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西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0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线性代数 编号 名称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开课时间 第3学期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 初等数学 课程基 考核方式 考试(平时30%、期末考试70%) 本情况 课程负责人 王丽芳 教材: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教材及 年。 参考书目: 参考书 ①《线性代数》,李尚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②《线性代数》,邓辉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线性代数》是经济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数学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线性代数 中线性方程组与矩阵,方阵的行列式,向量空间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相似矩阵及 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 课程 是一门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简介 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线性代数课程的地位与性质,系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 解法和基本理论。 课程学习 学习目标2:会利用矩阵、线性方程组等工具处理一些理论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 学习目标3: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1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线性代数 课 程 基 本 情 况 学分/学时 3 学分/48 学时 开课时间 第 3 学期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 初等数学 考核方式 考 试(平时 30%、期末考试 70%) 课程负责人 王丽芳 教材及 参考书 教材:《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年。 参考书目: ①《线性代数》,李尚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②《线性代数》,邓辉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课 程 简 介 《线性代数》是经济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数学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线性代数 中线性方程组与矩阵,方阵的行列式,向量空间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相似矩阵及 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 是一门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线性代数课程的地位与性质,系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 解法和基本理论。 学习目标 2:会利用矩阵、线性方程组等工具处理一些理论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3: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专业毕业要求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对应的课程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 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掌握教育学、 心理学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小学数学以及教育法 2.3知识整合 规:学习人类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通识知识。具有整合数 课程学习目标1、3 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数理知识和教育技术并进行知识与技能 重构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分析、代 数、几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获得较强的逻辑推理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具 2.4教学能力 有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 课程学习目标1、2、3 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懂得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 握现代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三、课程各要素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及达成度分析 (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矩阵的概念及运算,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及运算: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 的关系,学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来判断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并求线性方程组的解:学会 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解矩阵的逆矩阵。 2.教学内容 第1.1节:矩阵的概念及运算 第1.2节:分块矩阵 第1.3节: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初等变换 第1.4节:初等矩阵与矩阵的逆矩阵 3,教学重点: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及乘法运算,矩阵分块及其运算规律,矩阵的初等 变换,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矩阵逆矩阵的求法 4.教学难点:矩阵的乘法运算,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联系,利用初等矩阵求逆矩阵

2 专业毕业要求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对应的课程学习目标 2.3 知识整合 课程学习目标 1、3 2.4 教学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 1、2、3 三、课程各要素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及达成度分析 (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矩阵的概念及运算,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及运算;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 的关系,学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来判断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并求线性方程组的解;学会 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解矩阵的逆矩阵。 2 . 教学内容 第 1.1 节:矩阵的概念及运算 第 1.2 节:分块矩阵 第 1.3 节: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初等变换 第 1.4 节:初等矩阵与矩阵的逆矩阵 3 . 教学重点: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及乘法运算,矩阵分块及其运算规律,矩阵的初等 变换,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矩阵逆矩阵的求法 4 . 教学难点:矩阵的乘法运算,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联系,利用初等矩阵求逆矩阵

5.参考习题:习题1-1,第3、6、8题 习题1-2,第1题 习题1-3,第2、4、5题 习题1-4,第2、3题 6.学时:10学时 第二章方阵的行列式(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基本的计算方法:利用矩阵的求逆公式求矩 阵的逆矩阵;掌握利用克莱姆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 2.教学内容 第2.1节:行列式的定义 第2.2节:行列式的性质 第23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第2.4节:矩阵求逆公式与克莱姆法则 3.教学重点:掌握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矩阵的求逆公式。 4.教学难点:行列式的计算,伴随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5.参考习题:习题2-1,第2、4题 习题2-2,第1、3、5题 习题2-3,第2题 习题2-4,第1、3、5题 6.学时:12学时 第三章向量空间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向量组、向量组的线性组合以及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矩阵的秩 与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会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以及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掌握并熟悉向量空间的基、维数及向量在基下的坐标的求法。 2.教学内容 第3.1节: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第32节: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第33节: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 第3.4节: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3 5 . 参考习题:习题 1-1,第 3、6、8 题 习题 1-2,第 1 题 习题 1-3,第 2、4、5 题 习题 1-4, 第 2、3 题 6 . 学时:10 学时 第二章 方阵的行列式(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基本的计算方法;利用矩阵的求逆公式求矩 阵的逆矩阵;掌握利用克莱姆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 2 . 教学内容 第 2.1 节:行列式的定义 第 2.2 节:行列式的性质 第 2.3 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第 2.4 节:矩阵求逆公式与克莱姆法则 3 .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矩阵的求逆公式。 4 . 教学难点:行列式的计算,伴随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5 . 参考习题:习题 2-1,第 2、4 题 习题 2-2,第 1、3、5 题 习题 2-3,第 2 题 习题 2-4,第 1、3、5 题 6 . 学时:12 学时 第三章 向量空间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3) 1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向量组、向量组的线性组合以及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矩阵的秩 与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会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以及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掌握并熟悉向量空间的基、维数及向量在基下的坐标的求法。 2 . 教学内容 第 3.1 节: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第 3.2 节: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第 3.3 节: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 第 3.4 节: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第3.5节:向量空间 3,教学重点: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理论,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以及向量组的秩的求法,矩阵的秩 的求法,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4.教学难点: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理论,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5.参考习题:习题3-1,第1-5题 习题3-2,第1-6题 习题33,第1-9题 习题3-4,第1-9题 习题3-5,第1-4题 6.学时:12学时 第四章相似矩阵及二次型(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1、2、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正交、标准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理解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 量的概念:掌握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掌握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掌握利用正交矩阵将 实对称矩阵化为对角阵的方法:会用配方法和正交变换法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型。 2.教学内容 第4.1节: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第4.2节:方程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4.3节:相似矩阵 第4.4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第4.5节:二次型及其标准型 第4.6节: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 3.教学重点: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法:矩阵对角化的方法: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4.教学难点:矩阵特征值的求法: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5.参考习题:习题4-1,第1、2、6题 习题4-2,第1-6题 习题4-3,第1-8题 习题4-4,第1-7题 习题4-5,第1-5题 习题4-6,第1-8题 6.学时:14学时

4 第 3.5 节:向量空间 3 . 教学重点: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理论,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以及向量组的秩的求法,矩阵的秩 的求法,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4 . 教学难点: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理论,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5 . 参考习题:习题 3-1,第 1-5 题 习题 3-2,第 1-6 题 习题 3-3,第 1-9 题 习题 3-4,第 1-9 题 习题 3-5,第 1-4 题 6 .学时:12 学时 第四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可支撑课程学习目标 1、2、3)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正交、标准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理解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 量的概念;掌握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掌握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掌握利用正交矩阵将 实对称矩阵化为对角阵的方法;会用配方法和正交变换法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型。 2 .教学内容 第 4.1 节: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第 4.2 节:方程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 4.3 节:相似矩阵 第 4.4 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第 4.5 节:二次型及其标准型 第 4.6 节: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 3 .教学重点: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法;矩阵对角化的方法;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4 .教学难点:矩阵特征值的求法;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5 . 参考习题:习题 4-1,第 1、2、6 题 习题 4-2,第 1-6 题 习题 4-3,第 1-8 题 习题 4-4,第 1-7 题 习题 4-5,第 1-5 题 习题 4-6,第 1-8 题 6 . 学时:14 学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