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 备课人: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 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 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 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 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 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 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
《马说》导学案 备课人: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 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 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 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 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 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 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
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 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 学习过程 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l、注音 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外见()祗( ()骈( )尽粟( )一石( 槽枥( 2、解释字词 祗 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 3、一词多义 策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临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其真无马邪? ③甚真不知马也。( 4、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 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 食.( )马者 其真无马邪( ) 外见.( ) 祗 . ( ) 辱 ( ) 骈 . ( )尽粟 . ( )一石 . ( ) 槽枥 .. ( ) 2、 解释字词 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 3、一词多义 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②执策临 之 ( ) 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 )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3.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其真无马邪? ( ) ③其真不知马也。 ( ) 4、翻译句子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5、请你写出含有“马”字成语五个: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什么?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5、请你写出含有“马”字成语五个: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什么?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 平吗? 5、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 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 了什么写法?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伯乐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 平吗? 5、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 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 了什么写法?
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 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五、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 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六、达标测试: 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才()
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 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 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六、达标测试: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B、尽粟一石C、袛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课内精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 (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 的才能?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策之不以其道 4、课内精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 (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 的才能?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