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陈尔旋 微课名称 《瑶族小长鼓舞》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校本教材 中小学舞蹈美育是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引导小学生学习 设计思路 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从瑶族小长鼓舞的起源、道具,动作学习、瑶族大长鼓舞的拓展等方面, 带领学生感受岭南非遗舞蹈一一瑶族小长鼓舞的魅力。 1、通过瑶族小长鼓舞的学习,了解该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感受岭南非遗 舞蹈的魅力: 教学目的 2、通过欣赏、体验、编创等方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祖国非 遗舞蹈的兴趣: 3、学会瑶族小长鼓舞的动作元素,并能自主编创成舞蹈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瑶族小长鼓舞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学会瑶族小长鼓舞的动作,并能利用所学动作元素编创舞蹈作品。 一、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的陈尔旋老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广东瑶族小长鼓舞的世界。 1、了解背景: ①观看瑶族长鼓舞起源介绍视频。 ②师:关于瑶族长鼓舞的由来有非常多种说法,但大多都是说明源于对 祖先的敬祭信仰,他们多会在盘王节、春节或喜庆丰收及一些祭祀礼仪中表演。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瑶族小长鼓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瑶 族支系过山瑶人民跳的,过山瑶是瑶族支系中扩散最广的一个支系,我们广东 的乳源县还是世界过山瑶的故乡。 历史上的过山瑶“吃尽一山、则移一山”。过山瑶人民也就是在这样长期的 迁徙生活中沉淀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一一小长鼓舞。 3欣赏瑶族小长鼓舞片段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陈尔旋 微课名称 《瑶族小长鼓舞》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校本教材 设计思路 中小学舞蹈美育是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引导小学生学习 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从瑶族小长鼓舞的起源、道具,动作学习、瑶族大长鼓舞的拓展等方面, 带领学生感受岭南非遗舞蹈——瑶族小长鼓舞的魅力。 教学目的 1、通过瑶族小长鼓舞的学习,了解该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感受岭南非遗 舞蹈的魅力; 2、通过欣赏、体验、编创等方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祖国非 遗舞蹈的兴趣; 3、学会瑶族小长鼓舞的动作元素,并能自主编创成舞蹈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瑶族小长鼓舞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学会瑶族小长鼓舞的动作,并能利用所学动作元素编创舞蹈作品。 一、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的陈尔旋老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广东瑶族小长鼓舞的世界。 1、了解背景: 1 观看瑶族长鼓舞起源介绍视频。 2 师:关于瑶族长鼓舞的由来有非常多种说法,但大多都是说明源于对 祖先的敬祭信仰,他们多会在盘王节、春节或喜庆丰收及一些祭祀礼仪中表演。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瑶族小长鼓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瑶 族支系过山瑶人民跳的,过山瑶是瑶族支系中扩散最广的一个支系,我们广东 的乳源县还是世界过山瑶的故乡。 历史上的过山瑶“吃尽一山、则移一山”。过山瑶人民也就是在这样长期的 迁徙生活中沉淀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小长鼓舞。 3.欣赏瑶族小长鼓舞片段
二、新课教授: 1、认识道具: 师:小长鼓又称小花鼓、小番鼓。鼓身长约80公分,鼓身细长,呈两个喇 叭倒接形状,两头鼓面蒙上兽皮,鼓身上绘有色彩对比强烈地乌龟背壳纹路和 “狗牙花”装饰。小长鼓舞起源于对本民族的图腾崇拜与祖先的敬祭信仰,多 在盘王节、春节或喜庆丰收及一些祭祀礼仪中表演。 2、动作学习: (1)体态特点一一自然体态,膝盖微曲。做动作的时候膝盖要保持有韧性的 颤动。 (2)小长鼓三种执鼓动作: 第①种:横鼓一左手掌心朝上,握住鼓腰。小长鼓平行于地面。 第②种:竖鼓一在横鼓基础上,左侧鼓面向下转动90度,小长鼓垂直于地 面。 第③种:斜鼓一左侧鼓面朝斜上方叫上斜鼓。左侧鼓面朝斜下方叫下斜鼓。 3、表现性动作: 师:瑶族小长鼓舞有72个动作套路,其中包括了二十四个表现性动作,同 学们,你们看看这二十四个动作的名称是不是都特别有意思,你能猜到它们想 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吗? 师:前面我们提到历史上的过山瑶“吃尽一山,则移一山”,瑶民每迁徙到 一个地方,就要重新建造木屋,因此翻山越岭、建造木屋就是瑶族小长鼓舞的 教学过程 重要表现内容。小长鼓舞的动作名称也都是和模仿造屋起屋的各个环节有关。 下面我们来学学其中的几个动作吧! 4、学习小长鼓舞的表现性动作:寻屋地、砍木、量木、锯木。 师:先说准备动作:左手横鼓,两手臂呈自然垂放状态。做动作的时候膝 盖要保持微曲,有韧性的颤动的。这是因为瑶族人民生活在大山里,经常上、 下山都是背着背篓,挑着重物的,所以他们行走的时候膝盖会产生自然弯曲和 颤动。 5、自主编创。 (1)师:请同学们将所学的动作元素自由组合编创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吧! (2)教师展示。 三、知识拓展: 1、介绍瑶族大长鼓舞。 师:在广东瑶族的传统舞蹈,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过山瑶小长鼓舞,还有 排瑶人民跳的大长鼓舞。两种长鼓舞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瑶族大长鼓舞,瑶 语叫“挨汪都”,又称“打横鼓”。表演时,加背带将长鼓横挂胸腹间,右手五 指并拢,以掌击打鼓头,左手持一竹片弹击鼓尾。节奏多变,舞蹈动作刚劲有 力。 2、欣赏瑶族大长鼓舞片段:《喊瑶山》。 四、小结: 1、课堂知识点回顾,三道题:
教学过程 二、新课教授: 1、认识道具: 师:小长鼓又称小花鼓、小番鼓。鼓身长约 80 公分,鼓身细长,呈两个喇 叭倒接形状,两头鼓面蒙上兽皮,鼓身上绘有色彩对比强烈地乌龟背壳纹路和 “狗牙花”装饰。小长鼓舞起源于对本民族的图腾崇拜与祖先的敬祭信仰,多 在盘王节、春节或喜庆丰收及一些祭祀礼仪中表演。 2、动作学习: (1)体态特点——自然体态,膝盖微曲。做动作的时候膝盖要保持有韧性的 颤动。 (2)小长鼓三种执鼓动作: 第①种:横鼓—左手掌心朝上,握住鼓腰。小长鼓平行于地面。 第②种:竖鼓—在横鼓基础上,左侧鼓面向下转动 90 度,小长鼓垂直于地 面。 第③种:斜鼓—左侧鼓面朝斜上方叫上斜鼓。左侧鼓面朝斜下方叫下斜鼓。 3、表现性动作: 师:瑶族小长鼓舞有 72 个动作套路,其中包括了二十四个表现性动作,同 学们,你们看看这二十四个动作的名称是不是都特别有意思,你能猜到它们想 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吗? 师:前面我们提到历史上的过山瑶“吃尽一山,则移一山”,瑶民每迁徙到 一个地方,就要重新建造木屋,因此翻山越岭、建造木屋就是瑶族小长鼓舞的 重要表现内容。小长鼓舞的动作名称也都是和模仿造屋起屋的各个环节有关。 下面我们来学学其中的几个动作吧! 4、学习小长鼓舞的表现性动作:寻屋地、砍木、量木、锯木。 师:先说准备动作:左手横鼓,两手臂呈自然垂放状态。做动作的时候膝 盖要保持微曲,有韧性的颤动的。这是因为瑶族人民生活在大山里,经常上、 下山都是背着背篓,挑着重物的,所以他们行走的时候膝盖会产生自然弯曲和 颤动。 5、自主编创。 (1)师:请同学们将所学的动作元素自由组合编创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吧! (2)教师展示。 三、知识拓展: 1、介绍瑶族大长鼓舞。 师:在广东瑶族的传统舞蹈,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过山瑶小长鼓舞,还有 排瑶人民跳的大长鼓舞。两种长鼓舞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瑶族大长鼓舞,瑶 语叫“挨汪都”,又称“打横鼓”。表演时,加背带将长鼓横挂胸腹间,右手五 指并拢,以掌击打鼓头,左手持一竹片弹击鼓尾。节奏多变,舞蹈动作刚劲有 力。 2、欣赏瑶族大长鼓舞片段:《喊瑶山》。 四、小结: 1、课堂知识点回顾,三道题:
(1)瑶族小长鼓舞的道具是:(B) A. (2)瑶族小长鼓舞的重要表现内容:(翻山越岭、建造木屋)。 (3)广东瑶族传统舞蹈包括:(小长鼓舞和大长鼓舞)。 2、师: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五、作业: 瑶族小长鼓舞表演通常为二人或四人,或集体以双人为一组对舞,现己发 展独舞或群舞等,也逐渐从祭拜厅堂、广场走向舞台,编创了舞蹈剧目,以不 同的表演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快快邀请你们的小伙伴来跳小长鼓舞,丰富我 们课上自编舞段的表演形式吧!
(1)瑶族小长鼓舞的道具是:(B) A. B. C. (2)瑶族小长鼓舞的重要表现内容:(翻山越岭、建造木屋)。 (3)广东瑶族传统舞蹈包括:(小长鼓舞和大长鼓舞)。 2、师: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五、作业: 瑶族小长鼓舞表演通常为二人或四人,或集体以双人为一组对舞,现已发 展独舞或群舞等,也逐渐从祭拜厅堂、广场走向舞台,编创了舞蹈剧目,以不 同的表演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快快邀请你们的小伙伴来跳小长鼓舞,丰富我 们课上自编舞段的表演形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