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9 文章编号:1009-2765(2006)01-0009-07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研究 陈应志!张群远2孔繁玲2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北京100026: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慕,北京100094) 摘要:以2000一2002年国家大立品种区城试验的6239个试验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一年多 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四个层次上对国家大豆品种区战试验精喷度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就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战试验水平和管理体制,在单年单点试验、一点两年试验和两年多点试 验等三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均无法满足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需要,而只能依据一年多点 的试验结果作为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试验依据。②)断的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规定,新品种比对 照增产5%且差异显著是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城 试验西北春大豆组、南方春大豆组和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的试险精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3)影响一 年多,点诚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试验误差、重复数、参试品种数、试验点数和品种×试 点互作效应。提高一年多点试脸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优化试脸方案、提高 人员素质、科学统计分析降低试验误差;二是合理安排诚验重复数、参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三是 合理化分区试组以降低品种×试点互作效应。 关键词:大豆:品种区试:精确度:研究 由于大豆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中占 种试验网,试验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试验点的布 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且,大豆品种对光、温十分敏 局和熟期组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科学 感,区域性较强,因此,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展了大 客观、公正地评价大豆新品种。因此,研究目前的大 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但是,由于经费短缺,我国大 豆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的好坏,找出影响大豆品种区 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一直开展得十分艰难,北方春 域试验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 大豆品种区城试验工作曾经一度中止。直到1999 作提高试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国家将农作物品种区城试验经费列入国家财政 另外,比对照增产8%且差异显著是旧的全国 专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才得以恢复并发 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而新的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 展起来。到2002年,我国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网,分 规定新品种必须比对照增产5%且差异显著是新品 为四个试验协作区9个试验组,即北方春大豆试验 种通过审定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协作区(早熟组、中早熟组、中熟组、晚熟组)、黄谁海 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区域试验的 试验协作区(北片、中片、南片)、西北春大豆试验组 精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品种的命运,直接关系 南方春大豆试验组。 着国家、育种家和农民的利益。因此,研究大豆品种 2000年7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 试验精确度,提出提高大豆品种试验精确度的方法, 子法),将大豆列为五大主要农作物之一。按照《种 意义十分重大。 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必须通过审定以后才 许多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过如何提高试验精 能进入推广和生产领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 确度的问题,但这种研究多基于单年单点试验层次 种审定的重要依据。近几年建立起来的全国大豆品 上,这对于特定年份及地点上的品种评价是合理的, 收精日期:2005-03-09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9 文章编号:1009—2765(2006)ol一0009—07 中图分类号:$565.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大豆品种IIK,域试验精确度研究 陈应志1 张群远2孔繁玲2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北京10(D26;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 摘要:以2000—2002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6 239个试验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一年多 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四个层次上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就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水平和管理体制,在单年单点试验、一点两年试验和两年多点试 验等三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均无法满足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需要,而只能依据一年多点 的试验结果作为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试验依据。(2)新的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规定,新品种比对 照增产5%_19-差异显著是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 试验西北春大豆组、南方春大豆组和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的试验精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3)影响一 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试验误差、重复数、参试品种数、试验点数和品种×试 点互作效应。提高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优化试验方案、提高 人员素质、科学统计分析降低试验误差;二是合理安排试验重复数、参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三是 合理化分区试组以降低品种×试点互作效应。 关键词:大豆;品种区试;精确度;研究 由于大豆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中占 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且,大豆品种对光、温十分敏 感,区域性较强,因此,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展了大 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但是,由于经费短缺,我国大 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一直开展得十分艰难,北方春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曾经一度中止。直到1999 年,国家将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经费列入国家财政 专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才得以恢复并发 展起来。到2002年,我国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网,分 为四个试验协作区9个试验组,即北方春大豆试验 协作区(早熟组、中早熟组、中熟组、晚熟组)、黄淮海 试验协作区(北片、中片、南片)、西北春大豆试验组、 南方春大豆试验组。 2000年7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 子法》,将大豆列为五大主要农作物之一。按照《种 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必须通过审定以后才 能进入推广和生产领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 种审定的重要依据。近几年建立起来的全国大豆品 收藕日期:2005—08—09 种试验网,试验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试验点的布 局和熟期组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科学、 客观、公正地评价大豆新品种。因此,研究目前的大 豆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的好坏,找出影响大豆品种区 域试验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工 作提高试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比对照增产8%且差异显著是旧的全国 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而新的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 规定新品种必须比对照增产5%且差异显著是新品 种通过审定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区域试验的 精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品种的命运,直接关系 着国家、育种家和农民的利益。因此,研究大豆品种 试验精确度,提出提高大豆品种试验精确度的方法, 意义十分重大。 许多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过如何提高试验精 确度的问题,但这种研究多基于单年单点试验层次 上,这对于特定年份及地点上的品种评价是合理的, 万方数据
10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因为,此时试验误差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是一 1】试验数据资料 致的。然而,区试中一个地点上对品种的评价要依 目前,全国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划分为四个大区 据品种在该点不同年份的表现.对品种在一定区域 (黄淮海夏大豆区西北春大豆区、北方春大豆区、南 范围内的评价则要依据品种多年多点的表现。由于 方春大豆区),9个组。其中黄淮海夏大豆区3个组 不同层次上(单年单点,单年多点和多年多点等)品 (北组,中组,南组),42个区试点:北方春大豆区4 种比较的误差不同,品种比较精确度和试验精确度 个组(早熟组,中早熟组,中熟组,晚熟组),39个区 便有差别。因此,要全面研究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 试点;南方春大豆区1个组,14个区试点;西北春大 域试验精确度,应同时考虑各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 豆区1个组,7个区试点。本研究以国家大豆品种 较精确度和试验精确度,只研究单年单点试验的精 区域试验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试验资料 确度是远远不够的。 (小区产量,单位g)为研究素材,包括2000年的参试 针对上述问题,孔繁玲和张群远等在多个试验层 品种70个,试验点71个;2001年的参试品种59个 次上(单年单点单年多点、单点多年和多年多点)总结 试验点67个:2002年的参试品种63个,试验点81 提出了区试精度的概念、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其研究 个。共收集到6239个试验数据。 指出,由于区域试验对品种作出比较分三个统计步骤: 1.2区城试验精确度的评价指标 (1对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和抽样测量,目的在于获取性 根据孔繁玲和张群远等[文献序号]的做法,本 状观测值;2计算各种试验层次上的品种均值,其实质 研究分别以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 是进行参数估计:3对品种均值间差异进行比较,以获 著差数(RLSD)作为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xperi 得具有概率保证的结论。因此,要全面评价一个区域 mental precision,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arietycom 试验的精确度,必须对区试的这三个环节的精确度均 precision,VCP)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作出分析和评价。首先,是观测值的测量精确度,即通 1CV的计算公式 常所指的误差意义上的试验精确度(experimental preci s0,P);其次是品种均值估计的精确度,即品种均值 CV(%)=(MSe)×100 精确度(varicty men prcision,MP);第三是品种间差异 (2RLSD的计算公式: 比较的精确度,称为品种比较精确度( 点: ,VCP)。 RLSD%=2MSe/r x ta/Yx 100 试验精确度(EP)反映着试验误差的大小,也称 一点多年,年分随机 试验误差精确度,一般用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 RSD%=V2MSytaT×100 (CV©)来衡量。品种均值精确度(MP)反映着品种 一年多点,地点固定 均值的估计精确度,称为品种均值精确度,用品种均 RLSD%=√2MSe/s×taNx100 值估计的变异系数(CV,)来衡量。品种比较精确度 一年多点,地点随机: (VCP)反映着区域试验对品种间差异的鉴别能力, RLSD=2MSys/Ts x ta/Y x 100 即具体某次区域试验的品种间比较的实际精确度, 多年多点,地点固定,年分随机: 可用多重比较中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elative leas significant distance,RLSD)来衡量的。 RLSD%=2MSvy/rsy x ta/Yx 100 本研究课题正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或 多年多点,地点随机,年分固定: 改进现有的统计指标,在不同层次(单年单点、单年 RLSD=(MSvs MSvy-MSvsy )/rsy x ta/Yx 100 多点、单点多年和多年多点)上研究国家大豆品种区 式中MS、MSvs.MSvy、MSvsy分别是方差分析所得的 域试验的精确度。 误差、品种×地点互作、品种×年份互作和品种×地 材料与方法 点×年份互作的均方;、s和y分别为区试的试点内 万方数据
10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因为。此时试验误差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是一 致的。然而,区试中一个地点上对品种的评价要依 据品种在该点不同年份的表现,对品种在一定区域 范围内的评价则要依据品种多年多点的表现。由于 不同层次上(单年单点,单年多点和多年多点等)品 种比较的误差不同,品种比较精确度和试验精确度 便有差别。因此,要全面研究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 域试验精确度,应同时考虑各试验层次上的品种比 较精确度和试验精确度,只研究单年单点试验的精 确度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上述问题,孔繁玲和张群远等在多个试验层 次上(单ff.gt,4、单年多点、单点多年和多年多点)总结 提出了区试精度的概念、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其研究 指出,由于区域试验对品种作出比较分三个统计步骤: (1肘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和抽样测量,目的在于获取性 状观测值;(2剜算各种试验层次上的品种均值,其实质 是进行参数估计;(3尉品种均值间差异进行比较,以获 得具有概率保证的结论。因此,要全面评价一个区域 试验的精确度,必须对区试的这三个环节的精确度均 作出分析和评价。首先,是观测值的测量精确度,即通 常所指的误差意义上的试验精确度(experimental preci— sion,EP);其次是品种均值估计的精确度,即品种均值 精确度(variety n'leAt/1 precision,、帅);第三是品种间差异 比较的精确度,称为品种比较精确度(variety comparison precision,、馏)。 试验精确度(EP)反映着试验误差的大小,也称 试验误差精确度,一般用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 (眠)来衡量。品种均值精确度(、mP)反映着品种 均值的估计精确度,称为品种均值精确度,用品种均 值估计的变异系数(CV寸)来衡量。品种比较精确度 (VCP)反映着区域试验对品种间差异的鉴别能力, 即具体某次区域试验的品种间比较的实际精确度, 可用多重比较中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elative least significant distance,RI.SD)来衡量的。 本研究课题正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或 改进现有的统计指标,在不同层次(单年单点、单年 多点、单点多年和多年多点)上研究国家大豆品种区 域试验的精确度。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数据资料 目前,全国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划分为四个大区 (黄淮海夏大豆区、西北春大豆区、北方春大豆区、南 方春大豆区),9个组。其中黄淮海夏大豆区3个组 (北组,中组,南组),42个区试点;北方春大豆区4 个组(早熟组,中早熟组,中熟组,晚熟组),39个区 试点;南方春大豆区1个组,14个区试点;西北春大 豆区1个组,7个区试点。本研究以国家大豆品种 区域试验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试验资料 (小区产量,单位g)为研究素材,包括2000年的参试 品种70个,试验点71个;2001年的参试品种59个, 试验点67个;2002年的参试品种63个,试验点81 个。共收集到6 239个试验数据。 1.2区域试验精确度的评价指标 根据孔繁玲和张群远等[文献序号]的做法,本 研究分别以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 著差数(RLSD)作为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experi. mental precision,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ariety com— parison precision,vcP)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1)CV的计算公式: Cv(%):(、俪苫露)×100 (2)RLSD的计算公式: 一年一点: RI.SD%:、侄丽X t拆X 100 一点多年,年分随机: RLSD%=2,/两/ryxt拆×100 一年多点,地点固定: RLSD%:、厄丽耍石X劬霄X 100 一年多点,地点随机: R/_SD%:.呖谲面iX咖霄X 100 多年多点,地点固定,年分随机: RLSD%=、/—2MSv—y/rsy X池霄X 100 多年多点,地点随机,年分固定: RLSD%=,/2(MSvs+MSvy—MSvsy)/rsy×tc∥,Y×100 式中MSe、MSvs、MSvy、MSvsy分别是方差分析所得的 误差、品种×地点互作、品种X年份互作和品种X地 点×年份互作的均方;r、s和Y分别为区试的试点内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11 重复(区组)数、试点数、年份数;了为相应试验层次 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9次单年单点试验 上总均值或对照均值。 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各试验点的试验误差变异系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区域试验的特点,本文在方 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LSD0.05),结果列于 差分析中采用的是地点效应固定,年份效应随机的 表1。从表1可以看出 模型,对其它模型下的精度不作分析。另外,品种均 209次试验中,有71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 值精确度(varetymees,MP)对于以品种 数(CV)小于或等于5%,占总试羧次数的34.0%;有 比较为目的的区域试验来说意义不大,所以本文未 140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或等于 对其作研究。 8%,占总试验次数的67.0%;有64次试验的试验误 结果与分析 差变异系数(CV)介于8%-20%之间:有5次试验 本研究对2000年、2001年、2002年黄淮海罩大 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大于20%。 豆试验区、北方春大豆试验区、南方春大豆试验区的 从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就一年一点试验 9个试验组的6239个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分别计 而言,在近三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209次试 算出在一年一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 验中,绝大部分试验的试验精确度是可以得到保证 四个层次各试验组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 的,相当比例的试验精确度控制得比较好。相比较 对最小显著差数(USD,s),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试验 而言,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需要采取 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措施加以提高,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大于20%的 2.1单年单,点试脸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5次试验中有3次出现在南方春大豆试验组 表1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试验组单年单点试验的CW和SD,值的次数分布 试骏组 精度指标 不精度范 中的试验次数(领率响】 变幅范围 750 22 黄准北组 1.34-13.57 6(22.2 7(25.9) 12(44.4 27.4) 2.32-23.3 黄准中组 303 12(33.3 233.3 12(33.3 黄准南组 00 1.61-17.18 411. 719.4 22(61.1 2.77-29.0 百北组 0. . 61 南方组 CV 417.4 521.7 11(47.8 313.0 1.61-46.23 1147.8 2.93-84.18 4 % 9 743.8 637.s 3(1g.8) 1.0m12.2 743.8 1.87-21.2 05 525.0 9 637.5 63.5 3.17-11.9g 0.05 22.5 5.n-21. 0. 2182 55到 28-36 计 71(34.0 6例(33.0 64(30.6 5(2.4 0.91=46.23 23(11.0) 42(20.1】 10952.2) 35(16.7 1.54-84.18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重复(区组)数、试点数、年份数;Y为相应试验层次 上总均值或对照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区域试验的特点,本文在方 差分析中采用的是地点效应固定,年份效应随机的 模型,对其它模型下的精度不作分析。另外,品种均 值精确度(variety mean precision,VMP)对于以品种 比较为目的的区域试验来说意义不大,所以本文未 对其作研究。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2000年、2001年、2002年黄淮海夏大 豆试验区、北方春大豆试验区、南方春大豆试验区的 9个试验组的6 239个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分别计 算出在一年一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 四个层次各试验组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 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试验 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2.1 单年单点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9次单年单点试验 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各试验点的试验误差变异系 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结果列于 表1。从表l可以看出: 209次试验中,有71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 数(cv)dx于或等于5%,占总试验次数的34.O%;有 140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或等于 8%,占总试验次数的67.O%;有64次试验的试验误 差变异系数(CV)介于8%一20%之间;有5次试验 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大于20%。 从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就一年一点试验 而言,在近三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209次试 验中,绝大部分试验的试验精确度是可以得到保证 的,相当比例的试验精确度控制得比较好。相比较 而言,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需要采取 措施加以提高,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大于20%的 5次试验中有3次出现在南方春大豆试验组。 表I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试验组单年单点试验的CV和RLSDo.∞值的次数分布 万方数据
12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209次试验中,有23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 (23次)的95.7%:只有2000年西北春大豆试验组 数(LSDs)小于或等于5%(即能鉴别出距对照 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LSD,)大于8%(为 5%的差异),占总试验次数的11.0%:有65次试验 1022%)。因此,各试验组别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是 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ISD,)小于或等于8%,占 比较好的。有78.3%的试验组别可以鉴别出距对照 总试验次数的31.1%;尚有35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 5%的差异,有95.7%的试验组别可以鉴别出距对 著差数(LSD,)大于20%,各试验组均有鉴别不 照8%的差异。 出与对照差异在20%的试验。由此可以看出,国家 表2各试验组别单年多点试验的CV和阳SD,值统计表 大豆品种区城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有待提高 试验组别 年份 单年单点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 黄海北组 3.65 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s)存在着平行变化的关系 51 300 也就是说,试验精确度()越高,品种比较精确度 黄准海中组 0 01 A71 (VCP)越好。从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 30m 304 显著差数(RLSD,s)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试验误差 11 3.87 70 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s)存在 黄准海南片 3.57 300m 6.475 2期 着以下的函数关系: 20m 12.304 10.21 RLSDo=√r x tos x CVx100 西比卷大豆组 2001 7.490 528 300m 9.137 5.23 从上式可以看出,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 南方春大豆组 2001 11.98 5.87 对最小显著差数(LSD,)存在的平行变化的关系 2002 9.704 427 北南春大豆 2001 4.959 4.31 而且,这种关系受品种数(v)和重复数()的影响,品 2002 7.956 4.44 种数(v)和重复数()越大,品种比较精确度就越高, 北南 2001 6.616 4.62 反之,就越小。 2002 6.877 3.25 2,2单年多,点试验的试脸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北率然 201 9.6 4.73 2002 对2000一2002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城试验单年 北春大豆 9.16 5.21 多点试验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各组试验的试验误 8.10 3 鲜食大豆组 2002 9.584 4.4 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o), 结果列于表2。从表2可以看出: 23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或等于8%的试验 为了增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的容量,提高试验 组别共有13次.占总次数(23次)的56.5%:大于8% 效率,近几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方法由过去的固定 小于或等于10%的试验组别有8次,占总次数的 周期制改为滚动淘汰制,每年都有在试验中表现不 34.8%:大于10%的试验组别有2次,占总次数的 好的品种被淘汰,也有新的品种参加试验,因此,每 8.7%,一次是发生在2000年的西北春大豆区域试验 年参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的品种不完全一致。所 组,一次是发生在2001年的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组。 以,在计算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 各试验组别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SD,.s)小 精确度的时候,我们是采用的在两年试验中相同品 于或等于5%的组别达18次,占总次数(23次)的 种的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列于表3。从表3可以看 78.3%;小于或等于8%的组别达22次,占总次数 出: 万方数据
12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209次试验中,有23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 数(RLSDo.∞)小于或等于5%(即能鉴别出距对照 5%的差异),占总试验次数的11.O%;有65次试验 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atSDo.惦)小于或等于8%,占 总试验次数的31。1%;尚有35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 著差数(RLSDo.岱)大于20%,各试验组均有鉴别不 出与对照差异在20%的试验。由此可以看出,国家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有待提高。 单年单点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 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晒)存在着平行变化的关系。 也就是说,试验精确度(EP)越高,品种比较精确度 (VCP)越好。从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 显著差数(RLSDo.∞)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试验误差 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晒)存在 着以下的函数关系: RLSDo.岱=、/2/r×to.岱×CVX 100 从上式可以看出,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 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存在的平行变化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受品种数(v)和重复数(r)的影响,品 种数(v)和重复数(r)越大,品种比较精确度就越高, 反之,就越小。 2.2单年多点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对2000—2002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单年 多点试验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各组试验的试验误 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 结果列于表2。从表2可以看出: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或等于8%的试验 组别共有13次,占总次数(23次)的56.5%;大于8%、 小于或等于10%的试验组别有8次,占总次数的 34.8%;大于10%的试验组别有2次,占总次数的 8.7%,一次是发生在2000年的西北春大豆区域试验 组,一次是发生在2001年的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组。 各试验组别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tSDo.岱)小 于或等于5%的组别达18次,占总次数(23次)的 78.3%;小于或等于8%的组别达22次,占总次数 (23次)的95.7%;只有2000年西北春大豆试验组 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岱)大于8%(为 10.’22%)。因此,各试验组别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是 比较好的。有78.3%的试验组别可以鉴别出距对照 5%的差异,有95.7%的试验组别可以鉴别出距对 照8%的差异。 表2各试验组别单年多点试验的cV和R璐骗.∞值统计表 2.3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为了增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的容量,提高试验 效率,近几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方法由过去的固定 周期制改为滚动淘汰制,每年都有在试验中表现不 好的品种被淘汰,也有新的品种参加试验,因此,每 年参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的品种不完全一致。所 以,在计算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 精确度的时候,我们是采用的在两年试验中相同品 种的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列于表3。从表3可以看 出: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13 表3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试验组一点两年试验的CV和LSD,。值统计表 试验组 精度指标 不同精度范中的试验次数(率%) CV 3(18.8 1.28-12.62 黄准北组 425.0 10(.5) 1.68-卫.01 黄准中组 7(31.8 1(50.0 黄准南组 418.2 2.7-16.60 313.6 西北组 120.0 400 北方早组 250.0 1(25.0 1.49-11.7 北方中早熟组 350.0 .0 1(16.7 46.7) 116.7) 4.6623.0m 北方中熟组 33.3) 22.2 3.23-13.32 北方晚熟组 0(0) 0o) 116.3) 13.2-169.7 合计 338.,4 28(32.6 529,1 0(0) 1.11-22.42 44.7) 44.7 28(32.6 5058.1 3.65422. 8%次一点两年试验,有33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 误差的理论构成为: 异系数(CV)小于等于5%,占总试验次数的38.4%; g=(d+m,)/=/g+ny 有61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小于等于 为试验误差,为品种×年份互作方差。由 8%,占总试验次数的70.9%:有25次试验的试验误 于不同试验/和y的绝对大小和相对比例不 差变异系数(CV)介于8%-20%之间,占总试验次数 同,使得和2间无确定关系,故分别依二者计算 的29.1%;没有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大于20%的 出来的CV和RLSD.s没有相关关系。 试验。 2.4两年多点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有4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LSD,)小 与计算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 于等于5%,占总试骏次数的4.7%;有8次试验的 精确度一样,由于各试验组别两年的参试品种并不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m)小于等于8%,占总试 完全一致,所以仍然采用在两年试验中相同品种的 验次数的9.3%:有28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试验数据,计算各试验组别两年多点试验的试验精 (SD.s)介于8%-20%之间,占总试验次数的 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结果列于表4。从表4可 32.6%;有50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以看出: (RLSD,)大于20%,占总试验次数的58.1%。 表4各试验组别两年多点试验的CW和肛SD,值统计表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误 试别 年 2000 2001 差变异系数(CW)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贴)之 黄淮海北组 间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例如,黄准海夏大豆北组 黄淮海中组 2000-20 一点两年试验,大兴试验点2000一2001年的试验 黄淮海南片 误差变异系数(CV)为5.8%,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 北春大豆 差数(RLSD,s)为2.01%:河北省农科院试验点 -20 200 2000一2001年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W)为4.95%, 8.09 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SD)为23.93%。出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等于8%的试验共 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一点两年试验中品种均值 有7次,占总次数(11次)的63.6%;所有两年多点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13 表‘3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试验组一点两年试验的cV和RLSDo.∞值统计表 86次一点两年试验,有33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 异系数(Cv)小于等于5%,占总试验次数的38.4%; 有61次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等于 8%,占总试验次数的70.9%;有25次试验的试验误 差变异系数(CV)介于8%一20%之间,占总试验次数 的29.1%;没有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大于20%的 试验。 有4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mSOo.∞)小 于等于5%,占总试验次数的4.7%;有8次试验的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mSOo.岱)小于等于8%,占总试 验次数的9.3%;有28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RLSDo.∞)介于8%一20%之间,占总试验次数的 32.6%;有50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mSOo.晒)大于20%,占总试验次数的58.1%。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误 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m.SDo.岱)之 间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例如,黄淮海夏大豆北组 一点两年试验,大兴试验点2000—2001年的试验 误差变异系数(Cv)为5.8%,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 差数(喊.∞)为72.01%;河北省农科院试验点 2000—2001年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4.95%, 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msoo.∞)为23.93%。出 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一点两年试验中品种均值 误差的理论构成为: a12=(《+2vy)/I),=02./ry+矗/y 蠢为试验误差,矗为品种x年份互作方差。由 于不同试验Z/ry和矗/y的绝对大小和相对比例不 同,使得《和《间无确定关系,故分别依二者计算 出来的Cv和mSOo.晒没有相关关系。 2.4 两年多点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与计算一点两年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 精确度一样,由于各试验组别两年的参试品种并不 完全一致,所以仍然采用在两年试验中相同品种的 试验数据,计算各试验组别两年多点试验的试验精 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结果列于表4。从表4可 以看出: 表4各试验组别两年多点试验的cV和RLSD。.仍值统计表 试验组别 年份 cv值(%)mSOo.∞值(%) 黄淮海北组i::?二裟 ;:篡 :::瑟 黄淮海帕獬裟i墨 鬻 西北春大豆组 雠海南片㈣;:篇篇 船2001 8.163 13.24 北方春大豆早熟组 2001—2002 6.217 6.38 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 2001—2002 5.247 3.52 北方春大豆中熟组 2001—2002 8.091 23.87 jE复查盔星堕塾绝2塑!=2螋墨 2:堡呈 塑:璺Q 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小于等于8%的试验共 有7次,占总次数(11次)的63.6%;所有两年多点 万方数据
14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均不超过10%。 为了增加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容量,提高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s)小于或等于5%的组 试险效率,近几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方法由过 别有4次,占总次数(11次)的36.4%:相对最小显著差 去的固定周期制改为滚动淘汰制,因此,各组每一年 数(IS。)小于或等于8%的组别有5次,占总次数 的参试品种并不完全一样,而且,试验周期也缩短为 (11次)的45.5%;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ISD)介于 2年。在分析单年单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 8%~20%的组别有4次,占总次数(11次)的36.4%:有 多点等四个试验层次上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试 2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s)大于2D%,发 验精确度(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后,可以看 生在2001一2002年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和201一2002 出:就单年单点试验来说,只有311%的试验能够 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 鉴别出距对照8%的差异,尚有16.7%的试验鉴别 与一点两年试验一样,由于在多年多点区城试 不出距对照20%的差异:就单年多点试验来说,有 验的联合分析中,品种均值误差理论的构成为: 95.7%的试验组别可以鉴别出距对照8%的差异 =(G+s)/y=/+/y 只有2000年西北春大豆组的试验鉴别不出距对照 其中,d/和,y的绝对大小和相对比例因 10%的差异:就一点两年的试验来说,只有9.3%的 试验能够鉴别出距对照8%的差异而右多大 试验而定,使得d和间无确定关系,故分别依二 58.1%的试验鉴别不出距对照20%的差异:就两年 者计算出来的CV和RLSD,s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 多点的试验来说,有45.5%的试验能够鉴别出距对 从表4试验结果中也可以看出两年多点试验的试验 照8%的差异,而2001一2002年北方春大豆中熟组 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 和2001一2002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的试验,鉴别 2001一2002年黄准海夏大豆北组试验的试验误差 不出具对照20%的差异。 变异系数(CV)为5.226%,而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点两年和两年多 差数(RLSD,s)等于16.00%;2000一2001年黄淮海 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有待提高,提高国家大豆 夏大豆中组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 品种区域试验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 5.83%,而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s)只有 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减少试验误差、增加重复数,增 3.10%。也就是说,在这两次试验中,试验误差变异 加试验年份,域少品种×年份(环境)的互作效应,特 系数(CV)差不多的情况下.一组试验可以鉴别距对 别是增加试验年份,而这又与目前的国家大豆品种 照3,10%的差异,而另一组试验只能鉴别距对照 试验制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目前的试验体 16.0%的差异。 制下,利用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试验评价大豆新品 3讨论与结论 种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主要依靠单年单点和一年 研究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主要就是 多点试验来鉴别和评价大豆新品种。所以,在现有 要研究在单年单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 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制度下,千方百计的提高 4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才是 (VCP)。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越 较为现实的选择。 好,区域试验的精确度就越高,就越能科学、客观、公正 影响单年单点试验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 地评价大豆新品种,并为品种审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有试验误差、试验重复数和参试品种数。影响一年 衡量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好坏的 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试验误 两个指标是: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 差、试验重复数、参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如果是地 差数(ISLx),一个精确度好的区域试验,各试验层次 点随机模型,还存在着品种×试点互作的影响),减 上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W)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少试验误差和品种×试点互作,增加试验重复数参 (RLSD,)都应该较小。 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均有利于提高国家大豆品种 万方数据
14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均不超过10%。 相对最小显著差数(atSDo.岱)小于或等于5%的组 别有4次,占总次数(11次)的36.4%;相对最小显著差 数(mSDo.∞)小于或等于8%的组别有5次,占总次数 (11次)的45.5%;相对最小显著差数(aLSDo.∞)介于 8%一20%的组别有4次,占总次数(11次)的36.4%;有 2次试验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o.岱)大于∞%,发 生在2001—2002年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和2901—2002 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 与一点两年试验一样,由于在多年多点区域试 验的联合分析中,品种均值误差理论的构成为: d2。=(a2。+珏灯2w)/rsy 2 a2/rsy+《/y 其中,Z/rsy和蠢/y的绝对大小和相对比例因 试验而定,使得Z和蠢间无确定关系,故分别依二 者计算出来的CV和m_SOo.仿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 从表4试验结果中也可以看出两年多点试验的试验 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 2001—2002年黄淮海夏大豆北组试验的试验误差 变异系数(Cv)为5.226%,而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 差数(心D0.岱)等于16.00%;2000—2001年黄淮海 夏大豆中组试验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为 5.83%,而相应的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工SDo.∞)只有 3.10%。也就是说,在这两次试验中,试验误差变异 系数(CV)差不多的情况下,一组试验可以鉴别距对 照3.10%的差异,而另一组试验只能鉴别距对照 16.O%的差异。 3讨论与结论 研究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主要就是 要研究在单年单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 4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vcP)。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越 好,区域试验的精确度就越高,就越能科学、客观、公正 删大豆新品种,并为品种审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衡量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好坏的 两个指标是: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 差数(mSDo.∞),-—个精确度好的区域试验,各试验层次 上的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 (RLSDo.岱)都应该较小。 为了增加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容量,提高 试验效率,近几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方法由过 去的固定周期制改为滚动淘汰制,因此,各组每一年 的参试品种并不完全一样,而且,试验周期也缩短为 2年。在分析单年单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 多点等四个试验层次上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试 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后,可以看 出:就单年单点试验来说,只有31.1%的试验能够 鉴别出距对照8%的差异,尚有16.7%的试验鉴别 不出距对照20%的差异;就单年多点试验来说,有 95.7%的试验组别可以鉴别出距对照8%的差异, 只有2000年西北春大豆组的试验鉴别不出距对照 10%的差异;就一点两年的试验来说,只有9.3%的 试验能够鉴别出距对照8%的差异,而有多达 58.1%的试验鉴别不出距对照20%的差异;就两年 多点的试验来说,有45.5%的试验能够鉴别出距对 照8%的差异,而2001—2002年北方春大豆中熟组 和2001~2002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的试验,鉴别 不出具对照20%的差异。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点两年和两年多 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有待提高,提高国家大豆 品种区域试验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 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减少试验误差、增加重复数、增 加试验年份、减少品种X年份(环境)的互作效应,特 别是增加试验年份,而这又与目前的国家大豆品种 试验制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目前的试验体 制下,利用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试验评价大豆新品 种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主要依靠单年单点和一年 多点试验来鉴别和评价大豆新品种。所以,在现有 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制度下,千方百计的提高 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才是 较为现实的选择。 影响单年单点试验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 有试验误差、试验重复数和参试品种数。影响一年 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试验误 差、试验重复数、参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如果是地 点随机模型,还存在着品种X试点互作的影响),减 少试验误差和品种×试点互作,增加试验重复数、参 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均有利于提高国家大豆品种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15 区域试验品种比较精确度。 较少,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数到4次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误差主要由以下几个 根据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将国家大豆品 来源:一是土壤差异,包括试验地是否平整、肥力是 种区域试验划分成9个组:黄淮海夏大豆区北组、中 否均匀一致等等;二是偶然因素,如冰雹等自然灾 组、南组、西北春大豆组、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北方春 害、种子质量不均、牲畜践踏等等:三是人为错误造 大豆中早熟组、北方春大豆中勃组、北方春大豆晚熟 成的差错,如试验人员的试验技术不过关导致的试 组、南方春大豆组。从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南 验设计和管理不规范工作态度不认直等等。切断 方春大豆组的跨度较大,涉及到华南地区、华东地 试验误差的来源可以有效地诚少试验误差,其途径 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这对于降低品种×试点互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择土地平整、肥力均 作、提高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十分不利,可以考虑 匀、有代表性的试验地,以减少土壤条件的差异所带 将南方春大豆组细分为2~3个组,以降低品种×试 来的试验误差。其次是要通过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 点互作、提高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为正确、客观 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试验人员严格按照统 的评价大豆新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试 参考文献: 验误差。最后是在收获时,要根据缺区面积计算缺 [1】盖钩益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第1版, 区产量,以消除因偶然因素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2000 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试验组别的试 点数在6~14个,各组参试品种数6~16个,重复数 张 ,孔繁玲,等 学与综合研究,20,16 3次,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点数和参试品种数 2 张群远,孔繁玲.中国农业科学,202,35(4) 较少的试验,试验的精确度比较低。如果每个试验 玲.中国 23 点的小区重复数维持在3次的水平上,那么,各试验 国农 业大学学 报,2001,61) 组别的试验点保持在8~12个、参试品种保持在 -TF 作钩学报 8~2个的水平上比较理想,如果试验点和参试品种 Studies on the Accuracy of National Soybean Variety Regional Trials Chen Yingzhi',Zhang Qunyuan',Kong Fanling (1.National Agro Tech Extension Service Centre,Beiiing.100026 Abstract:Based on 6239 National Soybean Variety Regional Trial(NSVRT)data from 2000 to2002,the index of experi- menta of NSVRT,of eor variation (CEV)and relative,- ment levels:one-vear/one -location,one -year/multi -locations,one -location/two-vear,multi-locations/two year.Only one- of regional trial in Northwest spring-sowing area,south spring-sowing area and North spring-sowing area should be improved.Experiment error,replications,varieties,locations and variety-location interaction we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uti-cation experiments.Several foron-year/ (1)to optimize experiment design,train more skillful technicians,and analyze data comectly;(2)to arrange the number vanety location interaction Key Words:Soybean;Regional Trials;Accuracy;Studies 万方数据
2006年第1期(总第80期) 大豆通报 15 区域试验品种比较精确度。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误差主要由以下几个 来源:一是土壤差异,包括试验地是否平整、肥力是 否均匀一致等等;二是偶然因素,如冰雹等自然灾 害、种子质量不均、牲畜践踏等等;三是人为错误造 成的差错,如试验人员的试验技术不过关导致的试 验设计和管理不规范,工作态度不认真等等。切断 试验误差的来源可以有效地减少试验误差,其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择土地平整、肥力均 匀、有代表性的试验地,以减少土壤条件的差异所带 来的试验误差。其次是要通过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 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试验人员严格按照统一 的试验方案进行试验,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试 验误差。最后是在收获时,要根据缺区面积计算缺 区产量,以消除因偶然因素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各试验组别的试 点数在6—14个,各组参试品种数6—16个,重复数 3次,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点数和参试品种数 较少的试验,试验的精确度比较低。如果每个试验 点的小区重复数维持在3次的水平上,那么,各试验 组别的试验点保持在8~12个、参试品种保持在 8~12个的水平上比较理想,如果试验点和参试品种 较少,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数到4次。 根据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将国家大豆品 种区域试验划分成9个组:黄淮海夏大豆区北组、中 组、南组、西北春大豆组、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北方春 大豆中早熟组、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北方春大豆晚熟 组、南方春大豆组。从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南 方春大豆组的跨度较大,涉及到华南地区、华东地 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这对于降低品种×试点互 作、提高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十分不利,可以考虑 将南方春大豆组细分为2~3个组,以降低品种×试 点互作、提高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为正确、客观 的评价大豆新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盖钧益.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第1版, 2000. [2]张群远,孔繁玲,等.中国农业科学,2000,33(4). [3】孔繁玲,等.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 [4]张群远,孔繁玲,等.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 (2). [5]张群远,孔繁玲.中国农业科学,2002,35(4). [63张群远,孔繁玲.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3). [7]张群远,孔繁玲,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1). [8]张群远,孔繁玲.作物学报,2001,27(4). [9]孔繁玲,张群远.作物学报,1998,5. Studies on the Accuracy of National Soybean Variety Regional Trials Chen Yingzhil,Zhang Qunyuan2,Kong Fanlind (_f.National Agro—Tech Extension&Service Centre,&彬ng,100026; 2.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彬,a,100094) Abstract:Based on 6239 National Soybean Variety Regional Trial(NSVRT)data from 2000 to 2002,the index of experi— mental accuracy of NSVRT,coefficients of error variation(CEV)and relative LSD0.05,were investigated at four experi— ment levels:one—year/one—location,one—year/multi—locations,one—location/two—year,multi—locations/two— year.Only one—year/multi—location level Can be used for National Soybean Variety Approval at present.The accuracy of regional trial in Northwest spring—sowing area.south spring—sowing area and North spring—sowing area should be improved.Experiment error,replications,varieties,locations and variety—location interaction we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one—year/multi—location experiments.Several approaches for one—year/multi—location experiments were: (1)to optimize experiment design,train more skillful technicians,and analyze data correctly;(2)to a/Tange the number of replications,varieties and locations reasonably;(3)to divide the experiment groups reasonab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variety—location interaction. Key Words:Soybean;Regional Trials;Accuracy;Studies 万方数据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研究 日万方意据文秋桃# Chen Yingzhi Zhang o Kong Fanling 作者单位: 陈应志anz1(全园农业技术推r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北京10002 张群远,孔 繁玲.Zhang Qunyuan,Kong Fanling(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O09 刊名: 大豆通报 英文刊名: SOYBEAN BULLETIN 年,卷(期 2006,(1) 引用次数: 3次 步考文献9条) 1.盖钧兰试验统计方法2000 2.张群送.孔繁玲查看详情2000(④ 3.孔繁珍,张群远。葛知男,杨付新。张德贵。刘文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期刊论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1(3) 4.张群远.孔繁玲查看详情2000(②) 5.张群远.孔繁珍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模型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2002(④) 6.张群远.孔繁玲查看详情1997(3) 7.张群远,孔繁玲.杨付新我国作物品种区嫂试验的精确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 8张群运,孔繁珍.杨付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算术平均值、P和A估值的精度比较[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1(4) 9.孔繁玲.张群远查看详情1998 相似文款(10条) 1会议论文金文林,裸绍京。赵波,白琼岩,是茂兴秩次分析法对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的有效性2003 方法其选出的代良村料中753%造过当地品种串(心定 、可行的数处 事机 3.期刊论文陈应志大豆区试黄淮海品种展示效果佳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黄准海夏大豆品种区试考察 和新品种展示示范现 产量最高6112.较对品种院2号增产15生有期24在早螺区有根高的推广价值 5.期刊论文刘占柱.姚丹.沈刚.王不武.LIU Zhan-2hu.Y4ODan.SHEN Gang..WANG Pi--u几种稳定性分析法在大豆 子世界200 315月 203年国家大豆品种区试年会纪 7.期刊论文菱永平.吴春苏.陈惠.徐泉方.ANG Yong-ping.Chun--fang.CHEN Hui,XU Quan--fang鲜食大豆区 高产性、稳产性分析方法的评选-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3)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研究 作者: 陈应志, 张群远, 孔繁玲, Chen Yingzhi, Zhang Qunyuan, Kong Fanling 作者单位: 陈应志,Chen Yingzhi(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北京,100026), 张群远,孔 繁玲,Zhang Qunyuan,Kong Fanling(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 刊名: 大豆通报 英文刊名: SOYBEAN BULLETIN 年,卷(期): 2006,(1) 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9条) 1.盖钧益 试验统计方法 2000 2.张群远.孔繁玲 查看详情 2000(4) 3.孔繁玲.张群远.葛知男.杨付新.张德贵.刘文欣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期刊论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1(3) 4.张群远.孔繁玲 查看详情 2000(2) 5.张群远.孔繁玲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模型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02(4) 6.张群远.孔繁玲 查看详情 1997(3) 7.张群远.孔繁玲.杨付新 我国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1) 8.张群远.孔繁玲.杨付新 品种区域试验中算术平均值、 BLUP和AMMI估值的精度比较[期刊论文]-作物学报 2001(4) 9.孔繁玲.张群远 查看详情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金文林.濮绍京.赵波.白琼岩.奚茂兴 秩次分析法对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的有效性 2003 本文利用水稻、大豆二个多年多点、供试材料频繁更换的中长期滚动式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事例,进一步验证秩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数据处理 方法,其筛选出的优良材料中75%~83%通过当地品种审(认)定. 2.期刊论文 金文林.白琼岩 秩次分析法对作物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的有效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3) 秩次分析法对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性能的评价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大豆多年多点、供试材料频繁更换的中长期滚动式作物品 种区域试验事例,验证了秩次分析法在大豆品种区试中应用的有效性,用该方法筛选出的优良材料中75%通过当地品种审(认)定. 3.期刊论文 陈应志 大豆区试黄淮海品种展示效果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试考察 和新品种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活动 -种子世界2004(1) 2003年9月2~1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7省(市)种子管理站负责大豆品种区试 人员考察了山东、河南、河北3省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质量及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参观了跨省(区)大豆品种展示与示范.考察结 束后,于11日在河北省保定市组织召开了跨省区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活动,来自14个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代表、专家60多人参加了观摩 活动.活动期间,与会代表不仅参观了位于保定市高阳县45hm2高油大豆品种NF58(干基含油率23.43%)的示范田和21hm2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蛋白质含 量为46.36%)示范田,而且,还座谈交流了跨省区大豆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的经验,以及近几年来黄淮海地区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推广情况.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 下. 4.期刊论文 梁建勇.鲍国军 2007年甘肃省大豆品种区试平凉试点结果 -甘肃农业科技2008(11) 2007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凉试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大豆新品种(系)中,以0403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最好,平均折合 产量最高,为3 611.1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34.58%,生育期142 d,在旱塬区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5.期刊论文 刘占柱.姚丹.沈刚.王丕武.LIU Zhan-zhu.YAO Dan.SHEN Gang.WANG Pi-wu 几种稳定性分析法在大豆 品种区试中的应用与评析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2) 利用2004年度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中熟组)资料,通过联合方差分析、F测验、新复极差测验、变异系数、回归参数法和HSC法,分别对吉农17和 其它6个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HSC法评价各参试品种的优劣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吉农17、P9231和公交03-1212等品种 增产显著,地点适应性较佳,显示其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6.期刊论文 陈应志 2003年国家大豆品种区试年会纪要 -种子世界2004(3) 2004年1月13~1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海南省三亚市组织召开了2003年国家大豆品种区试年会.有关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国家大豆 品种区试主持单位、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代表,以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国内知名的大豆专家,共计 55人参加了会议. 7.期刊论文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徐泉方.JIANG Yong-ping.WU Chun-fang.CHEN Hui.XU Quan-fang 鲜食大豆区试 高产性、稳产性分析方法的评选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3)
但结果相收:同归系数法计算,结果精确笔者认为在食大豆区试江时应使用白系数法 8.期刊论文郭建秋.孔蓓蓓.需全车.杨小兰.马向利.Guo Jiam-qiu.Kong Bei-bei.Lei Quan-和i.Yang Xiao-1an 果行了评结 10.期刊论文张明荣高蛋白超高产早然大豆新品种一南豆3号-四川农业科技2001(3) 引证文3条) 1.邱强.石一鸣.闫晓艳张伟.颜秀娟.刘文佳.马铁全.张守媚2007年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中早熟组试验分析[期刊 论文]-拼作与栽培2008(5) 2.王磊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你CTAS)简介[期刊论文]-中国稻米2006(0) 3.白世贞,郑小京数据挖掘技术在大豆产业资源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6(06, 本文链接:btp:/dg,wanfangdata.c0a.cm/Periodical_ddtb200601003.asp 下载时间:2010年3月5日
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等4种分析方法,对参加2005年江苏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试的各品种(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均可用于鲜食大豆区试结果分析,且分析结果类似,但各有优劣: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计算简 便,但结果粗放;回归系数法计算繁琐,但结果精确.笔者认为在鲜食大豆区试汇总时应使用回归系数法. 8.期刊论文 郭建秋.孔蓓蓓.雷全奎.杨小兰.马向利.Guo Jian-Qiu.Kong Bei-bei.Lei Quan-Kui.Yang Xiao-lan. Ma Xiang-li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试验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1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对2004年黄淮海中片国家大豆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评判.结果 表明,与大豆产量关联度大小的顺序是:荚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支>百粒重>生育期>单株荚数.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豆品种优劣 的排序与产量方差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著,可以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对品种进行评判. 9.期刊论文 雷全奎.杨小兰.郭建秋.马雯 同异分析法对大豆新品系的综合评价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5) 应用同异分析法,对2004年黄淮海中片国家大豆品种区试15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品种濮6018、郑97196、秦豆9号、汾豆63、邯332、冀 NF36具有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特点.同异分析法比产量方差分析法对参试品种评价更全面,准确. 10.期刊论文 张明荣 高蛋白超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南豆3号 -四川农业科技2001(3) 该品种系南充市农科所从贡豆5号中系统选育而成.于2000年通过四川省大豆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 一、特征特性 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6厘米左右 ,适中,幼茎绿色,分枝2~3个.叶卵圆形,绿色,白花,棕色茸毛.种子椭圆形,种皮浅绿色,脐淡褐色.籽粒大,百粒重28克左右. 引证文献(3条) 1.邱强.石一鸣.闫晓艳.张伟.颜秀娟.刘文佳.马铁全.张守娟 2007年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中早熟组试验分析[期刊 论文]-耕作与栽培 2008(5) 2.王磊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简介[期刊论文]-中国稻米 2006(04) 3.白世贞.郑小京 数据挖掘技术在大豆产业资源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6(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tb200601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