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复习题精编 先选出汉字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将改正后的四个汉字或根据拼音写的汉字填写 在田字格里 1、A.破绽湛篮 鞠躬尽粹 B.确凿斑斓 lei弱 客尽职守 C.尴尬驰 cheng诉讼 龙吟凤hui D.驿道吝啬 梦寐 暗然失色 2、A.酝酿j妒蹂蔺 抑扬顿坐 B.亘古 利 踌躇 恼羞成怒 C.归咎 归Xng zhu立 晃然大悟 D.阴霾筹画 luan生 兀兀穷年 3、A.y回 嗔dian视 抵卸y姹紫嫣红 B.zhi尺 疏浚 干he 欲盖迷彰 C.眼jan 进溅 惩戒 略胜一筹 D.测隐 遗 shuang 默锲 尽态极妍 q1祷 寥廓 星宿 面面相q B.豁免 yi测 至息 涕泗横流 C.沉湎 亵du sh熬白 断璧残垣 D. kuang骗寒禁 阴庇 粗制乱造 日 5.A匿笑 静谧 j丧 掣天撼地 B.怪诞 恶运 水波鳞鳞 滑j 奢望 贪婪 险象叠生 D.chi热 娴熟 悲怆 闲情逸致
1 第三轮复习题精编 一、先选出汉字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将改正后的四个汉字或根据拼音写的汉字填写 在田字格里。 1、A. 破绽 湛篮 污 huì 鞠躬尽粹 B. 确凿 斑斓 leí弱 客尽职守 C. 尴尬 驰 chěng 诉讼 龙吟凤 hui D. 驿道 吝啬 梦寐 暗然失色 ( ) 2、A. 酝酿 jí妒 蹂蔺 抑扬顿坐 B. 亘古 xī利 踌躇 恼羞成怒 C. 归咎 归 xing zhù立 晃然大悟 D. 阴霾 筹画 luán 生 兀兀穷年 ( ) 3、A. yū回 嗔 diān 视 抵卸 yù 姹紫嫣红 B. zhǐ尺 疏浚 干 hé 欲盖迷彰 C.眼 jiǎn 迸溅 惩戒 略胜一筹 D. 测隐 遗 shuāng 默锲 尽态极妍 ( ) 4、A.qí祷 寥廓 星宿 面面相 qù B. 豁免 yì测 至息 涕泗横流 C. 沉湎 亵 dú shà熬白 断璧残垣 D. kuāng 骗 寒禁 阴庇 粗制乱造 ( ) 5.A 匿笑 静谧 jǔ丧 掣天撼地 B. 怪诞 chú形 恶运 水波鳞鳞 C. 滑 jī 奢望 贪婪 险象叠生 D. chì热 娴熟 悲怆 闲情逸致 ( )
狼藉 娇奢 繁 草长 chang莺飞 B.荣yng阔绰 饶怒 忧心冲冲 C倒坍 阴悔 姿睢 味同嚼jue蜡 D嗤笑 jie据 瑟缩 锐不可当 二填写词语 毛骨_然因地_宜眼花_乱藏污纳_花团锦_冥思_想万恶不 重蹈辙瘦骨。峋慷_淋漓而不舍草连天睡眼惺周道如 仙露_浆_态万千广无垠随声附语无次_首低眉莫_一是 油光可锐不可 即物兴合辙韵忍不禁正襟危」 游自在 妇皆知肃然起囊映雪相形见头晕目强_不舍心无旁 吹毛求__然无累怒不可_断章取_才放旷黎_百姓根深_固 人听闻可望不可_大相_庭玲珑_透耳_目染_声匿迹扑迷离 鳞次_比浑身。数义愤填_在_难逃风雪_途再接再引颈受 不求_解_然贯通格物致_味同」蜡有例可_遍稽群_然自得 聚山林重峦叠轻飞舞五彩斑通达旦长途跋 留之际 三、默写题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人迹板桥霜 4荡胸生曾云, 5 ,对影成三人。 6、写出古诗词中写“山”的连续两句 7、写出古诗词中写“海”的连续两句。 8、《蒹葭》中表现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9写出古诗词中写“秋”的连续两句 10、古诗词中面对生死、别高有许多蕴含哲理的诗句。请写两句。 只有香如故 ll ,便引诗情到碧霄 12苟全性命于乱世, 13、好峰随处改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散入春风满洛城。16绿树村边合 欲语泪先流。 18山气日夕佳 19树树皆秋色 坐看云起时。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文言文阅读题。 2
2 6. A. 狼藉 娇奢 繁 yan 草长 chang 莺飞 B. 荣 ying 阔绰 饶怒 忧心冲冲 C 倒坍 阴悔 姿睢 味同嚼 jue 蜡 D 嗤笑 jie 据 瑟缩 锐不可当 ( ) 二 填写词语 毛骨 然 因地 宜 眼花 乱 藏污纳 花团锦 冥思 想 万恶不 重蹈 辙 瘦骨 峋 慷 淋漓 而不舍 草连天 睡眼惺 周道如 仙露 浆 态万千 广 无垠 随声附 语无 次 首低眉 莫 一是 油光可 锐不可 即物 兴 合辙 韵 忍 不禁 正襟危 游自在 妇 皆知 肃然起 囊 映雪 相形见 头晕目 强 不舍 心无旁 吹毛求 然无累 怒不可 断章取 才放旷 黎 百姓 根深 固 人听闻 可望不可 大相 庭 玲珑 透 耳 目染 声匿迹 扑 迷离 鳞次 比 浑身 数 义愤填 在 难逃 风雪 途 再接再 引颈受 不求 解 然贯通 格物致 味同 蜡 有例可 遍稽群 然自得 聚山林 重峦叠 轻飞 舞 五彩斑 通 达旦 长途跋 留之际 三、默写题: 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3、 ,人迹板桥霜。 4 荡胸生曾云, 。 5、 ,对影成三人。 6、写出古诗词中写“山”的连续两句。 7、写出古诗词中写“海”的连续两句。 8、《蒹葭》中表现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9 写出古诗词中写“秋”的连续两句。 10、古诗词中面对生死、别离 .....有许多蕴含哲理的诗句。请写两句。 11 ,只有香如故。 11. ,便引诗情到碧霄。 12 苟全性命于乱世, 。 13、好峰随处改, 。 14、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15、 ,散入春风满洛城。 16 绿树村边合 。 17 欲语泪先流。 18 山气日夕佳 19 树树皆秋色 20 ,坐看云起时。 2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文言文阅读题
(一)《陈涉世家》(九上)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停止)(去)B、会天大雨,度已失期。(恰逢)(估计) C、卒中往往语(常常) D、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 2、用自己的话理解下列句子有误的是() A、嗟乎,燕雀安之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 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认为项燕死了,有人认为他逃亡了) D、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胁众戍卒罢了) 3、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他们遇到大雨,不能按制定的期限到达,按照秦朝法 律都要被斩首。 B、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暴政的压迫,痛苦不堪。 C、陈胜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D、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做了一系列事情: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激怒军官等。 4、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陈涉世家》第二组练习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人怜之(同情) B、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C、夜篝火(用笼子罩着装作“鬼火”) D、皆指目陈胜(用手指,用目光示意) 2、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旨意 百姓多闻其贤 C、发闾左谪戍渔阳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无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为下文举大计作铺垫,埋下了伏笔。 B、“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为起义精心做得舆论准备。 C、本文属于传记体裁,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加上作者 极富文学性的想象渲染,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口号和策略,抓住了当时最敏感的两个问题,从而掌握了 人心动向,显示出陈胜洞察时局、判断果敢的能力 4、结合本文内容,链接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羸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材料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公输》(九下)
3 (一)《陈涉世家》(九上)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停止)(去) B、会.天大雨,度.已失期。(恰逢)(估计) C、卒中往往..语(常常) D、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 2、用自己的话理解下列句子有误的是( ) A、嗟乎,燕雀安之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 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认为项燕死了,有人认为他逃亡了) D、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胁众戍卒罢了) 3、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他们遇到大雨,不能按制定的期限到达,按照秦朝法 律都要被斩首。 B、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暴政的压迫,痛苦不堪。 C、陈胜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D、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做了一系列事情: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激怒军官等。 4、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陈涉世家》第二组练习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怜.之(同情) B、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C、夜篝火..(用笼子罩着装作“鬼火”) D、 皆指目..陈胜(用手指,用目光示意) 2、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旨意 百姓多闻其.贤 C、发.闾左谪戍渔阳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无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为下文举大计作铺垫,埋下了伏笔。 B、“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为起义精心做得舆论准备。 C、本文属于传记体裁,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加上作者 极富文学性的想象渲染,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口号和策略,抓住了当时最敏感的两个问题,从而掌握了 人心动向,显示出陈胜洞察时局、判断果敢的能力 4、结合本文内容,链接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羸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已。 材料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公输》(九下)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Δ请献十金(黄金) 吾义固不杀人(坚持道义) B胡不已乎(停止)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C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知而不争(直言劝人改正错误) D舍其文轩(彩饰的车)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2、对下列句子的体悟,语气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班曰:“吾义固不杀人”(装作一本正经,又流露出傲慢) B公输班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心里发虚,又仗势欺人)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态度有所退让,不再骄横强硬) D公输班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阴险并带有威胁) 4用自己的话表述下列句子的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您坚持道义不杀一人却要杀更多的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 B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对我有什么见教呢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您进攻宋国,是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情况一样啊 D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班一连九次使用了攻城方法,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了他。 5、下列关于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墨子劝说公输班和楚王都采用了自相矛盾法,类推出公输班的“义不杀少而杀众”是 种虚伪的道义,楚王以富窃贫更是不道义,从而使他们理屈词穷。 B“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攻械尽”“守御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表 明公输班已经技穷,心里陡然起了杀机。 C公输班和楚王顽固而又狡诈,仅从道义上揭露是不能奏效的,而墨子最终能够迫使他 们放弃攻宋,主要是在模拟攻守的演练中击败了楚国所倚仗的云梯,使公输班彻底屈服 D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对强国,只 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6、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非攻”主张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墨子是一个大智大勇、能言善辩、爱国精神、勇于实践、热爱和平的人。他的“非攻”主张 提醒我们反对不义之战,维护和平环境,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的局面 7、请列举一个你所熟悉的成功的古代外交故事及相关人物 诸葛亮舌战群儒晏孑使楚,使楚王自取其辱唐雎不辱使命 8、用简明的话说说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参见课后练习) (三)《满井游记》(八下)
4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献十金.( 黄金) 吾义.固不杀人(坚持道义) B 胡不已.乎(停止)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C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知而不争.(直言劝人改正错误) D 舍其文轩..(彩饰的车)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2、对下列句子的体悟,语气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班曰:“吾义固不杀人”(装作一本正经,又流露出傲慢) B 公输班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心里发虚,又仗势欺人)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态度有所退让,不再骄横强硬) D 公输班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阴险并带有威胁) 4 用自己的话表述下列句子的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您坚持道义不杀一人却要杀更多的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 B 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对我有什么见教呢? C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您进攻宋国,是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情况一样啊! D 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班一连九次使用了攻城方法,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了他。 5、下列关于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墨子劝说公输班和楚王都采用了自相矛盾法,类推出公输班的“义不杀少而杀众”是 一种虚伪的道义,楚王以富窃贫更是不道义,从而使他们理屈词穷。 B “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攻械尽”“守御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表 明公输班已经技穷,心里陡然起了杀机。 C 公输班和楚王顽固而又狡诈,仅从道义上揭露是不能奏效的,而墨子最终能够迫使他 们放弃攻宋,主要是在模拟攻守的演练中击败了楚国所倚仗的云梯,使公输班彻底屈服。 D 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同时也启示我们:面对强国,只 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6、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非攻”主张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墨子是一个大智大勇、能言善辩、爱国精神、勇于实践、热爱和平的人。他的“非攻”主张 提醒我们反对不义之战,维护和平环境,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的局面。 7、请列举一个你所熟悉的成功的古代外交故事及相关人物。 诸葛亮舌战群儒 晏子使楚,使楚王自取其辱 唐雎不辱使命 8、用简明的话说说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参见课后练习) (三)《满井游记 》(八下)
1、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 呷浪之 之鳞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波色乍明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冻风时作 D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B山峦为晴雪所洗 贤能为之用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夫不能以游堕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 风”写柳枝初展;“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兽颈上开始长毛。 B本文采用心境物化的手段来写景,化无形的情思为有形的景物,不堆砌词藻,没有 夸张,渲染和烘托 C本文写作上注重了伏笔和照应。如第二段的“天稍和”照应了第一段的“余寒犹厉 第二段的“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照应了第一段的“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D袁宏道的山水游记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 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侧重寄托作者思想理念的写法基本相同 4解释下列加线词: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作则飞沙走砾 5、阅读理解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3).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4).作者说自己“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意思是“潇洒无 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这句话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 态度? (四)《曹刿论战》(九下)
5 1、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 呷浪之鳞. B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波色乍.明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冻风时作. D 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B 山峦为.晴雪所洗 贤能为.之用 C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 夫不能以.游堕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本文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 风”写柳枝初展;“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兽颈上开始长毛。 B 本文采用心境物化的手段来写景,化无形的情思为有形的景物,不堆砌词藻,没有 夸张,渲染和烘托。 C 本文写作上注重了伏笔和照应。如第二段的“天稍和”照应了第一段的“余寒犹厉”, 第二段的“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照应了第一段的“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D 袁宏道的山水游记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 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侧重寄托作者思想理念的写法基本相同。 4 解释下列加线词: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作则飞沙走砾: 5、阅读理解: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3).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4).作者说自己“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意思是“潇洒无 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这句话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 态度? (四)《曹刿论战》(九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肉食者鄙 衣食所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一鼓作气 惧有伏焉 2、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B、何以战 以残年余力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一鼓作气,再而衰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2)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 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3分) 5、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 的和。(2分) 6、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 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7、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 8、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都 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9、文中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6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肉食者鄙. 衣食所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一鼓作..气 惧有伏.焉 2、 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B、何以.战 以.残年余力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一鼓作气,再.而衰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 分) (1)肉食者鄙 (2)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 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3 分) 5、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 的 和 。(2 分) 6、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 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7、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 8、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 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9、文中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l1、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公输》 文中也找出一个体现于墨子这种精神的语句。(2分) 12、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 为什么?(2分) 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4、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 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开放性题目) 答: 15、“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 “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1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7、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8、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 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9、文与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 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20、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21、曹刿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五)《观潮》(八上)
7 11、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公输》 文中也找出一个体现于墨子这种精神的语句。(2 分) 答: 12、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 为什么?(2 分) 答: 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4、、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 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开放性题目) 答: 15、“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 “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 分) 答: 1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7、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8、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 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9、文与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 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 分) 20、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21、曹刿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五)《观潮》(八上)
2012-6-9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词语的积累: 1一词多义 方:方其远出海门( 方七百里( 观:观潮( 天下之伟观也(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如银线( 为:“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势:塑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能:以此夸能()未复有熊与其奇者(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2、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惠也(观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 ③皆披发文身。(文: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3、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古义: 今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古义 ③吞天沃日(沃古义 今义: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古义: 今义: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古义: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义: ⑦皆披发文身(文:古义 今义 ⑧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古义: 今义: ⑨海涌银为郭(郭古义: 今义: ⑩虽席地不容闲也(虽:古义 今义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5、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四、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 而 ,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请用原文回答:) 写"形"的句子是 写”色"的句子是
8 2012-6-9 一、根据下列提示,完成词语的积累: 1 一词多义 方:方其远出海门( ) 方七百里( ) 观:观潮( ) 天下之伟观也( )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仅如银线( ) 为:“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以: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势: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能: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 2、词类活用 ①天下之伟观也(观: )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 ) ③皆披发文身。(文: )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 )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 3、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古义: 今义: )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古义: 今义: ) ③吞天沃日(沃:古义: 今义: )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古义: 今义: )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古义: 今义: )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义: 今义: ) ⑦皆披发文身(文:古义: 今义: ) ⑧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古义: 今义: ) ⑨海涌银为郭(郭:古义: 今义: ) ⑩虽席地不容闲也(虽:古义 今义: )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________而_______,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请用原文回答:) 写"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声”的句子是 写”势"的句子是 2、第一段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是: 第一段用 等修辞手法,从 等方面生动形象 地展现了浙江海潮 的特点。 4、第一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第二段后回答问题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六阅读第3-4段回答问题。 1、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3、概括两段内容。 七问题探究 1、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2、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 作用
9 写"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用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生动形象 地展现了浙江海潮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第一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第二段后回答问题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第 3-4 段 回答问题。 1、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3、概括两段内容。 七 问题探究: 1、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2、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