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货币政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 了解和认识,并掌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分析方法,根据 具体的情况合理分析政策效果 教学要求 熟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掌握分析货 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果的方法,了解货币流通速度和时滞等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
第 15 章 货 币 政 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 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分析方法,根据 具体的情况合理分析政策效果。 教学要求 熟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掌握分析货 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果的方法,了解货币流通速度和时滞等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货币政策是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 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51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 段。通过这些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变动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促使利息 率的升降,从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15.1.1三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最常用的三大调控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 定存款准备政策及再贴现政策,下面先介绍这三种最重要的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二级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 债券,以达到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业务活动。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 从而増加货币量。卖出有价证券,使得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广泛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条件:首先,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制 度,人们能够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广泛地参与金融交易活动:其次,中央银行还必须拥有 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才能频繁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借以影响货币供求和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主要有两种类型:①直接买卖。买卖双方在金融市场上 手交钱一手交券,直至交易结束。②回购交易。即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抵押贷款 的一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金融市场的临时性或季节性资金波动。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体现为:①中央银行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影响利率水平高低 和利率结构变化。大量买进有价证券,推动证券价格上涨,进而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对经 济产生扩张影响;反之则对经济有收缩作用。中央银行根据需要同时购入或卖出不同期限 的有价证券,可以达到调节利率结构的目的。②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 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影响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操作规模大小可以 完全控制。中央银行在业务活动中主动性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经 济发展的要求主动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②公开市场操作的准确性较强。中央银行根据市 场状况自主决定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基础货币投放 量的流向和流量。③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一是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数量 上,既可以大幅度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又可以进行细微的调节;二是公开市场买卖方式的 多样性,既可选择直接买卖,又可选择回购协定等不同形式,进行主动性和防御性行为来
42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货币政策是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 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5.1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 段。通过这些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变动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促使利息 率的升降,从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15.1.1 三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最常用的三大调控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 定存款准备政策及再贴现政策,下面先介绍这三种最重要的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二级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 债券,以达到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业务活动。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 从而增加货币量。卖出有价证券,使得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广泛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条件:首先,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制 度,人们能够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广泛地参与金融交易活动:其次,中央银行还必须拥有 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才能频繁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借以影响货币供求和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主要有两种类型:①直接买卖。买卖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一 手交钱一手交券,直至交易结束。②回购交易。即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抵押贷款 的一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金融市场的临时性或季节性资金波动。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体现为:①中央银行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影响利率水平高低 和利率结构变化。大量买进有价证券,推动证券价格上涨,进而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对经 济产生扩张影响;反之则对经济有收缩作用。中央银行根据需要同时购入或卖出不同期限 的有价证券,可以达到调节利率结构的目的。②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 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影响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操作规模大小可以 完全控制。中央银行在业务活动中主动性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经 济发展的要求主动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②公开市场操作的准确性较强。中央银行根据市 场状况自主决定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基础货币投放 量的流向和流量。③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一是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数量 上,既可以大幅度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又可以进行细微的调节;二是公开市场买卖方式的 多样性,既可选择直接买卖,又可选择回购协定等不同形式,进行主动性和防御性行为来
第力5章 货币政策∴ 操作市场业务;三是买卖业务可以交叉进行,及时调整先前买卖决策的失误 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不足是调控货币供应的收效比较缓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 债券后,该货币供应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影响到其他金融市场。公开市场操作 技术性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2.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最初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支付和清算,以后才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美国 是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国家,金融机构按 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 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包括的内容:①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 照法定比率保留一定的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款或投资。②规定准备金的构成。准 备金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自身的库存现金。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和 缴存时间。目前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按旬或月平均存款余额计算应缴数额。即法定准 备金以一旬或一月的平均存款余额为计提基础。规定期限结束后的若干日内,金融机构以 本期应缴准备金为基础向中央银行办理补缴金额和退缴金额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于经济的机理主要是调整法定准备金率,通过存款乘数大小和超 额准备金数量的传导,最终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数量。比如当货币政策目标为促进经 济增长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 超额准备金增加,存款乘数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反 之当货币政策目标是要消除通货膨胀时,其做法是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以减 少能参与存款创造货币的数量。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中最根本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也保障着银行体系的经营安全。中央银行在实施过 程中具有主动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一个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 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作用迅速,它的法定性质使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 行。因此对整个金融机构体系松紧货币的效用较为公平。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表现在:①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办法,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来 说冲击力大,表现为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过于猛烈,缺乏弹性,不利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 形势变化微调货币供应量,也不能频繁使用。②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在 定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数量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超额存款准备 金,中央银行希望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来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数量时,商业银行会用一部 分超额准备金来补充法定准备金,减少信贷收缩规模,抵消了中央银行紧缩银根的作用
427 货币政策 第 15 章 操作市场业务;三是买卖业务可以交叉进行,及时调整先前买卖决策的失误。 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不足是调控货币供应的收效比较缓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 债券后,该货币供应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影响到其他金融市场。公开市场操作 技术性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2.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最初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支付和清算,以后才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美国 是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国家,金融机构按 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 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包括的内容:①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 照法定比率保留一定的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款或投资。②规定准备金的构成。准 备金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自身的库存现金。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和 缴存时间。目前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按旬或月平均存款余额计算应缴数额。即法定准 备金以一旬或一月的平均存款余额为计提基础。规定期限结束后的若干日内,金融机构以 本期应缴准备金为基础向中央银行办理补缴金额和退缴金额。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于经济的机理主要是调整法定准备金率,通过存款乘数大小和超 额准备金数量的传导,最终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数量。比如当货币政策目标为促进经 济增长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 超额准备金增加,存款乘数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反 之当货币政策目标是要消除通货膨胀时,其做法是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以减 少能参与存款创造货币的数量。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中最根本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也保障着银行体系的经营安全。中央银行在实施过 程中具有主动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一个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 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作用迅速,它的法定性质使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 行。因此对整个金融机构体系松紧货币的效用较为公平。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表现在:①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办法,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来 说冲击力大,表现为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过于猛烈,缺乏弹性,不利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 形势变化微调货币供应量,也不能频繁使用。②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一 定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数量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超额存款准备 金,中央银行希望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来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数量时,商业银行会用一部 分超额准备金来补充法定准备金,减少信贷收缩规模,抵消了中央银行紧缩银根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所以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存款准备 金率呈下降势头 3.再贴现政策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的一种方式,即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方式。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 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 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贴 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 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减少对客户的放款或收 回贷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一方面是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社会资金量的供求;另 方面是通过审查再贴现的票据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一般情况下,再 贴现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 的融资成本,达到约束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金融政策。提高 再贴现率的目的在于收缩信用,反之,则为了扩张信用。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主要是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来实现的。因为调整贴现率能够间 接影响市场利率的同方向变动,从而调节信用的总规模。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时,势必 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的成本,商业银行减少贴现数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信用扩张的 准备金,促使商业银行压缩对客户的贷款或贴现,在贷款收缩的同时提高了市场利率。反 之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以增加其准备金,增加对 客户的贷款或贴现,促使市场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还可以对贴现票据实行差别贴现率,控 制不同票据的贴现金额,使货币供给结构与中央银行产业政策相符合。 再贴现的显著优点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使中央银行通过对再贴 现率的变动来调节经济,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总量,又可以调节结构。一方面,再贴现 政策的实施条件要求不高,所需要的经济环境也不复杂;另一方面,再贴现率的升降能够 对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发出信号,促使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所以再 贴现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已被各国广泛采用 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缺点是缺少灵活性,由于再贴现率是一国的基准利率,中央银行不 能经常地动用它来调整货币政策,再贴现率如果经常变动,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 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而且在再贴现过程中,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 行处于被动地位,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或阻止其贴现行为,不能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 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对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42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所以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存款准备 金率呈下降势头。 3.再贴现政策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的一种方式,即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方式。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 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 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贴 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 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减少对客户的放款或收 回贷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一方面是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社会资金量的供求;另一 方面是通过审查再贴现的票据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一般情况下,再 贴现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 的融资成本,达到约束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金融政策。提高 再贴现率的目的在于收缩信用,反之,则为了扩张信用。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主要是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来实现的。因为调整贴现率能够间 接影响市场利率的同方向变动,从而调节信用的总规模。当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时,势必 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的成本,商业银行减少贴现数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信用扩张的 准备金,促使商业银行压缩对客户的贷款或贴现,在贷款收缩的同时提高了市场利率。反 之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以增加其准备金,增加对 客户的贷款或贴现,促使市场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还可以对贴现票据实行差别贴现率,控 制不同票据的贴现金额,使货币供给结构与中央银行产业政策相符合。 再贴现的显著优点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使中央银行通过对再贴 现率的变动来调节经济,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总量,又可以调节结构。一方面,再贴现 政策的实施条件要求不高,所需要的经济环境也不复杂;另一方面,再贴现率的升降能够 对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发出信号,促使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所以再 贴现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已被各国广泛采用。 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缺点是缺少灵活性,由于再贴现率是一国的基准利率,中央银行不 能经常地动用它来调整货币政策,再贴现率如果经常变动,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 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而且在再贴现过程中,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 行处于被动地位,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或阻止其贴现行为,不能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 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对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第力5章 货币政策∴· 15.1.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随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也趋向多元化,因而出现了 些供选择使用的新措施,如消费者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 1.消费者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包括: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时首次付款的最低比率;规定用消费者信贷购 买商品的最长期限;规定消费者信贷可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不同的消费品规定不同的 信贷条件。例如,在需求过度、物价上涨时,可以要求消费者提高首付的比率,缩短消费 信贷的年限;反之在需求不足、经济萧条时,可以降低首付比率和延长期限。 2.直接控制政策 直接控制政策是以行政干预或其他管制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 行控制的政策 (1)存贷款利率限额是为防止银行同业间不当竞争带来金融业经营混乱,中央银行强 行规定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以防止商业银行用来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和 降低贷款利率争夺客户的竞争。 (2)信用配额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 模进行分配,限制其最高贷款数量。这种强制性配额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常用的手段。 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限制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资产对流动性负 债的比率。流动性比例与收益率成反方向变动。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比率,商业银 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现金资产等措施。 (4)直接干预。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 干预。如对业务经营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或采取高于一般利率的惩罚性利率等。 3.间接控制政策 间接信用控制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等手段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造。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 口头或书面方式要求银行控制信贷规模或者限制对某个行业的放款。它们的优点是比较灵 活,无需花费行政管理费用;其缺点是缺乏法律约束力。 15.1.3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开始执行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
429 货币政策 第 15 章 15.1.2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随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也趋向多元化,因而出现了 一些供选择使用的新措施,如消费者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 1.消费者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包括: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时首次付款的最低比率;规定用消费者信贷购 买商品的最长期限;规定消费者信贷可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不同的消费品规定不同的 信贷条件。例如,在需求过度、物价上涨时,可以要求消费者提高首付的比率,缩短消费 信贷的年限;反之在需求不足、经济萧条时,可以降低首付比率和延长期限。 2.直接控制政策 直接控制政策是以行政干预或其他管制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 行控制的政策。 (1) 存贷款利率限额是为防止银行同业间不当竞争带来金融业经营混乱,中央银行强 行规定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以防止商业银行用来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和 降低贷款利率争夺客户的竞争。 (2) 信用配额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 模进行分配,限制其最高贷款数量。这种强制性配额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常用的手段。 (3) 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限制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资产对流动性负 债的比率。流动性比例与收益率成反方向变动。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比率,商业银 行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现金资产等措施。 (4) 直接干预。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 干预。如对业务经营管理不善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或采取高于一般利率的惩罚性利率等。 3.间接控制政策 间接信用控制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等手段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造。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 口头或书面方式要求银行控制信贷规模或者限制对某个行业的放款。它们的优点是比较灵 活,无需花费行政管理费用;其缺点是缺乏法律约束力。 15.1.3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从 1984 年开始执行中央银行职能,1995 年 3 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布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 中我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现金发行管理、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公开市 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 1.现金发行管理 现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与存款货币 共同构成了货币。商业银行投放现金主要通过储蓄提款、工资性现金支出、行政企事业管 理费支出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式。商业银行收回现金则主要通过储蓄存款、商品销售后现 金回笼、服务行业现金回笼和税收现金回笼。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完成货币投放和回笼 计划,控制现金的不合理支出,加强对大额现金提取的监督,防止公款私存,提高现金回 笼速度等,以达到控制流通中现金数量的目的 2.信贷政策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调控,而利用信贷政策进行结构调控具有中国特色。 1979年以来,信贷政策是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精神,重点支持农业、国有大中 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这三条主线。除了对自贷资金投向的指导外,信贷政策还包括信贷 资金管理的一些内容,如对申请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贷款条件的规定及审批等。2004年以 来,中国人民银行执行“区别对待、有控有保”的方针,加强对贷款投向的引导 3.利率政策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中 央银行直接制定的利率为官方利率,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 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 债二级市场利率等。利率在中国是政策工具,在西方是市场参数。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 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利率:一是法定利率,二是有限度的浮动利率, 三是市场利率。1996年后加大了利率市场化的力度,见表15-1。 表15-1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表 利率市场化措施 199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 放开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 1989年10月|扩大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扩大了农 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年4月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9% 将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对所有中型企业都适用 1990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
43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布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 中我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现金发行管理、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公开市 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 1.现金发行管理 现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与存款货币 共同构成了货币。商业银行投放现金主要通过储蓄提款、工资性现金支出、行政企事业管 理费支出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式。商业银行收回现金则主要通过储蓄存款、商品销售后现 金回笼、服务行业现金回笼和税收现金回笼。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完成货币投放和回笼 计划,控制现金的不合理支出,加强对大额现金提取的监督,防止公款私存,提高现金回 笼速度等,以达到控制流通中现金数量的目的。 2.信贷政策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总量调控,而利用信贷政策进行结构调控具有中国特色。 1979 年以来,信贷政策是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精神,重点支持农业、国有大中 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这三条主线。除了对自贷资金投向的指导外,信贷政策还包括信贷 资金管理的一些内容,如对申请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贷款条件的规定及审批等。2004 年以 来,中国人民银行执行“区别对待、有控有保”的方针,加强对贷款投向的引导。 3.利率政策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中 央银行直接制定的利率为官方利率,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 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 债二级市场利率等。利率在中国是政策工具,在西方是市场参数。我国从 1993 年起,开始 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利率:一是法定利率,二是有限度的浮动利率, 三是市场利率。1996 年后加大了利率市场化的力度,见表 15-1。 表 15-1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表 时 间 利率市场化措施 1996 年 6 月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1997 年 6 月 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 年 3 月 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 1998 年 9 月 放开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 1998 年 10 月 扩大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由 10%扩大到 20%;扩大了农 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由 40%扩大到 50% 1999 年 4 月 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 30% 1999 年 9 月 将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 30%的规定扩大到对所有中型企业都适用 1999 年 9 月 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发行
第力5章 货币政策∴· 19年10月对保的公间30)万元以上、3年期以的大额定期存款实打行保险公可与业银行双
431 货币政策 第 15 章 1999 年 10 月 对保险公司 3 000 万元以上、5 年期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 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利率市场化措施 进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对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 20009月_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 在全国8个县的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 2002年3月1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 200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境内 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管理范围 2002年9月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到直辖市以外的每个省、自治区,温州的利率改革开始实施 200年12月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 204年10月从2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货款利率浮动区 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2006年5月从2006年5月8日起将各档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6年8月从206年8月19日起,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17%调整为 1.80%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不变 006年8月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 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邹小玲整理《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中国 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网站资料) 4.存款准备金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从1984年起,规定各专业 银行吸收的存款需按比例缴存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 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抑制资本充足率低且质量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完善货币 政策传导机制。准备金制度较有力地限制了专业银行贷款的扩张能力。我国存款准备金制 度的形式与外国相同,但在具体实施上有差异。我国中央银行集中的存款准备金,没有用 于金融机构保证支付和日常清算资金的需要,而是由中央银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发放再贷 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某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政策性资金需要。因此,我国存款准 备金制度,起着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主要不是调控货币总量, 5.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交易活动。与一般金融机 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 应量,这个基本功能与西方国家是一样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在中 国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持续、大规模地开展公开市
43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续表 时 间 利率市场化措施 2000 年 9 月 进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对 3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 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 2002 年 3 月 在全国 8 个县的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 50%扩大 到 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 50% 2002 年 3 月 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境内 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管理范围 2002 年 9 月 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到直辖市以外的每个省、自治区,温州的利率改革开始实施 2003 年 12 月 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 和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2004 年 10 月 从 2004 年 10 月 2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 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2006 年 4 月 2006 年 4 月 28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5.58%提高到 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2006 年 5 月 从 2006 年 5 月 8 日起将各档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 0.18 个百分点 2006 年 8 月 从 2006 年 8 月 19 日起,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 1.71%调整为 1.80%。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不变 2006 年 8 月 自 2006 年 8 月 1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 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邹小玲整理《2004 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 年中国 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网站资料) 4.存款准备金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从 1984 年起,规定各专业 银行吸收的存款需按比例缴存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从 2004 年 4 月 25 日起实行差 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抑制资本充足率低且质量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完善货币 政策传导机制。准备金制度较有力地限制了专业银行贷款的扩张能力。我国存款准备金制 度的形式与外国相同,但在具体实施上有差异。我国中央银行集中的存款准备金,没有用 于金融机构保证支付和日常清算资金的需要,而是由中央银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发放再贷 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某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政策性资金需要。因此,我国存款准 备金制度,起着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主要不是调控货币总量。 5.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交易活动。与一般金融机 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 应量,这个基本功能与西方国家是一样的。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在中 国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持续、大规模地开展公开市
第力5章 货币政策∴· 场业务操作,大规模地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商业银行信用规模,公开市场业 务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 6.再贴现 我国再贴现工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是大致相同的。但在转轨阶段,还有很多不足的地 方,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业务往往成为 支持国有经济金融的工具,而不是对全社会各类企业提供同等金融服务的工具;在特定条件 下,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成为解决银行提高贷款回收率、企业减少债务拖欠的手段 由于票据贴现规模还小、水平还不高,再加上我国整体社会信用基础条件不好,票据市场发 展缓慢,因此,从总体上讲,我国再贴现政策对调控基础货币供应的作用还不显著。 例15-1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公开市场业务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简称ESCB),由欧洲中央银行(CB)和欧盟 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组成,由ECB的决策机构领导。ECB理事会负责拟定货币政策并求助于成员国的中 央银行来执行。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在此前提下,支持欧盟的经济政策,ESCB的货币政策 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和准备金制度。因其公开市场业务很有特色,所以下面作重点介绍 1.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工具,主要有四种 (1)主体再融资操作。主要是为金融部门提供融资,对调控利率起关键作用,提供流动性业务,每星 期进行一次,期限为两周,由各国央行分散执行,通过投标实施,有参与者条件和抵押资产的要求 (2)长期再融资操作。这个比例比较小。长期再融资利率完全根据市场利率确定,每月进行一次,期 限3个月,其余与主体再融资规定基本相 (3)微调反向操作,主要是用以调节利率和资金流动情况,它可以随时参与,期限无限制,可快速投 标、可双向投标,其余大致同上 (4)结构性逆向交易。这与微调反向操作相似,主要在调整金融机构的头寸结构 以上四种业务中,都可以进行回购或买卖资产的正逆向交易 2.公开市场交易方式 (1)敞口交易。指ESCB在公开市场上直接买入或卖出合格金融资产,操作频率不规则,没有限定期 限,通过双向投标进行,一般由各国央行分散执行,对直接交易的参与者无严格限制 (2)ESCB债务凭证的发行。发行目的是调整ESCB相对于金融部门的结构头寸。此凭证是ECB对持 有人的债务,其转让没限制,发行无定期,通过投标发行,期限不超过12个月,由各国央行分散投标和 清算 (3)外汇调期,由欧元与外币的即期和远期交易组成。ESCB在即期外汇市场上用外币购买(或出售) N4830
433 货币政策 第 15 章 场业务操作,大规模地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商业银行信用规模,公开市场业 务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 6.再贴现 我国再贴现工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是大致相同的。但在转轨阶段,还有很多不足的地 方,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业务往往成为 支持国有经济金融的工具,而不是对全社会各类企业提供同等金融服务的工具;在特定条件 下,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成为解决银行提高贷款回收率、企业减少债务拖欠的手段。 由于票据贴现规模还小、水平还不高,再加上我国整体社会信用基础条件不好,票据市场发 展缓慢,因此,从总体上讲,我国再贴现政策对调控基础货币供应的作用还不显著。 实例 15-1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公开市场业务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简称 ESCB),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和欧盟 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组成,由 ECB 的决策机构领导。ECB 理事会负责拟定货币政策并求助于成员国的中 央银行来执行。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在此前提下,支持欧盟的经济政策。ESCB 的货币政策 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和准备金制度。因其公开市场业务很有特色,所以下面作重点介绍。 1.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工具,主要有四种。 (1) 主体再融资操作。主要是为金融部门提供融资,对调控利率起关键作用。提供流动性业务,每星 期进行一次,期限为两周,由各国央行分散执行,通过投标实施,有参与者条件和抵押资产的要求。 (2) 长期再融资操作。这个比例比较小。长期再融资利率完全根据市场利率确定,每月进行一次,期 限 3 个月,其余与主体再融资规定基本相同。 (3) 微调反向操作。主要是用以调节利率和资金流动情况。它可以随时参与,期限无限制,可快速投 标、可双向投标,其余大致同上。 (4) 结构性逆向交易。这与微调反向操作相似,主要在调整金融机构的头寸结构。 以上四种业务中,都可以进行回购或买卖资产的正逆向交易。 2.公开市场交易方式 (1) 敞口交易。指 ESCB 在公开市场上直接买入或卖出合格金融资产,操作频率不规则,没有限定期 限,通过双向投标进行,一般由各国央行分散执行,对直接交易的参与者无严格限制。 (2) ESCB 债务凭证的发行。发行目的是调整 ESCB 相对于金融部门的结构头寸。此凭证是 ECB 对持 有人的债务,其转让没限制,发行无定期,通过投标发行,期限不超过 12 个月,由各国央行分散投标和 清算。 (3) 外汇调期。由欧元与外币的即期和远期交易组成。ESCB 在即期外汇市场上用外币购买(或出售)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欧元,与此同时在未来一个确定的回购日期卖出(或买入)相同数量的欧元,频率、期限均不固定,通过快 速投标和双向投标进行,由各国央行分散进行, (4)定期存单集合,ESCB可能会邀请成员国央行和有关机构一起投资于有回报的定期存单,定期存 单只运用于吸收市场流动性(即卖出单子)的微调业务,存单有固定期限和固定利率,其利率按天计算单利 利息在到期日支付 3.支持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 (1)隔夜贷款保证金措施,指对参与此项目的参与者,当需要临时性流动资金贷款时,可以此保证金 获得隔夜贷款。参与者需要向所在国夹行申请,且要有资产抵押 (2)隔夜存款保证措施,指参与机构有在各国央行进行隔夜存款的便利,享有固定利率。 (3)公开市场操作程序,包括:招标公告、参与机构准备和递交投标、投标分配程序、招标结果公告 等环节。此外,还有一套清算的程序 (4)公开市场操作中抵押资产的分级。公开市场操作中,抵押资产往住成为交割对象。ESCB制定了 两类标准,即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见看表15-2 表15-2欧洲央行体系资产分级表 一咨产 级资产 流通的债务工具、不可流通的债务 资产类型 ECB债务凭证、其他可流通的债务工具 管制市场上交易的股票 必须是以账簿形式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工 清算程序 具或是满足ECB最低标准的国内服务设 必须是能为将其列入二级资产的中央 备(ESD) 行轻易得到的资产 发行者类型 ESCB、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国际和超 公共部门、私人部门 国家机构 信用标准 其发行者或担保者必须是ECB认为是财其发行者或担保者必须是被将其列 务安全的 入二级资产的中央银行认为是财务 安全的 发行者或担保者组 织的范围 欧洲经济协定(EEA) 欧元区 资产位置 欧元区 货币 备注:跨国用途是 (资料来源:改编自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in stage.Sep1998ECB) 欧洲央行及其体系虽然是全新的,但它是在多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国家银行基础上组建和运行 的。因此,这家银行的货币政策,不仅是多年成功经验的反映,也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和大区域特点,很 值得研究 434∥
43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欧元,与此同时在未来一个确定的回购日期卖出(或买入)相同数量的欧元。频率、期限均不固定,通过快 速投标和双向投标进行,由各国央行分散进行。 (4) 定期存单集合。ESCB 可能会邀请成员国央行和有关机构一起投资于有回报的定期存单,定期存 单只运用于吸收市场流动性(即卖出单子)的微调业务。存单有固定期限和固定利率,其利率按天计算单利, 利息在到期日支付。 3.支持公开市场操作的措施 (1) 隔夜贷款保证金措施,指对参与此项目的参与者,当需要临时性流动资金贷款时,可以此保证金 而获得隔夜贷款。参与者需要向所在国央行申请,且要有资产抵押。 (2) 隔夜存款保证措施,指参与机构有在各国央行进行隔夜存款的便利,享有固定利率。 (3) 公开市场操作程序,包括:招标公告、参与机构准备和递交投标、投标分配程序、招标结果公告 等环节。此外,还有一套清算的程序。 (4) 公开市场操作中抵押资产的分级。公开市场操作中,抵押资产往住成为交割对象。ESCB 制定了 两类标准,即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见看表 15-2。 表 15-2 欧洲央行体系资产分级表 标 准 一级资产 二级资产 资产类型 ECB 债务凭证、其他可流通的债务工具 可流通的债务工具、不可流通的债务 工具、在一个管制市场上交易的股票 清算程序 必须是以账簿形式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工 具或是满足 ECB 最低标准的国内服务设 备(ESD) 必须是能为将其列入二级资产的中央 银行轻易得到的资产 发行者类型 ESCB、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国际和超 国家机构 公共部门、私人部门 信用标准 其发行者或担保者必须是 ECB 认为是财 务安全的 其发行者或担保者必须是被将其列 入二级资产的中央银行认为是财务 安全的 发行者或担保者组 织的范围 欧洲经济协定(EEA) 欧元区 资产位置 欧元区 欧元区 货币 欧元 欧元 备注:跨国用途 是 是 (资料来源:改编自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in stage. Sep.1998. ECB) 欧洲央行及其体系虽然是全新的,但它是在多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国家银行基础上组建和运行 的。因此,这家银行的货币政策,不仅是多年成功经验的反映,也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和大区域特点,很 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