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3,文件大小:595.51KB,团购合买
明确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明确萨缪尔森的周期理论、货 币周期理论和实际周期理论等现代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力O章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标 明确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明确萨缪尔森的周期理论、货 币周期理论和实际周期理论等现代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周期的分类、汉森一萨缪尔森模型、货币周期理论、 实际周期理论等理论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分析;熟悉经济周期理 论的历史等内容

第 10 章 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标 明确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明确萨缪尔森的周期理论、货 币周期理论和实际周期理论等现代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 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周期的分类、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货币周期理论、 实际周期理论等理论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分析;熟悉经济周期理 论的历史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在经济体系的长期运行中,经济增长不是稳定上升的,扩张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经常 在转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哪些措施 可以防止或减小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经济周期理论围绕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10.1经济周期及其种类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一个经济体系在沿着总体趋势发展的过程中,常常 伴随着短期内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一个时期内,产出上升,失业下降;另一个时期,产 出下降,失业上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总体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这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 核心之一。经济学家寻求经济波动产生的根源,发现经济波动的性质,研究经济波动的传 导机制,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理论,成为经济周期理论或商业周期理论(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它是描述国民收入水平动态波动情况的一个主要方面。 10.1.1经济周期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运行中不规则的经 济扩张和经济收缩交替更迭反复出现的波动现象。 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解释。一些经济学家将对经济周期的认识建立 在实际产出水平(GDP)或总产量的绝对变动基础上,认为经济周期是指实际产出水平上升 和下降交替出现的过程。另一些经济学家则将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 础上,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经济衰退不 定必须为GDP绝对量的下降,只要GDP增长率下降了,即使GDP增长率仍为正数,也 可以称之为经济衰退。因此,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增长性的衰退。 946年,美国经济学家伯恩斯( Arthur burns)和米切尔( Wesley Mitchell)在《衡量经济周 期》一书中给经济周期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主要按其用来组织经济活 动的国家所出现的总体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以及 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交替反复出现,但并不是定期发生 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到10年或12年,它们不再分为具有接近自己的振幅的类 似特征的更短周期”。 这一定义受到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可,并被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作为确定经济周期波峰 与谷底的标准 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争论,对一个经济周期的比较完整的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五个特征。 (1)总体经济活动(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经济周期被定义为总体经济活动的波 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经济变量的波动,如实际GDP。尽管实际GDP是测度总体经济 活动最近似的单个经济指标,但是,经济活动的其他经济指标如就业、价格水平和金融市 28

28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在经济体系的长期运行中,经济增长不是稳定上升的,扩张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经常 在转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哪些措施 可以防止或减小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经济周期理论围绕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10.1 经济周期及其种类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一个经济体系在沿着总体趋势发展的过程中,常常 伴随着短期内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一个时期内,产出上升,失业下降;另一个时期,产 出下降,失业上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总体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这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 核心之一。经济学家寻求经济波动产生的根源,发现经济波动的性质,研究经济波动的传 导机制,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理论,成为经济周期理论或商业周期理论(Theory of Business Cycle)。它是描述国民收入水平动态波动情况的一个主要方面。 10.1.1 经济周期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运行中不规则的经 济扩张和经济收缩交替更迭反复出现的波动现象。 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解释。一些经济学家将对经济周期的认识建立 在实际产出水平(GDP)或总产量的绝对变动基础上,认为经济周期是指实际产出水平上升 和下降交替出现的过程。另一些经济学家则将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 础上,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经济衰退不 一定必须为 GDP 绝对量的下降,只要 GDP 增长率下降了,即使 GDP 增长率仍为正数,也 可以称之为经济衰退。因此,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增长性的衰退。 1946 年,美国经济学家伯恩斯(Arthur Burns)和米切尔(Wesley Mitchell)在《衡量经济周 期》一书中给经济周期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主要按其用来组织经济活 动的国家所出现的总体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以及 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交替反复出现,但并不是定期发生, 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 1 年以上到 10 年或 12 年,它们不再分为具有接近自己的振幅的类 似特征的更短周期”。 这一定义受到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可,并被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作为确定经济周期波峰 与谷底的标准。 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争论,对一个经济周期的比较完整的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五个特征。 (1) 总体经济活动(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经济周期被定义为总体经济活动的波 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经济变量的波动,如实际 GDP。尽管实际 GDP 是测度总体经济 活动最近似的单个经济指标,但是,经济活动的其他经济指标如就业、价格水平和金融市

第0章 经济周期理论∴· 场变量,对理解经济周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2)扩张( expansion)和衰退( contraction)。在经济分析中,过去常常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 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阶段是由高涨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复苏阶段是 由萧条转向高涨的过渡阶段。现在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衰退和扩张。总体经 济活动的下降称为衰退,如果下降比较严重,就称为萧条:总体经济活动的上升称为扩张。 经济周期两个阶段相互交替的转折点,分别称为波峰和谷底。在经济到达波峰之后,经济 开始下降:在经济到达谷底之后,经济开始增长。一般地,我们把总体经济从一个波峰导 向一个波峰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衰退和紧随其后的扩张,或者,总体经济从一个谷底到下 个谷底的时间内所经历的扩张和紧随其后的衰退,称为一个经济周期 (3)一致性( comovement)。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并不是指几个经济部门 或仅仅几个经济变量的波动,相反,扩张和衰退总是同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发生。因此, 要完整地反映整个经济活动的周期,就必须包括较多的经济指标。尽管在经济中,一些产 业或行业对经济周期较其他产业或行业更为敏感。但是,在许多产业和行业,产出和就业 都倾向于在衰退期下降,在扩张期增加。其他变量,如价格水平、政府支出、投资、市场 利率等变量,在经济周期中一般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循环性( recurrent)。经济学家常常将经济周期称为“经济循环”,因为按照严格的 定义,周期是指有规律的、可预测的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或者说固定的时间长度。 而我们定义的经济周期,并非是周期性发生,即不是按照某一规律或某一时间间隔发生的, 也并不总是持续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但是,经济周期却是循环发生的,它总是按照“扩 张一波峰一衰退一谷底”这一标准形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周期实际 上并不具有周期性,但具有循环性 (5)持续性( persistence)。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经济周期可能 不到一年,有的则长达几年甚至数十年。但是,一旦产生经济衰退,总体经济将维持衰 退一段时期,或者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类似地,一旦扩张开始,经济倾向于持续增长 段时间。这种衰退之后已经不衰退,或扩张之后进一步扩张的倾向,被称为经济周期的 10.1.2经济周期的种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研究经济周期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根据自己 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不同长度与理性的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长周期 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耶夫在1925年提出,这一周期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 期。这一划分后来被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所沿袭应用,并以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各个时 期的主要发明、新资源利用等为主要标志,进一步把100多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

285 经济周期理论 第 10 章 场变量,对理解经济周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2) 扩张(expansion)和衰退(contraction)。在经济分析中,过去常常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 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阶段是由高涨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复苏阶段是 由萧条转向高涨的过渡阶段。现在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衰退和扩张。总体经 济活动的下降称为衰退,如果下降比较严重,就称为萧条;总体经济活动的上升称为扩张。 经济周期两个阶段相互交替的转折点,分别称为波峰和谷底。在经济到达波峰之后,经济 开始下降;在经济到达谷底之后,经济开始增长。一般地,我们把总体经济从一个波峰导 向一个波峰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衰退和紧随其后的扩张,或者,总体经济从一个谷底到下一 个谷底的时间内所经历的扩张和紧随其后的衰退,称为一个经济周期。 (3) 一致性(comovement)。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并不是指几个经济部门 或仅仅几个经济变量的波动,相反,扩张和衰退总是同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发生。因此, 要完整地反映整个经济活动的周期,就必须包括较多的经济指标。尽管在经济中,一些产 业或行业对经济周期较其他产业或行业更为敏感。但是,在许多产业和行业,产出和就业 都倾向于在衰退期下降,在扩张期增加。其他变量,如价格水平、政府支出、投资、市场 利率等变量,在经济周期中一般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 循环性(recurrent)。经济学家常常将经济周期称为“经济循环”,因为按照严格的 定义,周期是指有规律的、可预测的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或者说固定的时间长度。 而我们定义的经济周期,并非是周期性发生,即不是按照某一规律或某一时间间隔发生的, 也并不总是持续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但是,经济周期却是循环发生的,它总是按照“扩 张—波峰—衰退—谷底”这一标准形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周期实际 上并不具有周期性,但具有循环性。 (5) 持续性(persistence)。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经济周期可能 不到一年,有的则长达几年甚至数十年。但是,一旦产生经济衰退,总体经济将维持衰 退一段时期,或者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类似地,一旦扩张开始,经济倾向于持续增长 一段时间。这种衰退之后已经不衰退,或扩张之后进一步扩张的倾向,被称为经济周期的 持续性。 10.1.2 经济周期的种类 自 19 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研究经济周期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根据自己 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不同长度与理性的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长周期 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耶夫在 1925 年提出,这一周期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 期。这一划分后来被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所沿袭应用,并以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各个时 期的主要发明、新资源利用等为主要标志,进一步把 100 多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分为三个长周期。熊彼特认为从18世纪末起,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 从1789年到1849年,上升25年,下降35年,共60年,这一周期为产业革命时期;第 个周期从1849年到189%6年,上升24年,下降23年,共47年,这一周期为蒸汽和钢铁时 期:第三个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后趋于下降,这一周期到当时还尚未 结束,为电器、化学和汽车时期。每个经济周期的长度大约为50年 .库兹涅茨周期 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于1930年提出。库兹涅茨根据美、英、法、比利时等 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60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价格的变动 情况,提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一种平均长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这种经济 周期与房屋建筑业的兴盛和衰退密切相关,同起同落,故又称为建筑周期。 3.商业周期 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于1860年提出,因此又称为朱格拉周期。商业周期以国民收入 水平、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波动等变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明显 的周期性特征,并以繁荣、衰退、萧条、复苏阶段周期性反复出现,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 为8~10年。这一周期就是人们常说的商业周期 4.基钦周期 由英国经济学家基钦于1923年提出。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发现,商业 周期有大小两种。小周期长度约42个月,大周期是由多个小周期所组成的,每个大周期包 含着2~3个小周期。因此将平均长度为40个月左右的短周期称为基钦周期。 在上述各种经济周期中,经济学家更为关注的是商业周期。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 的理论,一般都是研究商业周期的经济周期理论。 实例10-1 美国商业周期的扩张和收缩(1854-1990年) 从美国1854-1990年商业周期的扩张和收缩表中(见表10-1)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经济从前一个高 峰到本期的谷底所积累的月数和从谷底到本期高峰所积累的月数,也可以方便地计算岀从前一个谷底到本 期谷底和从前一个高峰到本期高峰所需要经历的月数,从中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①两个相邻谷底之 间的月数之和是一个完整的商业周期,持续时间差异很大,从最短的28个月到最长的117个月不等。因 此,商业周期不属于确定性的经济活动的波动,不是有规律的波动。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建议,最好将商 业周期理解为经济中某种随机因素冲击的效果。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收缩期有缩短的趋势,而扩 张期有变长的趋势,1854-1938年,45%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处于收缩期之中,相反在1945-1989年, 4286∥

28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分为三个长周期。熊彼特认为从 18 世纪末起,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 从 1789 年到 1849 年,上升 25 年,下降 35 年,共 60 年,这一周期为产业革命时期;第二 个周期从 1849 年到 1896 年,上升 24 年,下降 23 年,共 47 年,这一周期为蒸汽和钢铁时 期;第三个周期从 1896 年起,上升 24 年,1920 年以后趋于下降,这一周期到当时还尚未 结束,为电器、化学和汽车时期。每个经济周期的长度大约为 50 年。 2.库兹涅茨周期 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于 1930 年提出。库兹涅茨根据美、英、法、比利时等 国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 60 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 35 种工农业主要产品价格的变动 情况,提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一种平均长度为 15~25 年的经济周期,这种经济 周期与房屋建筑业的兴盛和衰退密切相关,同起同落,故又称为建筑周期。 3.商业周期 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于 1860 年提出,因此又称为朱格拉周期。商业周期以国民收入 水平、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波动等变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明显 的周期性特征,并以繁荣、衰退、萧条、复苏阶段周期性反复出现,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 为 8~10 年。这一周期就是人们常说的商业周期。 4.基钦周期 由英国经济学家基钦于 1923 年提出。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发现,商业 周期有大小两种。小周期长度约 42 个月,大周期是由多个小周期所组成的,每个大周期包 含着 2~3 个小周期。因此将平均长度为 40 个月左右的短周期称为基钦周期。 在上述各种经济周期中,经济学家更为关注的是商业周期。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 的理论,一般都是研究商业周期的经济周期理论。 实例 10-1 美国商业周期的扩张和收缩(1854—1990 年) 从美国 1854—1990 年商业周期的扩张和收缩表中(见表 10-1)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经济从前一个高 峰到本期的谷底所积累的月数和从谷底到本期高峰所积累的月数,也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从前一个谷底到本 期谷底和从前一个高峰到本期高峰所需要经历的月数。从中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①两个相邻谷底之 间的月数之和是一个完整的商业周期,持续时间差异很大,从最短的 28 个月到最长的 117 个月不等。因 此,商业周期不属于确定性的经济活动的波动,不是有规律的波动。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建议,最好将商 业周期理解为经济中某种随机因素冲击的效果。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收缩期有缩短的趋势,而扩 张期有变长的趋势,1854—1938 年,45%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处于收缩期之中,相反在 1945—1989 年

第0章 经济周期理论∴· 收缩期只占26%,而且经济波动的幅度也下降了

287 经济周期理论 第 10 章 收缩期只占 26%,而且经济波动的幅度也下降了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表10-1美国商业周期的扩张和收缩(1854-1990年) 商业周期的参照年月 收缩扩张 周期长度 底 从前一个高峰从本期谷底到从前一个谷底从前一个高峰 到本期谷底(月)本期高峰(月)到本期谷底(月)到本期高峰(月) 1854.12 18576 1858.12 1860.10 22 l861.6 18654 l86712 l8696 32 1870.12 1873.10 18 1879.3 1882.3 188 22 1891.5 l893.1 10 1894 1895.12 17 37 1897.6 l8996 1902.9 8833 21 42 04020000329626 1904.8 1907.5 1908.6 1910.1 1912.1 1913.1 24 12 918.8 19193 7 17 1921.71923.5 33186 1924.7 1926.10 1927.11 1929.8 1933.3 937.5 19386 1945.2 80 1945.10 948.11 8434381 1949.10 1953.7 1954.5 49 19584 1960.4 19612 1969.12 116 1970.111973.1 1975.3 1980.7 9817 080166692 12 18 1982.11 平均和平时期的商业周期 1854-1982(25个周期) 1854-1919(14个周期) 72486666 1919-1945(5个周期) 45 1945-1982(6个周期) (资料来源:曹家和.宏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P384-385

28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表 10-1 美国商业周期的扩张和收缩(1854—1990 年) 商业周期的参照年月 收 缩 扩 张 周期长度 谷 底 高 峰 从前一个高峰 到本期谷底(月) 从本期谷底到 本期高峰(月) 从前一个谷底 到本期谷底(月) 从前一个高峰 到本期高峰(月) 1 854.12 1 858.12 1 861.60 1 867.12 1 870.12 1 879.30 1 885.50 1 888.40 1 891.50 1 894.60 1 897.60 1 900.12 1 904.80 1 908.60 1 912.10 1 914.12 1 919.30 1 921.70 1 924.70 1 927.11 1 933.30 1 938.60 1 945.10 1 949.10 1 954.50 1 958.40 1 961.20 1 970.11 1 975.30 1 980.70 1 982.11 1 857.60 1 860.10 1 865.40 1 869.60 1 873.10 1 882.30 1 887.30 1 890.70 1 893.10 1 895.12 1 899.60 1 902.90 1 907.50 1 910.10 1 913.10 1 918.80 1 920.10 1 923.50 1 926.10 1 929.80 1 937.50 1 945.20 1 948.11 1 953.70 1 957.80 1 960.40 1 969.12 1 973.11 1 980.10 1 981.70 1 990.70 18 8 32 18 65 38 13 10 17 18 18 23 13 24 23 7 18 14 13 43 13 8 11 10 8 10 11 16 6 16 30 22 46 18 34 36 22 27 20 18 24 21 33 19 12 44 10 22 27 21 50 80 37 45 39 24 106 36 58 12 92 48 30 78 36 99 74 35 37 37 36 42 44 46 43 35 51 28 36 40 64 63 88 48 55 47 34 117 52 64 28 40 54 50 52 101 60 40 30 35 42 39 56 32 36 67 17 40 41 34 93 93 45 56 49 32 116 4 74 18 平均和平时期的商业周期 1854—1982(25 个周期) 1854—1919(14 个周期) 1919—1945(5 个周期) 1945—1982(6 个周期) 19 22 20 11 27 24 26 34 46 46 46 46 46 47 45 44 (资料来源:曹家和. 宏观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 P384~385)

第0章 经济周期理论∴· 10.2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回顾 各国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使经济周期理论得以不断充实和丰富 将各种解释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的理论归结起来,可以划分为两类:外生的和内生的 ( external and primarily internal)。外因论是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波动中找到经济周 期的根源,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 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活动和气候等。199019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是由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后消费者普遍担忧而引发的,这是外因论的一个例证。 内因论则认为应该从经济体系内部寻找经济周期波动的产生机制。这种理论认为,任 何一次的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经 济活动正是以这种近乎规律性的方式不断地循环往复。经济周期的内因论显示了一种类似 钟摆运动的机制,外部冲击通过一种循环方式在经济系统内部延绵传递 10.21外生周期理论 外生周期理论,指由经济系统本身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关于经济的周期变化的理论。 主要有心理周期论、太阳黑子论和政治周期论。 1.心理周期论 心理周期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映的周期变化。人们的心理和 情绪的变化表现为乐观和悲观的交替:一段时期内,人们的心情很好,对未来充满了乐观 的预期,这时,投资和生产就要增加,经济走向繁荣;而在另一段时期内,人们的心情不 是很好,对未来悲观失望。这时的投资和生产会呈隐性下降,经济走向衰退。心理周期论 就是这样运用人们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的交替,来说明经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投资分析家尼尔建立的心理周期论,投资者群体的交易行为受制 于人性本能,人从本性上讲有从众心理,人的相互模仿和感染的本性使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极易受到情绪、教育、命令、刺激等的控制,投资者群体容易丧失理性思维能力,只接受 情绪、情感的控制。因此,投资与人们的心理情绪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还影响人们的 消费,心情好时消费也多,心情差时消费也少。因此,好心情必然使投资和消费上升;相 反,坏心情必然使投资和消费都下降。 2.太阳黑子论 太阳黑子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对地球造成的恶劣影

289 经济周期理论 第 10 章 10.2 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回顾 各国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使经济周期理论得以不断充实和丰富。 将各种解释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的理论归结起来,可以划分为两类:外生的和内生的 (external and primarily internal)。外因论是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波动中找到经济周 期的根源,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 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活动和气候等。1990—1991 年世界经济的衰退是由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后消费者普遍担忧而引发的,这是外因论的一个例证。 内因论则认为应该从经济体系内部寻找经济周期波动的产生机制。这种理论认为,任 何一次的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经 济活动正是以这种近乎规律性的方式不断地循环往复。经济周期的内因论显示了一种类似 钟摆运动的机制,外部冲击通过一种循环方式在经济系统内部延绵传递。 10.2.1 外生周期理论 外生周期理论,指由经济系统本身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关于经济的周期变化的理论。 主要有心理周期论、太阳黑子论和政治周期论。 1.心理周期论 心理周期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映的周期变化。人们的心理和 情绪的变化表现为乐观和悲观的交替:一段时期内,人们的心情很好,对未来充满了乐观 的预期,这时,投资和生产就要增加,经济走向繁荣;而在另一段时期内,人们的心情不 是很好,对未来悲观失望。这时的投资和生产会呈隐性下降,经济走向衰退。心理周期论 就是这样运用人们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的交替,来说明经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投资分析家尼尔建立的心理周期论,投资者群体的交易行为受制 于人性本能,人从本性上讲有从众心理,人的相互模仿和感染的本性使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极易受到情绪、教育、命令、刺激等的控制,投资者群体容易丧失理性思维能力,只接受 情绪、情感的控制。因此,投资与人们的心理情绪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还影响人们的 消费,心情好时消费也多,心情差时消费也少。因此,好心情必然使投资和消费上升;相 反,坏心情必然使投资和消费都下降。 2.太阳黑子论 太阳黑子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对地球造成的恶劣影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响。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造成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坏,使农业欠收,进而影响了工商业 的生产活动,使整个经济出现周期性衰退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平均为11年。在开始的4年左右的时间里,黑子不断产生,越来 越多,黑子活动加剧,在黑子数达到极大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的峰年;随后的7年左 右的时间里,太阳黑子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黑子数极小的那一年,称为太阳 动的谷年 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大气层中的ⅹ射线和γ射线成百上千倍地增加,紫外线也比 平常多出近1%,这些变化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经济活动产生不小的影响。太阳黑子还 可能影响地震,带来自然灾害。如2000年全球连续发生多起地震,而这一年正值太阳黑子 活跃之年。有关专家认为,地震可能是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城市交通事故或许也与太阳 黑子爆发存在某种关系,统计数据显示,在太阳黑子活跃的时段,城市交通事故也有显著 的增加。 3.政治周期论 政治周期论认为,经济扩张和衰退的交替是政府交替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 政政策的结果。政府企图保持经济稳定,实际上是在制造经济波动。为了追求充分就业, 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在政治上,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会遭到公众的反 对。于是,政府又不得不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这就导致了经济的衰退。之所以这样,是 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比如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之间存在矛盾。 这一理论是波兰的卡列茨基于1943年提出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将难免政治的周 期波动。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和维持经济稳定,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大企业则为了维持收 入分配的优势、形成充足的劳动力供应、控制社会经济的权力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由于政府代表着大企业主的利益,政府的扩张性政策受到大企业反对时就停止,反而实施 紧缩性经济政策。这样,经济的发展将会由于政府政策的扩张和收缩而形成经济系统的更 迭循环。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周期变化印证了这一点。 10.22内生周期理论 内生周期理论,是指由经济系统本身的因素所决定的关于经济的周期变化的理论。主 要有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信用过度论和创新周期论 1.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产生于20世纪早期。该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的 部分所占比例过大,而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过小,即消费不足。而储蓄过多和消费不 足的原因,在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均。同可以投资的数量相比,富人得到的收入过多,富

29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响。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造成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坏,使农业欠收,进而影响了工商业 的生产活动,使整个经济出现周期性衰退。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平均为 11 年。在开始的 4 年左右的时间里,黑子不断产生,越来 越多,黑子活动加剧,在黑子数达到极大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的峰年;随后的 7 年左 右的时间里,太阳黑子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黑子数极小的那一年,称为太阳 活动的谷年。 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大气层中的 X 射线和 γ 射线成百上千倍地增加,紫外线也比 平常多出近 1%,这些变化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经济活动产生不小的影响。太阳黑子还 可能影响地震,带来自然灾害。如 2000 年全球连续发生多起地震,而这一年正值太阳黑子 活跃之年。有关专家认为,地震可能是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城市交通事故或许也与太阳 黑子爆发存在某种关系,统计数据显示,在太阳黑子活跃的时段,城市交通事故也有显著 的增加。 3.政治周期论 政治周期论认为,经济扩张和衰退的交替是政府交替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 政政策的结果。政府企图保持经济稳定,实际上是在制造经济波动。为了追求充分就业, 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在政治上,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会遭到公众的反 对。于是,政府又不得不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这就导致了经济的衰退。之所以这样,是 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比如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之间存在矛盾。 这一理论是波兰的卡列茨基于 1943 年提出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将难免政治的周 期波动。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和维持经济稳定,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大企业则为了维持收 入分配的优势、形成充足的劳动力供应、控制社会经济的权力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由于政府代表着大企业主的利益,政府的扩张性政策受到大企业反对时就停止,反而实施 紧缩性经济政策。这样,经济的发展将会由于政府政策的扩张和收缩而形成经济系统的更 迭循环。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周期变化印证了这一点。 10.2.2 内生周期理论 内生周期理论,是指由经济系统本身的因素所决定的关于经济的周期变化的理论。主 要有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信用过度论和创新周期论。 1.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产生于 20 世纪早期。该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的 部分所占比例过大,而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过小,即消费不足。而储蓄过多和消费不 足的原因,在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均。同可以投资的数量相比,富人得到的收入过多,富

第0章 经济周期理论∴· 人把他们收入中太多的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如果让收入分配均等一些的话,那么经 济中就不会有过多的储蓄,消费不足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消费不足论的代表人物德尔宾这样说:“储蓄是一个特别危险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因 为它把金钱从商品的购买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商品生产的利润:另一方面,它又能提供 更多的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又能导致出更多的商品。这一看上去难以理解的过程恰恰就 是使得购买力不足的原因。它既增加经济体系中的供给量又减少其需求量,一直到如此的 程度,以致使生产成为无利可图的事情,从而导致了危机和萧条。因此,危机和萧条总是 可以通过储蓄的减少而得以避免和缓解,或是通过增发货币所形成的购买力的增加而得以 避免或缓解 2.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度论是哈勒伯在其名著《繁荣与萧条》中总结岀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 从投资角度分析经济周期的形成,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投资过多而不是投资过少。所 谓投资过多,是指资本品部门的生产超过了消费部门,即与消费品生产相比,资本品的生 产有了过度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比消费品增长得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下降的 速度也比消费品快。正是资本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投资过度论在解释引起投资过多的原因时,出现了三种不同意见。一是货币投资过度 论,认为是货币力量引起了投资过度,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二是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 是新发明、新发现、新市场开辟等非货币因素引起了投资过度,代表人物是斯比索夫和卡 塞尔。三是引致投资过度论,认为是由制成品需求变动引起了投资过度,即是加速原理和 乘数效应作用的结果;收入增加使派生需求扩大,引起投资增加,而投资增加的乘数效应 使收入进一步提高,这又在加速原理作用下使投资进一步提高,收入与投资的轮番上升导 致了投资的提高。 3.信用过度论 信用过度论把经济周期波动看成是一种货币现象,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 动的结果。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増加,经济走向繁荣;反之, 经济走向繁装的过程中,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使产出增加 货币和信用的紧缩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经济走向衰退 收入上升。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投资需求的进一步上升,这又会使银行货币和信用进一步扩 。收入增加与信用扩张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激励着银行的金融创新和信用的继续扩张 让银行向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贷款不断增加,从而信用失控的可能性大为提 高。一旦风险失控,因信用过度扩张所产生的资产泡沫就会破灭,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就会 迅速上升,使银行陷入恐慌之中。同时,由于经济项目恶化,造成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 需求下降,产出减少,从而经济衰退成为必然。经济的持续衰退带来了银行货币和信用的 N291◆

291 经济周期理论 第 10 章 人把他们收入中太多的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如果让收入分配均等一些的话,那么经 济中就不会有过多的储蓄,消费不足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消费不足论的代表人物德尔宾这样说:“储蓄是一个特别危险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因 为它把金钱从商品的购买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商品生产的利润;另一方面,它又能提供 更多的资金来源,而这些资金又能导致出更多的商品。这一看上去难以理解的过程恰恰就 是使得购买力不足的原因。它既增加经济体系中的供给量又减少其需求量,一直到如此的 程度,以致使生产成为无利可图的事情,从而导致了危机和萧条。因此,危机和萧条总是 可以通过储蓄的减少而得以避免和缓解,或是通过增发货币所形成的购买力的增加而得以 避免或缓解。” 2.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度论是哈勒伯在其名著《繁荣与萧条》中总结出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 从投资角度分析经济周期的形成,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投资过多而不是投资过少。所 谓投资过多,是指资本品部门的生产超过了消费部门,即与消费品生产相比,资本品的生 产有了过度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比消费品增长得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下降的 速度也比消费品快。正是资本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投资过度论在解释引起投资过多的原因时,出现了三种不同意见。一是货币投资过度 论,认为是货币力量引起了投资过度,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二是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 是新发明、新发现、新市场开辟等非货币因素引起了投资过度,代表人物是斯比索夫和卡 塞尔。三是引致投资过度论,认为是由制成品需求变动引起了投资过度,即是加速原理和 乘数效应作用的结果;收入增加使派生需求扩大,引起投资增加,而投资增加的乘数效应 使收入进一步提高,这又在加速原理作用下使投资进一步提高,收入与投资的轮番上升导 致了投资的提高。 3.信用过度论 信用过度论把经济周期波动看成是一种货币现象,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 动的结果。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反之, 银行货币和信用的紧缩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经济走向衰退。 在经济走向繁荣的过程中,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使产出增加, 收入上升。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投资需求的进一步上升,这又会使银行货币和信用进一步扩 张。收入增加与信用扩张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激励着银行的金融创新和信用的继续扩张, 让银行向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贷款不断增加,从而信用失控的可能性大为提 高。一旦风险失控,因信用过度扩张所产生的资产泡沫就会破灭,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就会 迅速上升,使银行陷入恐慌之中。同时,由于经济项目恶化,造成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 需求下降,产出减少,从而经济衰退成为必然。经济的持续衰退带来了银行货币和信用的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不断收缩,投资不断下降,产出和收入不断减少。当恐慌中的所有银行都倒闭时,信用收 缩停止,经济开始复苏 4.创新周期论 创新周期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到来具有不确定性,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是有着高潮和 低潮的周期波动过程。正是技术创新的这种高潮和低潮,导致了经济的繁荣和萧条,从而 形成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对此,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活动破坏了经济原来的均衡,导致 新的经济繁荣的出现;但当技术创新引起了旧的产业部门的衰落和淘汰时,比如汽车工业 使马车工业极为难堪,经济就会萧条。因此,熊彼特把衰退和萧条描述为经济体系趋向于 新的均衡的必然调整过程,是创新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代价 制度创新也是经济波动的根源,正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兴起和衰落,引起了经济增长的 繁荣和衰退。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市场规模和生产技术等 的发展会使企业预期到改变旧的制度安排就能获得某种潜在利益,因此企业会进行制度创 新。诺斯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方世界 的出现,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10.3现代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1936年在《经济条件学评论》报上发表了题为《乘数分析和 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的论文,总结了汉森的见解,提出了对经济周期的看法。这种看法 称为“汉森一萨缪尔森模型” 10.3.1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 acceleration principle)是把投资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 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按照加速原理,净投资与国民收入变化率同方向变动。净投资与国民 收入增量之比叫加速数 如果用表示加速数,用表示净投资,用Δ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那么,= 假定用一个厂商代表一个经济社会,用这个厂商的产量代表国民收入,表10-2的风险 有助于揭示加速原理的特点。表中假定资本一产量比率,即资本品总量的价值与产量的价 值之比是2:1;厂商在开始的时候有20台机器,每台机器价值300万元;厂商每年耗费1 台机器,即更新投资每年为300万元

29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不断收缩,投资不断下降,产出和收入不断减少。当恐慌中的所有银行都倒闭时,信用收 缩停止,经济开始复苏。 4.创新周期论 创新周期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到来具有不确定性,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是有着高潮和 低潮的周期波动过程。正是技术创新的这种高潮和低潮,导致了经济的繁荣和萧条,从而 形成了经济的周期波动。对此,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活动破坏了经济原来的均衡,导致 新的经济繁荣的出现;但当技术创新引起了旧的产业部门的衰落和淘汰时,比如汽车工业 使马车工业极为难堪,经济就会萧条。因此,熊彼特把衰退和萧条描述为经济体系趋向于 新的均衡的必然调整过程,是创新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代价。 制度创新也是经济波动的根源,正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兴起和衰落,引起了经济增长的 繁荣和衰退。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市场规模和生产技术等 的发展会使企业预期到改变旧的制度安排就能获得某种潜在利益,因此企业会进行制度创 新。诺斯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方世界 的出现,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10.3 现代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 1936 年在《经济条件学评论》报上发表了题为《乘数分析和 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的论文,总结了汉森的见解,提出了对经济周期的看法。这种看法 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10.3.1 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是把投资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 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按照加速原理,净投资与国民收入变化率同方向变动。净投资与国民 收入增量之比叫加速数。 如果用ω 表示加速数,用 I 表示净投资,用 ∆Y 表示国民收入增量,那么, I Y ω = ∆ 。 假定用一个厂商代表一个经济社会,用这个厂商的产量代表国民收入,表 10-2 的风险 有助于揭示加速原理的特点。表中假定资本—产量比率,即资本品总量的价值与产量的价 值之比是 2∶1;厂商在开始的时候有 20 台机器,每台机器价值 300 万元;厂商每年耗费 1 台机器,即更新投资每年为 300 万元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