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为声文运动的倡导者 并称“韩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关于韩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说: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 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 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 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 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初中阶段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名二子说》。 、课文重点内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古代也推仆 2、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 并死 3、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 4、一食:吃一顿。 5 食马者(s):通“饲”,喂。 6、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笠 同,一样 8、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9、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10、食之 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11、执策而临之:面对 12、其真 无马邪:难道,表示反问的语气。 13、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14、其真无马邪:通“耶”, 吗。表示疑问语气。 二)重点语句积累 (1)体现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文中流露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语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体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施展其才华的语句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4)体现食马者无知浅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饱含作者对食马者辛辣讽刺之情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三)段落大意 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然后以千里马不遇伯乐而终身埋没的遭遇加以印证。对人才被埋没表达了无限 痈惜的感情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并称“韩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关于韩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2、说: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 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 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 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 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初中阶段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名二子说》。 二、课文重点内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古代也指仆 役。 2、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 并死。 3、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 了。 4、一食:吃一顿。 5、 食马者(sì):通“饲”,喂。 6、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同,一样。 8、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9、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10、食之 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11、执策而临之:面对。 12、其真 无马邪:难道,表示反问的语气。 13、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 14、其真无马邪:通“耶”, 吗。表示疑问语气。 (二)重点语句积累 (1)体现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文中流露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语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体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施展其才华的语句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4)体现食马者无知浅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饱含作者对食马者辛辣讽刺之情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三)段落大意 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然后以千里马不遇伯乐而终身埋没的遭遇加以印证。对人才被埋没表达了无限 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对封建统治者的 愚妄浅薄给予了愤怒谴责。本段中的四个“不”都源于食马者的无知,能激发 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 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用三个“不” 薄,愚妄无知写得淋漓尽致。用“其真不知马也”给予深刻的嘲讽 (四)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文章以千里马遭 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文 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 比作“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 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或从这见解出发,对统 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埋没甚至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寄托了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醐的愤懑心情。) 本文要表达的作者的见解: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 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五)写作特色 本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文章开始指出伯乐对千里马的作用, 指出伯乐不常有,因此千里马有“不以千里称”的悲剧;然后揭示出千里马被 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揭示了问题的实质,谴责了食马者浅 薄愚妄。最后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点明了中心。 (六)人物形象概括: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喻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 没人才的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七).行文及句式特点 (1)文中七个“不”字的理解:第二自然段中连用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 马者之无知。这是从千里马的角度间接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第三段连用三个 “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对“食马者”的直 接描写。 (2)文中的一组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用:表现食马者的浅薄无知,把作者对愚妄无知的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和辛辣 嘲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浓烈。 (八)、课后练习。 三、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 (2)千里马的悲惨遑遇是:概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死 字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二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对封建统治者的 愚妄浅薄给予了愤怒谴责。本段中的四个“不”都源于食马者的无知,能激发 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 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 薄,愚妄无知写得淋漓尽致。用“其真不知马也”给予深刻的嘲讽。 (四)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文章以千里马遭 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文 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 比作“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 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或从这见解出发,对统 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埋没甚至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寄托了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要表达的作者的见解: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 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五)写作特色: 本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文章开始指出伯乐对千里马的作用, 指出伯乐不常有,因此千里马有“不以千里称”的悲剧;然后揭示出千里马被 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揭示了问题的实质,谴责了食马者浅 薄愚妄。最后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点明了中心。 (六)人物形象概括: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喻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 没人才的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七).行文及句式特点 (1)文中七个“不”字的理解:第二自然段中连用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 马者之无知。这是从千里马的角度间接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第三段连用三个 “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对“食马者”的直 接描写。 (2)文中的一组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用:表现食马者的浅薄无知,把作者对愚妄无知的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和辛辣 嘲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浓烈。 (八)、课后练习。 三、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死 二字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请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反请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 之情。)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表现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者的愤郁之情达到 高潮,这两句收结全文,即照应开头,又凸现文章主旨。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 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忌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最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享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 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遑受不应有的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遑遇与 〈〈马说〉〉中千里马的遣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 四、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 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反诘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 之情。)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表现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者的愤郁之情达到 高潮,这两句收结全文,即照应开头,又凸现文章主旨。)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 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 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 〈〈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 四、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 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阅读探究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 么?)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突出了 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主目。 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第2段是论述了从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第二段说明了什么?)从 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分析千里马被埋 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 中心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 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 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 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 写法 1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道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 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 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枥之间”,最终 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 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 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 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1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 里驹 13.“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 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7、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阅读探究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了什么问题?(第—段文字说明了什 么?) 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突出了 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主旨。 2.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3.第 2 段是论述了从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 从 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分析千里马被埋 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 中心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 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 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 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 写法 1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 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 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 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 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 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 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1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 里驹 13.“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 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 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 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 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 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7.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撒,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 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 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 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 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 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20.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 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 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 破解DNA的奥秘 21.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 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滴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22.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 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 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 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2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 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 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 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 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24.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 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赤兔:先是吕布的,后是关羽的,最后到
1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 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 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 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 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7.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 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 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 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 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 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20.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 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 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 破解 DNA 的奥秘 21.第 2 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 3 段连用三个“不” 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22.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 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 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 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2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 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 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 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 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24.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 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赤兔:先是吕布的,后是关羽的,最后到
了马忠手上,绝食而死。的卢:刘备的,后与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死(名马 还有项羽的乌雅马) 25、、你认为现代人才具有怎样的素质?现在的人才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 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 余,再次还要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26、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答: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屈 辱 2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 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 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也要抓住 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 生充盈美好。) 28、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的痛恨。 29、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 就被埋没了 30、、《马说》首句的作用?指明了千里马与伯乐有什么关系?你是否同意作 者的观点? 答:首句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率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 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 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31、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32、伯乐与千里马关系的现实意义: 伯乐应该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千里马应该不断的充实自我,勇于毛遂自荐,主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千里马与伯乐还应相互信任,共同发展
了马忠手上,绝食而死。的卢:刘备的,后与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死 (名马 还有项羽的乌骓马) 25、、你认为现代人才具有怎样的素质?现在的人才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 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 余,再次还要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26、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答: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屈 辱。 2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 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 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也要抓住 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 生充盈美好。) 28、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的痛恨。 29、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 就被埋没了) 30、、《马说》首句的作用?指明了千里马与伯乐有什么关系?你是否同意作 者的观点? 答:首句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 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 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31、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 32、伯乐与千里马关系的现实意义: 伯乐应该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千里马应该不断的充实自我,勇于毛遂自荐,主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千里马与伯乐还应相互信任,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