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的养殖 7—1 鲍的养殖 鲍俗称鲍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鲍科。为名贵的海珍品,被列为海产“八 珍”之冠。鲍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现代医学从鲍体 内提取的“鲍灵素”具有抑制癌的作用。鲍的壳俗称 “石决明” ,是名贵的中草药材可治疗眼病、气痛病、 高血压及其它炎症。 鲍的足极发达,约占整个软体部的40%,其肉质鲜美, 鲜品含蛋白质24%,脂肪0.44%,恢分73%,大量维 生素等,是宴席上的名贵菜肴。鲍肉除鲜食外,可加 工成罐头或干制品。此外,鲍还用于培育珍珠,鲍壳 还可作为贝雕的原料等
鲍的养殖 7—2 鲍的主要种类的形态: (1)皱纹盘鲍:具有一个大而坚厚的贝壳,螺 层三层,缝合线浅,壳顶钝。壳边缘有一列突 起,末端有4—5个开口,紧靠突起的外侧有一 条与突起平行的凹沟。壳外面深褐绿色,生长 纹明显,无大的褶壁,贝壳内面银白色 (2)杂色鲍:螺层三层,基部缝合线深,渐至 顶部不明显。壳顶钝,稍低于体螺层的高度, 成体多被腐蚀,露出珍珠光泽。由壳顶向下, 从第二螺层中部开始至体螺层末端边缘,有一 列突起,共约20余个;靠体螺层边缘的是7一9 个开孔。壳内面银白色,具珍珠光泽
鲍的养殖 7—3 第一节 鲍的生态习性 一、鲍的生活习性 (一)、栖息环境 鲍喜欢栖息于近海潮流畅通、水质澄清、有海藻生长 的岩礁地带。 鲍栖息的水深与种类和个体大小有关。杂色鲍为1~20 米,皱纹盘鲍较多栖息在2~10米,而日本的大鲍栖息 水深可达50米。幼鲍一般生活在近岸的1~3米深处, 成鲍则栖息较深水层。 岩礁是鲍营吸附和匍匐生活的基面,是鲍栖息不可缺 少的环境条件。鲍的栖息量与岩礁的不同形状有很大 关系。日本学者把鲍在岩礁上栖息部位分为五种类型: 洞穴型、棚型、凹面型、石下型、露天型
鲍的养殖 7—4 (二)、匍匐习性 鲍借助宽大的足,平展的摭面及其可蠕动的机 能,吸附在岩礁上,爬行运动于礁棚和洞穴中, 任凭风浪也难把它击落。鲍的匍匐速度较快, 每分钟可移动50~80厘米。鲍的吸附能力很强, 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当充分吸附后吸附能力 可达200公斤左右, 鲍的生活有昼伏夜出,季节移动和深浅移动等习 性
鲍的养殖 7—5 (三)、鲍的摄食习性 1、匍匐幼体和稚鲍的摄食 鲍的幼体在进入匍匐期以前,即浮游生活阶段, 主要依靠卵细胞中母体提供的卵黄物质作为发 育所需能量的来源。因此,鲍的人工育苗,在 浮游幼体阶段一般不需要投喂任何饵料。鲍的 幼体明显摄食活动,开始于匍匐期以后,匍匐 幼体和稚鲍最初只能舐食10~15微米的附着性 舟形藻、卵形藻等。随着生长,可摄食较大的 硅藻和一部分海藻及有机碎屑
鲍的养殖 7—6 2、幼鲍和成鲍的摄食 5毫米以上的幼鲍开始摄取小型柔嫩的海藻为食料,如 浒苔、石莼以及裙带菜、海带的嫩叶等。 成鲍为杂食性,但以褐藻为主,兼食红藻类、绿藻类 以及附着性硅藻等。 鲍除对不同种类饵料有选择外,对同一种海藻 而言, 通常喜欢吃柔嫩的, 鲍摄食不同种类的海藻,对壳面的色泽也有影响,特 别是在投喂不同种类的单一饵料情况下,壳面的色泽 变化尤为明显。 鲍的摄食同鲍的活动习性一样,也有昼夜变化和季节 变化。 鲍的摄食量的季节变化也很大
鲍的养殖 7—7 第二节 鲍的繁殖与生长 一、繁殖 (一)、繁殖期 福建省东山产的杂色鲍,在水温 24—28℃的5—8月间性腺发育相继成熟。25一26℃的5月 中旬一6月下旬为繁殖盛期,7月份以后为繁殖后期的 延续阶段。 黄渤海产的皱纹盘鲍在水温20—24℃的7一8月份开始繁 殖,南移至福建东山后,相继两年的生殖适温无明显 变化,在水温21一24℃的4一5月间进行繁殖。皱纹 盘鲍性腺开始发育的水温为7.6℃
鲍的养殖 7—8 (二)、繁殖习性 鲍的群体组成中,雌稍多于雄,三龄左右开始生殖。 杂色鲍产卵生物学最小型是35毫米,黄渤海的皱纹盘 鲍产卵生物学最小型是43一45毫米。 性成熟时,雄性生殖腺为奶黄色,雌为浓绿色,不需 解剖,将足及外套膜掀起即可分辨。 排放精卵时,生殖细胞由生殖腺进入右肾腔,通过呼 吸腔,再从出水孔排出体外。 雌鲍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8厘米以上个体产卵量 可达120万粒,6厘米左右个体产卵量一般在80万粒左 右,最大个体产卵量可达200万粒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