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会i命 《论语》九则
《论语》九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儼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孟武伯问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 忧。 《为政》 其:指孝子唯:只 父母只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这样就是孝。 个人通过努力,很多事都可以做好,让父母欣慰, 放心。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 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 其^考楼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而且 次的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为政》 其:指孝子 唯:只 父母只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这样就是孝。 一个人通过努力,很多事都可以做好,让父母欣慰, 放心。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 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 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而且 是比较高层次的孝
字游问率。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养:奉养。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称为孝的,只 是说能够奉养父母。跟犬马一样,人都能豢养他们, 如果没有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注:为什么讲犬马呢?我们一再提到效犬马之劳,因为犬跟马是人类 选出来,狗替人看门,马替人拉车,来服务人的,所以既然讲犬跟马 当然是对人有服务的作用。如果这边说孝顺父母亲是让父母亲吃饱就 好,如果下面提到猪那就有问题了,猪不会照顾人,猪只是人喂的。 就是把子女比喻为我就是犬,我就是马,我来伺候父 马不会尊敬人。所以我不能只是像狗跟马一样伺候父 母,我还要尊敬父母亲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养:奉养。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称为孝的,只 是说能够奉养父母。跟犬马一样,人都能豢养他们, 如果没有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注:为什么讲犬马呢?我们一再提到效犬马之劳,因为犬跟马是人类 选出来,狗替人看门,马替人拉车,来服务人的,所以既然讲犬跟马 当然是对人有服务的作用。如果这边说孝顺父母亲是让父母亲吃饱就 好,如果下面提到猪那就有问题了,猪不会照顾人,猪只是人喂的。 孔子讲犬跟马,就是把子女比喻为我就是犬,我就是马,我来伺候父 母亲,但是狗跟马不会尊敬人。所以我不能只是像狗跟马一样伺候父 母,我还要尊敬父母亲
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方:去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 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去向 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连时代,“父母 在,不远游”似乎已成了荒唐可笑的言论。然而,古人交通不便,音讯 难通,不像今天从南疆到北国飞机可当天打来回,“大哥大”手机游漫 全国,随时可以打一通回家。那时远游在外,少说也是一年半载,万一 父母急病或紧迫有事,难以召回,往往误了大事,甚至有的错过了给父 母送终的遗憾。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要求 做子女的时时不忘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要想一想二老 在家的实乐加以合理的调整。何况,即使在当今时代,离家远游 的大不马音讯激,几天一封信,一日一通电话吗?之所以如此,不外 乎是为了使家里人释念放心而已。可见,人之常情,古今并没有什么不 同。所以,至少“游必有方”在今天还是适宜的罢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方:去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 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去向。” 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连时代, “父母 在,不远游”似乎已成了荒唐可笑的言论。 然而,古人交通不便,音讯 难通,不像今天从南疆到北国飞 机可当天打来回,“大哥大”手机游漫 全国,随时可以打一通回家。 那时远游在外,少说也是一年半载,万一 父母急病或紧迫有事,难以召回,往往误了大事,甚至有的错过了给父 母送终的遗憾。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要求 做子女的时时不忘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要想一想二老 在家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的调整。 何况,即使在当今时代,离家远游 的人不也音讯常通,几天 一封信,一日一通电话吗?之所以如此,不外 乎是为了使家里人释念放心而已。可见,人之常情,古今并没有什么不 同。 所以,至少“游必有方”在今天还是适宜的罢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则以惧。”《里仁》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 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 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里仁》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 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 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子曰:“巧言合色,鲜矣仁!”《学而》 合色:好的脸色。这里指假装和善。鲜: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 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 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 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 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 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 两次见于《阳货》、《公治长》)。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 巧言令色助定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 难成但却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 乱。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 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令色:好的脸色。这里指假装和善。 鲜: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 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 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 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 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 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 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 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 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 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 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德不孤:有道德的人就不孤单。邻:亲近,做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 他做伴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德不孤:有道德的人就不孤单。 邻:亲近,做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 他做伴
会i命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喻:明白,懂得。 正人君子看重情义,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 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 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君子可以晓以大义,而小 之以利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喻:明白,懂得。 正人君子看重情义,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 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 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君子可以晓以大义,而小 人则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看重道义 ,小人看重利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