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5002 课程名称:中国社会经济史 英文名称:Chinese Social Economic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中年级同学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内容涵盖中国社会经济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立足于 当前的经济现实,积极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中国经济的历史实际。聚焦于“ 个转型”(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 ,重点回答“两个什么”的问题(中国经济呈现今天这种面貌是什么原因 中国经济将走向什么方向?)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社会经济史》是社会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在加强学生的“三基”培 养,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深化学生对中国基 本国情的认识,明确社会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题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经济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介绍和比较以下专著对中国经济史的探讨 大分流: 欧洲 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转变的中国 一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经济史研究如何可能走出欧洲中心的局限? 2.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认识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5002 课程名称:中国社会经济史 英文名称:Chinese Social Economic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6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中年级同学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内容涵盖中国社会经济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立足于 当前的经济现实,积极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中国经济的历史实际。聚焦于“三 个转型”(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 场),重点回答“两个什么”的问题(中国经济呈现今天这种面貌是什么原因? 中国经济将走向什么方向?)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社会经济史》是社会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在加强学生的“三基”培 养,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深化学生对中国基 本国情的认识,明确社会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题一: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经济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介绍和比较以下专著对中国经济史的探讨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白银资本 : 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经济史研究如何可能走出欧洲中心的局限? 2.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认识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二:传统时期经济模式的形成(第2-3周) (·)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上古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 2.掌握汉代以来传统经济的形成 1、传说时代的社会经济情况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初步发展 3、汉代传统经济的形成 (三)思考与实践 1.汉代王朝国家平准、均输等调控手段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三:唐宋经济转型与经济重心南移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 2.比较南北发展的路径 (二)教学内容 1、唐宋社会变革和经济重心南移 2、唐宋社会变革论 3、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如何理解唐宋社会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国家秩序的改变? (四)数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四:人口和垦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历史上人口和土地的数字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中国王朝时期的人口与土地数字 2、“民数”与汉代封建政权 3、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 (三)思若与实践 1.思考如何理解历代王朝国家对人口的统计数字与真实人口数字的关 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二:传统时期经济模式的形成(第 2-3 周) (一)目的与要求 1. 理解上古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 2. 掌握汉代以来传统经济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 1、传说时代的社会经济情况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初步发展 3、汉代传统经济的形成 (三)思考与实践 1.汉代王朝国家平准、均输等调控手段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三:唐宋经济转型与经济重心南移 (一) 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 2.比较南北发展的路径 (二)教学内容 1、唐宋社会变革和经济重心南移 2、唐宋社会变革论 3、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如何理解唐宋社会变革对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国家秩序的改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四:人口和垦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历史上人口和土地的数字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中国王朝时期的人口与土地数字 2、“民数”与汉代封建政权 3、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如何理解历代王朝国家对人口的统计数字与真实人口数字的关 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五:地权形态和土地经营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所有权形态 2.理解土地经营模式和契约文书的形式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籍帐 2、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 3、中国土地制度 4、比较雇佣经营和租佃经营之“绩效”。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不同土地所有制度之下的生产关系、收益主体和“业”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六:贡赋经济体系下的市场扩张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与财货流通 2.理解明代商业发达的真相 3.运用市场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其结构 2、商人研究 3市场体制下的商品长距离贸易 (三)思考与实践 1.传统时期商人与王朝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七:江南重赋与商品经济的兴起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明清时期江南重赋讨论的起源 2.掌握江南地区赋役制度下人们应对赋役的实际运作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 2、明代周忱对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改革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五:地权形态和土地经营 (一) 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所有权形态 2.理解土地经营模式和契约文书的形式 (二)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籍帐 2、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 3、中国土地制度 4、比较雇佣经营和租佃经营之“绩效”。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不同土地所有制度之下的生产关系、收益主体和“业”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六:贡赋经济体系下的市场扩张 (一)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与财货流通 2.理解明代商业发达的真相 3.运用市场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其结构 2、商人研究 3 市场体制下的商品长距离贸易 (三)思考与实践 1.传统时期商人与王朝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七:江南重赋与商品经济的兴起 (一)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明清时期江南重赋讨论的起源 2. 掌握江南地区赋役制度下人们应对赋役的实际运作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 2、明代周忱对江南地区经济社会的改革 3、贡赋经济下反思江南市镇的兴起 4、“高乡”与“低乡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解并掌握唐宋转型后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2.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明代专业市场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投、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八:贡赋体系下的货币经济 (一) 目的与要求 1.理解赋役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实际的过程 2.掌握白银作为货币的意义 (二)数学内容 主题讲授:1、明代赋役制度的发展 2、白银的货币化 、贡赋经济下的金融市场发展 (三)思考与实 1.不同时期白银货币化的程度 2、传统时期白银的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九: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赋役制度改革从“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 “条鞭法 2、难丁入地 3、清代社会组织的变化 (三)思考与实践 1.清王朝在 人头税”问题上的改革 2.理解并掌握明清里甲制度变化对社会组织造成的彩购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 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十: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与明清社会经济的特质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相关问题 2、掌握“冲击一一反应”模式的解释框架之偏差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商品经济发达的“真相” a)生产力发展的“停滞”?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解并掌握唐宋转型后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2.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明代专业市场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八:贡赋体系下的货币经济 (一) 目的与要求 1.理解赋役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实际的过程 2.掌握白银作为货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明代赋役制度的发展 2、白银的货币化 3、贡赋经济下的金融市场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1.不同时期白银货币化的程度 2、传统时期白银的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九: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赋役制度改革从“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一条鞭法 2、摊丁入地 3、清代社会组织的变化 (三)思考与实践 1.清王朝在“人头税”问题上的改革 2.理解并掌握明清里甲制度变化对社会组织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 组讨论、课堂讨论。 专题十: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与明清社会经济的特质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相关问题 2、掌握“冲击——反应”模式的解释框架之偏差 (二)教学内容 主题讲授:1、商品经济发达的“真相” a) 生产力发展的“停滞”?
b)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现产业革命?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长期停滞”的问题 2、史学研究“五朵金花”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习 其他 小 教学时数 实验 实习 散学 课 课 环节 计 课程内容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社 2 会经济史研究 传统时期经济模式的形成 传统时期经济模式的形成 2 唐宋经济转型与经济重心南 2 2 移 人口和垦田 2 地权形态和土地经营 2 赋经济体系下的市场扩张 2 江南重赋与商品经济的兴起 2 2 贡赋体系下的货币经济 2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 2 2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与明清社 会经济的特质 合计 24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构成
b)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c) 为什么我们没有出现产业革命?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长期停滞”的问题 2、史学研究“五朵金花”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 讨论、课堂讨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实习 其他 教学 环节 小 计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社 会经济史研究 2 传统时期经济模式的形成 4 传统时期经济模式的形成 2 唐宋经济转型与经济重心南 移 2 2 人口和垦田 2 2 地权形态和土地经营 2 2 赋经济体系下的市场扩张 2 江南重赋与商品经济的兴起 2 2 贡赋体系下的货币经济 2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 2 2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与明清社 会经济的特质 2 2 合计 24 12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考试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传统中国经济的运行、国家财政制 度、商业制度、赋役制度等问题的掌握程度,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去理解当 代中国的经济现象。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古代到19世纪》,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 叶梦珠:《阅世编》,中华书局2007年 3、西定生:《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其结构一一中国初期棉业史之研究》,冯佐哲 等译:《中国经济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4年: 4、罗仑主编,范金民、夏维中著:《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任, 5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一一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 版社1997年 6、科大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7、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 期。 8、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8年第4期 八、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徐靖捷 修订日期:2020年12月28日 大纲审定人:艾战胜 审定日期:2020年12月28日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传统中国经济的运行、国家财政制 度、商业制度、赋役制度等问题的掌握程度,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去理解当 代中国的经济现象。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古代到 19 世纪》,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2、叶梦珠:《阅世编》,中华书局 2007 年; 3、西嵨定生:《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其结构——中国初期棉业史之研究》,冯佐哲 等译:《中国经济史研究》,农业出版社 1984 年; 4、罗仑主编,范金民、夏维中著:《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5、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 版社 1997 年 6、科大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 年第 1 期。 7、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 年第 3 期。 8、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8 年第 4 期。 八、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徐靖捷 修订日期:2020 年 12 月 28 日 大纲审定人:艾战胜 审定日期:2020 年 1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