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线性方程组 §1消元法 现在来讨论一般线性方程组,所谓一般线性方程组是指形式为 a+a++au=b a2+a23++a232=b2 (1) a+a++am=b 的方程组,其中x1,x2,,X。代表n个中未知量,5是方程的个数, a,(i=l,2,…,s,jl,2,,)称为方程组的系数,b,(jl,2,…,s)称为常数项。 方程组中未知量的个数与方程的个数s不一定相等。系数a,的第一个指标i表 示它在第i个方程,第二个指标j表示它是x,的系数。 所谓方程(1)的一个解就是指由n个数k,k2,…,k。组成的有序数组 (k,k2,,k。),当解集合。如果两个方程组有相同的x,x2,,x。分别用 k,k2,,k代入后,(1)中每个等式都变成恒等式。方程组(1)的解的全体称 为它的解集合。解方程组实际上就是找出它全部的解,或者说,求出它的解集合。 如果两个方程姐有相同的解集合,它们就称为同解的。 显然,如果知道了一个线性方程组的全部系数和常数项,那么这个线性方程 组就基本上确定了,确切的说,线性方程组(1)可以用下面的矩阵 a1a22…anb) aa…ab3 (2) a,1a2…ambJ 来表示。实际上,有了(2)之后,除去代表未知量的文字外,线性方程组(1) 就确定了,而采用什么文字来代表未知量当然不是实质性的。在中学所学的代数 里我们学过用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实际上,这个 方法比用行列式解方程组更具有普遍性。下面就来介绍如何用一般消元法解一般 线性方程组。 先看个例子 例如,解方程组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1 消元法 现在来讨论一般线性方程组,所谓一般线性方程组是指形式为 + + + = + + + = + + + = . , , 1 1 2 2 21 1 22 2 2 2 2 11 1 12 2 1 1 s s sn n s n n n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1) 的方程组,其中 1 2 xn x ,x ,, 代表 n 个中未知量,s 是方程的个数, ij a (i =1,2,…,s,j=1,2,…,n)称为方程组的系数, j b (j=1,2,…,s)称为常数项。 方程组中未知量的个数与方程的个数 s 不一定相等。系数 ij a 的第一个指标 i 表 示它在第 i 个方程,第二个指标 j 表示它是 j x 的系数。 所谓方程(1)的一个解 就是指由 n 个数 n k , k , , k 1 2 组成的有序数组 ( n k , k , , k 1 2 ),当解集合。如果两个方程组有相同的 1 2 xn x ,x ,, 分别用 n k , k , , k 1 2 代入后,(1)中每个等式都变成恒等式。方程组(1)的解的全体称 为它的解集合。解方程组实际上就是找出它全部的解,或者说,求出它的解集合。 如果两个方程姐有相同的解集合,它们就称为同解的。 显然,如果知道了一个线性方程组的全部系数和常数项,那么这个线性方程 组就基本上确定了,确切的说,线性方程组(1)可以用下面的矩阵 s s sn s n n a a a b a a a b a a a b 1 2 22 22 2 2 11 22 1 1 (2) 来表示。实际上,有了(2)之后,除去代表未知量的文字外,线性方程组(1) 就确定了,而采用什么文字来代表未知量当然不是实质性的。在中学所学的代数 里我们学过用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实际上,这个 方法比用行列式解方程组更具有普遍性。下面就来介绍如何用一般消元法解一般 线性方程组。 先看一个例子。 例如,解方程组
2x1-x2+3x3=1 4x1+22+5x3=4, 2x1+x2+2x3=5. 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的2倍,第三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就变为 2x1-x2+3x3=1 4x-x3=2, 2x2-x3=4. 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三个方程的2倍,把第二第三个方程的次序交换,即得 2x1-x2+3x=1 2x2-x3=4 x3=-6. 这样,我们就容易求出方程组的解为(9,-1,-6)。 分析一下消元法,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反复地对方程组进行变换,而所做 的变换也只是由以下三种基本的变换所构成: 1.用一非零的数乘某一方程: 2.把一个方程的倍数加到另一个方程: 3.互换两个方程的位置。 于是,我们给出: 定义1 变换1,2,3称为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消元的过程就是反复地施行初等变换的过程。下面证明,初等变换总是把方 程组变成同解的方程组。我们只对第二种初等变换来证明。 对方程组 [a+az2+…+amxn=b, a2+az2+…+a23=b, (1) ax+a.,x,++ax。=b 进行第二种初等变换。为简便起见,不妨设把第二个方程的k倍加到另一个方程 得到新方程组 (an+ka)+(a2+kazz)x++(aim +kazn )=b+kb. a2r+an2+…+ann=b2, (2) ax+aax2+…+amxm=b 现在设(G,C2,,c)是(1)的任一解,因(1)和(②)的后s-1个方程是一样的, 所以(G,c,…,cn)满足(②)的后s-1个方程。又(c,C2,,Cn)满足(I)的前 两个方程
+ + = + + = − + = 2 2 5. 4 2 5 4, 2 3 1, 1 2 3 1 2 3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的 2 倍,第三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就变为 − = − = − + = 2 4. 4 2, 2 3 1 2 3 2 3 1 2 3 x x x x x x x 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三个方程的 2 倍,把第二第三个方程的次序交换,即得 = − − = − + = 6. 2 4, 2 3 1, 3 2 3 1 2 3 x x x x x x 这样,我们就容易求出方程组的解为(9,-1,-6)。 分析一下消元法,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反复地对方程组进行变换,而所做 的变换也只是由以下三种基本的变换所构成: 1.用一非零的数乘某一方程; 2.把一个方程的倍数加到另一个方程; 3.互换两个方程的位置。 于是,我们给出: 定义 1 变换 1,2,3 称为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消元的过程就是反复地施行初等变换的过程。下面证明,初等变换总是把方 程组变成同解的方程组。我们只对第二种初等变换来证明。 对方程组 + + + = + + + = + + + = . , , 1 1 2 2 21 1 22 2 2 2 2 11 1 12 2 1 1 s s sn n s n n n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1) 进行第二种初等变换。为简便起见,不妨设把第二个方程的 k 倍加到另一个方程 得到新方程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2 21 1 22 2 2 2 11 21 1 12 22 2 1 2 1 2 s s s n n s n n n n n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a k a x a k a x a k a x b k b (2) 现在设( n c ,c , ,c 1 2 )是(1)的任一解,因 (1)和 (2)的后 s-1 个方程是一样的, 所以( n c ,c , ,c 1 2 )满足(2)的后 s-1 个方程。又( n c ,c , ,c 1 2 )满足 (1)的前 两个方程
aG1+a2C2+…+acn=b, a1S+aC2+…+ancn=b 把第二式的两边乘以k,再与第一式相加,即为 (au+kaz)c+(a2+kaz)cz+.+(au +kazn)c=b+kbz. 故(G,c2,,cn)又满足(②)的第一个方程,因而是(②)的解。类似地可证(②)的 任一解也是(1)的解。这就证明了(1)与(2)是同解的。 对另外两种初等变换由读者自己去证明。 下面我们来说明,如何利用初等变换来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 对于方程组(1),首先检查x的系数。如果x的系数a1,a,a,全为零,那么 方程组(1)对x没有任何限制,x就可以取任何值,而方程组(1)可以看作 x2,,x的方程组来解。如果x的系数不全为零,那么利用初等变换3,可以设 a,≠0。利用初等变换2,分别地把第一个方程的-1倍加到第i个方程 dn (i=2,…,s)。于是方程组(1)就变成 [ax1+a2x2+…+almn=b, Q22x2+…+a2mxn=b2, a2X2+…+amxn=b, (3) 其中 这样,解方程组(1)的问题就归结为解方程组 anx+...+a2=b2. (4) a2x2+…+dmxn=b, 的问题。显然,(4)的一个解,代入(3)的第一个方程就定出x的值,这就得 出(3)的一个解:而(3)的解显然都是(4)的解。这就是说,方程组(3)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方程组(4)有解,而(3)与(1)是同解的,因之,方 程组(1)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方程组(4)有 对(4) 再按上面的分析进行变换,并且这样 一步步下去,最后就得到一个 阶梯方程组,为了讨论起来方便,不妨设所得的方程组为
. , 21 1 22 2 2 2 11 1 12 2 1 1 a c a c a c b a c a c a c b n n n n + + + = + + + = 把第二式的两边乘以 k,再与第一式相加,即为 ( ) ( ) ( ) . 11 21 1 12 22 2 1 2 1 2 a + k a c + a + k a c ++ a n + k a n cn = b + k b 故( n c ,c , ,c 1 2 )又满足(2)的第一个方程,因而是(2)的解。类似地可证(2)的 任一解也是(1)的解。这就证明了(1)与(2)是同解的。 对另外两种初等变换由读者自己去证明。 下面我们来说明,如何利用初等变换来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 对于方程组(1),首先检查 x1的系数。如果 x1的系数 11 21 1 , , a a as 全为零,那么 方程组(1)对 1 x 没有任何限制, 1 x 就可以取任何值,而方程组(1)可以看作 n x , , x 2 的方程组来解。如果 1 x 的系数不全为零,那么利用初等变换 3,可以设 a11 0 。利用初等变换 2,分别地把第一个方程的- 11 1 a ai 倍加到第 i 个方程 (i=2,…,s)。于是方程组(1)就变成 + + = + + = + + + = ` ` ` . ` 2 ` ` , 1 , 2 2 22 2 2 11 1 12 2 1 s sn n s n n a x a x b a x a x b a x a x a nxn b (3) 其中 ` , 1 11 1 j i ij ij a a a a = a − I=2,…,s,j=2,…,n. 这样,解方程组(1)的问题就归结为解方程组 + + = + + = ` ` ` . ` ` ` , 2 2 22 2 2 2 s sn n s n n a x a x b a x a x b (4) 的问题。显然,(4)的一个解,代入(3)的第一个方程就定出 1 x 的值,这就得 出(3)的一个解;而(3)的解显然都 是(4)的解。这就是说,方程组(3)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方程组(4)有解,而(3)与(1)是同解的,因之,方 程组(1)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方程组(4)有解。 对(4)再按上面的分析进行变换,并且这样一步步下去,最后就得到一个 阶梯方程组,为了讨论起来方便,不妨设所得的方程组为
[G+G2x3+…+Gx,+…+Gmxn=d C3+…+Cx,+…+Cnxn=d, cnx,t…+CraXa=d, 6 0=d,+ 0=0, 0=0 其中c≠0,1=1,2,,r方程组(5)中的“0=0”这样一些恒等式可能不出现, 也可能出现,这时去掉它们也不会影响(5)的解。而且(1)与(5)是同解的。 现在考察(5)的解的情况。 如(5)中有方程0=d,而d1≠0.这时不管,,xn取什么值都不能使它 成为等式。故(5)无解,因而(1)无解。 当d,是零或(5)中根本没有“0=0”的方程时,分两种情况: 1)r=n.这时阶梯形方程组为 Cx+C22+…+Cnx。=d1, C222+…+C2mxn=d2: (6) CanX=d 其中c≠0,i=1,2,,n由最后一个方程开始,x,Xn,…,x的值就可以逐步地唯 一地决定了。在这个情形,方程组(6),也就是方程组(1)有唯一的解。 例1上面讨论过的方程组, 2x1-x2+3x3=1, 4x1+2x2+5x3=4 2x1+x2+2x3=5. 经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后,它变成了阶梯形方程组 [2x1-x2+3x3=1, 2x2-x=4 x3=-6 把x=6代入第二个方程,得 x2=-1 再把x=6,x2=-1代入第一个方程,即得 x1=9 这就是说,上述方程组有唯一的解(9,一1,一6)。 2)r<n.这时阶梯开方程组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 , , , 1 22 2 2 2 2 11 1 12 2 1 1 1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d c x c x d c x c x c x d c x c x c x c x d (5) 其中 c 0,i 1,2, ,r. ii = 方程组(5)中的“0=0”这样一些恒等式可能不出现, 也可能出现,这时去掉它们也不会影响(5)的解。而且(1)与(5)是同解的。 现在考察(5)的解的情况。 如(5)中有方程 0= , dr+1 而 0. dr+1 这时不管 n x , , x 1 取什么值都不能使它 成为等式。故(5)无解,因而(1)无解。 当 dr+1 是零或(5)中根本没有“0=0”的方程时,分两种情况: 1)r=n.这时阶梯形方程组为 = + + = + + + = . , , 22 2 2 2 11 1 12 2 1 1 nn n n n n n n c x d c x c x d c x c x c x d (6) 其中 c 0,i 1,2, ,n. ii = 由最后一个方程开始, 1 1 x , x , , x n n− 的值就可以逐步地唯 一地决定了。在这个情形,方程组(6),也就是方程组(1)有唯一的解。 例1 上面讨论过的方程组, + + = + + = − + = 2 2 5. 4 2 5 4, 2 3 1, 1 2 3 1 2 3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经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后,它变成了阶梯形方程组 = − − = − + = 6. 2 4, 2 3 1, 3 2 3 1 2 3 x x x x x x 把 x3 = −6 代入第二个方程,得 1. x2 = − 再把 x3 = −6, 1. x2 = − 代入第一个方程,即得 9. x1 = 这就是说,上述方程组有唯一的解(9,-1,-6)。 2)r<n.这时阶梯开方程组
Cu+C2x2++cx,+Cr++cunx=di C2x2+…+C2,X,+C2rHX,4+…+C2nxn=d2, Cmx+Cr+Cmxm=d 其中c≠0,i=L2,…,r.把它改写成 Cu+C2X2+..+Cx=d-c-CiX C2++=di-Cz-c (7) … Cnx,=d,-Crrr-Cmxa 由此可见,任给,…x。一组值,就唯一地定出x,2,…x,的值,也就是说 定出方程组(7)的一个解,一般地,由(7)我们可以把x,x2,…x,通过x…x。 表示出来,这样一组表达式称为方程组(1)的一般解,而xx称为一组自 由未知量 例2 解方程组 2x-x2+3x3=1 {4x1-2x2+5x3=4, (8) 2x-x3+4x3=-1 用初等变换消去x,得 2x1-x2+3x3=1, -x3=2 X3=-2 再施行一次初等变换,得 2x1-x2+3x3=1 (9】 x3=-2. 改写一下, ∫2x+3x3=1+x2, X2=-2. 最后得 x=(7+x2方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2 2 2 2, 1 1 2 2 11 1 12 2 1 1, 1 1 1 1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r r n n r r r r n n c x c x c x d c x c x c x c x d c x c x c x c x c x d 其中 c 0,i 1,2, ,r. ii = 把它改写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2 2 2 2 2, 1 1 2 11 1 12 2 1 1 1, 1 1 1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r n n r r r r n n c x d c x c x c x c x d c x c x c x c x c x d c x c x (7) 由此可见,任给 r n x , x +1 一组值,就唯一地定出 r x , x , x 1 2 的值,也就是说 定出方程组(7)的一个解,一般地,由(7)我们可以把 r x , x , x 1 2 通过 r n x , x +1 表示出来,这样一组表达式称为方程组(1)的一般解,而 r n x , x +1 称为一组自 由未知量。 例2 解方程组 − + = − − + = − + = 2 4 1. 4 2 5 4, 2 3 1, 1 2 3 1 2 3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8) 用初等变换消去 1 x ,得 = − − = − + = 2. 2, 2 3 1, 3 3 1 2 3 x x x x x 再施行一次初等变换,得 = − − + = 2. 2 3 1 3 1 2 3 x x x x (9) 改写一下, = − + = + 2. 2 3 1 , 3 1 3 2 x x x x 最后得 = − = + 2. (7 ), 2 1 3 1 2 x x x
这就是方程组(8)的一般解,其中x,是自由未知量。 从这个例子看出, 一般线性方程组化成阶梯形,不一定就是(5)的样子, 但是只要把方程组中的某些项调动一下,总可以化成(5)的样子。 应该看到,>n的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 以上就是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整个过程,总起来说就是,首先用初等变 换化线性方程组为阶梯形方程线,把最后的一些恒等式“0=0”(如果出现的话) 去掉,如果剩下的方程当中最后的一个等 代是零等于非零的数,那么方程组 否则有解,在有解的情况下,如果阶梯形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等于未知量的个 数,那么方程组有唯一的解,如果阶梯形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小于未知量的个 数,那么方程组就有无穷多个解。 把以上结果应用到齐次线性方程组,就有 定理1在齐次线性方程组 a+a2x2+..+ax=0. a21x1+a2x2+…+a2nx2=0 a+a2x2+…+anxn=0. 中,如果s<,那么它必有非零解 证明显然,方程组在化成阶梯形方程组之后,方程组个数不会超过原方程 组中方程的个数,即 r≤s<n. 由r<如得知,它的解不是唯一的,因而必有非零解。「 矩阵 aa22…amb a2a22…a2mb (10) a1a2…amb 称为线性方程线(1)的增广矩阵,显然,用初等变换化方程组(1)或阶梯形就 相当于用初等变换化增广矩阵(10)成阶梯形矩阵。因而,解线性方程组的第 步工作可以通过矩阵来进行,而从化成的阶梯形矩阵就可以判别方程组有解还是 无解,在有解的情形,回到阶梯形方程组去解。 例解 2x1-x+3x3=1 4x1-2x2+5x3=4, 2x-2+4x3=0. 对它的增广矩阵作初等变换, (2-131月(2-131)(2-131 g8888。 4-254 →00-12 从最后一行(0001)可以看出原方程组无解
这就是方程组(8)的一般解,其中 2 x 是自由未知量。 从这个例子看出,一般线性方程组化成阶梯形,不一定就是(5)的样子, 但是只要把方程组中的某些项调动一下,总可以化成(5)的样子。 应该看到,r>n 的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 以上就是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整个过程,总起来说就是,首先用初等变 换化线性方程组为阶梯形方程线,把最后的一些恒等式“0=0”(如果出现的话) 去掉,如果剩下的方程当中最后的一个等式是零等于非零的数,那么方程组无解, 否则有解,在有解的情况下,如果阶梯形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 r 等于未知量的个 数,那么方程组有唯一的解,如果阶梯形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 r 小于未知量的个 数,那么方程组就有无穷多个解。 把以上结果应用到齐次线性方程组,就有 定理 1 在齐次线性方程组 + + + = + + + = + + + = 0. 0, 0, 1 1 2 2 21 1 22 2 2 2 11 1 12 2 1 s s sn n n n n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中,如果 s<n,那么它必有非零解。 证明 显然,方程组在化成阶梯形方程组之后,方程组个数不会超过原方程 组中方程的个数,即 r s<n. 由 r<n 得知,它的解不是唯一的,因而必有非零解。¶ 矩阵 s s sn s n n a a a b a a a b a a a b 1 2 22 22 2 2 11 22 1 1 (10) 称为线性方程线(1)的增广矩阵,显然,用初等变换化方程组(1)或阶梯形就 相当于用初等变换化增广矩阵(10)成阶梯形矩阵。因而,解线性方程组的第一 步工作可以通过矩阵来进行,而从化成的阶梯形矩阵就可以判别方程组有解还是 无解,在有解的情形,回到阶梯形方程组去解。 例 解 − + = − + = − + = 2 4 0. 4 2 5 4, 2 3 1, 1 2 3 1 2 3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对它的增广矩阵作初等变换, − − − 2 1 4 0 4 2 5 4 2 1 3 1 → − − − 0 0 1 1 0 0 1 2 2 1 3 1 → − − 0 0 0 1 0 0 1 2 2 1 3 1 从最后一行(0 0 0 1)可以看出原方程组无解
§2n维向量空间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消元法,对于具体地解线性方程组,消元法是一个最有效和最 基本的方法,但是,有时候需要直接从原方程组来看它是否有解, 这样,消元法 就不能用了。同时,用消元法化方程组成阶梯形,剩下来的方程的个数是否唯 决定的呢,这个问题也是没有解决的,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对线性方程组还要作 讲一光的研究 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是被方程组中方程之间的关系所规定的, 譬如说,在1方程组(8 2x1-2+3x3=1 4x1-2x2+5x3=4, 2x-x3+4x3=-1. 中,第一个方程的3倍减去第二个方程就等于第三个方程,这就是说,第三 个方程可以去掉而不影响方程组的解。在那里用初等变换得到的阶梯形方程组中 只含有两个方程正是反映了这个情况。可以认为,初等变换是揭露方程之间关系 的一种方法。因此,为了直接从原来的线性方程组来讨论它解的情况,我们有必 要来研究方程之间的关系。 -个n元方程 a+a2x2+…+anxn=b 可以用n+1元有序数组 (a,a2,…,an,b) 来代表,所谓方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代表它们的+1元有序数组之间的关 系。因此,我们先来讨论多元有序数组。 应该指出,多元有序数组不只是可以代表线性方程,而且还与其它方面还有 极其广泛的联系。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已经看到,有的事物的性质不能用一个数来 划画。例如,为了刻画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数,一点在空间中的位 置需要三个数,也就是产要知道它们的坐标 又如力学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等 由于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用一个数也不能刻画它们,在取定坐标系之后 它们就可以用三个数来刻画。几何中向量的概念正是它们的抽象。但是,还有不 少的东西用三个数来刻画是不够的,如一个n元方程组的解是由n个数组成,而 这个数作为方程组的解是一个整体,分开来谈是没有意义的,在几何上这样的 例子也是不少的,为了刻画一个球的大小和位置,需要知道它中心的坐标(三个 数)以及它的半径,也就是说,球的大小和位置需要4个数来刻画。至于 一个刚 体的位置的确定就需要6个数了,事实上,如果我们在刚体中取定 一个点以及过 这一点的一根轴,那么刚体的位置就决定于这一点的坐标(三个数),轴的方向 (两个数一一它的方向余弦的两个),以及刚体绕这根轴转动的角度(一个数)。 在国民经济的问题中,我们也会碰到这种情况。譬如 个工厂的生产好几种产品 那么为了说明这个 就需要同时指出 每种产品的月 丁厂的 原料是来自好多地方,于是 个原料的采购计划就需要指出从每个原料产 地的米 购量。总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的,作为它们的一个共同的抽象,我们就有 定义2所谓数域P上一个n维向量就是由数域P中n个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2 n 维向量空间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消元法,对于具体地解线性方程组,消元法是一个最有效和最 基本的方法,但是,有时候需要直接从原方程组来看它是否有解,这样,消元法 就不能用了。同时,用消元法化方程组成阶梯形,剩下来的方程的个数是否唯一 决定的呢,这个问题也是没有解决的,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对线性方程组还要作 进一步的研究。 显然,一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是被方程组中方程之间的关系所规定的, 譬如说,在§1 方程组(8) − + = − − + = − + = 2 4 1. 4 2 5 4, 2 3 1, 1 2 3 1 2 3 1 2 3 x x x x x x x x x 中,第一个方程的 3 倍减去第二个方程就等于第三个方程,这就是说,第三 个方程可以去掉而不影响方程组的解。在那里用初等变换得到的阶梯形方程组中 只含有两个方程正是反映了这个情况。可以认为,初等变换是揭露方程之间关系 的一种方法。因此,为了直接从原来的线性方程组来讨论它解的情况,我们有必 要来研究方程之间的关系。 一个 n 元方程 a1 x1 + a2 x2 ++ an xn = b 可以用 n+1 元有序数组 ( , , , , ) a1 a2 an b 来代表,所谓方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代表它们的 n+1 元有序数组之间的关 系。因此,我们先来讨论多元有序数组。 应该指出,多元有序数组不只是可以代表线性方程,而且还与其它方面还有 极其广泛的联系。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已经看到,有的事物的性质不能用一个数来 刻画。例如,为了刻画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数,一点在空间中的位 置需要三个数,也就是产要知道它们的坐标。又如力学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等, 由于它们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用一个数也不能刻画它们,在取定坐标系之后, 它们就可以用三个数来刻画。几何中向量的概念正是它们的抽象。但是,还有不 少的东西用三个数来刻画是不够的,如一个 n 元方程组的解是由 n 个数组成,而 这 n 个数作为方程组的解是一个整体,分开来谈是没有意义的,在几何上这样的 例子也是不少的,为了刻画一个球的大小和位置,需要知道它中心的坐标(三个 数)以及它的半径,也就是说,球的大小和位置需要 4 个数来刻画。至于一个刚 体的位置的确定就需要 6 个数了,事实上,如果我们在刚体中取定一个点以及过 这一点的一根轴,那么刚体的位置就决定于这一点的坐标(三个数),轴的方向 (两个数――它的方向余弦的两个),以及刚体绕这根轴转动的角度(一个数)。 在国民经济的问题中,我们也会碰到这种情况。譬如一个工厂的生产好几种产品, 那么为了说明这个工厂的产量,就需要同时指出每种产品的产量又如一个工厂的 原料是来自好多地方,于是一个原料的采购计划就需要指出从每个原料产地的采 购量。总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的,作为它们的一个共同的抽象,我们就有 定义 2 所谓数域 P 上一个 n 维向量就是由数域 P 中 n 个数组成的有序数组
(a,a2,…,an), (1) a,称为向量(1)的分量 几何上的向量可以认为是它的特殊情况,即=2,3且P为实数域的情形。在 3时,n维向量就没有直观的几何意义了,我们所以仍然称它为向量,一方面 固然是由于它包括通常的向量作为特殊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它与通常的向量 样可以定义运算,并且有许多 了性质是 同的,因而采取这样的 一个几何的名 词有好处 以后,我们用小写希腊字母α,B,y,…来代表向量。 定义3如果n维向量 a=()B=(b,b2,b) 的对应分向量都相等,即 a.=b. (i=1.2.….n) 就称为这两个向量是相等的,记作&=B 维向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用向量的加法和数量乘法表达的。 定义4向量 y=(a+b,az+ba+b) 称为向量 a=(a1,a2,…anbB=(6,b2,…bn) 的和,记为y=a+B 由定义立即推出: 交换律:a+B=B+a (2) 结合律:a+(B+y)=(a+)+Y (3) 定义5分量全为零的向量 (0,0,…,0) 称为零向量,记为0:向量(-a,-a2,…,-an)称为向量a=(a,a2,…an)的负向量 记为-a。 显然,对于所有的α,都有 +0=a, (4) a+(-a))=0. (5) (2)--(⑤)是向量的四项基本运算规律
a a an ( , , , 1 2 ), (1) i a 称为向量(1)的分量。 几何上的向量可以认为是它的特殊情况,即 n=2,3 且 P 为实数域的情形。在 n>3 时,n 维向量就没有直观的几何意义了,我们所以仍然称它为向量,一方面 固然是由于它包括通常的向量作为特殊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它与通常的向量一 样可以定义运算,并且有许多运算性质是共同的,因而采取这样的一个几何的名 词有好处。 以后,我们用小写希腊字母 , , , 来代表向量。 定义 3 如果 n 维向量 ( , , ), ( , , ) = a1 a2 an = b1 b2 bn 的对应分向量都相等,即 ai = bi (i=1,2,…,n), 就称为这两个向量是相等的,记作 = . n 维向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用向量的加法和数量乘法表达的。 定义 4 向量 ( , , , ) = a1 + b1 a2 + b2 an + bn 称为向量 ( , , ), ( , , ) = a1 a2 an = b1 b2 bn 的和,记为 = + . 由定义立即推出: 交换律: + = +. (2) 结合律: + ( + ) = ( + ) + . (3) 定义 5 分量全为零的向量 (0,0,…,0) 称为零向量,记为 0;向量( , , , ) − a1 −a2 −an 称为向量 ( , , ) = a1 a2 an 的负向量, 记为 − 。 显然,对于所有的 ,都有 + 0 = , (4) + (−) = 0. (5) (2)----(5)是向量的四项基本运算规律
利用负向量,我们可以定义向量的减法。 定义6a-B=a+(-B) 定义7设k为数域P中的数,向量 (ka,ka,…,kan) 称为向量a=(a,a,…a)与数k的数量乘积,记为ka 由定义立即推出: k(a+B)=ka+kB.(6) (k+10a=ka+1a,(7) k(la)=(k0a,(8) 1a=a.(9) (6)-一(⑨)是关于数量乘法的四项基本运算规则。由(6)一(⑨)或由定义不难 推出: 0a=0, (10) -1)a=-a, 11) k0=0 (12) 如果k≠0,a≠0,那么 k≠0 (13) 定义8以数域P.中的数作为分量的维向量的全体,同时考虑到定义在 它们上的加法和数量乘法,称为数域P上的维向量空间。 在n= 3时,3维实向量空间可以认为就是几何空间中全体向量所组成的空间 以上已把数域P上全体维向量的集合组成一个有加法和数量乘法的代数结 构,即数域P上维向量空间,在以后的几节中将进一步地讨论它的性质,并用 这些性质描述和解决线性方程组中的一些问题。 向量通常是写成一行: a=(a,a2,…,an) 有时候也可以写成一列: a a 为了区别,前者称为行向量,后者称为列向量。它们的区别只是写法上的不同。 §3 线性相关性 以下我们总是在一固定的数域P上的维向量空间中进行讨论,不再每次说 明了。 在这一节中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向量之间的关系。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最简单
利用负向量,我们可以定义向量的减法。 定义 6 − = + (−). 定义 7 设 k 为数域 P 中的数,向量 ( , , , ) 1 2 n ka ka ka 称为向量 ( , , ) = a1 a2 an 与数 k 的数量乘积,记为 k. 由定义立即推出: 1 .(9) ( ) ( ) ,(8) ( ) ,(7) ( ) ,(6) = = + = + + = + k l kl k l k l k k k (6)-----(9)是关于数量乘法的四项基本运算规则。由(6)-----(9)或由定义不难 推出: 0 =0, (10) (-1) = − , (11) k 0=0 (12) 如果 k 0, 0, 那么 k 0. (13) 定义 8 以数域 P.中的数作为分量的 n 维向量的全体,同时考虑到定义在 它们上的加法和数量乘法,称为数域 P 上的 n 维向量空间。 在 n=3 时,3 维实向量空间可以认为就是几何空间中全体向量所组成的空间。 以上已把数域 P 上全体 n 维向量的集合组成一个有加法和数量乘法的代数结 构,即数域 P 上 n 维向量空间,在以后的几节中将进一步地讨论它的性质,并用 这些性质描述和解决线性方程组中的一些问题。 向量通常是写成一行: ( , , , ) = a1 a2 an 有时候也可以写成一列: = n a a a 2 1 , 为了区别,前者称为行向量,后者称为列向量。它们的区别只是写法上的不同。 §3 线性相关性 以下我们总是在一固定的数域 P 上的 n 维向量空间中进行讨论,不再每次说 明了。 在这一节中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向量之间的关系。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最简单
所 是成比例。所谓向量α与B成比例就是说有一常数k满足 a=kB. 在多个向量之间,成比例的关系表现在线性组合。 定义9向量α称向量组B,B,,B,的一个线性组合,如果有数域P中的 数k,k,…,k,使 a=kB,+kB2+…+k,P 例如§1的方程组(8)的三个方程可以用向量 a=(2,-13,1.B=(4-2,5,4).y=(2.-1,4-10 来代表。我们知道,第3个方程等于第1个方程的3倍减去第2个方程,这等价 于a=3a,-a2这个等式表示a,是a,a,的一个线性组合。 又如,任一个n维向量 a=(a,a,…,a)都是向量组 6=(1,0…,0) E2=(01,…,0) (1) 5n=(0,0,…,1) 的一个线性组合,因为 a=as +a8+..+a_s_ 向量6,62,…,6称为n维单位向量。 由定义可以立即看出,零向量是任一向量的线性组合(只要取系数全为0就 行了)。 当向量α是月,B,…B的一个线性组合时,我们也说α可以经向量组 月,B,,B线性表出 定义10如果向量组%,a2,…,a,中每一个向量ag1=1,2,,)都可以经 向量组月B,月线性表出,那么向量4,4,,a,就称为可以经向量组 B,B2,,B,线性表出,如果两个向量组互相可以线性表出,它们就称为等价。 例如设
的 是成比例。所谓向量 与 成 比例就是说有一常数 k 满足: = k. 在多个向量之间,成比例的关系表现在线性组合。 定义 9 向量 称向量组 s , , , 1 2 的一个线性组合,如果有数域 P 中的 数 s k , k , , k 1 2 ,使 . 1 1 2 2 s s = k + k ++ k 例如 §1 的方程组(8)的三个方程可以用向量 = (2,−1,3,1), = (4,−2,5,4), = (2,−1,4,−1). 来代表。我们知道,第 3 个方程等于第 1 个方程的 3 倍减去第 2 个方程,这等价 于 3 . 3 = 1 − 2 这个等式表示 3 是 1 2 , 的一个线性组合。 又如,任一个 n 维向量 ( , , , ) = a1 a2 an 都是向量组 = = = (0,0, ,1) (0,1, ,0) (1,0, ,0) 2 1 n (1) 的一个线性组合,因为 . a1 1 a2 2 an n = + ++ 向量 n , , , 1 2 称为 n 维单位向量。 由定义可以立即看出,零向量是任一向量的线性组合(只要取系数全为 0 就 行了)。 当向量 是 s , , , 1 2 的一个线性组合时,我们也说 可以经向量组 s , , , 1 2 线性表出。 定义 10 如果向量组 t , , , 1 2 中每一个向量 (i 1,2, ,t) i = 都可以经 向量组 s , , , 1 2 线性表出,那么 向量 t , , , 1 2 就称为可以经向量组 s , , , 1 2 线性表出,如果两个向量组互相可以线性表出,它们就称为等价。 例如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