:果血、成分制名人员及空气落检查标准 2教学难点:质量控制其本概念 第十三章血液制品的将毒灭活 一)目的与要求 1自学: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验证的一餐原则:血凌制品病志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血浆蛋白制品、血浆血纸汽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桃 (日教学内容 1.血液制品病毒灭的木要 2血液和血液制品黄毒灭活的验证 1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 4,血蛋白制品、血家、血细制品的海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红细范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苹BO血型的正反定型技术及结果判定;M、贴血型的定型技术及结果到定交叉配血的技术委点及诚验中的常见问的解决 然“不舰则抗体裤速的原理。技术要点和结果判断 了解亚型鉴定技术 2新生儿溶血烤的实验空检测产前 掌扳新生儿容血病产前兔疫血清学检测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 三.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激新生儿 八B0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标本的血清学恰查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意义 4.血液成分制备实验(血波中心见习) 熟恶血液成分制备的原理和作方法:熟血液中心采供血流程, 四、效学时数分配 ()理论课学时分配
1.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控制 2.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 3.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4.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实验室诊断和预防; 2.教学难点: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预防。 第十二章 质量控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质量及质量管理有关的概念;全血、洗涤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的特殊质控项目;成分离心机质量控制项目;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细菌菌落检查标准;采血、成 细菌菌落检查标准;紫外线灯紫外光强度检查标准; 2.熟悉:采血过程中和成分血制备规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熟悉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储血设备质量控制项目; 3.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各种成分血的质控项目;实验室基本控制条件,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原辅材料质量控制;其他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净化台/室质量检查标 (二)教学内容 1.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采血及其成分血制备的质量控制 3.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控制 4.血液检测、原辅材料、仪器设备、工艺卫生的质量控制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全血、洗涤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的特殊质控项目;成分离心机质量控制项目;采血、成分制备人员及空气菌落检查标准; 2.教学难点: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一)目的与要求 1.自学: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验证的一般原则;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血浆蛋白制品、血浆、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 2. 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验证 3.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 4. 血浆蛋白制品、血浆、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红细胞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掌握ABO血型的正反定型技术及结果判定;MN、Rh血型的定型技术及结果判定;交叉配血的技术要点及试验中的常见问题的解决; 熟悉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原理、技术要点和结果判断; 了解亚型鉴定技术。 2.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产前)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 3.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新生儿) 掌握ABO或Rh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标本的血清学检查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 4.血液成分制备实验(血液中心见习) 熟悉血液成分制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血液中心采供血流程。 四、教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数 绪论 1 免疫血液学基础 2 血型遗传学 1 红细胞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及其检测 2 白细胞血型 8 血小板血型 4 血液成分制备 4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2 输血相关传染病 质量控制 总学时 40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学时数 实验类型 红细胞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4 设计性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产前) 4 综合性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新生儿) 4 综合性试验 血液成分制备实验(血液中心见习) 4 演示性试验 总学时 16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高等医药院校协编教材《输血技术学》第2版编写,该书由安万新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临床常用、必用的知识重点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与时俱进的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5.思考题: I)简述ABO血型系统A抗原和h血型系统D抗原引起的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免疫机理有何不同? 2)简述ABO血型抗原的生化本质。 3)简要说明Rh(D)阴性形成的一般、特殊分子机制. 4)简述交叉配血试验的主要内容。 5)简述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实验原理。 6)简述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基本原理。 7)简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8)简述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内容及其作用。 9)简述血小板保存和运输的要求。 10)对凝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标本应进行哪些血清学试验? 11)制备少白细胞红细跑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制备原理。 12)简述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13)简述质量控制的意义
内容 学时数 绪论 1 免疫血液学基础 2 血型遗传学 1 红细胞血型 8 新生儿溶血病及其检测 2 白细胞血型 8 血小板血型 4 血液成分制备 4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2 输血相关传染病 4 质量控制 4 总学时 40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学时数 实验类型 红细胞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4 设计性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产前) 4 综合性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新生儿) 4 综合性试验 血液成分制备实验(血液中心见习) 4 演示性试验 总学时 16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高等医药院校协编教材《输血技术学》第2版编写,该书由安万新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临床常用、必用的知识重点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与时俱进的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5.思考题: 1)简述ABO血型系统A抗原和Rh血型系统D抗原引起的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免疫机理有何不同? 2)简述ABO血型抗原的生化本质。 3)简要说明Rh(D)阴性形成的一般、特殊分子机制。 4)简述交叉配血试验的主要内容。 5)简述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实验原理。 6)简述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基本原理。 7)简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8)简述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内容及其作用。 9)简述血小板保存和运输的要求。 10)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标本应进行哪些血清学试验? 11)制备少白细胞红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制备原理。 12)简述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13)简述质量控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