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积累与运用(52分)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分) 狂ln()屏()障千山万he() geng()咽() 阻yi()炽()痛qin()凉如水h(鸠鸣t()塌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分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2)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3、文学常识。(5分) (1)《黄河颂》选自组诗 )做的词,( (2)《失根的兰花》体裁 ),作者( 4、病句修改。(6分)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3)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5、默写。(12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6)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7)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8)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9)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10)《木兰诗》诗中的“ ”一句,十分概括地 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11)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1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备受文人墨客的称颂。请写出两名描写黄河的诗句:
1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52 分)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 分)) 狂 lán( ) 屏.( ) 障 千山万 hè( ) gěng( )咽.( ) 阻 yì( ) 炽.( )痛 qìn( )凉如水 háo( )鸣 tā( )塌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 分)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 (2)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3、文学常识。(5 分) (1)《黄河颂》选自组诗《 》,( )做的词,( )作曲。 (2)《失根的兰花》体裁( ),作者( )。 4、病句修改。(6 分)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3)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5、默写。(12 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2) ,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3)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6)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7)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8)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9) 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10) 《木兰诗》诗中的“ 、 ”一句,十分概括地 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11)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 (1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备受文人墨客的称颂。请写出两名描写黄河的诗句:
6.《童年》是 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讲述的是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 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对谁 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正直的老工人 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9分) 7仿句练习。(2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人 8.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共4分) 在中央电视台慰问消防官兵的《同一首歌》节目现场,主持人动情地说:“面对大火,人,本能 地往外逃出火海,因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则本职地往里冲进火海,因为人民 的生命高于一切。” (1)主持人的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两句赞美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对 偶、排比等。(2分) A.农民B.医生C.工人D.警察E.教师 阅读理解。(48分) )(12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 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岀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2分)
2 6. 《童年》是 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 》。讲述的是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 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 _______的人,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 是一个____ __的人,对谁 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__,正直的老工人 ,献 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9 分) 7.仿句练习。(2 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人 生 如 8. 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共 4 分) 在中央电视台慰问消防官兵的《同一首歌》节目现场,主持人动情地说:“面对大火,人,本能 地往外逃出火海,因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而我们的消防官兵,则本职地往里冲进火海,因为人民 的生命高于一切。” (1)主持人的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 (2)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项,写一两句赞美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对 偶、排比等。(2 分) A.农民 B.医生 C.工人 D.警察 E.教师 选 二、阅读理解。(48 分) (一)(12 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 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2 分)
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 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5.本语段对韩麦尔先生主要采用了( )描写。(3分) (二)《木兰诗》阅读(19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4分) 机杼()鞍鞯 胡骑( 2.解释字词。(4分) 愿为市鞍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策勋十二转( 著我旧时裳 3.《木兰诗》选自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 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 》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7分) 4.翻译(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 摆渡老人(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 挤在那儿。渡船只要-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 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 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窝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 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 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 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 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 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 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语段对韩麦尔先生主要采用了( )( )( )描写。(3 分) (二)《木兰诗》阅读(19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4 分)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2.解释字词。(4 分) 愿为市.鞍马(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策.勋十二转( ) 著.我旧时裳( ) 3. 《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 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 》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 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7 分) 4.翻译(4 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7 分)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 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 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 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 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 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 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 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 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 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 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 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 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 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 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 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肖影, 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 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 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 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分)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 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2分) 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情。(2分)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 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4分)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 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6分) (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3)
4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 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 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 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 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 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 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 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 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 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 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 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 分)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 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心情。(2 分)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 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4 分)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 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6 分) 示例: (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