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抗心绞痛药 概述 1.定义:心绞痛是冠A供血不足,引起血 氧供需失衡→心肌暂时缺血缺氧→代谢 产物蓄积→发作性胸痛
第二十五章 抗心绞痛药 一、概述 1. 定义:心绞痛是冠A供血不足,引起血 氧供需失衡→心肌暂时缺血缺氧→代谢 产物蓄积→发作性胸痛
2.典型心绞痛特点: (1)突然发作的胸痛,可放射至左 肩;(2)疼痛性质为缩窄性,室息 性或严重的压迫感。重者出汗、面 色苍白,常迫使患者停止活动。 (3)常有一定的诱因;(4)历时 1-5min;(5)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 片后,1-3min缓解
2. 典型心绞痛特点: (1)突然发作的胸痛,可放射至左 肩;(2)疼痛性质为缩窄性,窒息 性或严重的压迫感。重者出汗、面 色苍白,常迫使患者停止活动。 (3)常有一定的诱因;(4)历时 1-5min;(5)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 片后,1-3min缓解
3.分型:可分为3种。 (1)稳定型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时发病, 有明显诱因(过劳、激烈运动、情绪激 动) (3)自发性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所 致,与血流贮备量减少有关。常在夜间 或休息时发作
3. 分型:可分为3种。 (1)稳定型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时发病, 有明显诱因(过劳、激烈运动、情绪激 动)。 (2)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型、恶 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可导致心肌梗死 或猝死。发病与冠A粥样硬化斑块改变, 冠A张力增加和血栓形成有关。可逐渐 恢复为稳定型。 (3) 自发性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所 致,与血流贮备量减少有关。常在夜间 或休息时发作
4.影响心肌耗氧的因素: (1)心率和收缩力:心率↑,心力↑,耗 氧增加。 (2)心室壁肌张力:影响最大。与心室容 积和室腔内压力成正比,张力越高耗氧 越大。 (3)射血时间:是每搏射血时间与心率的 乘积,射血时室壁张力最高,射血时间 越久,耗氧越多
4. 影响心肌耗氧的因素: (1)心率和收缩力:心率↑,心力↑ ,耗 氧增加。 (2)心室壁肌张力:影响最大。与心室容 积和室腔内压力成正比,张力越高耗氧 越大。 (3)射血时间:是每搏射血时间与心率的 乘积,射血时室壁张力最高,射血时间 越久,耗氧越多
血氧供需失衡和血栓形成是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因 此改善血氧供需矛盾与抗血栓是心绞痛治疗的药理基础 凡具有下列作用的药物,均具有抗心绞痛的作用 (1)舒张冠A或促进侧枝循环形成而增加供血。 (2)舒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室壁 张力。 (3)减慢心率和减弱收缩力。 (4)抑制血小板聚积和抗血栓形成
血氧供需失衡和血栓形成是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因 此改善血氧供需矛盾与抗血栓是心绞痛治疗的药理基础。 凡具有下列作用的药物,均具有抗心绞痛的作用。 (1) 舒张冠A或促进侧枝循环形成而增加供血。 (2)舒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室壁 张力。 (3)减慢心率和减弱收缩力。 (4)抑制血小板聚积和抗血栓形成
5.药物分类: (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2)B受体阻断药:普荼洛尔 (3)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5. 药物分类: (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2)ß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3)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常见抗心绞痛的药物 (一)硝酸酯类 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消 心痛)、硝酸戊四醇酯。作用快慢和维 持时间不同,其中以硝酸甘油 ( Nitroglycerin)最为常用
二、常见抗心绞痛的药物 (一)硝酸酯类 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消 心痛)、硝酸戊四醇酯。作用快慢和维 持时间不同,其中以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最为常用
「体内过程 口服首关消除大。舌下含服易经口腔 粘膜迅速吸收,维持20-30min。也可经 皮肤吸收。肝内代谢,最后与葡萄糖醛 酸结合,从尿排出
[体内过程] 口服首关消除大。舌下含服易经口腔 粘膜迅速吸收,维持20-30min。也可经 皮肤吸收。肝内代谢,最后与葡萄糖醛 酸结合,从尿排出
药理作用】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机制主 要与其舒张血管作用有关。 1.降低心肌耗氧量 ①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容积缩小→心室 容积↓→心室壁张力; ②扩张动脉→射血阻力↓→心脏后负荷↓→左 室内压下降↓→心室壁张力
1.降低心肌耗氧量 ①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心室容积缩小 →心室 容积↓ →心室壁张力↓ ; ②扩张动脉→射血阻力↓→心脏后负荷↓ →左 室内压下降↓ →心室壁张力↓ 。 【药理作用】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机制主 要与其舒张血管作用有关
2.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 ①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通过降低左心 室舒张末期压力。 ②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促使 心外膜向心内膜下缺血区供血供氧。 ③扩张冠脉及开放侧支循环,增加心肌缺血 区的血液供应
2. 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 ①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通过降低左心 室舒张末期压力。 ② 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促使 心外膜向心内膜下缺血区供血供氧。 ③扩张冠脉及开放侧支循环,增加心肌缺血 区的血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