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教学反思参考1)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物的,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 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意团 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 强团结。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着重完成两个任务,首先一条就是了解“将”和“相”从“和”到 “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张嘴”这 样一个问题,按照故事的发展,让学生一步步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而 最后之所以“将”“相”和是因为廉颇、蔺相如都爱国的关系,所以最后廉颇“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第二个就是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这篇 文章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课文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 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它们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与整 篇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从特点考虑,教给学生“抓联系”也是相当重要的 最后进行总结评价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原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充分 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汇报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在汇报时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作为教师的我既遵循学生的思路但不脱离教学重、难点,注意激发学生 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 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廉颇、蔺相如的光辉形象都已深深地印入学生的心里。 (教学反思参考2) 本课教学结束后,我打算做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我见“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 个故事都比较丰满,就让同学们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添上人物的具体动作、语言、神态 等细节描写。要求符合当时人物的历史背景及语言习惯,特别声明:不能写搞笑版。有些孩 子很不乐意,因为“搞笑版”搞笑啊! 为什么我要加上特别声明呢?近几年来,报刊、杂志、电视等可谓改编成风。连金庸这 样还健在的作家的作品都遭到大刀阔斧的删改,像罗贯中、吴承恩这样死去几百年的人,他 们的作品反正得不到版权保护,那还不是信手拈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三国演义》《西游记》 等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搞笑版居多。林黛玉开了公司,猪八戒当上公关经理,宋江签 名售书,自传卖得风声水起,这些荒诞的故事争相出台,网上流行的《大话三国》更堪称此 中经典,很多台词不经意间就从年轻人口中溜出。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太大,防不胜防。也许 有人压根就没想去防,反而乐此不疲。曾经,看到班上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心动,并 用“过火焰山”“武松打虎”两个片断做过尝试。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看谁 的创意最佳,新而不俗。结果学生受阅历所限,背离我的初衷不说,大家的目的都奔“搞笑” 去了,且全是糟粕,惨不忍睹。我铩羽而归 本单元除古诗外都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节选或改写。教学本单元课文,就是要引导学 生从每一课的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鼓励学生读原著中同课文有关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名家名篇进入课本,本就是要起范例作用,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 表情达意。上述失败的尝试告诉我,对名篇进行改编在小学阶段不可取,而且我对这股改编
18 将相和(教学反思参考 1)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物的,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 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意团 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 强团结。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着重完成两个任务,首先一条就是了解“将”和“相”从“和”到 “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张嘴”这 样一个问题,按照故事的发展,让学生一步步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而 最后之所以“将”“相”和是因为廉颇、蔺相如都爱国的关系,所以最后廉颇“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第二个就是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这篇 文章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课文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 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它们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与整 篇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从特点考虑,教给学生“抓联系”也是相当重要的。 最后进行总结评价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原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充分 交流、探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汇报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在汇报时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作为教师的我既遵循学生的思路但不脱离教学重、难点,注意激发学生 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 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廉颇、蔺相如的光辉形象都已深深地印入学生的心里。 (教学反思参考 2) 本课教学结束后,我打算做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我见“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 个故事都比较丰满,就让同学们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添上人物的具体动作、语言、神态 等细节描写。要求符合当时人物的历史背景及语言习惯,特别声明:不能写搞笑版。有些孩 子很不乐意,因为“搞笑版”搞笑啊! 为什么我要加上特别声明呢?近几年来,报刊、杂志、电视等可谓改编成风。连金庸这 样还健在的作家的作品都遭到大刀阔斧的删改,像罗贯中、吴承恩这样死去几百年的人,他 们的作品反正得不到版权保护,那还不是信手拈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三国演义》《西游记》 等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搞笑版居多。林黛玉开了公司,猪八戒当上公关经理,宋江签 名售书,自传卖得风声水起,这些荒诞的故事争相出台,网上流行的《大话三国》更堪称此 中经典,很多台词不经意间就从年轻人口中溜出。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太大,防不胜防。也许 有人压根就没想去防,反而乐此不疲。曾经,看到班上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心动,并 用“过火焰山”“武松打虎”两个片断做过尝试。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看谁 的创意最佳,新而不俗。结果学生受阅历所限,背离我的初衷不说,大家的目的都奔“搞笑” 去了,且全是糟粕,惨不忍睹。我铩羽而归。 本单元除古诗外都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节选或改写。教学本单元课文,就是要引导学 生从每一课的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鼓励学生读原著中同课文有关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名家名篇进入课本,本就是要起范例作用,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 表情达意。上述失败的尝试告诉我,对名篇进行改编在小学阶段不可取,而且我对这股改编
风刮向学生感到忧虑 后来学生交上来的练笔还是按照我的意图进行的“正统创作”,写得很好,还出现了“双 手抱拳”“单膝跪地”“快快请起”等词,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可见, 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老师抹上什么就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好: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 该不受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所影响。 (教学反思参考3)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 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 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让学生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言和行动的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 读读、说说、演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三个小故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一遍课文就需要六七分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小组画出 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后,给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对学生品味句子指导的也较少 这一方面是课文篇幅较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备课时考虑的疏忽。鉴于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值得 提的是,学生排演课本剧时虽然要发挥主动性,教师也要加强指导。课堂结束前,布置学 生课下自学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了解将相团结一致治理国家的事,加深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教学本课最大的收获是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有得必有失, 由于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准,又缺乏一定的指导,因而课堂环节的安排还要再稍稍调整一下, 尽快提高课堂效率
风刮向学生感到忧虑。 后来学生交上来的练笔还是按照我的意图进行的“正统创作”,写得很好,还出现了“双 手抱拳”“单膝跪地”“快快请起”等词,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可见, 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老师抹上什么就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好: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 该不受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元素所影响。 (教学反思参考 3)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 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 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让学生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言和行动的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 读读、说说、演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三个小故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一遍课文就需要六七分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小组画出 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后,给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对学生品味句子指导的也较少。 这一方面是课文篇幅较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备课时考虑的疏忽。鉴于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值得 一提的是,学生排演课本剧时虽然要发挥主动性,教师也要加强指导。课堂结束前,布置学 生课下自学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了解将相团结一致治理国家的事,加深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教学本课最大的收获是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有得必有失, 由于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准,又缺乏一定的指导,因而课堂环节的安排还要再稍稍调整一下, 尽快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