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环境保护部 二0一六年十月 3
— 3 — 附件 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环境保护部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录 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 5 (一)工作进展 5 (二)主要问题 .7 (三)机遇与挑战, 8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主要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ll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1 (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 13 (三)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15 (四)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 .16 四、保障措施 .17 (一)完善法律法规 .17 (二)健全体制机制, 18 (三)强化科技支撑 18 (四)推动共同保护.… .18 一4一
— 4 — 目 录 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5 (一)工作进展................................................................................ 5 (二)主要问题................................................................................ 7 (三)机遇与挑战............................................................................ 8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主要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11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11 (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13 (三)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15 (四)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16 四、保障措施.........................................................................................17 (一)完善法律法规...................................................................... 17 (二)健全体制机制...................................................................... 18 (三)强化科技支撑...................................................................... 18 (四)推动共同保护...................................................................... 18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 制定《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筒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依据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能定位,提出“十三五” 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重点工作和任 务措施,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 “十二五”时期,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 示范引领、系统保护、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重点保 护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 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 势依然严峻。 (一)工作进展 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动效应明显。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生 态省建设,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126 个地区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编制《全 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建设提档升级,制定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组织开展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的评选, 建立奖励机制,带动社会共建。 二是生态功能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变化调 查与评估(2000-2010年),印发实施《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在江苏、海南、湖北、江 一5
— 5 —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 制定《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依据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能定位,提出“十三五” 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重点工作和任 务措施,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一、 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 “十二五”时期,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 示范引领、系统保护、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重点保 护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 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 势依然严峻。 (一)工作进展 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动效应明显。全国 16 个省份开展了生 态省建设,92 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126 个地区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编制《全 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建设提档升级,制定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组织开展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的评选, 建立奖励机制,带动社会共建。 二是生态功能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变化调 查与评估(2000-2010 年),印发实施《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在江苏、海南、湖北、江
西、重庆、沈阳等地开展划定和管控试点,天津、江苏发布实施生 态保护红线。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在重庆、海南、陕 西、宁夏等地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试点,推动 优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在全国25个省份开展45 个流域生态健康评估试点。联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国家生态旅游 示范区建设,确定了北京市南宫旅游景区等7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 区。指导浙江省仙居县、开化县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配合发展 改革委指导北京、青海等9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强化矿产资 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监管,开展部分典型地区遥感调查和评估。 三是自然保护区综合监管得到加强。全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 区27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 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种类得到保护。规范和完善自然保护区晋升和调整的评审制度,联 合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 管理的通知》。完成40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查处 一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活动。推动中俄自然保护区的跨界合作。 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与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中国生 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 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启动“联 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2011-2020)”(以下筒称十年中国行 动),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成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 护优先区域边界核定,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高等植 物卷和脊椎动物卷”。积极推进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立法和 6
— 6 — 西、重庆、沈阳等地开展划定和管控试点,天津、江苏发布实施生 态保护红线。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在重庆、海南、陕 西、宁夏等地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试点,推动 优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在全国 25 个省份开展 45 个流域生态健康评估试点。联合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国家生态旅游 示范区建设,确定了北京市南宫旅游景区等 72 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 区。指导浙江省仙居县、开化县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配合发展 改革委指导北京、青海等 9 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强化矿产资 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监管,开展部分典型地区遥感调查和评估。 三是自然保护区综合监管得到加强。全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 区 274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28 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4.8%, 超过 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种类得到保护。规范和完善自然保护区晋升和调整的评审制度,联 合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 管理的通知》。完成 400 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查处 一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活动。推动中俄自然保护区的跨界合作。 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与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中国生 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 行动计划(2011-2030 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启动“联 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2011-2020)”(以下简称十年中国行 动),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成 32 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 护优先区域边界核定,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 物卷和脊椎动物卷”。积极推进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立法和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履行《生物多 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多数省 份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编制发布了省级生物多样性保 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二)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一是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开垦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水电水资源开发和工矿开发建设,直接割裂 生物生境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二是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低质量生态系统分布广,森 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高达43.7%、 60.3%、68.2%。全国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城镇地区生 态产品供给不足,绿地面积小而散,水系人工化严重,生态系统缓 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的作用十分有限。 三是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 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我国高等植物的受威胁比例达11%,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 高达65.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21.4%;遗传资源丧失和流失严 重,60%-70%的野生稻分布点已经消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常 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超过100种。 同时,环保部门在履行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职责时, 还存在以下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突出问题: 一7
— 7 —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履行《生物多 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多数省 份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编制发布了省级生物多样性保 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二)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一是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开垦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生态空间;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水电水资源开发和工矿开发建设,直接割裂 生物生境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 二是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低质量生态系统分布广,森 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高达 43.7%、 60.3%、68.2%。全国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城镇地区生 态产品供给不足,绿地面积小而散,水系人工化严重,生态系统缓 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的作用十分有限。 三是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 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我国高等植物的受威胁比例达 11%,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 高达 65.4%,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 21.4%;遗传资源丧失和流失严 重,60%-70%的野生稻分布点已经消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常 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超过 100 种。 同时,环保部门在履行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职责时, 还存在以下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突出问题:
一是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按生态要素分别设置 生态保护管理机构,难以对生态系统实施整体性保护。由于权责 致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未能实现所有者和监 管者分离以及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直接影响生态保护效果。 二是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地方领导干部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为薄弱,还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理念。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监管的机制有待健 全,企业生态保护和监管责任还不明确,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履行 生态监管职能时只能单打独斗、被动应对。 三是监督管理的基础能力薄弱。尚未建立统一的生态监测监控 网络,难以准确监测我国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状况,不能及时主动发 现重大生态破坏行为。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没有设置独立的生态保 护科室,难以开展常态化监管。市县环保部门生态保护人员队伍和 装备严重不足,导致执法力量薄弱。生态保护科技支撑不够,生态 大数据集成应用尚待发挥作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尚需 完善。 (三)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保护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 署,把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重要任务,明确 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三是生态 —8
— 8 — 一是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按生态要素分别设置 生态保护管理机构,难以对生态系统实施整体性保护。由于权责一 致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未能实现所有者和监 管者分离以及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直接影响生态保护效果。 二是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地方领导干部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为薄弱,还未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理念。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监管的机制有待健 全,企业生态保护和监管责任还不明确,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履行 生态监管职能时只能单打独斗、被动应对。 三是监督管理的基础能力薄弱。尚未建立统一的生态监测监控 网络,难以准确监测我国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状况,不能及时主动发 现重大生态破坏行为。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没有设置独立的生态保 护科室,难以开展常态化监管。市县环保部门生态保护人员队伍和 装备严重不足,导致执法力量薄弱。生态保护科技支撑不够,生态 大数据集成应用尚待发挥作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尚需 完善。 (三)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保护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 署,把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重要任务,明确 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方向。三是生态
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和措施陆续出台并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监 管体制将进一步理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监 测网络将加快建立,生态统一监管能力将明显提高,为我国生态保 护工作夯实基础。四是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共识,全社会保护生态 环境的合力正在形成。 同时,我国生态保护也面临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 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生态环境风险逐步凸显。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不断增 加与现有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是生物多样性丧失 速度短期内难以根本遏制,国际履约压力不断加大。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 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以保障生 态空间、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强化生态监管,完善制度体系,推动补齐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短板,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基于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责定位,“十三五”时期,自然生态 保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9 — 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和措施陆续出台并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监 管体制将进一步理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监 测网络将加快建立,生态统一监管能力将明显提高,为我国生态保 护工作夯实基础。四是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共识,全社会保护生态 环境的合力正在形成。 同时,我国生态保护也面临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 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生态环境风险逐步凸显。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不断增 加与现有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是生物多样性丧失 速度短期内难以根本遏制,国际履约压力不断加大。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 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以保障生 态空间、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强化生态监管,完善制度体系,推动补齐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短板,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基于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责定位,“十三五”时期,自然生态 保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把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作为基本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 保护的要求,陆海统筹、上下联动,打破要素、区域界限,对各类 生态系统实施统一保护和监管,增强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 —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根本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 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保护最 重要的生态空间,推动形成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工作主线。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推动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区域为重点,完善保护网络,强化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一把加强生态统一监管作为主要手段。建立全面、严格、及 时、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加强生态保护统一监管的重要基础。建设 “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和综合监管平台,及时发现和查处生态 破坏行为,由被动核查变为主动发现,提高生态保护的精细化和信 息化水平。 一把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作为主要载体。积极参与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向有利于统一监管的方向改变。发挥生态文 明建设示范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的平台作用,有机融合生 态保护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创新保护模式,提高示范效应,激 发保护活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有所提升,生态功能 一10-
— 10 — ——把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作为基本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 保护的要求,陆海统筹、上下联动,打破要素、区域界限,对各类 生态系统实施统一保护和监管,增强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 ——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根本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 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保护最 重要的生态空间,推动形成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工作主线。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推动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区域为重点,完善保护网络,强化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把加强生态统一监管作为主要手段。建立全面、严格、及 时、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加强生态保护统一监管的重要基础。建设 “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和综合监管平台,及时发现和查处生态 破坏行为,由被动核查变为主动发现,提高生态保护的精细化和信 息化水平。 ——把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作为主要载体。积极参与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向有利于统一监管的方向改变。发挥生态文 明建设示范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的平台作用,有机融合生 态保护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创新保护模式,提高示范效应,激 发保护活力。 (三)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有所提升,生态功能
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遏制,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水平 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具体工作目标: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得到落实, 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形成;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管护能力 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新建30-5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20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 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完 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 网络,加大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 率达到95%;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体现生态文明要 求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推动60-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 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明显。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优 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管预 警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力度,推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 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 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各省 (区、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地到水流、 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生态空间。 -11-
— 11 — 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遏制,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水平 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具体工作目标: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得到落实, 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形成;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管护能力 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新建 30-5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 20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 面积的比例维持在 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完 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 网络,加大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 率达到 95%;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体现生态文明要 求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推动 60-100 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 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明显。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优 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管预 警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力度,推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 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 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各省 (区、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地到水流、 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生态空间
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划定生 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20年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勘界定标。在各省(区、市)生态 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 护红线,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2.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 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的基础。各地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 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选择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保护红线,开展 一批保护与修复示范。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及时掌握 全国、重点区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推 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3.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2016-2025年)》。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2次,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1次,重 点区域加大监测频次,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 境保护状况评估。强化监督执法,定期组织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 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问责监督。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 以重要河湖、海洋、草原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小种群物种的保护 空缺作为重点,推进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廊道、保护小 区和自然保护区群建设,到202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 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 -12-
— 12 — 2017 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划定生 态保护红线;2018 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20 年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勘界定标。在各省(区、市)生态 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 护红线,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2.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到 2020 年,基本建 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的基础。各地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 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选择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保护红线,开展 一批保护与修复示范。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及时掌握 全国、重点区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推 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3.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 2 次,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 1 次,重 点区域加大监测频次,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 境保护状况评估。强化监督执法,定期组织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 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问责监督。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 以重要河湖、海洋、草原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小种群物种的保护 空缺作为重点,推进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廊道、保护小 区和自然保护区群建设,到 2020 年,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 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 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