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方程组与技术 七年级数学
七 年 级 数 学
、CT概述 1969年 HOUNSFIELD(亨斯菲尔德,英国工 程师)设计成计算机横断体层成像装置。 经神经放射诊断学家 Ambrose(安布罗斯)应 用于临床,取得极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使脑组织 和脑室及病变本身显影,获得颅脑的横断面图像 此种检查方法称之为 ray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成像),这一成果于1972年英国放射学 会学术会议上发表,1973年在英国放射学杂志上报道
一、CT概述 1969年HOUNSFIELD(亨斯菲尔德,英国工 程师)设计成计算机横断体层成像装置。 经神经放射诊断学家Ambrose(安布罗斯 ) 应 用于临床, 取得极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使脑组织 和脑室及病变本身显影,获得颅脑的横断面图像。 此种检查方法称之为ray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成像),这一成果于1972年英国放射学 会学术会议上发表,1973年在英国放射学杂志上报道
这种图质好、诊断价值高而无创伤、无痛苦、 无危险的诊断方法是放射诊断领域的重大突破,促 进医学影象诊断学的发展。 由于对医学上的重大贡献, HOUNSFIELD获得 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这种检査方法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 LEDLEY设计成全身CT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 解剖部位进行检查。此后,CT装置在设计上有了很 大发展
这种图质好、诊断价值高而无创伤、无痛苦、 无危险的诊断方法是放射诊断领域的重大突破,促 进医学影象诊断学的发展。 由于对医学上的重大贡献,HOUNSFIELD获得 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这种检查方法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 LEDLEY设计成全身CT 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 解剖部位进行检查。此后,CT装置在设计上有了很 大发展
、CT技术的发展 平移/旋转式 平移策转式 旋转/旋转式 X线管 X线管 探测器 探测器 a2个探测器并列扫 b30个探测器扫 c30个探测器扫描 描时间为4~5分钟 描时间为18秒 时间为2~4秒
二、CT技术的发展
旋转/固定式 旋转/垂头式 管球在固定的环形排列 管球在环形排列 探测器内方旋转 探测器外方旋转 d700个探测器扫描 e1200个探测器扫描 时间为2~4秒 时间为3~30秒
棗焦线圈 口数据收集系统 Ⅹ线束- 探测器 电子枪电子束 偏转线圈 探测器 N线束电子辣方向 患者 扫描野 真空泵 靶环 准直 靶环 「快速扫描CT 图1-22不同的扫描方式
、CT基本结构 ◆扫描部分:x线管、探测 器和扫描架, ◆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 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储 存和运算,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 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 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相 68 机将图像摄下
三、CT 基本结构 ◆扫描部分:x线管、探测 器和扫描架, ◆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 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储 存和运算,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 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 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相 机将图像摄下
高压 模数 计算机 对比 发生器 转换器 增强器 X线管 数/模 转换器 头部 …; 探测器 照相机 显示器 图1-2-1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示意图
7一 子頓禽一 (electronic detectors)
四、CT的成像原理 ◆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不同 ◆CT是以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1~10mm)的 层面进行横断扫描; ◆探测器接受该层面X线的衰减信号,经光电转换 器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输入计算机 进行处理。 ◆经计算机重建程序,排列成矩阵,经数/模转换 器,在显示器上重建出CT图像 (北京分校) ■三口
四、CT的成像原理 ◆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不同 ◆CT是以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1~10mm)的 层面进行横断扫描; ◆探测器接受该层面X线的衰减信号,经光电转换 器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输入计算机 进行处理。 ◆经计算机重建程序,排列成矩阵,经数/模转换 器,在显示器上重建出CT图像。 (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