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均衡的基本含义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一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
第 四 章: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均 衡 的 基 本 含 义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均 衡 分 析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动 态 均 衡 劳 动 力 市 场 均 衡 的 意 义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非 均 衡 分 析 人 口 、 资 本 存 量 与 劳 动 力 供 求 4.1 4.2 4.3 4.4 4.5 4.6
古典均衡的概念 局部均衡: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 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 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 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 格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市场的均衡 只有在其它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 情况下才能实现
古典均衡的概念 局部均衡: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 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 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 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 格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市场的均衡 只有在其它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 情况下才能实现
4.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4.2.1 4.2.2 单一竞争性劳 劳动力供求 动力市场的静 变动对均衡 态均衡 4.2.3 的影响 多维竞争性 劳动力市场 的均衡
4.2.1 单一竞争性劳 动力市场的静 态均衡 4.2.2 劳动力供求 变动对均衡 的影响 4.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4.2.3 多维竞争性 劳动力市场 的均衡
‖完全劳动力市场的假定条件 (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 化 (2)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 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 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 (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 性,是工资接受者; (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
(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 化; (2)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 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 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 (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 性,是工资接受者; (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 完全劳动力市场的假定条件
a W1 S=f (W) We D=f (W) W2 S=D T-+f W=We D 0 Lc La le lb lf 图1静态均衡的形成
S=f (W) D=f (W) S=D W=We
L2 Le L1 L 图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E1 W1 We LI Le W 囹4供给左移、需求右移对均衡的影响 图3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1)不同劳动力市场除 工资外的工作条件相同或具有可比性;(2)忽略掉劳 动力流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3)劳动力在被考察 的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没有进出障碍 E5口口 4T5山 图6多维吉动力青土槌亍 市场 市场 整个经济 [雇用人数生产率雇用人数生产率上生产率 6500 36250 42750 1234 12500 31500 44000 18000 5432 2550043500 23000 18250 41250 28000 9750 7750
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1)不同劳动力市场除 工资外的工作条件相同或具有可比性;(2)忽略掉劳 动力流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3)劳动力在被考察 的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没有进出障碍。 整个经济 雇用人数 生产率 雇用人数 生产率 生产率 1 6500 5 36250 42750 2 12500 4 31500 44000 3 18000 3 25500 43500 4 23000 2 18250 41250 5 28000 1 9750 37750 市场Ⅰ 市场Ⅱ
4.3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4.3.1 4.3.2 动态均衡的基 劳动力市场 本假定 动态均衡的 4.3.3 三种模型 公共部门的 劳动力市场 均衡
4.3.1 动态均衡的基 本假定 4.3.2 劳动力市场 动态均衡的 三种模型 4.3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4.3.3 公共部门的 劳动力市场 均衡
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先,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 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1期间, 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D和 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t=f (Dt) (1)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 S+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1 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S.= f(Wt) (2) 公式(1)和公式(2)是动态均衡分析的基础
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首先,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 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1期间, 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Dt和 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t=f(Dt) (1)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 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 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St+1= f(Wt) (2) 公式(1)和公式(2)是动态均衡分析的基础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