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 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 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硏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大小:71.5KB,文档页数:23,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 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 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硏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思想政 治教育环境不仅有助于优化育人环境,而且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 展,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 件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1卷,1995年6月第2版,第92页。)一方面,人是环境的主宰者, 人们总是按照主观的认识水平、审美观念、价值标准来组织、改造、利用环境 另一方面,环境又是人的哺育者,环境以其自身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 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因此,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 而且有利于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人是环境的产物”。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命题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从生物学、人类学意 义上而言,它回答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其二,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 而言,它回答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何以成为他们各自的样子?其中主要的根 源、依据是什么? 第二,环境是人发展的前提与契机。发展源于人类本性、自身需要以及环 境的压力。人类的本性是追求与创造美好。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不但意识到

1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 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 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而创设良好的 教育环境, 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思想政 治教育环境不仅有助于优化育人环境,而且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 展,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一、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 件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 1 卷,1995 年 6 月第 2 版,第 92 页。)一方面,人是环境的主宰者, 人们总是按照主观的认识水平、审美观念、价值标准来组织、改造、利用环境; 另一方面,环境又是人的哺育者,环境以其自身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 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因此,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 而且有利于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人是环境的产物”。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命题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从生物学、人类学意 义上而言,它回答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其二,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 而言,它回答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何以成为他们各自的样子?其中主要的根 源、依据是什么? 第二,环境是人发展的前提与契机。发展源于人类本性、自身需要以及环 境的压力。人类的本性是追求与创造美好。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不但意识到

自身的需要,而且总是不满足现有的需要,不断产生新的需要。需要的主观表 现就是欲望,欲望以需要为基础。但经过主观加工后可以强化或弱化原有的需 要。需要和欲望引起人们的追求和创造。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合 理和强度适中的欲望是产生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的动力之一。欲望不合理或 者欲望过强或过弱都不能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最佳心理状态。需要、欲望不是离 开环境的单纯生理行为,而是受环境影响的社会、文化行为,也就是说人的需 要受环境刺激和制约,环境是人的创造活动,人的发展的动力源。 环境不但构成发展的动力源,它也是发展的前提和契机。从自然环境的角 度来说,自然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前提,它在某种程度上还直接影响到人的 素质。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是人的活动及 人自身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环境是人格的支柱。美国心理学家 Herbert A·Otto说过一句有名 的话:“环境是人格的支柱”。不健康、不合理的人格如此,健康、合理人格也 是如此,它们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人的繁衍生息与 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的 思想、意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人的 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激起内部的思想矛盾,由此形成人们的行为动机;在 定动机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决定 了人与周围环境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种特殊意义的环境,它不同于上述一般对人们起自 然影响作用的广义的环境或普通环境。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 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的内容是十分广泛而又丰富多彩的。它可以从不同 的方面作不同的划分。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 环境又叫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日月星辰、 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们生 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 分重视这种影响,“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讲的就是自然环境对

2 自身的需要,而且总是不满足现有的需要,不断产生新的需要。需要的主观表 现就是欲望,欲望以需要为基础。但经过主观加工后可以强化或弱化原有的需 要。需要和欲望引起人们的追求和创造。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合 理和强度适中的欲望是产生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的动力之一。欲望不合理或 者欲望过强或过弱都不能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最佳心理状态。需要、欲望不是离 开环境的单纯生理行为,而是受环境影响的社会、文化行为,也就是说人的需 要受环境刺激和制约,环境是人的创造活动,人的发展的动力源。 环境不但构成发展的动力源,它也是发展的前提和契机。从自然环境的角 度来说,自然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前提,它在某种程度上还直接影响到人的 素质。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是人的活动及 人自身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环境是人格的支柱。美国心理学家 Herbert A·Otto 说过一句有名 的话:“环境是人格的支柱”。不健康、不合理的人格如此,健康、合理人格也 是如此,它们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人的繁衍生息与 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的 思想、意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人的 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激起内部的思想矛盾,由此形成人们的行为动机;在一 定动机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决定 了人与周围环境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种特殊意义的环境,它不同于上述一般对人们起自 然影响作用的广义的环境或普通环境。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 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的内容是十分广泛而又丰富多彩的。它可以从不同 的方面作不同的划分。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 环境又叫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日月星辰、 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们生 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 分重视这种影响,“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讲的就是自然环境对

人的作用,但和社会环境比较而言,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起决定 作用。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才产生决定性的 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 的条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宏观 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环境”、“大气候”,它一般包括 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 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小环境”、“小气候”,它 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 境。社会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 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第二节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总 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 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产品的分配形式。人类文明发展 史表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往往是通过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换来实 现的。处于新旧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经济体制的 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换。这场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特的本质和丰富的时代内容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改革虽然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 但又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积极地推动了政治体制和科学教育文化体制 等的改革,也推动了社会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现代转换,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深刻变化。显然,就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变革造成的历史影响来说,它使当代 中国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给我国社会生活注入了 强大生机和活力,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仍处于新旧体 制转换的艰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无论在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思 想文化领域,都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新 旧体制交互作用,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空档”、“摩擦”和新矛盾:

3 人的作用,但和社会环境比较而言,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起决定 作用。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才产生决定性的 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 的条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宏观 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环境”、“大气候”,它一般包括 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 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小环境”、“小气候”,它 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 境。社会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 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第二节 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总 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 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产品的分配形式。人类文明发展 史表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往往是通过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换来实 现的。处于新旧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经济体制的 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换。这场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特的本质和丰富的时代内容。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改革虽然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 但又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积极地推动了政治体制和科学教育文化体制 等的改革,也推动了社会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现代转换,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深刻变化。显然,就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变革造成的历史影响来说,它使当代 中国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给我国社会生活注入了 强大生机和活力,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仍处于新旧体 制转换的艰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无论在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思 想文化领域,都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寻常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新 旧体制交互作用,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空档”、“摩擦”和新矛盾;

改革旧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也加深 了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化组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各利益主体之 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同国际社会的交往与日俱增 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纷至沓来,并与我们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不可避 免地发生撞击,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体制和 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新旧矛盾的交叠,必然会引起包括个 人情绪、群体心理、社会心态以及人们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在内的整个社会 意识领域的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思维方式,也给思想政治 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 会环境,有大量的化解矛盾,调节关系,理顺情绪的艰巨工作要做。 、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定 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体现人们之间思想关系的物质手段 是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社会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从根本 上讲,就是由谁当家作主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 从根本上确定了人民主权的地位。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之后,还 有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 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政治因素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状况。党的十四 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这表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 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主义思想影响很深,民主 思想的传播和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建国后一个时期内对这方 面工作有所忽视,民主制度还不健全,法制也不完善,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和 当家作主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违背民主的现 象,得不到认真严肃的处理和禁止。比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为核心的腐败风 愈演愈烈,用人唯亲,拉帮结派,政治腐败充斥着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有的 地方人治色彩浓厚,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之身,长官意志、个人说了算等等, 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当前,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完善方法的同时加

4 改革旧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也加深 了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化组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各利益主体之 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同国际社会的交往与日俱增, 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纷至沓来,并与我们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不可避 免地发生撞击,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体制和 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新旧矛盾的交叠,必然会引起包括个 人情绪、群体心理、社会心态以及人们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在内的整个社会 意识领域的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思维方式,也给思想政治 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 会环境,有大量的化解矛盾,调节关系,理顺情绪的艰巨工作要做。 二、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定 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体现人们之间思想关系的物质手段, 是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社会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从根本 上讲,就是由谁当家作主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 从根本上确定了人民主权的地位。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之后,还 有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 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政治因素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状况。党的十四 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这表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 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主义思想影响很深,民主 思想的传播和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建国后一个时期内对这方 面工作有所忽视,民主制度还不健全,法制也不完善,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和 当家作主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违背民主的现 象,得不到认真严肃的处理和禁止。比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为核心的腐败风 愈演愈烈,用人唯亲,拉帮结派,政治腐败充斥着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有的 地方人治色彩浓厚,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之身,长官意志、个人说了算等等, 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当前,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完善方法的同时加

强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保障执法公正严明,从根本上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 严的严重问题。这样才能从法律上保护人民的民主权 利和利益。然而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不少,对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是贯彻不力,落不到实处。违法犯 罪高居不下,原因固然很多,而重要一条是执法力度不够。在现实生活中,以 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以罚代刑,执法犯法之类的事常有发生,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金钱权势之下,往往表现得刚性不足,法律权 威受到严重践踏。 勿庸讳言,人民在社会中所处的主人翁地位以及社会赋予每个公民的民主 权利能否得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政治活动的参与。 政治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无疑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象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要维护人民民主权力不受侵犯,就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加强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当前,尤其必须强化执法机制,并 重在监督。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违反了法律,就应受到法律追究:对那些以身 试法,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人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法律的神圣和尊严。与 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人民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对违法的人和事敢于检 举揭发乃至斗争。只有重视民主执法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人民的民主权利才 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政治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以 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社会政治条件 三、文 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 构。文化以物质为基础,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毫无疑问,文化是人创造的,它体现着、孕育着人类的理想和超越自然的 发展能力。文化一经形成,它的各方面因素和各方面特征就会以一定的结构形 式走向系统性,凝固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模 式和文化传统会通过各种社会形式和传播媒介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使人 们的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文化对人的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具有社会性。作为特定文 化的创造者,必然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利益集团。在创造文 化的过程中,他们必然将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集团的社会理想及其相应的社会 要求、社会人格对象化为某种文化,如一本著作、一部史记、一个故事,或-

5 强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保障执法公正严明,从根本上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 严的严重问题。这样才能从法律上保护人民的民主权 利和利益。然而近些年来,虽然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不少,对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是贯彻不力,落不到实处。违法犯 罪高居不下,原因固然很多,而重要一条是执法力度不够。在现实生活中,以 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以罚代刑,执法犯法之类的事常有发生,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金钱权势之下,往往表现得刚性不足,法律权 威受到严重践踏。 勿庸讳言,人民在社会中所处的主人翁地位以及社会赋予每个公民的民主 权利能否得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政治活动的参与。 政治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无疑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象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要维护人民民主权力不受侵犯,就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加强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当前,尤其必须强化执法机制,并 重在监督。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违反了法律,就应受到法律追究;对那些以身 试法,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人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法律的神圣和尊严。与 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人民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对违法的人和事敢于检 举揭发乃至斗争。只有重视民主执法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人民的民主权利才 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政治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以 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社会政治条件。 三、文 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 构。文化以物质为基础,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毫无疑问,文化是人创造的,它体现着、孕育着人类的理想和超越自然的 发展能力。文化一经形成,它的各方面因素和各方面特征就会以一定的结构形 式走向系统性,凝固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模 式和文化传统会通过各种社会形式和传播媒介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使人 们的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 文化对人的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具有社会性。作为特定文 化的创造者,必然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利益集团。在创造文 化的过程中,他们必然将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集团的社会理想及其相应的社会 要求、社会人格对象化为某种文化,如一本著作、一部史记、一个故事,或一

种评价、一种舆论、一次活动,这些以语言符 号或非语言符号为代表的文化显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广泛地影响着广大 人民的思想品德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具有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着那个时代 的理想、人格,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化的时代性, 强调的是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它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 意义和作用。比如原始社会的民族复仇、食人之风习俗就体现了原始社会生产 力水平低下,原始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要使得整个民族、部落在自然灾害 和人为侵犯中能保存下来就必须拼死维护民族、部落整体利益的时代特征。再 如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所提倡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 的品德要求,就体现着当时我国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 面封锁,艰难困苦,一穷二白的时代特征。而在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 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 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64字创业 精神,则体现着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 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但是,一方面,凝结着时代要求,时代特征的文化 经形成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处于一维的历史发展之中,尤其是随 着人类历史形态的更迭,在特定时代形成的文化往往会与现时代、现代人形成 “历史间距”,这种与现时代,现代 人有着一定“历史间距”的文化,我们可称之为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怎 样才能跨越“历史间距”被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所接受呢?虽然,要实现这种被接 受,传统文化必须具有某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思想品德需要的价 值,必须与现代社会有着某种关联性,具有新的生长点,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和要求。 第三,具有区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区域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 个区域的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区域文化圈有着不可分割的 内在联系。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归属于一定的民族,置身于特定的区域文化 背景之中,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逐渐适应“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手把手 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5页。)用文化人类 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戴上了一副“文化眼镜”。这副“文化眼镜”在海德格尔那 里就是“理解的前结构”,用通常的话讲就是我们指称的由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

6 种评价、一种舆论、一次活动,这些以语言符 号或非语言符号为代表的文化显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广泛地影响着广大 人民的思想品德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具有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着那个时代 的理想、人格,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化的时代性, 强调的是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它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 意义和作用。比如原始社会的民族复仇、食人之风习俗就体现了原始社会生产 力水平低下,原始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要使得整个民族、部落在自然灾害 和人为侵犯中能保存下来就必须拼死维护民族、部落整体利益的时代特征。再 如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所提倡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 的品德要求,就体现着当时我国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 面封锁,艰难困苦,一穷二白的时代特征。而在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 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 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 64 字创业 精神,则体现着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 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但是,一方面,凝结着时代要求,时代特征的文化一 经形成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处于一维的历史发展之中,尤其是随 着人类历史形态的更迭,在特定时代形成的文化往往会与现时代、现代人形成 “历史间距”,这种与现时代,现代 人有着一定“历史间距”的文化,我们可称之为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怎 样才能跨越“历史间距”被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所接受呢?虽然,要实现这种被接 受,传统文化必须具有某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思想品德需要的价 值,必须与现代社会有着某种关联性,具有新的生长点,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和要求。 第三,具有区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区域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 个区域的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区域文化圈有着不可分割的 内在联系。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归属于一定的民族,置身于特定的区域文化 背景之中,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逐渐适应“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手把手 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 1992 年版,第 5 页。)用文化人类 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戴上了一副“文化眼镜”。这副“文化眼镜”在海德格尔那 里就是“理解的前结构”,用通常的话讲就是我们指称的由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

所构成的区域文化背景。每一个教育对象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都不由 自主地受制于这种区域文化背景。区域文化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 教育对象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化认同机制和 信息过滤器,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一点在不同区 域的思想文化交流中和新旧思想品德观念的更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在对 待家庭、父母和子女的伦理关系上,生长在重人伦、亲情、孝道的文化背景中 的中国人很难接受现代欧美那种“家庭责权伦理观念”。同样,在理性主义、个 人主义文化氛围中生活的欧美人对中国人的“孝道”,对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也大 惑不解。 二是文化背景具有“借喻基点”的作用。它赋予人们对不同的思想文化以创 造性的理解,使其基本精神和本民族的文化深层结构相适应,从而消除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如上所述,当我们将区域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化认同 机制和信息过滤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只能选择那些与其区域文化背景的 价值体系发生认同效应的思想观念、品德规范等文化作为接受对象,而将那些 与区域文化背景的基本要素相左的思想文化排斥在接受视野之外时,实际上是 表明,思想文化是被教育对象选择并加以接受的前提之一,就是它必须具备与 接受对象文化传统深层结构发生认同效应的可能性。而从文化整体性来看,世 界上不可能存在着深层结构上完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也就是说,在各区域、 各民族文化之间,在新旧文化观念之间差异是绝对的,这种绝对的差异性,必 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认同的冲突。纵观人类 思想文化交流史,不难看出,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为一定的区 域文化寻找一个“借喻基点”,即以本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点作为解释 和理解外来的或新生的思想文化的中介,用以“借喻”外来的或新生的文化, 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冲突,达到两种文化的认同。比如,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不少学者在解释和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时,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传统思维方式去分 析它,在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为其寻找接受的“借喻基点”。他们认 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格” 等概念,但肯定人、把人当人看、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等人文主义的 基本思想则是中国自古己有的,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天地之性为贵”、“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视人如己”等命题都闪烁着“重人”的思想光华, 可视为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这样就为批判地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找到了借喻的 基点,建立了认同机制

7 所构成的区域文化背景。每一个教育对象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都不由 自主地受制于这种区域文化背景。区域文化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 教育对象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化认同机制和 信息过滤器,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一点在不同区 域的思想文化交流中和新旧思想品德观念的更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在对 待家庭、父母和子女的伦理关系上,生长在重人伦、亲情、孝道的文化背景中 的中国人很难接受现代欧美那种“家庭责权伦理观念”。同样,在理性主义、个 人主义文化氛围中生活的欧美人对中国人的“孝道”,对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也大 惑不解。 二是文化背景具有“借喻基点”的作用。它赋予人们对不同的思想文化以创 造性的理解,使其基本精神和本民族的文化深层结构相适应,从而消除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如上所述,当我们将区域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化认同 机制和信息过滤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只能选择那些与其区域文化背景的 价值体系发生认同效应的思想观念、品德规范等文化作为接受对象,而将那些 与区域文化背景的基本要素相左的思想文化排斥在接受视野之外时,实际上是 表明,思想文化是被教育对象选择并加以接受的前提之一,就是它必须具备与 接受对象文化传统深层结构发生认同效应的可能性。而从文化整体性来看,世 界上不可能存在着深层结构上完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也就是说,在各区域、 各民族文化之间,在新旧文化观念之间差异是绝对的,这种绝对的差异性,必 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认同的冲突。纵观人类 思想文化交流史,不难看出,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为一定的区 域文化寻找一个“借喻基点”,即以本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点作为解释 和理解外来的或新生的思想文化的中介,用以“借喻”外来的或新生的文化, 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冲突,达到两种文化的认同。比如,在中西文化交流中, 不少学者在解释和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时,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传统思维方式去分 析它,在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为其寻找接受的“借喻基点”。他们认 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格” 等概念,但肯定人、把人当人看、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等人文主义的 基本思想则是中国自古己有的,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天地之性为贵”、“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视人如己”等命题都闪烁着“重人”的思想光华, 可视为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这样就为批判地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找到了借喻的 基点,建立了认同机制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传播的媒介,或称之传播渠道。具体说大众传播媒介是指 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 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可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 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威尔佰·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现代 社会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越来越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 着传播的观念。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媒介有三大功能:传播信息、引 导舆论和提供娱乐,其中传播信息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 的角度看,大众传播媒介所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疑是通过传播思想品德 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和提供高尚的社会文化娱乐而实现的。 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广泛性。传媒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负载和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价 值观和思想品德信息,几乎所有人的思想品德都会自觉地受其影响。 二是驱动性。大众传播媒介有一定的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 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对象在寻找和利用媒介,媒介系统本身也在向他们主 动发出邀请和诱惑,努力把他们关注的目光引向自身。例如,电影、电视、小 说、美展这些媒介形式本身就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吸引力。人们往往不是因为 思想品德的需求才去欣赏他们的,而是由于它们形式上的诱惑性才决定去欣赏 三是反馈性。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受传者的反馈。这是因为,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传播者急于得到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了解信源被接受的程 度,以便修正改变信源的制作、修正和改变传播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传播 工作,提高传播信息质量。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也要建立反馈机制,为了维护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注意信息的反馈。但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受者范围 广泛,全面收集反馈信息断无可能,他们只能靠有限的抽样样本、或者靠走马 观花式的典型调查作出估算。除此以外,大众传媒系统往往以各种方式,鼓励 受众直接给他们反馈信息。读者来信、听众观众热线电话,即属此类。 四是被择性。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性,多样性,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被

8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传播的媒介,或称之传播渠道。具体说大众传播媒介是指 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 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可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 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威尔佰·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 新华出版社,1984 年版,第 2 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现代 社会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越来越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 着传播的观念。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媒介有三大功能:传播信息、引 导舆论和提供娱乐,其中传播信息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 的角度看,大众传播媒介所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疑是通过传播思想品德 信息、引导正确舆论和提供高尚的社会文化娱乐而实现的。 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广泛性。传媒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负载和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价 值观和思想品德信息,几乎所有人的思想品德都会自觉地受其影响。 二是驱动性。大众传播媒介有一定的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 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对象在寻找和利用媒介,媒介系统本身也在向他们主 动发出邀请和诱惑,努力把他们关注的目光引向自身。例如,电影、电视、小 说、美展这些媒介形式本身就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吸引力。人们往往不是因为 思想品德的需求才去欣赏他们的,而是由于它们形式上的诱惑性才决定去欣赏 的。 三是反馈性。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受传者的反馈。这是因为,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传播者急于得到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了解信源被接受的程 度,以便修正改变信源的制作、修正和改变传播目标,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传播 工作,提高传播信息质量。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也要建立反馈机制,为了维护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注意信息的反馈。但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受者范围 广泛,全面收集反馈信息断无可能,他们只能靠有限的抽样样本、或者靠走马 观花式的典型调查作出估算。除此以外,大众传媒系统往往以各种方式,鼓励 受众直接给他们反馈信息。读者来信、听众观众热线电话,即属此类。 四是被择性。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性,多样性,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被

择性,教育对象往往依据自己的品德水平、接受方式、品德情感、品德兴趣 品德习惯选择大众传播媒介。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应注意提髙自己的质量,针对接受主体的情况,制作 信源,以获得范围更广的受众。但大众媒体也因此容易导致媚俗倾向。如有的 大众媒介采用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方式,制作品位低下的信源,淡化自身的社 会责任感,以争夺受众,这是一种应该加以密切注意的不良倾向。文化界的精 神产品,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个门类的新作迭出,佳作不断,文化园地鲜花盛开,呈现 出了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但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一些 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作品时有出现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 产生了不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出版物或影视单位为了争读者(观众对反映社会 阴暗面的报道过多,弘扬社会正面的作品较少;对所谓的“巨星”、“大款”炒炸过 多,宣扬英雄模范的事例极少;对港台、国外的生活方式表现过多,对中华民族勤劳 奉献的美德宣传太少,等等。大学生一般涉世不深辨别力不强,容易误把罂粟当鲜 花把不正确的、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 不健康的观念。目前在校园中,某些学生盲目崇拜歌星、影星一举成名的经历, 而对成功抱着侥幸的心理,忽视刻苦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就是明显的实例。处在社 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转变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深层次上来讲,当传统的计划经济整合模式被打破后,新的市 场经济整合模式形成之前,也就是从其结构重组到整合机制的确立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随着传统强力整合模式的逐步瓦解,新的整合模式的逐步形 成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在结构分化和重组的过程中出现冲突。伴随着结构分化瓦 解和结构冲突,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反复的调整、利益的再分配以及社会成员地位 角色的变更。这些反映在精神层面上,必然会对人们的行为选择造成迷惘与失范, 正是这种价值冲突和价值困惑造成了转型时期价值观的畸形。而这种现象在大 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从总体上讲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是与时代相吻合的。他们是新时代的产物。但对于大学生中价值观的严重的畸 形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与时 代的发展相吻合。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五是导向性。大众 传播媒介还具有主导舆论,创造舆论环境的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大众传播媒 介对所传播的信息筛选和解释而体现的。正如现代大众传播理论所指出的那样: 大众传播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的, 新闻媒介对事实的选择和解释就是这种理解的体现。媒介‘传播'的世界不是

9 择性,教育对象往往依据自己的品德水平、接受方式、品德情感、品德兴趣、 品德习惯选择大众传播媒介 。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质量,针对接受主体的情况,制作 信源,以获得范围更广的受众。但大众媒体也因此容易导致媚俗倾向。如有的 大众媒介采用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方式,制作品位低下的信源,淡化自身的社 会责任感,以争夺受众,这是一种应该加以密切注意的不良倾向。文化界的精 神产品,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个门类的新作迭出,佳作不断,文化园地鲜花盛开,呈现 出了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但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一些 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作品,时有出现,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 产生了不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出版物或影视单位为了争读者(观众),对反映社会 阴暗面的报道过多,弘扬社会正面的作品较少;对所谓的“巨星”、“大款”炒炸过 多,宣扬英雄模范的事例极少;对港台、国外的生活方式表现过多,对中华民族勤劳 奉献的美德宣传太少,等等。大学生一般涉世不深,辨别力不强,容易误把罂粟当鲜 花,把不正确的、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 不健康的观念。目前在校园中,某些学生盲目崇拜歌星、影星一举成名的经历, 而对成功抱着侥幸的心理,忽视刻苦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就是明显的实例。处在社 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转变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深层次上来讲,当传统的计划经济整合模式被打破后,新的市 场经济整合模式形成之前,也就是从其结构重组到整合机制的确立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随着传统强力整合模式的逐步瓦解,新的整合模式的逐步形 成,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在结构分化和重组的过程中出现冲突。伴随着结构分化瓦 解和结构冲突,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反复的调整、利益的再分配以及社会成员地位 角色的变更。这些反映在精神层面上,必然会对人们的行为选择造成迷惘与失范, 正是这种价值冲突和价值困惑造成了转型时期价值观的畸形。而这种现象在大 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从总体上讲,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是与时代相吻合的。他们是新时代的产物。但对于大学生中价值观的严重的畸 形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与时 代的发展相吻合。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是导向性。大众 传播媒介还具有主导舆论,创造舆论环境的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大众传播媒 介对所传播的信息筛选和解释而体现的。正如现代大众传播理论所指出的那样: “大众传播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的, 新闻媒介对事实的选择和解释就是这种理解的体现。媒介‘传播’的世界不是

世界本身,而是已经被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扭曲的, 变形的,但它总是被当作真实存在的世界传播给受众的。在大众传播无孔不入 的今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介对世界的选择和解释”。(居延安:《信 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4-185页。)思想品德信息 本身属于价值信息范畴,大众传播媒介要传播哪一类品德信息,对这类品德信 息作何种解释都鲜明地体现着宣传者的价值导向,而这种价值导向与大众传媒 的传播强度和广度相结合就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环境,而这种强大的社会舆 论导向和舆论环境又使得生活于其中的“受众”,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在提 倡什么、在限制什么、在反对什么,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选择压力,促使人 们去选择和接受那些社会大力提倡大力宣传的思想文化信息,从而影响人们思 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生命 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其“服务保证”作用,是无法回避 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 组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 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信息,达到对人民 群众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激励、调控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 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网络化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社会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一是社会的网 络化趋势,社会将由纵横联通的网络体系构成。国际互联网( INTERNET)是“‘信 息髙速公路”的开端,也是社会网络化的雏型。社会网络化将导致社会数字化 信息传输模式也发生根本变革,各个层次的信息日益连通、共容、呈交叉网络 状。二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知识成为要素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 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 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为基础,而知识的传播与获取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数 字化生存将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方向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

10 世界本身,而是已经被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扭曲的, 变形的,但它总是被当作真实存在的世界传播给受众的。在大众传播无孔不入 的今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介对世界的选择和解释”。(居延安:《信 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4—185页。)思想品德信息 本身属于价值信息范畴,大众传播媒介要传播哪一类品德信息,对这类品德信 息作何种解释都鲜明地体现着宣传者的价值导向,而这种价值导向与大众传媒 的传播强度和广度相结合就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环境,而这种强大的社会舆 论导向和舆论环境又使得生活于其中的“受众”,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在提 倡什么、在限制什么、在反对什么,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选择压力,促使人 们去选择和接受那些社会大力提倡大力宣传的思想文化信息,从而影响人们思 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生命 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其“服务保证”作用,是无法回避 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 组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 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信息,达到对人民 群众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激励、调控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 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网络化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社会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一是社会的网 络化趋势, 社会将由纵横联通的网络体系构成。 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信 息高速公路”的开端,也是社会网络化的雏型。社会网络化将导致社会数字化, 信息传输模式也发生根本变革,各个层次的信息日益连通、共容、呈交叉网络 状。二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知识成为要素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 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 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为基础,而知识的传播与获取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数 字化生存”将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方向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