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的养殖 14—1 第一节 蛤仔的生物学 • 一、主要种类的形态 我国养殖的蛤仔主要是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其贝壳呈三角卵圆形,具有前倾的壳顶,壳 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等于贝壳全长的1/3。 小月面椭圆形或略呈梭形,盾面梭形。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端 边缘略呈截形。壳表面灰黄色或深褐色,有的带褐色斑点。壳面 除了同心生长轮外,还有细密的放射肋。 放射肋与生长线交错形成布纹状
蛤仔的养殖 14—2 二、蛤仔的生态习性 • (一)分布 蛤仔分布于日本、菲律宾、朝鲜、斯里兰卡及中国沿海。我国 南自广东、福建,北自河北、辽宁沿海均有分布,以中、低潮区 最多,在高潮区及数米深的浅海也有分布。 (二)生活环境 蛤仔喜栖息于内湾风浪平静、水流畅通并有淡水注入的中低潮 区的泥砂滩涂上。幼苗多发生在风平浪静、潮流缓慢、底质含砂 量在70%一80%的海区。 (三)对温度及海水比重的适应 蛤仔生活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范围18℃~30℃。 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8~10.27,最适范围 为1.015~1.020
蛤仔的养殖 14—3 • (四)食性与食料 蛤仔是滤食性,对食物种类一般无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 即可摄食。其食料组成以底栖硅藻为主,常见有舟形藻、菱形藻、 圆筛藻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底栖硅藻。 (五)灾敌害 蛤仔的生物敌害种类很多,肉食性的鱼类(如蛇鳗、虾虎鱼、 无斑鳐鲼、海鲶、黑鲷、鲨鱼等)、肉食性的贝类(如蛸、红螺、 玉螺等)、蟹类、海星及海鸟等都能直接捕食蛤仔;凸壳肌蛤、藤 壶、沙蚕等能与蛤仔争夺生存空间及食物,影响其生活。此外, 洪水、台风以及烈日曝晒都会引起蛤仔的死亡
蛤仔的养殖 14—4 三、蛤仔的繁殖 • 蛤仔为雌雄异体,一龄性成熟,从外观上难以区别雌雄。成熟时, 精巢为乳白色,卵巢为乳黄色。繁殖期因地而异,辽宁沿海为6— 8月;青岛沿海每年有两个繁殖期,一次在5月中、下旬,另一次 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福建则在9月下旬至11月,10月为繁殖盛 期。繁殖水温一般在20℃。精卵分批成熟,分批排放,整个繁殖 季节可排放3—4次,多在夜间大潮期排放。蛤仔的怀卵量约在 200—600万粒。卵子属于半沉性卵,成熟卵呈圆形,卵径74—78 微米。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头部钝圆,头颈之间界限 不明显,尾部较长。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在水温24℃一26℃ 条件下,经10~12天可附着变态,20天后形成出水管,50天左右 入水管形成,开始进入埋栖生活
蛤仔的养殖 14—5 四、蛤仔的生长 • 蛤仔的生长与年龄、季节和环境条件有关。从年龄来看,1~2龄 的个体生长快,年龄越大生长越慢;从季节来看,温度较高、饵 料丰富的4—9月生长最快;环境因子的影响更为显著,水温、盐 度、底质、潮区、饵料等,综合影响到蛤仔的生长。由于水温和 饵料的影响,使蛤仔的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生长快,冬季 生长慢
蛤仔的养殖 14—6 第二节 蛤仔的苗种生产 • 一、蛤仔的半人工采苗 (一)采苗场的选择 采苗场应选在风浪平静,流速在10一40厘米/秒;有一定的淡水注入, 海水比重在1.012~1.020之间;水质肥沃,地势平坦的中低潮区和港心 沙洲地带;底质中含砂量70%一80%,含泥20%一30%;周围海区有丰 富的蛤仔资源。 (二)整埕附苗 受洪水冲刷和泥砂覆盖威胁的埕地要筑堤防洪。外堤顺水流方向建筑, 用石块砌成或一层泥土一层芒草叠成。在底质松软的地方要用松木打桩 固基。堤底宽1.5—2.0米,高0.8—1.2米,堤面宽0.8一1.0米。内堤与 外堤垂直,多用芒草埋在土中,尾部露出长20~30厘米,宽30—40厘米, 把大片的苗埕分成若干块。潮流较急的苗场可插竹缓流,底质较软的海 区要掺砂改良,苗埕中的石块及大的贝壳要捡去,然后耙松推平。在附 苗前再进行一次耙松和推平工作,以利稚贝附着。 (三)管理 多年生产经验总结了“五防”、“五勤”的管理措施。“五防”是: 防洪、防暑、防冻、防人践踏、防敌害。“五勤”是:勤巡逻、勤查苗、 勤修堤、勤清沟、勤除害
蛤仔的养殖 14—7 (四)采苗(收苗) • 蛤苗附着后,经5~6个月的生长,体长一般达0.5厘米,即可采收。采 收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份。采苗方法因地而异,有干潮采苗、 浅水采苗和深水采苗等。前两种方法用于采潮间带的蛤苗,后一种则适 于采潮下带水深10米以内的苗。 1.干潮采苗 干潮采苗分为两个步骤: (1)推堆:分两潮进行。第一千潮时,将宽约5米的苗埕用荡板连苗带泥 砂从埕两边向中央推进1米左右,若蛤苗潜入较深则用手耙。第二次低潮 时同样再推进1米,把蛤苗集中于苗埕中央宽约1米的小面积上。由于推 堆压于下层的苗种在涨潮时向上索食,从而集中在埕的表层,次日退潮 时即可洗苗。 (2)洗苗:推堆后在堆边挖一个3米× 2米×0.3米的水坑,洗苗时,将蛤 苗连泥砂一起挖起,放在苗筛上,在水坑中淘洗去泥砂,便得净苗
蛤仔的养殖 14—8 • 2.浅水采苗 干潮时,先将苗埕分成长宽各8米左右的小块,用荡板把埕四 周的蛤苗连同沙土往中间堆成一直径约6米的圆形块,随后,在埋 中央用荡板撑开一直径约3米,深约3厘米的空地,称“撑池”。 过一个潮水退潮时,将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间空地集中,即“赶 堆”。然后在潮水退至l米水深时即可用竹箕将苗取起,洗净装船。 3.深水采苗 此法采用网捞取潮下带的蛤苗。采苗时,先驾船到达苗区,在 选定的位置上下锚,然后放长锚绳,船随潮位后退至距锚约50米 处停下,放下苗网i用力拉锚绳使船前进拖捞蛤苗,距锚10米处起 网。如此反复,采集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