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第十一单元复习 人教九下 【例1】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 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A. NaOH B. NaHCO3 D. NaCl 【例1】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A错误;B.碳酸氢钠可 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B正确;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 于食品加工,C错误;D氯化钠与酸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 【答案】B 【总结】 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有金属和盐。例如:Zn+H2SO4=ZnSO4+H2↑; NaCO3+H2SO4=Na2SO4+H2O+CO2↑。 ◆精盐提纯一一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 质 实验步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过滤 流,防止溶液流失 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搅拌,防止溶液受热丕 蒸发 玻璃棒 均,造成液体飞溅 【例2】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 加热 B.“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 化钠的溶解 C氨化钠的水※淅能由具困为它在水中由离出白由移动的N叶和c
第十一单元 第十一单元复习 人教九下 【例 1】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 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B.NaHCO3 C.Ca(OH)2 D.NaCl 【例 1】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A 错误;B.碳酸氢钠可 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B 正确; 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 于食品加工,C 错误;D.氯化钠与酸不反应,D 错误。答案选 B。 【答案】B 【总结】 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有金属和盐。例如: Zn+H2SO4 = ZnSO4+H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 质。 实验步 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玻璃棒 引流,防止溶液流失。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 玻璃棒 搅拌,防止溶液受热不 均,造成液体飞溅。 【例 2】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 加热 B.“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 化钠的溶解 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Na+和 Cl-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 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 BaCl2 【题干】4.(2013·南京)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 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测11-3所示转化的是()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 、 HCl 、 BaCl2 、 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 BaCl2 【题干】4.(2013·南京)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 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测 11-3 所示转化的是 ( )
三、后小劉 【题干】1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是() A.向少许CaCO3粉未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 B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 C.向2颗蚕豆粒般石灰石固体加入3ml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 D.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 【题干】2.(2014·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 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BaCh、NaCO3四种溶液鉴别 出来 【题干】3.(2014·山东济宁)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 HSO4、BaC、Na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 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十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HCl、BaCl2、H2SO4、Na2CO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 DH2SO4、NaCO3、HCl、BaCl2 【题干】4.(2013·南京)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 应就能实现如图测11-3所示转化的是() 物 质 甲 丙 选项 CO2 CaCO3 H2O O2 B Naoh Nacl CO2 NA2C03 H202 H2 20 O Mgo Cao Caoh) H20 CaCl
三、课后小测 【题干】1.能证明“CaCO3 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是 ( ) A.向少许 CaCO3 粉未加入 NaOH 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 B.向少许 CaCO3 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 C.向 2 颗蚕豆粒般石灰石固体加入 3ml_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 D.向少许 CaCO3 粉末加入 3ml 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 【题干】2.(2014·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 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 KOH、HNO3、CuSO4、BaCl2、Na2CO3 四种溶液鉴别 出来 【题干】3.(2014·山东济宁)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 HCl、 H2SO4、BaCl2、Na2CO3 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 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题干】4.(2013·南京)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 应就能实现如图测 11-3 所示转化的是 ( ) 物 质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O2 CaCO3 H2O O2 B NaOH NaCl CO2 NA2CO3 C H2O2 H2O O2 MgO D CaO Ca(OH)2 H2O CaCl2
答素解析 【例1】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A错误;B.碳酸氢 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B正确: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 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C错误:;D氯化钠与酸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 【例2】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否则容易引起固体飞溅,A错误;B.“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正确;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C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D正确;故选A 【例3】Fe能与HCl、CusO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Fe2O3能与HCl反应;酸 HCl能与碱NaOH反应;碱NaOH能与盐CuSO4反应;盐CuSO4能与盐BaCl 反应,总共有6个反应,故选C 卜测答案: 【答案】1.D提示: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答案】2.D提示:先观察溶液的颜色,蓝色为CuSO4;取另三种溶液少许 于管中,分别加λCusO4,有蓝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原溶液为KOH;又取两种溶 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KOH,有白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原溶液是MgCh,无 现象的是HNO3 【答案】3.C提示:BaCl2和NaCO3,H2SO4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则丙为 BaCl,甲为稀盐酸;甲与乙反应无现象,则乙为H2SO4;甲与丁产生气体,则 丁为Na2CO3。 【答案】4.A提示: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B中乙到丙;C中丁到甲;D 中丙到丁 【答案】5.C提示: HCL. CacI2混合液中加NaCO3:首先发生2HCl+ Na2CO3=2NaCl+CO2↑+HO,HCl被消耗pH上升,接着NaCO3+CaCh CaCO3↓+2NaCl,pH=7不变,则出现“平台”,若再加NaCO3,pH又会升高, 因为Na2CO3溶液pH>7
答案解析 【例 1】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A 错误;B.碳酸氢 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B 正确; C.氢氧化钙具有腐蚀 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C 错误;D.氯化钠与酸不反应,D 错误。答案选 B。 【例 2】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否则容易引起固体飞溅,A 错误;B.“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 正确;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Na+和 Cl -,C 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D 正确;故选 A。 【例 3】Fe 能与 HCl、CuSO4 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 Fe2O3 能与 HCl 反应;酸 HCl 能与碱 NaOH 反应;碱 NaOH 能与盐 CuSO4 反应;盐 CuSO4 能与盐 BaCl2 反应,总共有 6 个反应,故选 C。 小测答案: 【答案】1.D 提示: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答案】2.D 提示:先观察溶液的颜色,蓝色为 CuSO4;取另三种溶液少许 于管中,分别加入 CuSO4,有蓝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原溶液为 KOH;又取两种溶 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 KOH,有白色沉淀产生的试管原溶液是 MgCl2,无 现象的是 HNO3。 【答案】3.C 提示:BaCl2 和 Na2CO3,H2SO4 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则丙为 BaCl2,甲为稀盐酸;甲与乙反应无现象,则乙为 H2SO4;甲与丁产生气体,则 丁为 Na2CO3。 【答案】4.A 提示: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 B 中乙到丙;C 中丁到甲;D 中丙到丁 【答案】5.C 提示:HCl. CaCl2 混合液中加 Na2CO3;首先发生 2HCl+ Na2CO3 2NaCl+CO2↑+H2O,HCl 被消耗 pH 上升,接着 Na2CO3+CaCl2= CaCO3↓+2NaCl,pH=7 不变,则出现“平台”,若再加 Na2CO3,pH 又会升高, 因为 Na2CO3 溶液 pH>7
【答案】6.酸氢氧化铁氯化铁 提示:p=2<7,呈酸性;加Ba(NO3)无现象,说明无SO42,原溶液呈黄色, 说明含Fe3,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A为AgCl,原溶液中有CI,红 褐色沉淀B为Fe(OH),所以原废水一定有H、Fe3、C,一定无SO24、Ag 7.(1)碱性(2)HC1和CaCl2(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4) NaCl CaCh 取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答案】8.(1)防止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NaCl造成 (2)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 (3)NaCl:0.585g、NaNO3:0415 解:原白色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NaCl-+ AgNO AgCl+ +NaNO 58.5 143.5 1435g 58.5 43.51.43 x=0.585g 故原白色固体中还含有NaNO3,其质量为:1g-0.585g=0415g
【答案】6.酸 氢氧化铁 氯化铁 提示:pH=2<7,呈酸性;加 Ba(NO3)2 无现象,说明无 SO4 2-,原溶液呈黄色, 说明含 Fe3+,加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A 为 AgCl,原溶液中有 Cl-,红 褐色沉淀 B 为 Fe(OH)3,所以原废水一定有 H +、Fe3+、Cl-,一定无 SO2- 4、Ag +、OH-。 7.(1)碱性 (2)HC1 和 CaCl2 (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4)NaCl CaCl2 取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答案】8.(1)防止稀盐酸与 AgNO3 溶液反应,对判断是否含有 NaCl 造成 (2)检验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 Na2SO4 (3)NaCl:0.585g、NaNO3:0.415g 解:原白色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NaCl+AgNO3 AgCl↓+NaNO3 58.5 143.5 x 1.435g = x=0.585g 故原白色固体中还含有 NaNO3,其质量为:1g-0.585g=0.415g。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有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 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 300 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 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 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 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 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 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 屋二山。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故事,情节不同, 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讲:“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 简单的事也做不成。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 当下市面上关于教授学习 方法的书籍不少,其所载内容也的确很有道理,然而当读者实际应用时,很多看似实用的方法用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之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要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其精髓要领,要么抱怨那 本书的华而不实,但最终肯定还是会回归到当初的原点。这本《学会学习》在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通过测试让读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 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左脑还是右脑思维测试和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模式测试,经过有效分类后,针对不同读者对不同思考和接收接受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给出建议,从而不断强化自 己的优势。在其后书中的所有介绍具体学习方法章节的最开始,都是按照不同学习模式给出各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建议,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类书籍的最大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 方式能让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深入的认识客观的自己,不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帮助。除了“针对性”强外,本书第二大特点就是“全 面”,全书都是由一篇篇短文、图表集成,更像是一本博文或者 PPT课件合集,每个学习方法的题目清晰明了十分便于查找,但也因此有些章节内容安排的比较混乱,所幸每一章节关联性并不 太强,每个章节都适合独立检索来阅读学习。其内容从“时间规划”、“笔记”“阅读”直到“考试”几乎涉及了所有学习中的常遇问题,文中文字精炼没有过分的渲染,完全是纯纯的“干货”, x 1.435g 58.5 143.5
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当自己面对学海之中手足无措之时,长篇大论的方法肯定会无心查看,明了的编排,让人从目录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篇篇短文尽可能在最少的时间让 读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人们不断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心理测试:用“正确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和“积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来自由搭配, 看如何搭配出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正确方法”配合“积极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会很“惯性”想当然的认为,“错误的方法”和“消极的行为”搭配是最坏的结果,其实“错 误的方法”加上“积极的行为”才是最坏的结果,这会让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也是同理,一味钻牛角尖般的生搬硬套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论多努力都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而好的 学习方法加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无疑会让你如虎添翼。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起码在学生的时候如果遇到,或者人生会少一些遗憾,我只恨我遇见的晚了点,可是现在已是终身学习的年代,错 过了最恰当的时候,但只要有心又怎会嫌晚呢?本书归类为学习方法-青年读物,是本工具书,学习手册,但不能阻止她成为经典。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增加学习技能与脑力”,正是本书的宗 旨,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学习技能提升的各个方面,可谓事无巨细的令人发指啊。整体来讲主要包括 7 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模式,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规划,笔记记录技巧,阅读技巧,记忆, 应试技巧,拾遗。全书的结构采取的是总分的形式,前三个方面是总的部分,算是增加学习技能的准备,从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开始,然后采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时间管理技巧,再总体地讲一 下学习技巧规划的事项。然后底下是分的部分,将学习的包含的各个方面的技巧进行分开阐述,分别有笔记记录,阅读,记忆,应试以及最后的拾遗。系统地讲述了学习的几乎所有方面。让 读到她的人如果实践的话不仅能在学习上得到提高,在脑力上或者说理解力上肯定会受益匪浅。在此,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日本人写书在细节上做的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对这 个看法有了一定的动摇,因为她里面的讲述部分让我觉得美国是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吗,简直比我们中国还要应试。那个考试应对细节的部分放在中国,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的,好吗?所以他们 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没到过日本的人能够写出描写日本人的书,然后让日本人都觉得是经典的,没有在企业里做过实务管理的德鲁克能成为管理上的大师,其理念影响了全世界……不得不 说,美国的教育真不是盖的。细节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开篇开始传授如何应该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运用了一些测试题目,然后根据结果找出与自己最近似的学习模式,她把学习模 式分为几种情况,分别有左脑型,右脑型,还有另外的分法,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我看了一下,确实有跟自己近的类型,我就是视觉的,对号入座后就可以比较直接的去扬长避短了。 然后,作者说了,做任何事情,时间管理技巧都是不可缺少的,她不仅教导的是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道理,对我们人生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这些,将会 受用终生。还有,作者提到了学习技巧规划里的家庭档案系统,将我们现在工作中的管理引进了学习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持续的做,严格地做,获得的收益将无法估量, 因为,这在我们现在工作中都必须要用的管理信息的技能,实在是太可贵了,孩子将这种技能与阅读结合起来,保管好自己思维历程,可以获得持续的提高,直到最后展翅翱翔,他最可贵的 是,可以系统地提升自己,从而达到书中简介里提到的那样,碰到不会的领域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用这些方法,工具建立起模型,系统,游刃有余地攻克自己之前没接触的领域,提升自己的 理解力,我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吧。最后,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作者提供的那些小工具了,包括笔记的表格,辅助记忆的表格,帮助整理文档的夹子,应对考试的技巧, 缓解紧张的方法……我觉得全书对于如何增加学习技能和脑力的讲述是有道理的,我也相信通过实践作者在书上所提到的方法,定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但是,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 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故事,在美国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自己得奖最大的原因都是在幼儿园里学习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说要和郭靖一样,不要贪多吃不烂,认定他就要好好地坚持 去做,不要停。我自己喜欢的是家庭归档系统,虽然不是学习过程中的技能,只属于学习准备的东西,但是如果坚持井井有条的那样整理自己的学习思维,对自己的收益将难以估量。稍显不 足的地方是,第一,本书的语言太过精练,感觉就像没有主观感情一样,要命的是有很多词语或者概念读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书中也没做讲解,本来就看的比较费力,现在好了,作 者也不等你,直接把你撂那。第二,作者很多地方就像立一个提纲一样,直接让你自己去参考多少多少页,这个太不习惯了。第三,作者在书中提到各种学习的类型,但是并没有就这种类型 合适他们的学习方法做开展或者介绍,比如,将学习分为好几种类型的那个部分,有内省的,有外联的之类,然而并没有对各种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她的有些观点就不太适用,像成 立学习小组的,这个对于内向的人,在我国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比较的困难,但作者没有就如何做提出建议,只是告诉读者这么做,会显得不够全面或者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