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身冠共 山东沂源一中 郑学
山东沂源一中 郑学
宗白华(1897-1986)字伯华,江苏常熟虞山镇 人。哲学家、美学家、诗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 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 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 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 动 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 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 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 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 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 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 事 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 “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 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自华于1986年 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白华(1897一1986) 字伯华,江苏常熟虞山镇 人。哲学家、美学家、诗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 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 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 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 动。 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 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 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 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 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 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 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 “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 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自华于1986年 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奔马图 r 点之
奔马图
中国书画网 http://www.083.com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春]酒。唐时酒名多带一“春”字。《唐国史补》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 乌程之若下(春),荥(xing)阳之土窟春,富乎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茆]即茅字 [修竹]美竹。 [眠琴句]弹琴人眠于绿荫之下, [人淡句]古人以菊象征淡泊自持者的神志。 [书之句]书:书写。之:此。岁华:年华、时光。 [其曰句]其:语助词。可读:可诵读 译文 我斟上一杯玉壶里的美酒,来欣赏这绵绵的春雨。伴我的是知心的友人,还有那茅 屋四周的修竹。雨过天晴,白云飘散,山鸟在枝头叫着、追逐伴侣。我让七弦琴伴 着我,躺在绿荫下,望着高峰上挂下的瀑布。花无声地落着,人象菊花一样的淡泊 自处。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写来一定是可读的好诗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春]酒。唐时酒名多带一“春”字。《唐国史补》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春), 乌程之若下(春),荥(xing)阳之土窟春,富乎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茆]即茅字。 [修竹]美竹。 [眠琴句]弹琴人眠于绿荫之下。 [人淡句]古人以菊象征淡泊自持者的神志。 [书之句]书:书写。之:此。岁华:年华、时光。 [其曰句]其:语助词。可读:可诵读。 译文 我斟上一杯玉壶里的美酒,来欣赏这绵绵的春雨。伴我的是知心的友人,还有那茅 屋四周的修竹。雨过天晴,白云飘散,山鸟在枝头叫着、追逐伴侣。我让七弦琴伴 着我,躺在绿荫下,望着高峰上挂下的瀑布。花无声地落着,人象菊花一样的淡泊 自处。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写来一定是可读的好诗。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
解说 “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 的,而不是浮滑的;通过诗语中所表露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 这一品,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佳士”们“赏雨”的典雅情境。人有赏雨的闲情,在古 人来说,确乎算得有雅兴。而论赏雨的人,是佳士;论赏雨的地方,是修竹掩映的茅 屋;论赏雨的举动,是玉壶美酒自斟酌。统治阶级士大夫们的所谓“雅”,的确被作 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中四句仍是描绘典雅的情境的。小雨初睛,白云冉冉地飘动,鸟儿在枝头追逐,人却 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不用说,这境地是幽雅的,人也是所谓雅士 末四句说,雅士对良辰美景淡泊如菊,因而他的诗写来也典雅可读。 总观全品,可知司空图把典雅与淡泊联系在一起,以为典雅必然淡泊。如果典雅而不 淡泊,他认为,那便不免浮薄、卑俗。显然,这与作者一味宣扬逃避现实的思想是 脉相通的。我们认为,典雅而淡泊的作品固然是有的;但典雅而不淡泊的作品也是有 的。如刘勰就指出:“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文心雕龙·诠赋》)“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这就可以看出,认为典雅而必然淡泊,是司空图的颇不全 面的看法。 论文学作品的雅不雅,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司空图在这里所谈的雅,是封建统 治阶级的士大夫式的有隐逸风味的雅,是帮闲文人心目的中的雅。如果我们今天也要 谈雅,我想这雅总该雅得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好
解说 “典雅”是对浮薄、卑俗说的。这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 的,而不是浮滑的;通过诗语中所表露的态度是端庄的,而不是轻薄的。 这一品,开头四句描绘的是“佳士”们“赏雨”的典雅情境。人有赏雨的闲情,在古 人来说,确乎算得有雅兴。而论赏雨的人,是佳士;论赏雨的地方,是修竹掩映的茅 屋;论赏雨的举动,是玉壶美酒自斟酌。统治阶级士大夫们的所谓“雅”,的确被作 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中四句仍是描绘典雅的情境的。小雨初晴,白云冉冉地飘动,鸟儿在枝头追逐,人却 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不用说,这境地是幽雅的,人也是所谓雅士。 末四句说,雅士对良辰美景淡泊如菊,因而他的诗写来也典雅可读。 总观全品,可知司空图把典雅与淡泊联系在一起,以为典雅必然淡泊。如果典雅而不 淡泊,他认为,那便不免浮薄、卑俗。显然,这与作者一味宣扬逃避现实的思想是一 脉相通的。我们认为,典雅而淡泊的作品固然是有的;但典雅而不淡泊的作品也是有 的。如刘勰就指出:“张衡《应间》,密而兼雅。”(《文心雕龙·诠赋》)“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这就可以看出,认为典雅而必然淡泊,是司空图的颇不全 面的看法。 论文学作品的雅不雅,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看法。司空图在这里所谈的雅,是封建统 治阶级的士大夫式的有隐逸风味的雅,是帮闲文人心目的中的雅。如果我们今天也要 谈雅,我想这雅总该雅得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好
遇之匪深,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即之愈稀 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注释 《二十四诗品*冲淡》 [素处句]素处:素常自处。默:静默无言。按:素常以静默自处,养生知足,这是道家 平日修养的要求。 [妙机句]机:心灵。微:微妙。这句是说:心灵感触事物多么微妙 [太和]太和之气。古人说阴阳中和,使万物各得其所的气,叫太和之气 [独鹤句]古人把鹤当作仙物,以为它可以载人入仙境。这里说与鹤同飞,即与独鹤一同 遨游天外的意思 [惠风]温和的风。王羲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 [苒苒]一本作“荏苒”,微风吹拂的样子。荏苒,读 ren ran [阅音句]阅:即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修篁:美的竹林。 这句是说:门前有风竹之声。 [美曰句]曰:语助词。这句说:载美而归。也就是得到了足够的美的享受的意思。 [遇之两句]匪:不。匪深,不深。无心而遇,所以说“遇之匪深。”即:就、接近。稀: 少。这两句是说:静默自守的人,无心追求什么;纵或有意追求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 可追求的。两句皆形容恬淡自足的心境。 脱有两句]脱:假若。违:违背。这两句是说:若有形迹可求,刚一把握,便觉得这太 执着了。两句仍是形容淡泊自足的心境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注释 [素处句]素处:素常自处。默:静默无言。按:素常以静默自处,养生知足,这是道家 平日修养的要求。 [妙机句]机:心灵。微:微妙。这句是说:心灵感触事物多么微妙。 [太和]太和之气。古人说阴阳中和,使万物各得其所的气,叫太和之气。 [独鹤句]古人把鹤当作仙物,以为它可以载人入仙境。这里说与鹤同飞,即与独鹤一同 遨游天外的意思。 [惠风]温和的风。王羲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 [苒苒]一本作“荏苒”,微风吹拂的样子。荏苒,读ren ran。 [阅音句]阅:即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修篁:美的竹林。 这句是说:门前有风竹之声。 [美曰句]曰:语助词。这句说:载美而归。也就是得到了足够的美的享受的意思。 [遇之两句]匪:不。匪深,不深。无心而遇,所以说“遇之匪深。”即:就、接近。稀: 少。这两句是说:静默自守的人,无心追求什么;纵或有意追求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 可追求的。两句皆形容恬淡自足的心境。 [脱有两句]脱:假若。违:违背。这两句是说:若有形迹可求,刚一把握,便觉得这太 执着了。两句仍是形容淡泊自足的心境。 遇之匪深, 即之愈稀 《二十四诗品*冲淡》
译文 冲淡的人,常常默无一言,心灵却多么微妙。他吮吸着太 和之气,与独鹤一道在太空中任竞逍遥 温和的春风掀动着衣襟,又轻轻地拂过门前的竹梢,余韵 袅袅—多么冲淡的境界啊!如能把这境界载入诗篇,那该 多么好! 他淡漠地对待一切,淡得没有什么痕迹可供寻找。倘一动 追求之念,顷刻间,又觉得这有违自己的初心了
译文 冲淡的人,常常默无一言,心灵却多么微妙。他吮吸着太 和之气,与独鹤一道在太空中任竟逍遥。 温和的春风掀动着衣襟,又轻轻地拂过门前的竹梢,余韵 袅袅—多么冲淡的境界啊!如能把这境界载入诗篇,那该 多么好! 他淡漠地对待一切,淡得没有什么痕迹可供寻找。倘一动 追求之念,顷刻间,又觉得这有违自己的初心了
解说 有些诗,用朴素的语言说出那种自求闲适的恬静的思想感情,说得自然而有情味。对这 种诗,人们往往以“冲淡”一词,来概括地指明它的风格上的特色。这一品的开头两句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可以说是作者对写冲淡的诗的人所提出的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 这两句话,说诗人平素应该静默自处,而微微地透露一点心思。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论调 中间六句都是一些比喻,用意在于表现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你听他说吧,饮太 和之气,阴阳中和,心里没有一点疙瘩,多么冲淡!与独鹤同飞,跟尘世无争,心里没有得 失的烦恼,多么冲淡!让和风掀动着衣襟,听门前风过竹梢的余韵,多么恬静、安乐!末尾 四句,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境的直接说明。不忮不求,对一切以淡漠的态 度,来领略它的静趣,这就叫“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 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 淡特色的诗。他说,淡要淡得不着迹象,一着迹象,就淡得不自然了。冲淡的诗,总是要写 得自然、平易才好,否则便显不岀冲淡的特色来。这可以说是作者对“冲淡”风格特点的深 刻体会 张戒《岁寒堂诗话》说: 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此景物虽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苕溪渔 隐丛话》引《龟山语录》说:“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 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也。”张戒、胡仔等人对陶渊明的评论,并不是无可非议的(因 无关正题,我们不拟解释了)。这里只是表明,他们对“冲淡”风格特色的体会,与司空图 的说明是一致的。 司空图说的冲淡风格是与隐逸情味分不开的,这与我们的时代风格是不相容的,如果今 天有谁要“素处以默”,显然,他别有心事。如冲淡而能避弃俗趣,宁静中能显示恬谧之美, 这是能给人以一种美感享受的,是可取的
解说 有些诗,用朴素的语言说出那种自求闲适的恬静的思想感情,说得自然而有情味。对这 种诗,人们往往以“冲淡”一词,来概括地指明它的风格上的特色。这一品的开头两句: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可以说是作者对写冲淡的诗的人所提出的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 这两句话,说诗人平素应该静默自处,而微微地透露一点心思。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论调。 中间六句都是一些比喻,用意在于表现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你听他说吧,饮太 和之气,阴阳中和,心里没有一点疙瘩,多么冲淡!与独鹤同飞,跟尘世无争,心里没有得 失的烦恼,多么冲淡!让和风掀动着衣襟,听门前风过竹梢的余韵,多么恬静、安乐!末尾 四句,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境的直接说明。不忮不求,对一切以淡漠的态 度,来领略它的静趣,这就叫“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 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 淡特色的诗。他说,淡要淡得不着迹象,一着迹象,就淡得不自然了。冲淡的诗,总是要写 得自然、平易才好,否则便显不出冲淡的特色来。这可以说是作者对“冲淡”风格特点的深 刻体会。 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此景物虽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苕溪渔 隐丛话》引《龟山语录》说:“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 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也。”张戒、胡仔等人对陶渊明的评论,并不是无可非议的(因 无关正题,我们不拟解释了)。这里只是表明,他们对“冲淡”风格特色的体会,与司空图 的说明是一致的。 司空图说的冲淡风格是与隐逸情味分不开的,这与我们的时代风格是不相容的,如果今 天有谁要“素处以默”,显然,他别有心事。如冲淡而能避弃俗趣,宁静中能显示恬谧之美, 这是能给人以一种美感享受的,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