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A/N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作 者写此文时,初登仕途,很 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 求做官,未果。郁郁不乐 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后世评价: “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作 者写此文时,初登仕途,很 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 求做官,未果。郁郁不乐, 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后世评价: “文起八代之衰” , “唐宋八大家之首”
俄亲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 3、读通文意
我来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 3、读通文意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 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 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俄亲圖 食或尽粟一石时)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 才美不外见(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 我来巩固 有时 这 等同 怎么 正确的方法 通“现”显露 通“才”才能 通“耶”,吗
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通“饲”喂 食]食不饱(吃 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不以千里称也(用) 以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 食 食不饱(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不以千里称也( ) 以 策之不以其道( ) 吃 通“饲”喂 吃 养 通“饲”喂养 用 按照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策 执策而临之(鞭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指“千里马 其其真无马邪(语气词,表反间) 其真不知马也(指“说天下无马的人)2
故虽有名马( ) 虽 虽有千里之能( ) 策之不以其道( ) 策 执策而临之(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即使 虽然 鞭打 鞭子 指“千里马” 语气词 ,表反问 指“说天下无马的人
翻译: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
我来品味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 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 近似现代的杂文。常常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我来品味: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 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 近似现代的杂文。常常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1、从哪里看出千里马和伯乐之间有着密 切的依赖关系? 2、没有伯乐,千里马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 待遇? 3、千里马被埋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没有伯乐,千里马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 待遇? 3、千里马被埋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从哪里看出千里马和伯乐之间有着密 切的依赖关系? 4、文章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