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65403 课程名称:传播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5学时 学 分:3学分 适用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传播学原理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 课。课程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 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 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 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 业的传播实用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当代媒介环境和媒介信息的 基本状貌,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媒介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为信息媒体 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英文简介: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or Radio and TV Director.The course presents a panorama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its origin,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It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s,theories and viewpoi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ender,receiver. message,symbol,media,communication skills,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mpact and research methods.Through cases analysis and actual practice,it helps students perceive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ir daily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On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information,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a society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y will be well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work and
1 《传播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65403 课程名称:传播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5 学时 学 分:3 学分 适用对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传播学原理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 课。课程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 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 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 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 业的传播实用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当代媒介环境和媒介信息的 基本状貌,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媒介社会现实问题,能够为信息媒体 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英文简介: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or Radio and TV Director. The course presents a panorama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its origin,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t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viewpoints from the aspects of sender, receiver, message, symbol, media, communication skill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mpact and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cases analysis and actual practice, it helps students perceive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ir daily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n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information,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a society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y will be well prepared for their future work and
research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必修学科基础课,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 的作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 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 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 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能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基础性的调查 和研究,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具有传播实践能力:能够树立正确的政 治观、价值观进行传播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梳理传播历史脉络 2堂握传播学基本橱今 3.了解传播学研究历史及其代表人物 4.理解传播学研究两大学派及主要研究问题 5.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与信息 2.信息社会 3.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 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1.三大来源 2.四大先驱与奠基人 3.两大学派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1.交往与传播
2 research.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必修学科基础课,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 的作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 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 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 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能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基础性的调查 和研究,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具有传播实践能力;能够树立正确的政 治观、价值观进行传播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梳理传播历史脉络 2.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 3.了解传播学研究历史及其代表人物 4.理解传播学研究两大学派及主要研究问题 5.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 电子传播时代 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与信息 2.信息社会 3.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 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1.三大来源 2.四大先驱与奠基人 3.两大学派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1.交往与传播
2.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信息、传播和 信息社会等概念:传播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的 三大来源: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的主要贡献:传播学的两大学派即经 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有最基本的认知,了解 媒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初步掌握 传播学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研究取向,认识到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三)课后练习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划分这些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什么?如此 划分对我们认识信息社会有什么作用? 2.比较中国毕昇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如何理解信息社会?针对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4.传播学两大学派的差别?举例说明你对两大学派的理解。 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所说的“交往”是个什么概念?有哪些含义?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2.掌握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 3.理解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4.理解传播中的意义 5.深刻理解人类象征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视作品中的符号象征作为主要 3
3 2.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信息、传播和 信息社会等概念;传播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的 三大来源;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的主要贡献;传播学的两大学派即经 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有最基本的认知,了解 媒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初步掌握 传播学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研究取向,认识到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三)课后练习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划分这些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什么?如此 划分对我们认识信息社会有什么作用? 2.比较中国毕昇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如何理解信息社会?针对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4.传播学两大学派的差别?举例说明你对两大学派的理解。 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所说的“交往”是个什么概念?有哪些含义?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2.掌握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 3.理解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4.理解传播中的意义 5.深刻理解人类象征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视作品中的符号象征作为主要
案例)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什么是意义 2.意义的分类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1.人类的象征行为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符号的定义及功能:信号和象征符的区别:语言符号 和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情境义的含义:当代商业象征 行为表现。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符号理论 的结构性和意义,掌握大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运用, 同时可以运用符号理论去理解分析文化和文化差异性。 (三)课后练习 1.谈谈你对不同符号概念的理解? 2.信号和象征符的差别是什么? 3.身势语主要种类,主要特点和用途? 4.如何理解情境义? 5.举例说明当代商业中的象征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播的三种模式 2.理解传播的基本类型 3理解米德“主我”“客我”理论、库利“镜中我”理论、戈夫曼“拟剧 分析”等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4 案例)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什么是意义 2.意义的分类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1.人类的象征行为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符号的定义及功能;信号和象征符的区别;语言符号 和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情境义的含义;当代商业象征 行为表现。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符号理论 的结构性和意义,掌握大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运用, 同时可以运用符号理论去理解分析文化和文化差异性。 (三)课后练习 1.谈谈你对不同符号概念的理解? 2.信号和象征符的差别是什么? 3.身势语主要种类,主要特点和用途? 4.如何理解情境义? 5.举例说明当代商业中的象征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播的三种模式 2.理解传播的基本类型 3.理解米德“主我”“客我”理论、库利“镜中我”理论、戈夫曼“拟剧 分析”等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3 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加入新闻联播案例) .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加入当代优秀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案例)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循环模 式的结构特征;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库 利的“镜中我”理论:从众与一致论:古典学派的组织传播观。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认识传播过程的模式和复杂性,要求学生 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认识到人类传播的不同类型 和特征,并结合当代实际,进一步认知这些传播类型在当代呈现的状貌。 (三)课后练习 1.总结已经学过的传播过程模式,探究这些模式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阐 述传播过程模式的发展轨迹以及传播过程的本质特点 2.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并阐述米德“主我”“客我”理论。 3.举例说明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 4.如何理解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传播”。 5.结合自身环境,谈谈组织传播的非正式传播的渠道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章大众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4.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5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3. 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加入新闻联播案例) 4. 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加入当代优秀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案例)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 组织传播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循环模 式的结构特征;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库 利的“镜中我”理论;从众与一致论;古典学派的组织传播观。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认识传播过程的模式和复杂性,要求学生 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认识到人类传播的不同类型 和特征,并结合当代实际,进一步认知这些传播类型在当代呈现的状貌。 (三)课后练习 1.总结已经学过的传播过程模式,探究这些模式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阐 述传播过程模式的发展轨迹以及传播过程的本质特点。 2.理解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并阐述米德“主我”“客我”理论。 3.举例说明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 4.如何理解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传播”。 5.结合自身环境,谈谈组织传播的非正式传播的渠道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四章 大众传播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4.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5.理解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我国当前大众传播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1.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3.电视媒介与大众传播 4.网络与大众传播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1.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2.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社 会功能:当前我国社会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大众报刊的产生与发展:电 子媒介的产生与发展:网络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 播对行为的影响:信息环境及其意义。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对大众传播定义、历史和现状,以及社 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讲解,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切入理解、分析和 发现大众传播的各种复杂功能和意义:深入理解媒介二次信息环境的涵义, 能够从正负两方面分析其意义 (三)课后练习 1描述一下你的生活中与大众传播接触的方面,并以此为例总结大众传播的 特点和功能。 2结合当代媒介现实描述传播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现代 信息社会的作用和荒影响」 3结合当前媒介现实谈谈“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4.结合当前媒介现状谈谈“社会地位的赋予”功能。 5.谈谈你对媒介娱乐功能和“娱乐至死”的看法 6谈谈你对媒介“拟态环境”的认识。 7,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大众传播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 进行传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6 5.理解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我国当前大众传播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1.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3.电视媒介与大众传播 4.网络与大众传播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1.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2.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社 会功能;当前我国社会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大众报刊的产生与发展;电 子媒介的产生与发展;网络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 播对行为的影响;信息环境及其意义。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对大众传播定义、历史和现状,以及社 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讲解,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切入理解、分析和 发现大众传播的各种复杂功能和意义;深入理解媒介二次信息环境的涵义, 能够从正负两方面分析其意义。 (三)课后练习 1.描述一下你的生活中与大众传播接触的方面,并以此为例总结大众传播的 特点和功能 。 2.结合当代媒介现实描述传播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现代 信息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3.结合当前媒介现实谈谈“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4.结合当前媒介现状谈谈“社会地位的赋予”功能。 5.谈谈你对媒介娱乐功能和“娱乐至死”的看法。 6.谈谈你对媒介“拟态环境”的认识。 7.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大众传播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 进行传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为信息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2.了翠考克卢汉和英尼断等人的媒介观 3.理解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4.理解并能利用传播制度与传播控制相关知识分析当代传播现象 5.理解不同类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1.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含义 2.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3.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第二节传播制度与传媒控制 1.传播制度 2.媒介控制 3.我国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 第三节媒介规范理论 1.极权主义理论 2.自由主义理论 3.社会责任理论 4.民主参与理论 5.发展中国家的煤介理论 6.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及其特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 其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目标、公共性与公益性:媒介传播者的作用和 特点:传播制度的概念:媒介控制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其具体内容:媒介规范 理论的主要类型: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和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对大众传播作为媒介技术手段和媒介社会 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讲解,提升学生对媒介的多角度的认识,充分理解
7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 播文本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 以及问答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五章 大众传播媒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为信息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2.了解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等人的媒介观 3.理解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4.理解并能利用传播制度与传播控制相关知识分析当代传播现象 5.理解不同类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1.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含义 2.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3.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第二节 传播制度与传媒控制 1.传播制度 2.媒介控制 3.我国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 第三节 媒介规范理论 1.极权主义理论 2.自由主义理论 3.社会责任理论 4.民主参与理论 5.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6.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及其特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 其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目标、公共性与公益性;媒介传播者的作用和 特点;传播制度的概念;媒介控制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其具体内容;媒介规范 理论的主要类型;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和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对大众传播作为媒介技术手段和媒介社会 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讲解,提升学生对媒介的多角度的认识,充分理解
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并能从媒介的视角思考社会现象:深刻理解能够对传播 媒介进行约束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并能与现实相结合透析媒介社会的各种关 系和问题。 (三)课后练习 1.简要复述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试用他的思想分析传媒科技的发展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并指出麦克卢汉思想的意义和局限性 2.你如何看待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商业性和公益性? 3.请举例说明产生媒介控制的环节和因素? 4比较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说说你认可哪种理论, 为什么? 5.访谈电视台记者、编辑,了解他们的“把关”活动,分析影响他们把关的 因素。并完成访谈纪要。 6请谈谈我国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学、 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本 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 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六章大众传播受众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2.掌握几种主要受众观 3.掌握“使用与满足”受众理论 4.了解当代社会受众媒介消费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1.“大众”的概念 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3.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 第二节其他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2.作为“市场”或“消费者”的受众 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8 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并能从媒介的视角思考社会现象;深刻理解能够对传播 媒介进行约束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并能与现实相结合透析媒介社会的各种关 系和问题。 (三)课后练习 1. 简要复述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试用他的思想分析传媒科技的发展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并指出麦克卢汉思想的意义和局限性。 2.你如何看待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商业性和公益性? 3.请举例说明产生媒介控制的环节和因素 ? 4 比较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说说你认可哪种理论, 为什么? 5.访谈电视台记者、编辑,了解他们的“把关”活动,分析影响他们把关的 因素。并完成访谈纪要。 6.请谈谈我国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学、 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本 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 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六章 大众传播受众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2.掌握几种主要受众观 3.掌握“使用与满足”受众理论 4.了解当代社会受众媒介消费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1.“大众”的概念 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3.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 第二节 其他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2.作为“市场”或“消费者”的受众 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受众行为理论一一“使用与满足” 1.“使用与满足”研究 2.受众特征 3.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4.“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 第四节受众媒介观念 1,媒介了解程度 2.媒介信任程度 3.煤介参与程 4.我国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大众、受众的概念及其 要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的 基本类型: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使 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媒介观念的内涵及衡量。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了解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大 众社会理论对媒介观和受众观的影响:通过理解不同受众观的含义帮助学生 理解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理解受众、媒介、社会的复杂关系:结合“使 用与满足”理论和当代受众的媒介观念更好地了解当代受众的状况。 (三)课后练习 1简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并评价该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如何看 待和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2评价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3如何看待“使用与满足”理论? 4.在市场经济和网络煤体充分发达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受众的媒介 接近权? 5.围绕一个议题设计一个大学生受众调查方案并实施。 6请结合受众需求以及我国影视市场状况谈谈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的 突破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学、 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本 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 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七章大众传播效果 9
9 第三节 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 1.“使用与满足”研究 2.受众特征 3.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4.“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 第四节 受众媒介观念 1.媒介了解程度 2.媒介信任程度 3.媒介参与程度 4.我国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大众、受众的概念及其 要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的 基本类型;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使 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媒介观念的内涵及衡量。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了解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大 众社会理论对媒介观和受众观的影响;通过理解不同受众观的含义帮助学生 理解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理解受众、媒介、社会的复杂关系;结合“使 用与满足”理论和当代受众的媒介观念更好地了解当代受众的状况。 (三)课后练习 1.简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并评价该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如何看 待和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2.评价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3.如何看待“使用与满足”理论? 4.在市场经济和网络媒体充分发达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受众的媒介 接近权? 5.围绕一个议题设计一个大学生受众调查方案并实施。 6.请结合受众需求以及我国影视市场状况谈谈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的 突破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案例教学、 演示教学和讨论教学。案例教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新的传播事件和传播文本 做样本。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图片与音视频演示以及问答 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七章 大众传播效果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播效果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理论 3.了解效果形成和制约的因索 4.深刻理解宏观效果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历史 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结合我国视听节目精品如“这就是中国” 等来解析传播效果) 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二节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和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2.传播技法与传播效果 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 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2。“沉默的螺旋”假说 3.“培养”分析 4.“知沟”假说 5.媒介系统依输论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效果的概念及含义:效果研究中的基本术语:效 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理论及 其现实意义:意义构成与培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知识沟与传播效果沟及其 现实意义:媒介系统依赖论及其现实意义。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大量案例的讲解,让学生能 够深刻体会不同层面的传播效果:懂得一定的传播技巧,认识到传播效果的 影响因素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史和意义,能够用“议程设置”“沉默 的螺旋”“培养理论”等分析当代的传播现象,加深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三)课后练习 1简答传播效果的两个层面的理解」 2.简述从“子弹论” “有限效果论”到“宏观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 研究的理论发展及其意义 3结合媒介现实谈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10
10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播效果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理论 3.了解效果形成和制约的因素 4.深刻理解宏观效果理论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历史 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结合我国视听节目精品如“这就是中国” 等来解析传播效果) 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和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2.传播技法与传播效果 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 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2.“沉默的螺旋”假说 3.“培养”分析 4.“知沟”假说 5.媒介系统依赖论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效果的概念及含义;效果研究中的基本术语;效 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理论及 其现实意义;意义构成与培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知识沟与传播效果沟及其 现实意义;媒介系统依赖论及其现实意义。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大量案例的讲解,让学生能 够深刻体会不同层面的传播效果;懂得一定的传播技巧,认识到传播效果的 影响因素;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史和意义,能够用“议程设置”“沉默 的螺旋”“培养理论”等分析当代的传播现象,加深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三)课后练习 1.简答传播效果的两个层面的理解。 2.简述从“子弹论”“有限效果论”到“宏观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 研究的理论发展及其意义 。 3.结合媒介现实谈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