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诊断学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21,文件大小:24.15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绪论 一、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 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常见症状和体征 症状是指在患病状态下,病人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 受,主要是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心脏杂音等。 (二)问诊 以对话的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 法。 (三)体格检查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听诊器、血压计等),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或异常的临床诊断方法。 (四)实验室检查 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被检查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 1

理形态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五)辅助检查 包括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如X线、心电图等检查。 三、临床诊断的种类与步骤 (一)临床诊断的种类 1.病因诊断:根据致病因素所作出的诊断,它能明确提出致病的主 要因素和疾病的本质,如风湿性心瓣膜病。 2.病理解剖诊断:又称病理形态学诊断,是对病变的部位、性质、 组织结构或细胞水平的病变均能提出明确的诊断,如大叶性肺炎。 3.病理生理诊断:反映疾病时器官和机体功能状态的诊断,如呼吸 衰竭。 (二)临床诊断的步骤 1.详细的询问病史。 2.应用视、触、叩、听、嗅诊方法来发现和搜集病人体征。 3.结合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 四、学习诊断学的目的、方法与要求 目的:掌握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 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勤动脑、动口

动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要求: 1.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主诉与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规范、系统地进行体格检查。 3.能应用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并能熟悉其临床意义。 4.对问诊、体格检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按规定内容和规范格 式书写病历。 5.根据上述的资料对疾病能作出初步诊断。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发热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2.掌握发热的临床特点。 3.熟悉发热的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发热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教学难点:常见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定义 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36.337.2℃(口测法) 人体的体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波动一般不超过1℃。 二、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均可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组织损伤和坏死 2.抗原-抗体反应 3内分泌代谢疾病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5.某些直接导致皮肤散热减少的疾病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功能性发热。 三、发生机制 大多数发热是由于致热源的作用。 四、临床表现 1.临床分度:以口测温度为标准,分为: 4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 汗、畏寒或寒战等临床表现。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表现为皮肤潮湿,出汗较多。 3.热型与临床意义 影响热型的因素可有: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②解热药及肾上腺皮 质激素的应用:③个体反应的差异,如老年人。 五、伴随症状 小结: 1.发热的病因:以感染性发热最常见,但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较复 杂,临床要结合病人的伴随症状注意鉴别。 2.发热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的病因诊断,因而要掌握六种常见热型 的特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 复习思考题: 1.请说出发热的病因? 2.常见的热型有几种?分别阐述它们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1.疼痛的定义 2.疼痛发生的机理 3.头痛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疼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 2.掌握疼痛的类型。 3.熟悉头痛的常见病因。 4.掌握头痛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头痛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 教学难点:疼痛的发生机制 复习内容: 1.发热的常见病因和机理

2.发热的常见热型。 教学内容: 疼痛 一、发生机制 致痛物质刺激感受器一一从脊髓后根并沿脊髓丘脑侧束一一内 囊一一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一一定位的疼痛感觉。 疼痛的冲动一一脊髓内弥散上升一一抵达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内侧 部和边缘系统一一情绪反应。 头面部的疼痛由三叉神经传导,内脏的疼痛主要通过交感神经传导: 二、类型 1.皮肤痛 (1快痛: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1一2秒后消失。 (2慢痛: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痛感强烈难忍,可伴情绪反应。 2.内脏痛 (1)真性内脏痛:内脏本身受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可表现为钝痛、烧 灼痛、或绞痛,常因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刺激所引起。 (2)类似内脏痛:体腔的壁层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疼痛,常为胸膜、腹 膜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

3.牵涉痛 4.深部痛 头痛 一、病因 1.颅脑病变: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等。 2.颅外病变:颅骨疾病、神经、颈椎病等。 3.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①急性头痛,持续不减,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提示颅内血管性病变:②慢性头痛伴有颅内高压表现者,应注意颅内占 位性病变。无顿内高压者,多为血管性头痛或神经官能症。 2.头痛部位:①偏头痛多在一侧:②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 整个头部;③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膜炎除头痛外还有颈痛;④颅内病变 引起的头痛较深而弥散。 3.头痛程度与性质:头痛轻重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无平行关系。①三 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刷烈:②脑肿瘤的头痛多较轻: ③血管性头痛多为胀痛、搏动性痛:④神经官能性头痛的性质多不定。 4.头痛发生与持续的时间

三、伴随症状 1.头痛伴发热:常见于全身感染性疾病(包括颅内感染)。 2.头痛伴剧烈喷射状呕吐:提示颅内高压。 3.头痛伴眩晕:见于小脑肿瘤、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4.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5.头痛伴癫痫发作:提示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 6.头痛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是神经官能症性头痛 小结: 1.疼痛的发生是一种神经反射,按发生的部位和传导途径可分为四 种类型即: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深部痛。 2.头痛的病因常见于颅脑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和神经官能 症。 3.分析头痛的临床表现时要注意头痛的发病情况、头痛部位、头痛 程度与性质、头痛发生与持续的时间和影响头痛的因素。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病例结合理论启发式教学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1.胸痛的临床表现。 2.腹痛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胸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胸痛的发生机制 2.掌握胸痛的临床特点。 3.掌握腹痛可由哪些原因所引起。 4.掌握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临床特点。 教学重点:胸痛的临床特点:腹痛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教学难点:胸痛的发生机制 复习内容 1.疼痛发生的部位及传导途径,说出四种不同类型疼痛的特点? (提问) 2.请叙述头痛的临床特点?(提问) 教学内容: 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21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