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形态构造 1—1 第一章 贝类的形态构造 第一节 贝类的基本特征 一:贝类学的定义和范围 贝类:又叫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身体柔软不 分节,大多数具有贝壳,即使成体无贝壳在幼虫时期一般都有 贝壳。 种类繁多至今发现的有11.5万种(包括化石),化石3.5万 种,仅次于节肢动物门属于动物界第二大门。 贝类学:(软体动物学)研究贝类的形态、生态、生理、 发生和分类等方面的科学。 它包括的内容很广研究问题涉及解剖学、生态学、生理 学、发生学和分类学
贝类形态构造 1—2 二: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基本特征:贝类种类虽然很多,形态变化又大,但有它们共同的 基本特征。 (1)一般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型左右对称(但大多数腹足类身体左右 不对称,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扭转造成的)。 (2)身体一般分头、足和内脏团(又称内脏团或内脏囊)三部分,(瓣 鳃类头部退化)。体外被有外套膜和它所分泌的贝壳。贝壳的形态,构造变 化很大,是认识和鉴定种的重要依据。 (3)除掘足类和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齿舌和腭片。 (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 (5)神经系统主要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这 些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连索所组成。 (6)发育期间多数经过担轮幼虫期(Trochopore stage)和面盘幼虫期 (Veliger stae)
贝类形态构造 1—3 2:分类: 分七个纲(有的分为五个纲: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 头足纲) (1)、无板纲 无板纲为贝类中的原始类 型,形似蠕虫,没有贝壳, 故称“无板类”。这类动物 的腹面中央通常有一沟, 故又称“沟腹纲”。外套膜 极发达,表面生有角质层 和各种石灰质的骨针。神 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一个 神经环和它向后延伸的2对 神经索组成。一般没有明 显的神经节。世界上总共 约有100种,全部生活在海 里,如龙女簪
贝类形态构造 1—4 (2)、多板纲 身体上生有8块板状的贝壳,故称“多板类”。体呈椭圆 形,左右对称,口及肛门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多板类的贝壳不 能覆盖整个身体,在贝壳与外套膜边缘之间裸露的部分,叫做 “环带”。环带的表面有角质层或生有石灰质的鳞片、骨针或 角质毛等。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环状神经中枢和向后派生的 2对神经索组成,也是贝类中原始型的表现。足肥大。鳃位于 足部周围的外套沟中。数目多。海产,全世界约有600种,如 石鳖
贝类形态构造 1—5 (3)、单板纲 以往只发现有这纲的化石种,直到1952年丹麦“海神” 号(Galathea Expedition)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西方3570 m深海才发现了现在生活的种。它 也是一类原始的贝类,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鳃的位置和结 构等,都与多板纲相似。但它只有1个帽状的贝壳,而且有些 器官有较明显的假分节现象,这与腹足纲或多板纲都不相同, 所以单独列为一纲。目前这类动物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深海 陆续发现了8种,如新蝶贝。这类“活化石”的发现,对探讨 贝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贝类形态构造 1—6 (4)、瓣鳃纲 这纲贝类的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身体左右 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Bivalvia)。它们的头 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Acepha1a) 或“斧足类”(Pelecypoda)。瓣鳃纲动物的神经系统简单, 但已有明显的神经节分化,由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及其相 连的神经索构成。心脏有1个心室2个心耳。肾1对,一端开口 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 雌雄同体。发育期间经过担轮幼虫期和向盘幼虫期。营水生生 活,大部分是海产,少部分是淡水产。全世界大约有15000种。 本纲分5亚纲:古列齿亚纲、翼形亚纲、古异齿亚纲、异齿亚 纲、异韧带亚纲
贝类形态构造 1—7 (5)、掘足纲 这是一类海产底栖的贝类。足部发达成圆柱状,用来挖 掘泥沙,故名“掘足类”。此外它们有一个两端开口呈牛角状 或象牙状的贝壳,故又称“管壳纲”。掘足类的头部退化成身 体前端的一个突起,神经系统主要由脑、侧、脏和足4对神经 节及其连结的神经所组成,结构仍较简单。海产,全世界约有 200种,如角贝
贝类形态构造 1—8 (6)腹足纲 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 故名“腹足类”。通常有 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单壳类”或“螺类”。头部发 达,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有些种类的内脏囊,因发生 时经过旋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 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心脏位于身体 的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雌雄同体或异体,发育 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为软体动物种类最多的一纲, 世界上已发现有8万多种。海洋、淡水和陆地都有分布,遍及 全世界。本纲分三个亚纲: 前鳃亚纲、后鳃亚纲、肺螺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