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一景物描写之方法 1、反衬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寂静。(步 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约客 赵师秀 2、细节描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 答案:细节(或动作)描写。“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 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 身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陶者 梅尧臣 对比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 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独 回”“昨夜一枝开”作对比。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 甫 4、动静结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雨后池上刘效(ban)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之方法 1、反衬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寂静。(步 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约 客 赵师秀 2、细节描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 答案:细节(或动作)描写。“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 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 身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陶者 梅尧臣 3、 对比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 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 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独 回”“昨夜一枝开”作对比。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 杜 甫 4 、动静结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 静,愈见其静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雨后幽美迷人的 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 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 制的秋千架。 问: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阙。 答案:词的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吴儿竞渡、游女荡秋千、拾翠 踏青)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阕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 (遥山暝、池院静、月色清朗)反衬白昼的繁盛。一动一静,相互对应,表现了 诗人愉悦的心情,对生活的热爱 兰溪棹歌戴叔 伦 5、方位 组合(高低)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写仰视,第二句写低头, 6、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踏莎行 欧阳 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来源:学科网ZXXK]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 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 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A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雨后幽美迷人的 的静态。b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 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B 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 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 。笋柱,指竹 制的秋千架。 问: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阙。 答案:词的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吴儿竞渡、游女荡秋千、拾翠 踏青)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阕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 (遥山暝、池院静、月色清朗)反衬白昼的繁盛。一动一静,相互对应,表现了 诗人愉悦的心情,对生活的热爱。 兰溪棹歌戴叔 伦 5 、方位 组合(高低)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写仰视,第二句写低头, 6 、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踏莎行 欧阳 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来源:学科网 ZXXK]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 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 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 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 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 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 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来源:学*科*网]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 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 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5.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ε 问:诗人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正侧结合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映山村的繁忙, 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雨景烘托其忙以及借栀子花的”闲”反衬出农家的繁 忙 衬托 视听结合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来源:学科网]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 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 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 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自然烘托雪大 (1)侧面描写 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 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 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髙 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 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 阶寂寂”的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归年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 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 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 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 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来源:学*科*网]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来源:学科网 ZXXK]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 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 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5.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诗人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正侧结合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映山村的繁忙, 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雨景烘托其忙以及借栀子花的”闲”反衬出农家的繁 忙。 7 衬托 视听结合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来源:学科网]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 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 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 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 自然烘托雪大。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 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 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 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 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 阶寂寂”的。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 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8点面结合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 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 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 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杜甫《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 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 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 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类 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9色彩的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约客》)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 夜的静。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杜甫《绝句》)【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 的图景。 例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 《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 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 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 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析】 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 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10、诗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 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8 点面结合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 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 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 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杜甫《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 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 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 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 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类 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9 色彩的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约客》)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 夜的静。 例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杜甫《绝句》)【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 的图景。 例 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 《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 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 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 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析】 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 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 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10、诗
中有画: 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 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 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 例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 荫来。″(徐虎《春游湖》)【析】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 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画面,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 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 中有画的特点。 例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 句》)【析】这首诗,诗中有画,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 畅,毫无雕琢,表现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11/白描 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 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 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 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 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 词)形容词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 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 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 雪宿芙蓉山主人》)【析】此诗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 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 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 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 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 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 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 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 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 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 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 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例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晩。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
中有画: 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 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 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 例 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 荫来。"(徐 虎《春游湖》) 【析】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 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画面,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 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 中有画的特点。 例 2: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 句》)【析】这首诗,诗中有画,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 畅,毫无雕琢,表现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11/白描 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 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 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 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 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 词)形容词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 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 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析】 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例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 雪宿芙蓉山主人》)【析】此诗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 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 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 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 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 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 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 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 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 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 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 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例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 送
灵彻上人》)【析】此诗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送人的惆怅情境,境界幽远, 耐人寻味。″苍苍″是色调,苍苍翠竹,使人不由产生翠竹如海的联想,″杳杳″ 是声音,杳杳钟声,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 这样的清幽环境下,在一个黄昏,诗人送灵彻上人远行,那份静寂,那份孤清, 值得读者可以细细寻味。″带″字的活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灵彻上人在诗 人和读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尽的夕阳当中。最后一句写的是灵彻越走越远了 只有青山陪伴着诗人守着那份清幽。前两句主要是静写,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 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 美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但这韵味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一下子很难说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这就需要读者 细细去品味诗中的含蓄蕴藉。诗人的"兴"就是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 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 空 移居(其二)陶潜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 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采用了白描手法。从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 间充满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 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 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刀。”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 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1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 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 青螺.”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 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来源:学&科&网Z&X&X&K] 14、渲染衬托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 方面更为突出。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 渲染衬托.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夜归》”夜深归客依筇彳 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冷
灵彻上人》) 【析】此诗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送人的惆怅情境,境界幽远, 耐人寻味。"苍苍"是色调,苍苍翠竹,使人不由产生翠竹如海的联想,"杳杳" 是声音,杳杳钟声,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 这样的清幽环境下,在一个黄昏,诗人送灵彻上人远行,那份静寂,那份孤清, 值得读者可以细细寻味。"带"字的活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灵彻上人在诗 人和读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尽的夕阳当中。最后一句写的是灵彻越走越远了, 只有青山陪伴着诗人守着那份清幽。前两句主要是静写,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 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 美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但这韵味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一下子很难说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用心良苦。这就需要读者 细细去品味诗中的含蓄蕴藉。诗人的"兴"就是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 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 空。 移居 (其二)陶潜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 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力耕不吾欺。 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采用了白描手法。从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 间充满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 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2、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 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 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13、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 思维过程.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 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 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来源:学&科&网 Z&X&X&K] 14、渲染衬托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 更为突出。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 渲染衬托.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 冷
鳞萤.村店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 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15、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 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 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6、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 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 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 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 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 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7、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 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 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 泛的运用。 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 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禵 之。这是赋 《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 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属于兴 18、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 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鳞 萤. 村店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 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15、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 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 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6、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 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 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 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 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 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 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7、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 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 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 泛的运用。 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 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之。这是赋 《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 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属于兴。 18、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 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19、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 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 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 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 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 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 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 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20、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髙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 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 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 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1感官组合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髙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2 【注】①薰风:南风,和风。《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 风》。”相传其首句为:“南风之薰兮。”②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③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④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⑤玉盆:指荷叶。 ⑥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问:“绿槐髙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好处? 答案:“绿槐高柳”写视觉,“咽新蝉”写听觉,“薰风初入”写触觉, 同时由上到下、由外到内,这样写初夏的景色有一种立体感层次感,使人如有身 临其境之感
19、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 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 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 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 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 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 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 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20、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 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 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 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1 感官组合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2] 【注】①薰风:南风,和风。《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 风》。”相传其首句为:“南风之薰兮。” ②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③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④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⑤玉盆:指荷叶。 ⑥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问:“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好处? 答案:“绿槐高柳”写视觉,“咽新蝉”写听觉,“薰风初入”写触觉, 同时由上到下、由外到内,这样写初夏的景色有一种立体感层次感,使人如有身 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