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面面观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如何认识中药毒性 中药中毒的原因 与中药毒性有关的事件 怎样对待中药毒性 第一组课题报告 中药毒性在临床上应用 演讲者:陈文儿 组员:李建强王应超谭建高 李凡徐一鸣程梓轩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如何认识中药毒性 中药中毒的原因 与中药毒性有关的事件 怎样对待中药毒性 中药毒性在临床上应用 第一组课题报告 演讲者:陈文儿 组员:李建强 王应超 谭建高 李凡 徐一鸣 程梓轩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箭毒? 麻沸散? 蒙汗药?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药邪”一词的提出 。,戴人(即张子和)曰:公之疾,服热药 久矣,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可下三 百行。” i 张子和明确提出了“药邪”一词,发展了 药邪”致病论,丰富了病因学的内容
“药邪” 一词的提出 ,戴人(即张子和)曰:公之疾,服热药 久矣,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可下三 百行。 ” 张子和明确提出了“药邪” 一词,发展了 “药邪”致病论,丰富了病因学的内容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清代凌奂著《本草害利》,书中搜集古今 名医关于“药邪”的论述,主要有药物本 身性能之害、使用不当之害、炮制不当之 害和采收不当之害四个方面。 “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 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遂集各家 本草,补入药之害于病者,逐一加注,更 曰《本草害利》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清代凌奂著《本草害利》,书中搜集古今 名医关于“药邪”的论述,主要有药物本 身性能之害、使用不当之害、炮制不当之 害和采收不当之害四个方面。 “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 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 , “遂集各家 本草,补入药之害于病者,逐一加注,更 曰《本草害利》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医家对“药邪”的认识 。药即毒药的观念 《医学问答》日: “ 夫药本毒物,故神农 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 毒,以毒攻毒” 张景岳所谓的“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 以能治病,皆谓之毒 ”“大凡可辟邪安正 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等,皆是将防治疾 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 “毒药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医家对“药邪”的认识 药即毒药的观念 《医学问答》日: “夫药本毒物,故神农 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 毒,以毒攻毒……” 张景岳所谓的“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 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辟邪安正 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等,皆是将防治疾 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毒药”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药区分: 《神农本草经》提出了药物“有毒”、 “无毒”的区分, 以此将药物分为上、中、 下三品,并对三品药与毒性的关系作了论 述:“上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 无毒有毒,斟的其宜;下药多毒,不可久 服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药区分: 《神农本草经》提出了药物“有毒” 、 “无毒”的区分,以此将药物分为上、中、 下三品,并对三品药与毒性的关系作了论 述: “上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 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多毒,不可久 服。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病有久新,方 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 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 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 “病有久新,方 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 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 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明代李时珍明确地将有毒无毒药物区别开 来。在《本草纲目》所载1892种药物中, 性味下标明毒性者有350种之多;另一方面, 标注毒性的药物又有“大毒”、“有毒”、 “小毒”、“微毒”之别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明代李时珍明确地将有毒无毒药物区别开 来。在《本草纲目》所载1892种药物中, 性味下标明毒性者有350种之多;另一方面, 标注毒性的药物又有“大毒” 、 “有毒” 、 “小毒” 、 “微毒”之别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用毒原则(配伍),验毒解毒: 。《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 。《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炙学专著。书中指出对中 药进行炮制不仅能减低其毒性,还可提高疗效。 。在宋代时期,古人所提出的“十八反”,“十九畏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用毒原则(配伍),验毒解毒: 《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 《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炙学专著。书中指出对中 药进行炮制不仅能减低其毒性,还可提高疗效。 在宋代时期,古人所提出的 “十八反” , “十九畏”
总结 。对药物的畏惧 ⊙对药物有毒、无毒的区分 辨证地认识药物的利弊
总结 对药物的畏惧 对药物有毒、无毒的区分 辨证地认识药物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