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宏观调控理论 第√么章财政政策 教学目标 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财政政策原理,以及相机抉 择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有全面的掌握,明确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 困难,以及领悟一些宏观调控的技巧 教学要求 要掌握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内在矛盾性,掌握财政政策的基 本原理及其财政平衡、赤字(盈余)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掌握 国债的适度规模,了解李嘉图——一巴罗等价定理,熟悉对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的质疑,熟悉卢卡斯批评及其对宏观调控的 借鉴
第 6 篇 宏观调控理论 第 14 章 财 政 政 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财政政策原理,以及相机抉 择的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有全面的掌握,明确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 困难,以及领悟一些宏观调控的技巧。 教学要求 要掌握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内在矛盾性,掌握财政政策的基 本原理及其财政平衡、赤字(盈余)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掌握 国债的适度规模,了解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熟悉对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的质疑,熟悉卢卡斯批评及其对宏观调控的 借鉴
第/章 财政政策,·日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托宾说:“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表明 如何运用中央政府的财政工具和货币工具来稳定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 必要手段。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和对外 经济政策。这一章阐述的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需求管理政策之 财政政策。 14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在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呢?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呢?这会给 宏观经济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指宏 观经济政策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 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失业使有劳动能力者得不到劳动的机会,这不 仅是劳动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失业者得不到收入,使他们的生活受到直接的威胁,民 以食为天,民有就业,衣食无忧,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的就业,充分就业时仍有一定的失业。凯恩斯认为,消除了非 自愿失业、但仍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部分叫自然失业)。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实 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有失业率,即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重要目标。通货膨胀一方面使公众的实际收入减少, 生活水平下降,一方面也使政府侵占了公众利益,政府维持物价稳定既是在保持社会安定 也是在维护公众利益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 物价稳定就是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但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物价稳定是指整体物 价总水平的稳定。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由于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物价不可 能保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水平上,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或高或 低的通货膨胀,因此,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每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固定不变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国民财富的增加,表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由 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使自然增长的劳
393 财政政策 第 14 章 198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托宾说:“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表明 如何运用中央政府的财政工具和货币工具来稳定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 必要手段。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和对外 经济政策。这一章阐述的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需求管理政策之一——财政政策。 14.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在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呢?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呢?这会给 宏观经济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4.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指宏 观经济政策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 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1)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失业使有劳动能力者得不到劳动的机会,这不 仅是劳动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失业者得不到收入,使他们的生活受到直接的威胁,民 以食为天,民有就业,衣食无忧,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的就业,充分就业时仍有一定的失业。凯恩斯认为,消除了非 自愿失业、但仍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部分叫自然失业)。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实 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有失业率,即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 2)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重要目标。通货膨胀一方面使公众的实际收入减少, 生活水平下降,一方面也使政府侵占了公众利益,政府维持物价稳定既是在保持社会安定, 也是在维护公众利益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 物价稳定就是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但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物价稳定是指整体物 价总水平的稳定。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由于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物价不可 能保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水平上,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或高或 低的通货膨胀,因此,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每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固定不变。 3)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国民财富的增加,表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由 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使自然增长的劳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动力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越快越好,而是要保持一个均衡的可持续的增长率。经济增 长要考虑生态平衡,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的增长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只有稳定均衡、可持 续的增长率才是社会稳定最有力的保证,才是子孙后代永远的福祉。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国家间 的进出口和资本流动直接影响着本国的总需求和投资资金的来源。因此,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是实现国内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逆差)还是 盈余(顺差),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说来,若国际收支长期处 于盈余状态,就意味着外汇资金的积压,未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会减少国内需求,不利于 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如果大量的外汇存放在外国银行里,资金被外国利用,国内就要承 担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国际收支赤字,说明本国可能进口多出口少,也可能是外债过多, 使用不当产生的债务危机,使得国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这四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物价稳 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和基础:物价稳定又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保障;国际收支平衡 有利于国内物价的稳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但是,在短期中,从迄今为止的各国宏观 经济政策实践来看,这几个目标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 14.1.2目标间的内在矛盾及政策困境 1.目标间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因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菲利 普斯曲线恰好说明了这种矛盾。 (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 面。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经济 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相对地缩小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 尤其是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2)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因为充分就业的实现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而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进口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 恶化。此外,在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 难以避免的。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 p394
39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动力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越快越好,而是要保持一个均衡的可持续的增长率。经济增 长要考虑生态平衡,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的增长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只有稳定均衡、可持 续的增长率才是社会稳定最有力的保证,才是子孙后代永远的福祉。 4)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在开放经济情况下,国家间 的进出口和资本流动直接影响着本国的总需求和投资资金的来源。因此,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是实现国内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逆差)还是 盈余(顺差),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说来,若国际收支长期处 于盈余状态,就意味着外汇资金的积压,未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会减少国内需求,不利于 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如果大量的外汇存放在外国银行里,资金被外国利用,国内就要承 担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国际收支赤字,说明本国可能进口多出口少,也可能是外债过多, 使用不当产生的债务危机,使得国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2.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这四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物价稳 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和基础;物价稳定又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保障;国际收支平衡 有利于国内物价的稳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但是,在短期中,从迄今为止的各国宏观 经济政策实践来看,这几个目标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 14.1.2 目标间的内在矛盾及政策困境 1. 目标间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因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菲利 普斯曲线恰好说明了这种矛盾。 (1)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 面。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经济 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相对地缩小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 尤其是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2)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因为充分就业的实现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而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进口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 恶化。此外,在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 难以避免的。 (3)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
第/章 财政政策,·日 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要求自己对各项政策 目标重要程度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又要受社会可接受程度的制约。不 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对政策目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 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则比较重视物价稳定。这些对政策目标的确定都有 相当的影响。从战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偏重,例如在20 世纪50年代政策目标是兼顾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在20世纪60年代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 与经济增长,在70年代之后则强调物价稳定和四个目标的兼顾。 2.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 宏观经济政策困境不仅因为存在上述的矛盾,还因为有政策时滞问题,使得摆脱政策 境谈何容易。任何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在经济中达到预期的目标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这种时间间隔就叫政策时滞。这种政策时滞的长短,对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有重要的 影响。政策时滞可以分为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中发生了引起不稳定 的变动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包括从经济中发 生了引起不稳定的变动到决策者认识到有必要采取某种政策的认识时滞:从认识到有必要 采取某种政策到实际做出决策的决策时滞以及从做出决策到政策付诸实施的实施时滞。外 在时滞是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中完全发生作用,达到预期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预 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即政策的效应如何,还要受到公众对政策本身和经济形势预期的影响 如果公众认为政策的变动只是暂时的,从而不对政策做出反应,那么,政策就很难达到预 期的目标。 例如,如果公众认为某次减税只是暂时的、一次性的,那么,他们就不会由于这次减 税增加消费或投资,从而减税也就起不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再假定,如果公众认为未来 的经济会发生严重衰退,这样,即使政府减税,公众也不会增加消费或投资,减税也起不 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只有公众认为政策是一种长期的政策,并与政府有大致相近的经济预期时,才会配合 政策,使政策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应。但要公众能做出正确的预期,自动配合政 府又是困难的,这就使政策在实施中有时得不到公众的配合,从而使政策难于完全达到预 期的目标。经济政策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许多因素,特别是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 所以制定政策时所应考虑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还要考虑政治因素,有时政治因素 比经济因素还重要。 例如,在大选前夕,尽管经济中已出现通货膨胀,但本届总统为了连选连任,一般不 会采取紧缩性政策。因为紧缩性政策会使失业增加、经济萧条,这会对他的当选带来不利 的影响。在政策的实施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 减少政府支出的政策会遇到被减少了订货的企业集团与工人,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的穷人的
395 财政政策 第 14 章 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要求自己对各项政策 目标重要程度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又要受社会可接受程度的制约。不 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对政策目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 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则比较重视物价稳定。这些对政策目标的确定都有 相当的影响。从战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偏重,例如在 20 世纪 50 年代政策目标是兼顾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在 20 世纪 60 年代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 与经济增长,在 70 年代之后则强调物价稳定和四个目标的兼顾。 2. 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 宏观经济政策困境不仅因为存在上述的矛盾,还因为有政策时滞问题,使得摆脱政策 困境谈何容易。任何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在经济中达到预期的目标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这种时间间隔就叫政策时滞。这种政策时滞的长短,对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有重要的 影响。政策时滞可以分为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中发生了引起不稳定 的变动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包括从经济中发 生了引起不稳定的变动到决策者认识到有必要采取某种政策的认识时滞;从认识到有必要 采取某种政策到实际做出决策的决策时滞以及从做出决策到政策付诸实施的实施时滞。外 在时滞是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中完全发生作用,达到预期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预 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即政策的效应如何,还要受到公众对政策本身和经济形势预期的影响。 如果公众认为政策的变动只是暂时的,从而不对政策做出反应,那么,政策就很难达到预 期的目标。 例如,如果公众认为某次减税只是暂时的、一次性的,那么,他们就不会由于这次减 税增加消费或投资,从而减税也就起不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再假定,如果公众认为未来 的经济会发生严重衰退,这样,即使政府减税,公众也不会增加消费或投资,减税也起不 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只有公众认为政策是一种长期的政策,并与政府有大致相近的经济预期时,才会配合 政策,使政策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应。但要公众能做出正确的预期,自动配合政 府又是困难的,这就使政策在实施中有时得不到公众的配合,从而使政策难于完全达到预 期的目标。经济政策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许多因素,特别是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 所以制定政策时所应考虑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还要考虑政治因素,有时政治因素 比经济因素还重要。 例如,在大选前夕,尽管经济中已出现通货膨胀,但本届总统为了连选连任,一般不 会采取紧缩性政策。因为紧缩性政策会使失业增加、经济萧条,这会对他的当选带来不利 的影响。在政策的实施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 减少政府支出的政策会遇到被减少了订货的企业集团与工人,以及接受政府补助的穷人的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反对或抵制。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会中止或减少这种政策,从而原定政策难于达到 预定的目标。此外,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动,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甚至意想不到的自然灾 害,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与效应。 宏观经济政策是为了全面实现这四个宏观经济目标,而不仅仅是要达到其中某一两个 目标,这样,就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来对各种政策目标进行协调。在市场经济实践中经常出 现治理了失业却加剧了通货膨胀、治理了通货膨胀又加剧了失业的情况。 实例14-1 宏观调控的艰难 当里根于1981年入主白官的时候,正是美国处于滞胀阶段,失业严重,通货膨胀加剧 里根采纳供给学派的主张实施减税政策,目的是遏制高达13%的通货膨胀,但结果是通货膨胀加剧 原因是减税虽然使得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增加)但需求曲线也右移(需求增加)结果需求比供给增加的大,减 税的净效应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了制止里根政策失效代来的严重通货膨胀,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收紧信贷,利率提高到了20%的惊人水平,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但这是以美国严重的经济衰 退为沉重代价的,它使总需求曲线严重左移,总需求的减少导致失业率高达11%,有的地区竟达到了20% (资料来源: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2~53) 142财政政策原理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和财政收入这两种手段的不同搭配而 产生财政政策效应,这些政策效应影响宏观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这些效应是:内 在稳定器效应、乘数效应、奖抑效应、货币效应、社会效应和挤出效应等, 内在稳定器效应,指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 表现为累进的所得税制、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 乘数效应指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以及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成倍的正负面影响。 奖抑效应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各种奖惩措施、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某些 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者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 货币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本身形成一部分社会货币购 买力,从而对货币流通形成直接影响,产生货币效应;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公债上。公
39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反对或抵制。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会中止或减少这种政策,从而原定政策难于达到 预定的目标。此外,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动,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甚至意想不到的自然灾 害,都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与效应。 宏观经济政策是为了全面实现这四个宏观经济目标,而不仅仅是要达到其中某一两个 目标,这样,就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来对各种政策目标进行协调。在市场经济实践中经常出 现治理了失业却加剧了通货膨胀、治理了通货膨胀又加剧了失业的情况。 实例 14-1 宏观调控的艰难 当里根于 1981 年入主白宫的时候,正是美国处于滞胀阶段,失业严重,通货膨胀加剧。 里根采纳供给学派的主张实施减税政策,目的是遏制高达 13%的通货膨胀,但结果是通货膨胀加剧, 原因是减税虽然使得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增加)但需求曲线也右移(需求增加)结果需求比供给增加的大,减 税的净效应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了制止里根政策失效代来的严重通货膨胀,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收紧信贷,利率提高到了 20%的惊人水平,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但这是以美国严重的经济衰 退为沉重代价的,它使总需求曲线严重左移,总需求的减少导致失业率高达 11%,有的地区竟达到了 20% 。 (资料来源:斯蒂格里茨.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2~53) 14.2 财政政策原理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和财政收入这两种手段的不同搭配而 产生财政政策效应,这些政策效应影响宏观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这些效应是:内 在稳定器效应、乘数效应、奖抑效应、货币效应、社会效应和挤出效应等。 内在稳定器效应,指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 表现为累进的所得税制、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 乘数效应指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以及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成倍的正负面影响。 奖抑效应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各种奖惩措施、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某些 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者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 影响。 货币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本身形成一部分社会货币购 买力,从而对货币流通形成直接影响,产生货币效应;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公债上。公
第/章 财政政策,·日 债政策的货币效应又取决于公债认购的对象和资金来源 社会效应指财政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在社会上包括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社会各阶层 各方面引起的反响,进而推进政策目标的实现。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增加需求的政策实施结果,却挤掉了部分或全部总需求。这种效应 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政策效果的大小。 14.2.1财政体制的基本结构 虽然各个国家财政收支制度不同,但在一些基本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上有其共性。总的 来看,政府财政政策体制基本可以分为财政支出、政府税收、公债等三个方面 财政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 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即政府通过改变税收与支出的结构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 收入的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 观调控的过程。 财政政策由财政支岀(包括政府购买、公共工程投资、补贴和转移支付等)、预算(平衡、 赤字或盈余)、财政收入(所得税、货物税和财产税等)等具体政策构成。 2.财政的基本结构 l)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涉及各种项目,包括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 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种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等,它是以取得 本年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为补偿的支出。由于政府购买发生了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换 直接形成了社会总需求和实际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一种实质 性的支出。它的大小是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规模。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 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既然转移支付也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减对整个社会总支出同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政府购买性支出一样, 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2)政府税收 政府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税收收 入的增长。它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分为财产税、所得税、货物税三大类。 根据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所谓直接和间接是针对收入而言的
397 财政政策 第 14 章 债政策的货币效应又取决于公债认购的对象和资金来源。 社会效应指财政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在社会上包括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社会各阶层 各方面引起的反响,进而推进政策目标的实现。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增加需求的政策实施结果,却挤掉了部分或全部总需求。这种效应 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政策效果的大小。 14.2.1 财政体制的基本结构 虽然各个国家财政收支制度不同,但在一些基本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上有其共性。总的 来看,政府财政政策体制基本可以分为财政支出、政府税收、公债等三个方面。 1. 财政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 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即政府通过改变税收与支出的结构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 收入的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 观调控的过程。 财政政策由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公共工程投资、补贴和转移支付等)、预算(平衡、 赤字或盈余)、财政收入(所得税、货物税和财产税等)等具体政策构成。 2. 财政的基本结构 1)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涉及各种项目,包括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 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种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等,它是以取得 本年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为补偿的支出。由于政府购买发生了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换, 直接形成了社会总需求和实际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一种实质 性的支出。它的大小是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规模。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 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既然转移支付也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减对整个社会总支出同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政府购买性支出一样, 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2) 政府税收 政府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税收收 入的增长。它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分为财产税、所得税、货物税三大类。 根据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所谓直接和间接是针对收入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纳税人直接交的确定的税,不能转嫁的税收,如所得税、人头税、财产税。纳税人不是直 接交的税,可以转嫁的最后谁承担多少不确定,取决于供求曲线的斜率大小,如营业税、 进口税等。 根据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及数量的不同,税收被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从价税是按价 格的百分比收税,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而从量税是按生产和消费量征税,随价格物价水 平的变动而变动 根据收入与税率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三类:累退税、累进税、比例税。具有累退性质 的税收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税收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趋向降低的税收,如社会保险税。 累进税是随着收入的增加,纳税比例提高的税收,如所得税。比例税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 数量变动的税收,如财产税、营业税等 3)拉弗曲线 对一单位的征税对象所征的税收叫税率。税率的高低对政府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不一定税率高就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这是因为,税率提高可能对纳税人的活动 产生负面影响,使征税对象减少 有一则轶闻谈到拉弗曲线的诞生: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让他明白只 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宴会上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阿瑟·拉 弗即兴在餐桌上画了一条抛物线,以此描述高税率的弊害,即所谓的“拉弗曲线”(餐桌曲 线)。如图141所示:横轴代表税收,纵轴代表税率。从图中不难看出,当税率为零时,税 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额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b点时,税收达到最大 值T,这就是说最佳税率是υ。当税率超过υ点,税收额不但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 率达到最高点(100%)时,将因无人愿意投资或工作,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图中阴影部分 被拉弗称为税收禁区。拉弗认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降低税率是政府刺激生产、鼓励投资 从而增加税收唯一的可行政策。这条简单的曲线说的是税率高低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说明它是政府制定税率的参考曲线,关键是怎样把握到最佳税率点b。 (税率 7mT税收) 图141拉弗曲线
39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纳税人直接交的确定的税,不能转嫁的税收,如所得税、人头税、财产税。纳税人不是直 接交的税,可以转嫁的最后谁承担多少不确定,取决于供求曲线的斜率大小,如营业税、 进口税等。 根据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及数量的不同,税收被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从价税是按价 格的百分比收税,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而从量税是按生产和消费量征税,随价格物价水 平的变动而变动。 根据收入与税率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三类:累退税、累进税、比例税。具有累退性质 的税收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税收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趋向降低的税收,如社会保险税。 累进税是随着收入的增加,纳税比例提高的税收,如所得税。比例税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 数量变动的税收,如财产税、营业税等。 3) 拉弗曲线 对一单位的征税对象所征的税收叫税率。税率的高低对政府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不一定税率高就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这是因为,税率提高可能对纳税人的活动 产生负面影响,使征税对象减少。 有一则轶闻谈到拉弗曲线的诞生: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让他明白只 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宴会上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阿瑟·拉 弗即兴在餐桌上画了一条抛物线,以此描述高税率的弊害,即所谓的“拉弗曲线”(餐桌曲 线)。如图 14.1 所示:横轴代表税收,纵轴代表税率。从图中不难看出,当税率为零时,税 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额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 0t 点时,税收达到最大 值 Tmax,这就是说最佳税率是 0t 。当税率超过 0t 点,税收额不但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 率达到最高点(100%)时,将因无人愿意投资或工作,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图中阴影部分 被拉弗称为税收禁区。拉弗认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降低税率是政府刺激生产、鼓励投资 从而增加税收唯一的可行政策。这条简单的曲线说的是税率高低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说明它是政府制定税率的参考曲线,关键是怎样把握到最佳税率点 0t 。 图 14.1 拉弗曲线
第/章 财政政策,·日 在实施税收政策时,要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税率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另一种 是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因此,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既可以通过 改变税率,也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总量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3.公债 公债是国家举借的债,是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 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指的公债大多是狭义的,即政府举 借的债。一般把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中央政府债券或国家债券,简称国债,而把地方 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 公债作为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债券相比,显示了四个方面的特 (1)安全性高。在各类债券中,公债的信用等级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 (2)流通性强。公债的二级市场十分发达,转让很方便。 交。(3)收益稳定。公债的付息由政府保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公债的收益是比较稳 (4)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对于购买公债所获得的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上的免税 待遇。 根据期限的长短,公债可分为短期(1年以下)、中期(1年以上5年以下)和长期(5年以 上)三种。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发行公债,一方面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 筹措建设资金,影响财政收支;另一方面又能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产生 扩张和收缩的作用,通过公债的发行在金融市场上影响货币的供求,促使利率发生变动 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公债既具有财政政 策的功能,也影响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政策得以实现的载体之一,这就是财政 货币效应 4.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结构 国家的财政一般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 94年实行分税制,标志着财政改革终于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开始形 成我国分税分级财政的框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在收入方面的分配关系。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资和各国家机关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 地区发展、宏观调控所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 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在分级财政体制中,地方 财政具有征税、发债等自主权,但要保证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体制的主导地位。 1422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民收入
399 财政政策 第 14 章 在实施税收政策时,要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税率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另一种 是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因此,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既可以通过 改变税率,也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总量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3. 公债 公债是国家举借的债,是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 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指的公债大多是狭义的,即政府举 借的债。一般把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中央政府债券或国家债券,简称国债,而把地方 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 公债作为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债券相比,显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1) 安全性高。在各类债券中,公债的信用等级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 (2) 流通性强。公债的二级市场十分发达,转让很方便。 (3) 收益稳定。公债的付息由政府保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公债的收益是比较稳 定的。 (4) 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对于购买公债所获得的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上的免税 待遇。 根据期限的长短,公债可分为短期(1 年以下)、中期(1 年以上 5 年以下)和长期(5 年以 上)三种。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发行公债,一方面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 筹措建设资金,影响财政收支;另一方面又能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产生 扩张和收缩的作用,通过公债的发行在金融市场上影响货币的供求,促使利率发生变动, 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公债既具有财政政 策的功能,也影响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政策得以实现的载体之一,这就是财政 的货币效应。 4. 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结构 国家的财政一般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与调整。 1994年实行分税制,标志着财政改革终于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开始形 成我国分税分级财政的框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在收入方面的分配关系。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资和各国家机关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 地区发展、宏观调控所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 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在分级财政体制中,地方 财政具有征税、发债等自主权,但要保证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体制的主导地位。 14.2.2 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 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对经济波动起到减震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经济波动。其减震作用 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来发挥 1.被称为自动稳定器的三种制度 1)政府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税收制度,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制度是重要的稳定器 在所得税制是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率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而提高的,由于经济萧 条会引起收入的降低,纳税比率会自动下降,使某些原来属于纳税对象的人(或公司)下降 到纳税水平以下。另外有一些人(或公司)也会被降到较低的纳税等级,结果个人(或公司 缴纳的税因为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而减少了,这样抑制了有效需求的减少,从而起到抑制 经济萧条的作用。反之,经济的繁荣使人们收入增加,更多的人(或公司)由于收入的上升 自动地进入到较高的纳税等级,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这样抑制了 需求过热,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制度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制度等。比如 失业救济金制度,在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时期,失业率上升,贫困人数增加,领取失业救 济金的人数相应增多,从而导致政府转移支付也自动增加,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增加 一些,这可以自动抑制经济萧条带来的人们收入的下降,自动缓解了个人消费和总需求的 降低,起到缓解经济萧条的作用。反之,当经济过热产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下降,从而 需要政府救济的人口减少,转移支付也自动减少,又抑制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进而抑制 了消费和总支出的增加,起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3)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萧条时期,农产品价格下降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 水平上,不至于大幅度减少。繁荣时期,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 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 自动稳定器起到逆经济方向而动的作用,自动地缓解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自动 稳定器被认为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实 实例142 美国的自动稳定器——累进的所得税税率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平抑作用 美国个人收入所得税( individual income tax是联邦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个税的征收原则是“挣钱就
40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 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对经济波动起到减震作用,但不能完全消除经济波动。其减震作用 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来发挥。 1. 被称为自动稳定器的三种制度 1) 政府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税收制度,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制度是重要的稳定器。 在所得税制是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率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而提高的,由于经济萧 条会引起收入的降低,纳税比率会自动下降,使某些原来属于纳税对象的人(或公司)下降 到纳税水平以下。另外有一些人(或公司)也会被降到较低的纳税等级,结果个人(或公司) 缴纳的税因为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而减少了,这样抑制了有效需求的减少,从而起到抑制 经济萧条的作用。反之,经济的繁荣使人们收入增加,更多的人(或公司)由于收入的上升 自动地进入到较高的纳税等级,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这样抑制了 需求过热,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2)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制度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制度等。比如 失业救济金制度,在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时期,失业率上升,贫困人数增加,领取失业救 济金的人数相应增多,从而导致政府转移支付也自动增加,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增加 一些,这可以自动抑制经济萧条带来的人们收入的下降,自动缓解了个人消费和总需求的 降低,起到缓解经济萧条的作用。反之,当经济过热产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下降,从而 需要政府救济的人口减少,转移支付也自动减少,又抑制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进而抑制 了消费和总支出的增加,起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3) 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萧条时期,农产品价格下降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 水平上,不至于大幅度减少。繁荣时期,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 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 自动稳定器起到逆经济方向而动的作用,自动地缓解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自动 稳定器被认为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实例 14-2 美国的自动稳定器——累进的所得税税率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平抑作用 美国个人收入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是联邦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个税的征收原则是“挣钱就
第/章 财政政策,·日 需缴税”(pay- as-you-earn),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缴付方式主要有四种:夫妻联合报税、夫妻分别报税、以家 庭户主形式报税和单身个人报税。个人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年薪、小费、利息和股息收入、租金、特许使 用费、信托、博采、赌博、遗产、年金、赡养费收入、投资收入和商业经营收入等。个人收入所得税采用 累进税率制,税率按收入的不同分为10%、15%、25%、28%、3%和35%多个税级档次 美国公司收入所得税( corporate income taxes)又称公司税,是联邦政府继个税和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之 后的第三大联邦税,美国采取登记注册标准,将公司所得税纳税人区分为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课税对象 美国公司来源于国内外的收入和外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收入,应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可扣除费用后的 余额。联邦公司所得税的可扣除费用主要包括:经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律师费用等)、税收(已纳 州、地方和外国政府的税收)、营业损失(呆账损失、自然灾害等)、折旧与损耗(固定资产折旧、油井损耗 等)和其他扣除,该税采用累进税率制,税率分别为15%、25%、34%和35%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收入越高交税越多,基本体现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占人口比 例最小的高收入和超高收入群体交税最多。据统计,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美国人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占 全部总额的60%以上。 从美国的所得税率制度可以看出,当经济进入繁荣的时候,政府征得的税额是巨大的,注意,一个十 几万亿美元的经济(2006年美国GDP接近11万亿美元),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当 经济进入衰退的时候,又有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减税,你说这是不是在自动刺激有效需求避免衰退? 答案是肯定的 (资料来源:吴佑坤.美国税收管理及其启示.税官之家网站,百度百科网站) 14.2.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就是政府审时度势,看准时机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如变动支出或税收水平 来稳定总需求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目标的实现。又称为能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 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或达到经济目标采取的变动财政收支水平的政策。经济仅仅有稳 定器是不够的,它只能减缓经济波动,不足以保持经济稳定,也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即充 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以及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能动地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手段,扩大或减少 总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相机抉择的扩张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具体地说,根据经济状况,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此方 式对经济交替进行微调,以便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l)扩张的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 凯恩斯的逻辑,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这就需要政府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使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具体讲就是增加政府支出和转 移支付,以及增加政府补贴和减少税收。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提高,但由于利率提高会 N4014
401 财政政策 第 14 章 需缴税”(pay-as-you-earn)。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缴付方式主要有四种:夫妻联合报税、夫妻分别报税、以家 庭户主形式报税和单身个人报税。个人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年薪、小费、利息和股息收入、租金、特许使 用费、信托、博采、赌博、遗产、年金、赡养费收入、投资收入和商业经营收入等。个人收入所得税采用 累进税率制,税率按收入的不同分为 10%、15%、25%、28%、33%和 35%多个税级档次。 美国公司收入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es)又称公司税,是联邦政府继个税和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税之 后的第三大联邦税。美国采取登记注册标准,将公司所得税纳税人区分为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课税对象: 美国公司来源于国内外的收入和外国公司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收入。应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可扣除费用后的 余额。联邦公司所得税的可扣除费用主要包括:经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律师费用等)、税收(已纳 州、地方和外国政府的税收)、营业损失(呆账损失、自然灾害等)、折旧与损耗(固定资产折旧、油井损耗 等)和其他扣除。该税采用累进税率制,税率分别为 15%、25%、34%和 35%。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收入越高交税越多,基本体现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占人口比 例最小的高收入和超高收入群体交税最多。据统计,年收入在 10 万美元以上美国人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占 全部总额的 60%以上。 从美国的所得税率制度可以看出,当经济进入繁荣的时候,政府征得的税额是巨大的,注意,一个十 几万亿美元的经济(2006 年美国 GDP 接近 11 万亿美元),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当 经济进入衰退的时候,又有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减税,你说这是不是在自动刺激有效需求避免衰退? 答案是肯定的。 (资料来源:吴佑坤. 美国税收管理及其启示. 税官之家网站,百度百科网站) 14.2.3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就是政府审时度势,看准时机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如变动支出或税收水平 来稳定总需求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目标的实现。又称为能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 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或达到经济目标采取的变动财政收支水平的政策。经济仅仅有稳 定器是不够的,它只能减缓经济波动,不足以保持经济稳定,也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即充 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以及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能动地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手段,扩大或减少 总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 相机抉择的扩张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具体地说,根据经济状况,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此方 式对经济交替进行微调,以便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 扩张的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 凯恩斯的逻辑,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这就需要政府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使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具体讲就是增加政府支出和转 移支付,以及增加政府补贴和减少税收。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提高,但由于利率提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