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讲授重点: 1 、鱼的定义 2 、鱼类的演化 第一节 鱼的定义 在鱼类学中,鱼的科学定义是指 T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 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大多数鱼 体被鳞片。 T 第二节 鱼类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 一、鱼类学的定义 鱼类学 Ichthyology 是 T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 育、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以及现存鱼类和化石鱼类分类的科学。 T 二、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支出了一些分支学科, 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 T鱼类形态学 (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了 T 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 统的发展规律。 2 、 T鱼类分类学 (即系统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 T 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 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 3 、 T鱼类生态学 T: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 以及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 、 T鱼类生理学 T:研究鱼类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 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绪论 讲授重点: 1 、鱼的定义 2 、鱼类的演化 第一节 鱼的定义 在鱼类学中,鱼的科学定义是指 T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 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大多数鱼 体被鳞片。 T 第二节 鱼类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 一、鱼类学的定义 鱼类学 Ichthyology 是 T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 育、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以及现存鱼类和化石鱼类分类的科学。 T 二、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支出了一些分支学科, 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 T鱼类形态学 (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了 T 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 统的发展规律。 2 、 T鱼类分类学 (即系统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 T 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 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 3 、 T鱼类生态学 T: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 以及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 、 T鱼类生理学 T:研究鱼类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 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5 、 T鱼类发生学 T:研究鱼类由精、卵结合一直到幼鱼孵化前的一系列胚胎发育 及各器官形成的过程,以及与其有关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6 、 T经济鱼类学 T: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 性等。 7 、 T古鱼类学 T:研究化石鱼类的形态特征、演化关系、起源及分布情况。 鱼类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也很密切,如研究鱼的饵料则用到动物学、植物学与水 生生物学的知识,研究方法也象动物学一样进行采集、调查、测量、统计、描述、 分析等。在研究海洋鱼类区系、分布、洄游时就必需了解海洋的状况如海岸线形 状、底质、水温及盐分在各水层中的分布、透明度及溶氧量等,这就必需具有海 洋学的知识。在进行湖泊调查、外荡养鱼及水库养鱼时又必需了解湖泊学基本原 理与研究方法。研究古代鱼类时亦涉及到地质变化的经过及地理分布,可由此分 析推测鱼类演化和发展的情况,故与地质学及地理学有密切关系。此外,研究鱼 类生理学时又必需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鱼类学的研究目的 鱼类学的研究对象是鱼类,其 T研究目的是阐明鱼类的一般生物学基础知识,更 重要的是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 系,为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鱼类生产力,驯化野生鱼类,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等 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T T T 第二节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最早的鱼类化石证据出现在地质史上的 T奥陶纪的初期 T,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 得到的仅是鳞等支离破碎的材料。一直到 T志留纪(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晚期 T, 才足够完整地提供关于化石结构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 T泥盆纪(距今约三亿二千万年)为鱼类的初生时代 T,此纪获得了许多关于古代 鱼类的化石材料,各种材料古今鱼类已经出现。 T中生代的侏罗纪及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到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为鱼类 的中兴时代 T,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在那时多数已有代表出现或能找到相互间的 关系。 T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约七千万年)达到鱼类发展史的全盛时代 T。各类群鱼类 十分繁盛,成为脊椎动物的第一大纲。 从鱼类的初生时代(泥盆纪)所获取的化石材料分析,已经可以将 T当时的鱼形 动物及鱼类分为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 T 一、无颌类 Agnatha
5 、 T鱼类发生学 T:研究鱼类由精、卵结合一直到幼鱼孵化前的一系列胚胎发育 及各器官形成的过程,以及与其有关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6 、 T经济鱼类学 T: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 性等。 7 、 T古鱼类学 T:研究化石鱼类的形态特征、演化关系、起源及分布情况。 鱼类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也很密切,如研究鱼的饵料则用到动物学、植物学与水 生生物学的知识,研究方法也象动物学一样进行采集、调查、测量、统计、描述、 分析等。在研究海洋鱼类区系、分布、洄游时就必需了解海洋的状况如海岸线形 状、底质、水温及盐分在各水层中的分布、透明度及溶氧量等,这就必需具有海 洋学的知识。在进行湖泊调查、外荡养鱼及水库养鱼时又必需了解湖泊学基本原 理与研究方法。研究古代鱼类时亦涉及到地质变化的经过及地理分布,可由此分 析推测鱼类演化和发展的情况,故与地质学及地理学有密切关系。此外,研究鱼 类生理学时又必需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鱼类学的研究目的 鱼类学的研究对象是鱼类,其 T研究目的是阐明鱼类的一般生物学基础知识,更 重要的是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 系,为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鱼类生产力,驯化野生鱼类,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等 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T T T 第二节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最早的鱼类化石证据出现在地质史上的 T奥陶纪的初期 T,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 得到的仅是鳞等支离破碎的材料。一直到 T志留纪(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晚期 T, 才足够完整地提供关于化石结构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 T泥盆纪(距今约三亿二千万年)为鱼类的初生时代 T,此纪获得了许多关于古代 鱼类的化石材料,各种材料古今鱼类已经出现。 T中生代的侏罗纪及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到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为鱼类 的中兴时代 T,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在那时多数已有代表出现或能找到相互间的 关系。 T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约七千万年)达到鱼类发展史的全盛时代 T。各类群鱼类 十分繁盛,成为脊椎动物的第一大纲。 从鱼类的初生时代(泥盆纪)所获取的化石材料分析,已经可以将 T当时的鱼形 动物及鱼类分为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 T 一、无颌类 Agnatha
T无颌类在志留纪及泥盆纪中最多 T,被公认为最早的脊椎动物, T其特征是没有上 下颌,鳃呈囊状,无真正的偶鳍 T。化石无颌类的身体几乎全为厚的骨板和硬的 物质所包,故称为甲胄鱼类 Ostracodermi ,均栖于淡水。 T到上泥盆纪多数无 颌鱼类已绝灭,仅有少数种类延续至今,即圆口类。 T甲胄类全为化石种类,均 产于淡水,所以最早的脊椎动物起源于淡水,乃无可置疑的事实。 T无颌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甲胄鱼类(纲)及圆口鱼类(纲) T。 圆口类一般认为由甲胄类的缺甲鱼类演化形成。 甲胄鱼类为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大概开始于奥陶纪,或许在较早的时期由还未发 现的无甲胄类演化而来。 古时甲胄鱼类与同时存在的有颌鱼类间发生的生存竞争中失败了,到泥盆纪末 期,甲胄鱼类多数已灭亡。 二、盾皮鱼类 Placoderma T盾皮鱼类为最古老的有颌类,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出现,在泥盆纪时十分茂 盛,到泥盆纪末多数已绝灭,古生代末就全部灭种。 T 盾皮鱼类是有鳃盖的鱼类,有些种类全身被骨甲,头甲和躯甲由关节相连接;有 的种类有头甲和胸甲,身体后部却由骨质圆鳞覆盖。梯棘鱼 Climatius 为盾皮 鱼类棘鱼亚纲 Acanthodii 的鱼类。 目前,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类演化而来,它们向着不同的 方向发展,在进化地位上是平行的,但至今尚未发现盾皮鱼类到软骨鱼类或硬骨 鱼类的直接祖先。因此,有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推测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祖 先是一些更古老的而且尚未发现的盾皮鱼类。 三、软骨鱼类 Chondrichthyes 软骨鱼类的化石证据在古生鱼类四大类中最迟出现, T于上泥盆纪发现最古老的 鲨鱼,及至石炭纪才发现大量软骨鱼类化石。 T化石中发现最早的鲨类之一为裂 口鲨(肋鳍鱼) Cladoelache,e 有 2 个背鳍,歪形尾,有偶鳍,形如体壁上的 三角形垂状物,无臀鳍,但有皮褶,具有许多软骨鱼类的原始性特征,由它发展 出后期的鲨类、鳐类、 鱼工 类、缓齿类及银鲛类。 软骨鱼类演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泥盆纪中期出现了缓齿类,这类鱼在石炭纪 时很盛,至中生代开始已绝迹,认为由其演化出现代银鲛类。 软骨鱼类在泥盆纪已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到中生代二叠纪由于发生第三次冰川 时期,大量软骨鱼类遭到灭亡。到了中生代侏罗纪,天气变好,板鳃类逐渐兴盛, 演化出鲨类和鳐类 2 支,而全头类却衰落,仅留下银鲛类的少数种类。软骨鱼 类尚被认为是“原始”的鱼类,但是它们是否真正比硬骨鱼类原始,还是有待证
T无颌类在志留纪及泥盆纪中最多 T,被公认为最早的脊椎动物, T其特征是没有上 下颌,鳃呈囊状,无真正的偶鳍 T。化石无颌类的身体几乎全为厚的骨板和硬的 物质所包,故称为甲胄鱼类 Ostracodermi ,均栖于淡水。 T到上泥盆纪多数无 颌鱼类已绝灭,仅有少数种类延续至今,即圆口类。 T甲胄类全为化石种类,均 产于淡水,所以最早的脊椎动物起源于淡水,乃无可置疑的事实。 T无颌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甲胄鱼类(纲)及圆口鱼类(纲) T。 圆口类一般认为由甲胄类的缺甲鱼类演化形成。 甲胄鱼类为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大概开始于奥陶纪,或许在较早的时期由还未发 现的无甲胄类演化而来。 古时甲胄鱼类与同时存在的有颌鱼类间发生的生存竞争中失败了,到泥盆纪末 期,甲胄鱼类多数已灭亡。 二、盾皮鱼类 Placoderma T盾皮鱼类为最古老的有颌类,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出现,在泥盆纪时十分茂 盛,到泥盆纪末多数已绝灭,古生代末就全部灭种。 T 盾皮鱼类是有鳃盖的鱼类,有些种类全身被骨甲,头甲和躯甲由关节相连接;有 的种类有头甲和胸甲,身体后部却由骨质圆鳞覆盖。梯棘鱼 Climatius 为盾皮 鱼类棘鱼亚纲 Acanthodii 的鱼类。 目前,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类演化而来,它们向着不同的 方向发展,在进化地位上是平行的,但至今尚未发现盾皮鱼类到软骨鱼类或硬骨 鱼类的直接祖先。因此,有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推测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祖 先是一些更古老的而且尚未发现的盾皮鱼类。 三、软骨鱼类 Chondrichthyes 软骨鱼类的化石证据在古生鱼类四大类中最迟出现, T于上泥盆纪发现最古老的 鲨鱼,及至石炭纪才发现大量软骨鱼类化石。 T化石中发现最早的鲨类之一为裂 口鲨(肋鳍鱼) Cladoelache,e 有 2 个背鳍,歪形尾,有偶鳍,形如体壁上的 三角形垂状物,无臀鳍,但有皮褶,具有许多软骨鱼类的原始性特征,由它发展 出后期的鲨类、鳐类、 鱼工 类、缓齿类及银鲛类。 软骨鱼类演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泥盆纪中期出现了缓齿类,这类鱼在石炭纪 时很盛,至中生代开始已绝迹,认为由其演化出现代银鲛类。 软骨鱼类在泥盆纪已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到中生代二叠纪由于发生第三次冰川 时期,大量软骨鱼类遭到灭亡。到了中生代侏罗纪,天气变好,板鳃类逐渐兴盛, 演化出鲨类和鳐类 2 支,而全头类却衰落,仅留下银鲛类的少数种类。软骨鱼 类尚被认为是“原始”的鱼类,但是它们是否真正比硬骨鱼类原始,还是有待证
实的问题。软骨鱼类的化石是比硬骨鱼类迟发现(硬骨鱼在中泥盆纪时出现,而 软骨鱼是上泥盆纪),这可能是由于软骨未被保存下来的缘故,而由于软骨的特 点,有些学者就认为它们是比硬骨鱼类原始。但有些学者又认为在最早的甲胄鱼 类及盾皮类都已出现了硬骨骼,这些硬骨鱼类才是真正原始的,而鲨鱼的软骨是 次生性现象。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可以认为是两支平行发展的类群。 软骨鱼类的原始栖地是海洋,少数进入淡水是再次适应,而硬骨鱼类的原始栖地 是淡水,最后才向海洋伸展,成为优势类群。 四、硬骨鱼类 Osteichthyes 硬骨鱼类最早 T出现于中泥盆纪的淡水沉积中 T,最古老的硬骨鱼类为古鳕目鱼类 Palaeoniseiformes ,如古鳕鱼 Palaeoniscus ,由古鳕类演化出辐鳍鱼类 Actinopterygii 的软骨硬鳞类 Chondrostei 、全骨类 Holostei 及真骨鱼类 Teleostei . 软骨硬鳞类最原始,发现于泥盆纪,少数残留到现代,为鲟形目 Acipensiformse 和多鳍鱼目 Polypteriformes ,当软骨硬鳞类在三叠纪末衰落时,它们被下在 兴起的全骨类所代替,到白垩纪,全骨类被发展中的真骨鱼类所代替,少数留存 到现代为弓鳍鱼目 Amiiformes 和雀鳝目 Lepidosteiformes ,真骨鱼类化石发 现在白垩纪,为现代最繁盛、经济价值最高的鱼类。 辐鳍鱼类进化中的一个特点,即是这些脊椎动物长期历史中进行了主要角色的替 换,一大类被另一大类的代替成为辐鳍鱼类进化中的特色。 硬骨鱼类演化的另一个分支为内鼻孔鱼类 Choanichthys (肉鳍鱼类 Sarcopterygii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原始类型的代表为双鳍鱼 Dipterus 及 骨鳞鱼 Osteolepis ,由双鳍鱼发展到肺鱼类 Dipnoi ,在晚泥盆纪和石炭纪是 盛期,只有少数留存至今;由骨鳞于演化出总鳍鱼类 Crossopterygians ,到二 叠纪衰亡。现存仅有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 1938 年在南非发现第一尾。 总鳍鱼类是最早的两栖类的直接祖先,由它们发展出陆生脊椎动物。 第四节 现存鱼类的分类纲要 本节将现存的鱼类分门别类,概述其特征,以求了解鱼类的分类概貌,使在学习 形态学时对所举例的各种代表有粗略的了解。现存的鱼类可以分为三个纲:圆口 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一、圆口纲
实的问题。软骨鱼类的化石是比硬骨鱼类迟发现(硬骨鱼在中泥盆纪时出现,而 软骨鱼是上泥盆纪),这可能是由于软骨未被保存下来的缘故,而由于软骨的特 点,有些学者就认为它们是比硬骨鱼类原始。但有些学者又认为在最早的甲胄鱼 类及盾皮类都已出现了硬骨骼,这些硬骨鱼类才是真正原始的,而鲨鱼的软骨是 次生性现象。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可以认为是两支平行发展的类群。 软骨鱼类的原始栖地是海洋,少数进入淡水是再次适应,而硬骨鱼类的原始栖地 是淡水,最后才向海洋伸展,成为优势类群。 四、硬骨鱼类 Osteichthyes 硬骨鱼类最早 T出现于中泥盆纪的淡水沉积中 T,最古老的硬骨鱼类为古鳕目鱼类 Palaeoniseiformes ,如古鳕鱼 Palaeoniscus ,由古鳕类演化出辐鳍鱼类 Actinopterygii 的软骨硬鳞类 Chondrostei 、全骨类 Holostei 及真骨鱼类 Teleostei . 软骨硬鳞类最原始,发现于泥盆纪,少数残留到现代,为鲟形目 Acipensiformse 和多鳍鱼目 Polypteriformes ,当软骨硬鳞类在三叠纪末衰落时,它们被下在 兴起的全骨类所代替,到白垩纪,全骨类被发展中的真骨鱼类所代替,少数留存 到现代为弓鳍鱼目 Amiiformes 和雀鳝目 Lepidosteiformes ,真骨鱼类化石发 现在白垩纪,为现代最繁盛、经济价值最高的鱼类。 辐鳍鱼类进化中的一个特点,即是这些脊椎动物长期历史中进行了主要角色的替 换,一大类被另一大类的代替成为辐鳍鱼类进化中的特色。 硬骨鱼类演化的另一个分支为内鼻孔鱼类 Choanichthys (肉鳍鱼类 Sarcopterygii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原始类型的代表为双鳍鱼 Dipterus 及 骨鳞鱼 Osteolepis ,由双鳍鱼发展到肺鱼类 Dipnoi ,在晚泥盆纪和石炭纪是 盛期,只有少数留存至今;由骨鳞于演化出总鳍鱼类 Crossopterygians ,到二 叠纪衰亡。现存仅有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 1938 年在南非发现第一尾。 总鳍鱼类是最早的两栖类的直接祖先,由它们发展出陆生脊椎动物。 第四节 现存鱼类的分类纲要 本节将现存的鱼类分门别类,概述其特征,以求了解鱼类的分类概貌,使在学习 形态学时对所举例的各种代表有粗略的了解。现存的鱼类可以分为三个纲:圆口 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一、圆口纲
圆口纲的种类在已知脊椎动物中,属于最古老的类群,由于它们的构造原始,与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有较大差别,故常称之为鱼形动物。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体呈鳗形,裸露无鳞; 2 、骨骼完全为软骨,无椎体,脊索终生存在; 3 、无偶鳍; 4 、无上下颌; 5 、鳃由内胚层形成,呈囊状,各自开口于体外。(囊鳃类) (二)圆口纲的分类 盲鳗目:具口须,无背鳍,眼埋皮下,口不呈漏斗状吸盘。(我国产 1 种:蒲 氏粘盲鳗) 七鳃鳗目:无口须,背鳍两个,眼在成体发达,口呈漏斗状吸盘。(我国产 3 种: 雷氏七鳃鳗、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 二、软骨鱼纲 (一)软骨鱼纲的主要特征(相对于硬骨鱼纲而言) 1 、内骨骼为软骨,常以钙质沉淀加固; 2 、鳃孔 5 — 7 对,分别对外开口,无鳃盖(板鳃类),或每侧具 4 个鳃裂, 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方具一总鳃孔(银鲛类); 3 、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 4 、歪型尾; 5 、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 6 、肠短,具螺旋瓣; 7 、无鳔; 8 、卵大而少,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二)软骨鱼纲的分类
圆口纲的种类在已知脊椎动物中,属于最古老的类群,由于它们的构造原始,与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有较大差别,故常称之为鱼形动物。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体呈鳗形,裸露无鳞; 2 、骨骼完全为软骨,无椎体,脊索终生存在; 3 、无偶鳍; 4 、无上下颌; 5 、鳃由内胚层形成,呈囊状,各自开口于体外。(囊鳃类) (二)圆口纲的分类 盲鳗目:具口须,无背鳍,眼埋皮下,口不呈漏斗状吸盘。(我国产 1 种:蒲 氏粘盲鳗) 七鳃鳗目:无口须,背鳍两个,眼在成体发达,口呈漏斗状吸盘。(我国产 3 种: 雷氏七鳃鳗、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 二、软骨鱼纲 (一)软骨鱼纲的主要特征(相对于硬骨鱼纲而言) 1 、内骨骼为软骨,常以钙质沉淀加固; 2 、鳃孔 5 — 7 对,分别对外开口,无鳃盖(板鳃类),或每侧具 4 个鳃裂, 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方具一总鳃孔(银鲛类); 3 、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 4 、歪型尾; 5 、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 6 、肠短,具螺旋瓣; 7 、无鳔; 8 、卵大而少,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二)软骨鱼纲的分类
本纲分为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1 、板鳃亚纲: 5 — 7 对鳃裂分别对外开口,脑颅和上颌不愈合。 ( 1 )侧孔总目(鲨形总目):鳃裂位于头部两侧,体呈纺锤形,胸鳍前缘游 离,不与吻相连。分 8 目,我国产 7 目:六鳃鲨目、虎鲨目、鼠鲨目、真鲨目、 角鲨目、锯鲨目、扁鲨目。 ( 2 )下孔总目(鳐形总目):鳃裂位于头部腹面,体平扁形,胸鳍前缘与体 侧或头侧相连。共分 5 目:电鳐目、锯鳐目、鲼目、犁头鳐目、鳐目。 2 、全头亚纲:鳃裂 4 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具一对外鳃孔,脑颅与上颌愈合, 仅一目,银鲛目。 三、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是现生鱼类最繁茂的类群,是一群适应各种水环境生活的鱼类,地球上 各种类型的水面都生活着硬骨鱼类,种类非常多,占鱼类总数的 90% 以上。 (一)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1 、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性,已有膜骨加入; 2 、体外被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 3 、鳃裂外方具膜骨性的鳃盖,鳃间隔退化; 4 、鳔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心脏没有动脉圆锥; 5 、雄性腹鳍内侧无鳍脚(少数有生殖足); 6 、卵生,卵小而多(少数卵胎生,如鱼将形目的食蚊鱼) (二)硬骨鱼纲的分类 本纲分为两个亚纲: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1 、内鼻孔亚纲 ( 1 )具内鼻孔,鼻与口腔相通; ( 2 )偶鳍中具一多节的中轴骨,偶鳍基部呈被鳞之肉质桨叶状,支鳍骨 2 行 (原始结构); ( 3 )颌的衔接方式──自接式
本纲分为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1 、板鳃亚纲: 5 — 7 对鳃裂分别对外开口,脑颅和上颌不愈合。 ( 1 )侧孔总目(鲨形总目):鳃裂位于头部两侧,体呈纺锤形,胸鳍前缘游 离,不与吻相连。分 8 目,我国产 7 目:六鳃鲨目、虎鲨目、鼠鲨目、真鲨目、 角鲨目、锯鲨目、扁鲨目。 ( 2 )下孔总目(鳐形总目):鳃裂位于头部腹面,体平扁形,胸鳍前缘与体 侧或头侧相连。共分 5 目:电鳐目、锯鳐目、鲼目、犁头鳐目、鳐目。 2 、全头亚纲:鳃裂 4 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具一对外鳃孔,脑颅与上颌愈合, 仅一目,银鲛目。 三、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是现生鱼类最繁茂的类群,是一群适应各种水环境生活的鱼类,地球上 各种类型的水面都生活着硬骨鱼类,种类非常多,占鱼类总数的 90% 以上。 (一)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1 、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性,已有膜骨加入; 2 、体外被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 3 、鳃裂外方具膜骨性的鳃盖,鳃间隔退化; 4 、鳔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心脏没有动脉圆锥; 5 、雄性腹鳍内侧无鳍脚(少数有生殖足); 6 、卵生,卵小而多(少数卵胎生,如鱼将形目的食蚊鱼) (二)硬骨鱼纲的分类 本纲分为两个亚纲: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1 、内鼻孔亚纲 ( 1 )具内鼻孔,鼻与口腔相通; ( 2 )偶鳍中具一多节的中轴骨,偶鳍基部呈被鳞之肉质桨叶状,支鳍骨 2 行 (原始结构); ( 3 )颌的衔接方式──自接式
内鼻孔亚纲分二个总目: 总鳍总目: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矛尾鱼 肺鱼总目:单鳔肺鱼目(澳洲肺鱼目)、双鳔肺鱼目(美洲肺鱼目) 2 、辐鳍亚纲 ( 1 )无内鼻孔; ( 2 )偶鳍无中轴骨,一般在基部无肉质桨叶状(多鳍鱼例外),支鳍骨 1 行, 鳍条呈辐射状排列; ( 3 )颌的衔接方式──后接式(多鳍鱼例外)。 辐鳍亚纲分 9 个总目, 36 个目,我国产 8 个总目, 26 个目。 1 )硬鳞总目:是硬骨鱼类的一个古老类群,保留着一些原始性状,分 4 个目: 鲟形目、多鳍鱼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我国仅产鲟形目。 鲟形目:背鳍、臀鳍和鳍条数目多于支鳍骨数目, 多鳍鱼目:喷水孔存在,间鳃盖骨和鳃条骨不存在。 弓鳍鱼目:每一根支鳍骨支持一根鳍条,无喷水孔, 雀鳝目:间鳃盖骨和鳃条骨常存在。 鲟形目、多鳍鱼目称软骨硬鳞鱼类,弓鳍鱼目、 雀鳝目称 全骨类。 2 )鲱形总目:( 6 目)海鲢目、鼠 鱼喜 目、鲱形目、鲑形目、灯笼鱼目、 拟鲸鱼目。 3 )骨舌总目:( 2 目)我国不产。 4 )鳗鲡总目:( 3 目)我国产 1 目,鳗鲡目。 5 )鲤形总目:( 2 目)鲤形目、鲶形目。 6 )银汉鱼总目:( 3 目) 鳉 形目、银汉鱼目、颌针鱼目。 7 )鲑鲈总目:( 2 目)我国产 1 目,鳕形目。 8 )鲈形总目:( 10 目)金眼鲷目、海鲂目、月鱼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 目、鲈形目、 鲉 形目、鲽形目、 鲀 形目
内鼻孔亚纲分二个总目: 总鳍总目: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矛尾鱼 肺鱼总目:单鳔肺鱼目(澳洲肺鱼目)、双鳔肺鱼目(美洲肺鱼目) 2 、辐鳍亚纲 ( 1 )无内鼻孔; ( 2 )偶鳍无中轴骨,一般在基部无肉质桨叶状(多鳍鱼例外),支鳍骨 1 行, 鳍条呈辐射状排列; ( 3 )颌的衔接方式──后接式(多鳍鱼例外)。 辐鳍亚纲分 9 个总目, 36 个目,我国产 8 个总目, 26 个目。 1 )硬鳞总目:是硬骨鱼类的一个古老类群,保留着一些原始性状,分 4 个目: 鲟形目、多鳍鱼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我国仅产鲟形目。 鲟形目:背鳍、臀鳍和鳍条数目多于支鳍骨数目, 多鳍鱼目:喷水孔存在,间鳃盖骨和鳃条骨不存在。 弓鳍鱼目:每一根支鳍骨支持一根鳍条,无喷水孔, 雀鳝目:间鳃盖骨和鳃条骨常存在。 鲟形目、多鳍鱼目称软骨硬鳞鱼类,弓鳍鱼目、 雀鳝目称 全骨类。 2 )鲱形总目:( 6 目)海鲢目、鼠 鱼喜 目、鲱形目、鲑形目、灯笼鱼目、 拟鲸鱼目。 3 )骨舌总目:( 2 目)我国不产。 4 )鳗鲡总目:( 3 目)我国产 1 目,鳗鲡目。 5 )鲤形总目:( 2 目)鲤形目、鲶形目。 6 )银汉鱼总目:( 3 目) 鳉 形目、银汉鱼目、颌针鱼目。 7 )鲑鲈总目:( 2 目)我国产 1 目,鳕形目。 8 )鲈形总目:( 10 目)金眼鲷目、海鲂目、月鱼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 目、鲈形目、 鲉 形目、鲽形目、 鲀 形目
9 )蟾鱼总目:( 4 目)我国产 2 目,海蛾鱼目、鮟 鱇 目。 辐鳍亚纲的硬鳞总目为低等硬骨鱼类,其余 8 个总目为高等硬骨鱼类(也统称 为真骨鱼类) 低等真骨鱼类和高等真骨鱼类外形特征比较: 低等真骨鱼类(软鳍鱼类) 高等真骨鱼类(棘鳍鱼类) 1 、腹鳍腹位 1 、腹鳍胸位或喉位 2 、鳞片为圆鳞 2 、鳞片多为栉鳞 3 、背鳍一个,由鳍条和假棘组成 3 、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由棘组 成,第二背鳍由鳍条组成 4 、口裂上缘为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 4 、口裂仅由前颌骨组成
9 )蟾鱼总目:( 4 目)我国产 2 目,海蛾鱼目、鮟 鱇 目。 辐鳍亚纲的硬鳞总目为低等硬骨鱼类,其余 8 个总目为高等硬骨鱼类(也统称 为真骨鱼类) 低等真骨鱼类和高等真骨鱼类外形特征比较: 低等真骨鱼类(软鳍鱼类) 高等真骨鱼类(棘鳍鱼类) 1 、腹鳍腹位 1 、腹鳍胸位或喉位 2 、鳞片为圆鳞 2 、鳞片多为栉鳞 3 、背鳍一个,由鳍条和假棘组成 3 、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由棘组 成,第二背鳍由鳍条组成 4 、口裂上缘为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 4 、口裂仅由前颌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