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则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的书,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论语》和《大学》《中庸 合称为“四书” 2本文谈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 答:(1)行孝,立德;(2)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立德的首要条件是要 行孝 3、从前四则来看,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到哪几点? 答:(1)不要让父母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东西操心。(2)要真心对待父母,从精神上 关心父母。(3)应该尽量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如果远行,要告知父母去向。(4)要关 父母的年龄身体,为他们的长寿而喜,为他们的衰老而忧 4、综合后五则来看,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该做哪些才能称为真 正的君子 答:第一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二问:(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2)重义轻 利,明辨是非;(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4)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 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答:(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 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 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6、“父母唯其疾之忧”言外之意是什么?
《论语》九则 1、《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的书,是( 儒 )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孔子,名丘,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的( 思想 )家、(教 育 )家、( 政治 )家。《论语》和《 大学 》《 中庸 》《 孟 子 》合称为“四书”。 2 本文谈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 答:(1)行孝,立德;(2)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立德的首要条件是要 行孝。 3、从前四则来看,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到哪几点? 答:(1)不要让父母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东西操心。(2)要真心对待父母,从精神上 关心父母。(3)应该尽量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如果远行,要告知父母去向。(4)要关心 父母的年龄身体,为他们的长寿而喜,为他们的衰老而忧。 4、综合后五则来看,说说“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认为应该做哪些才能称为真 正的君子。 答:第一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二问:(1)稳重坚定,不夸夸其谈;(2)重义轻 利,明辨是非;(3)心胸坦荡,堂堂正正;(4)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 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答:(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 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 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6、“父母唯其疾之忧” 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 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 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怎样做才是尽孝道) 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 关心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8、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当代青年远游闯天下的志愿是否矛盾? 谈谈你的见解 答:(1)“父母在,不远游”谈的是孝心,“好男儿志在四方”谈的是理想,两者是 在两个范畴提出观点,(2)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孔子也提出 了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游学也好,游历也好,方向要明确,这样父母心中才能安稳 好男儿可以为理想打拼,父母也会祝福支持。(3)问题的关键在于子女是否心中有孝,有 所牵挂。 9、“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 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答:(1)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 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2)这种观点在交通便 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 地返回。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 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10、为什么君子会“坦荡荡”,而小人会“长戚戚”呢? 答:(1)君子以义为前提处事,内省无疚,心底坦荡无私,自然神清气爽。堂堂正正 高高兴兴,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2)小人则与此相反,小人贪图私利,欲望无止, 永不知足,所以小人总是眉头紧锁,愁云满面。 11、你怎样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答:不要让父母因身体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 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 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怎样做才是尽孝道) 答:(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 关心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8、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当代青年远游闯天下的志愿是否矛盾? 谈谈你的见解。 答:(1)“父母在,不远游”谈的是孝心,“好男儿志在四方”谈的是理想,两者是 在两个范畴提出观点,(2)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表达孝心和实现理想的矛盾,孔子也提出 了折中的方案:“游必有方”。游学也好,游历也好,方向要明确,这样父母心中才能安稳, 好男儿可以为理想打拼,父母也会祝福支持。(3)问题的关键在于子女是否心中有孝,有 所牵挂。 9、“父母在,不远游” 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 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答:(1)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 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2)这种观点在交通便 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 地返回。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 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10、为什么君子会“坦荡荡”,而小人会“长戚戚”呢? 答:(1)君子以义为前提处事,内省无疚,心底坦荡无私,自然神清气爽。堂堂正正, 高高兴兴,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2)小人则与此相反,小人贪图私利,欲望无止, 永不知足,所以小人总是眉头紧锁,愁云满面。 11、你怎样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答:巧言令色的人只会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是花言巧语,假装和善,这 种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 12、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区别? 答:(1)相同点:都是指正义的行为举动。(2)不同点:古代的“义”的范围很广 泛,凡是符合道义、正义的行为言论都属于“义”的范畴,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义”约定 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 13.“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为人子 女,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放心? 答:我们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要想行孝会要谨慎持身,这样才可以让父母放心,少挂心 1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说说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 答: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 15.除了本文所学的孔子语录,你还知道孔子的其他名言吗?请写出。 答:示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巧言令色”的人使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答:“巧言令色”的人是伪善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献媚、讨好、是小人 这类人的存在会令周围人无法看清自己。 17.“德不孤”应该如何理解?“必有邻”中的“必”字写出了孔子怎样的信念? 答:德不孤是指有德的人、绝对不会被孤立。孔子坚信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人,尽管 有时会遭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 18.从子贡的回答中你可以看出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答:学识渊博教导弟子有方
答:巧言令色的人只会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是花言巧语,假装和善,这 种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 12、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区别? 答:(1)相同点:都是指正义的行为举动。(2)不同点:古代的“义”的范围很广 泛,凡是符合道义、正义的行为言论都属于“义”的范畴,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义”约定 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 13.“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为人子 女,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放心? 答:我们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要想行孝会要谨慎持身,这样才可以让父母放心,少挂心。 1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说说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 答: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 15.除了本文所学的孔子语录,你还知道孔子的其他名言吗?请写出。 答:示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巧言令色”的人使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答:“巧言令色”的人是伪善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献媚、讨好、是小人。 这类人的存在会令周围人无法看清自己。 17.“德不孤”应该如何理解?“必有邻”中的“必”字写出了孔子怎样的信念? 答:德不孤是指有德的人、绝对不会被孤立。孔子坚信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人,尽管 有时会遭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 18.从子贡的回答中你可以看出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答:学识渊博 教导弟子有方
19.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在生活中,我 们应该学会在他人立场上想问题,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责。虽然这种境界很难做到 但我们还要努力达到
19.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在生活中,我 们应该学会在他人立场上想问题,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责。虽然这种境界很难做到, 但我们还要努力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