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方法案例 面访调查法 面访调査是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并当场记录答案的一种面对面的调查 也就是说,面访调查一般都是访问者向被访问者作的面对面的直接调查,是通过口头交流方 式获取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 案例: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政府维新 变法时,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学习工业技术,以此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批青年远度重洋,求知域外。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共产 党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国在冷战格局中的阵营地位,出国留学以前苏联为主。 1978年以后,出国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据统计,1978-1996年间,我国前往世界 各地的留学人员累计达27万人,这其中国家公派的为4.4万,单位公派8.6万,剩下的13.9 万人属于自费出国.自90年代起历年在美国取得理工科专业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人数已经 超过中国自己授予的博士。只95年一年,就有2751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占 了当年各国留美学生所获博士总数的10%强,高居各国留美学生之首 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 方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所高校的随机抽取了301位大学生进行面访调查,了解 他们自身对于出国留学的意向及看法。 、你问我要去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在我们对五所大学301名大学生的面访调查中,,有211名有意向出国,比例超过了 70%,表明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流选择。相关分析显示,理工科学生有出国 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 据调查,在北大物理系,近年来该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已出国,目前该系有500 多人在美国。清华的水木清华BBS上1998年夏天发布了一条消息,清华计算机系某班35 人今年共拿到了89个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大部分是美国高校,而且大多都是名校),这意 味着,如果他们都想走的话,几乎都可以走。我们注意到,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名校 的一些系,出国已经成为本科生毕业后的常规选择。就象到北京来读书就要争取留京一样。 首选之地——美国 这次调查中,有意向出国的211名大学生中,最想去美国者达166人,占四分之三以上。 除美国独占鳌头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别为日本、加拿大和英国,不过它们都不足总数的1/10
1 市场调查方法案例 面访调查法 面访调查是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并当场记录答案的一种面对面的调查。 也就是说,面访调查一般都是访问者向被访问者作的面对面的直接调查,是通过口头交流方 式获取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 案例: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政府维新 变法时,派遣了一批青年志士去西方学习工业技术,以此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30 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批青年远度重洋,求知域外。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共产 党的早期革命家。解放后,由于中国在冷战格局中的阵营地位,出国留学以前苏联为主。 1978 年以后,出国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据统计,1978-1996 年间,我国前往世界 各地的留学人员累计达 27 万人,这其中国家公派的为 4.4 万,单位公派 8.6 万,剩下的 13.9 万人属于自费出国.自 90 年代起历年在美国取得理工科专业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人数已经 超过中国自己授予的博士。只 95 年一年,就有 2751 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占 了当年各国留美学生所获博士总数的 10%强,高居各国留美学生之首。 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有限公司于 1998 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 方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所高校的随机抽取了 301 位大学生进行面访调查,了解 他们自身对于出国留学的意向及看法。 一、你问我要去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在我们对五所大学 301 名大学生的面访调查中,,有 211 名有意向出国,比例超过了 70%,表明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流选择。相关分析显示,理工科学生有出国 意向的明显多于文科生。 据调查,在北大物理系,近年来该系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已出国,目前该系有 500 多人在美国。清华的水木清华 BBS 上 1998 年夏天发布了一条消息,清华计算机系某班 35 人今年共拿到了 89 个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大部分是美国高校,而且大多都是名校),这意 味着,如果他们都想走的话,几乎都可以走。我们注意到,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名校 的一些系,出国已经成为本科生毕业后的常规选择。就象到北京来读书就要争取留京一样。 二、首选之地──美国 这次调查中,有意向出国的 211 名大学生中,最想去美国者达 166 人,占四分之三以上。 除美国独占鳌头外,居二三四位的分别为日本、加拿大和英国,不过它们都不足总数的 1/10
历史资料显示,从1978-1996年的18年间,中国共有13.5万留学生去往美国,占此 期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50%。美国历史虽短,但学府林立,其大学教育以其高度开放 的姿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完成学业后就业相对容易, 因此,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东街的美国大使 馆门口站一会,你就能体会到这种和夏天一样的热浪 表一想去的国家 国别 人数 百分比(人数/234) 美国 70.9 日本 法国 2 0.9 英国 新加坡 3.4 加拿大 瑞士 荷 0.9 澳大利亚 255 2.1 德国 俄罗斯 234 100 ※注:该题有的同学想去的国家超过一个※ 三、去留之际 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国外大学先进的教 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国外发达的经 济条件和对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是部分大学生出国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认为国内 就业环境较差的只占1.9%,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出国是一种往更高处走的主动寻求发 展型的选择。 表二想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人数 百分比(人数/364 想去国外看一看,开阔视野 34.9
2 历史资料显示,从 1978-1996 年的 18 年间,中国共有 13.5 万留学生去往美国,占此 期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 50%。美国历史虽短,但学府林立,其大学教育以其高度开放 的姿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在完成学业后就业相对容易, 因此,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每年的七八月份,到秀水东街的美国大使 馆门口站一会,你就能体会到这种和夏天一样的热浪。 表一 想去的国家 国别 人数 百分比(人数/234〕 美国 166 70.9 日本 19 8.1 法国 2 0.9 英国 12 5.1 新加坡 8 3.4 加拿大 13 5.6 瑞士 1 0.4 荷兰 2 0.9 澳大利亚 5 2.1 德国 5 2.1 俄罗斯 1 0.4 总计 234 100 ※注:该题有的同学想去的国家超过一个※ 三、去留之际 开阔视野和国外较好的学习条件成为大学生选择出国的主要原因。国外大学先进的教 育设备,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国外发达的经 济条件和对自身专业前途的选择,也是部分大学生出国的理由,值得一提的是,认为国内 就业环境较差的只占 1.9%,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出国是一种往更高处走的主动寻求发 展型的选择。 表二 想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人数 百分比(人数/364) 想去国外看一看,开阔视野 127 34.9
国外的学习条件较好 28.8 所学专业在国外更有前途 49 13.5 国外的经济较发达,有吸引力 12.6 受同学、朋友、父母的影响 4.4 其它 14 国内就业环境较差 总计 364 100 ※注:该题为多选题※ 在选择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中,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是比较多的学生的观点,另外联 系学校,签证,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费,买生活用品都需要不菲的费用。承受能力不足使 一些同学望而却步。签证的道路也充满了艰难险阻. 表三不打算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不打算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人数 百分比(人数/143) 在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 53 37.1 家庭环境不允许 14.7 成本较高,且成功与否有一定随机性(如签证) 13.3 文化差异较大,很难融合 15 10.5 考托、考G难度较大 专业不适合在国外发展 4.9 其他 9.8 总计 143 ※注:该题为多选题※ 四、归去来兮 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如果出国了,毕业后肯定会回国工作的占44.1%,据统计, 1978-1996自费出国留学13.9万留学人员中回国者仅有3000人,比例仅为2%,希望调查 对象在国外留学毕业的那一天依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图二毕业后,是否回国工作
3 国外的学习条件较好 105 28.8 所学专业在国外更有前途 49 13.5 国外的经济较发达,有吸引力 46 12.6 受同学、朋友、父母的影响 16 4.4 其它 14 3.8 国内就业环境较差 7 1.9 总计 364 100 ※注:该题为多选题※ 在选择不想出国的大学生中,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是比较多的学生的观点,另外联 系学校,签证,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费,买生活用品都需要不菲的费用。承受能力不足使 一些同学望而却步。签证的道路也充满了艰难险阻. 表三 不打算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不打算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人数 百分比(人数/143) 在国内发展并不比国外差 53 37.1 家庭环境不允许 21 14.7 成本较高,且成功与否有一定随机性 (如签证) 19 13.3 文化差异较大,很难融合 15 10.5 考托、考 G 难度较大 14 9.8 专业不适合在国外发展 7 4.9 其他 14 9.8 总计 143 100 ※注:该题为多选题※ 四、归去来兮 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如果出国了,毕业后肯定会回国工作的占 44.1%,据统计, 1978-1996 自费出国留学 13.9 万留学人员中回国者仅有 3000 人,比例仅为 2%,希望调查 对象在国外留学毕业的那一天依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图二 毕业后,是否回国工作
尚未考虑 苗定不会甸国工作 肯定国国工作 可能回国工作 五、利弊之辩 这次调查中,所有被调查对象都对出国对于国家的利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很有 利或有利的总共占61.1%,认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总共占16% 表四出国学习对国家的利弊 是否有利 人数 百分比 很有利 有利 161 一般 不太有利 很不利 总计 301 100 在这次调查中,设置了一道开放题让被访者谈一谈对出国留学的看法,结果统计发现 大学生们倾向于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探讨出国的价值和意义。这大概和我们的教育方向 有关。很多的学生强调出国是件好事,但学成后应回国为祖国作贡献,正如北大的周同学 所说,“良禽择木而栖,但不应忘本”;有的同学认为国家也应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海 外学子学成回国;也有认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着出去的多,回来的少。人才外流的现象。这些留 学生们,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作有着切身的了解,实为国 家发展所必需。但是怎样才能回来,什么情况下会回来应该是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让他 们回来,政府能够、应该作些什么?人才的保有是国家间竞争的一种形式。在全球化浪潮
4 五、利弊之辩 这次调查中,所有被调查对象都对出国对于国家的利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很有 利或有利的总共占 61.1%,认为很不利或不太有利的总共占 16%。 表四 出国学习对国家的利弊 是否有利 人数 百分比 很有利 23 7.6 有利 161 53.5 一般 69 22.9 不太有利 46 15.3 很不利 2 .7 总计 301 100 在这次调查中,设置了一道开放题让被访者谈一谈对出国留学的看法,结果统计发现: 大学生们倾向于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探讨出国的价值和意义。这大概和我们的教育方向 有关。很多的学生强调出国是件好事,但学成后应回国为祖国作贡献,正如北大的周同学 所说,“良禽择木而栖,但不应忘本”;有的同学认为国家也应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海 外学子学成回国;也有认为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存在着出去的多,回来的少。人才外流的现象。这些留 学生们,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作有着切身的了解,实为国 家发展所必需。但是怎样才能回来,什么情况下会回来应该是着重考虑的问题。为了让他 们回来,政府能够、应该作些什么?人才的保有是国家间竞争的一种形式。 在全球化浪潮
的推动下,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出国学习对个人来说是自我发展的应有之 义。中国也确实从来没有这样迫切的被世界接纳的需要。如果我们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国 家、民族观念对留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应该考虑切实改革国内的竞争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培养出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土壤,留学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 国人才流动的出超转变为入超也并非不可能
5 的推动下,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出国学习对个人来说是自我发展的应有之 义。中国也确实从来没有这样迫切的被世界接纳的需要。如果我们想留住人才,空洞的国 家、民族观念对留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应该考虑切实改革国内的竞争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培养出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的土壤,留学生回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 国人才流动的出超转变为入超也并非不可能
小组座谈法 小组座谈法( Group discussions)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会 议座谈形式,同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的调查方法。 案例: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营销时代的市场竞争正越来越体现为品牌的竞争。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塑造,正 如联合利华前董事长 Michael Perry所说,“如同鸟儿筑巢一样,用随手摘取的稻草杂物 建造而成。”进行品牌形象研究,即是通过市场分析工具,在解析不同消费者的品牌印象 的基础上,勾勒出某一品牌的特有气质,从而为品牌资产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是选择定性还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取决于调查的目的而非时间与金钱。在品牌形象研 究方面 :与定量的区别何在呢?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目的 对于潜在的原因和动机得到一把得到的信息定量化并从样本推知 个定性的认识 总体 样本 少量非代表性的个案 大量的代表性的个案 调查方法小组座谈、深度访问 入户访问、街头定点访问 结果 产生一个初步的概念 得到一个可以指导行动的结论 三、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 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除应遵循定量市场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定义客户问题、研究设 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向客户陈述等),还应特别注意: 1、预先的定性研究 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时,无论时间、预算的限制如何,都必须先进行一些定性 研究,以使研究人员了解消费者用以描述该类商品及研究品牌的基本尺度。 2、确定过滤条件 调査对象的过滤条件决定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如对某微波炉的品牌形象研究中,如 6
6 小组座谈法 小组座谈法(Group discussions)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会 议座谈形式,同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的调查方法。 案例: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一、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营销时代的市场竞争正越来越体现为品牌的竞争。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塑造,正 如联合利华前董事长 Michael Perry 所说,“如同鸟儿筑巢一样,用随手摘取的稻草杂物 建造而成。”进行品牌形象研究,即是通过市场分析工具,在解析不同消费者的品牌印象 的基础上,勾勒出某一品牌的特有气质,从而为品牌资产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品牌形象研究? 是选择定性还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取决于调查的目的而非时间与金钱。在品牌形象研 究方面,定性与定量的区别何在呢?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目的 对于潜在的原因和动机得到一 个定性的认识 把得到的信息定量化并从样本推知 总体 样本 少量非代表性的个案 大量的代表性的个案 调查方法 小组座谈、深度访问 入户访问、街头定点访问 结果 产生一个初步的概念 得到一个可以指导行动的结论 三、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 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除应遵循定量市场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定义客户问题、研究设 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向客户陈述等),还应特别注意: 1、预先的定性研究 在进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时,无论时间、预算的限制如何,都必须先进行一些定性 研究,以使研究人员了解消费者用以描述该类商品及研究品牌的基本尺度。 2、确定过滤条件 调查对象的过滤条件决定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如对某微波炉的品牌形象研究中,如
调查对象为全体市民,则调查结果代表现有和潜在消费者的意见:如调查对象为家中有微 波炉的受访者,则调查结果代表现有消费者的意见:如调查对象为使用某品牌微波炉的受 访者,则调查结果代表品牌使用者的意见 在确定过滤条件时,还需要考虑依据该条件是否能够找到足够的受访者,通过何种数 据采集方法才能有效找到该类受访者 3、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入户访问结果具有推断调查对象总体的意义,所以大多数的品牌形象 研究都以此为主要的数据采集方法。街头定点访问有利于找到满足某些过滤条件(如未来 年内准备购买彩色电视机)的受访者,一般要求在街头拦截访问,在找到合格的受访者 后,邀请其到附近的一间工作室中,由访问员对其进行访问。 4、使用指标体系设计问卷 研究经验显示,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设计问卷,能够有效保 证研究质量 5、通过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市场现状图、品牌定位图等研究模型,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最重要的研究结论 并使之一目了然 四、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定性研究? 在小组座谈中,使用一些研究技巧可以有效刺激受访者的想象力,从而获得更多有关 品牌的信息: 1、开放式讨论 对你来说,这个品牌有什么意义? 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而不是其他品牌?它和别的品牌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要向别人介绍这个品牌,你会怎么说? 你觉得这个品牌是什么样的人用的? 2、拟人化 如果这个品牌是一个人,它的性别、年龄为何? 它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它的衣着打扮是什么样子 它平常有哪些爱好?有什么样的休闲娱乐活动? 3、词汇联想 提到这个品牌,你最先想到的3个形容词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3个形容词?
7 调查对象为全体市民,则调查结果代表现有和潜在消费者的意见;如调查对象为家中有微 波炉的受访者,则调查结果代表现有消费者的意见;如调查对象为使用某品牌微波炉的受 访者,则调查结果代表品牌使用者的意见。 在确定过滤条件时,还需要考虑依据该条件是否能够找到足够的受访者,通过何种数 据采集方法才能有效找到该类受访者。 3、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入户访问结果具有推断调查对象总体的意义,所以大多数的品牌形象 研究都以此为主要的数据采集方法。街头定点访问有利于找到满足某些过滤条件(如未来 一年内准备购买彩色电视机)的受访者,一般要求在街头拦截访问,在找到合格的受访者 后,邀请其到附近的一间工作室中,由访问员对其进行访问。 4、使用指标体系设计问卷 研究经验显示,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设计问卷,能够有效保 证研究质量。 5、通过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市场现状图、品牌定位图等研究模型,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最重要的研究结论, 并使之一目了然。 四、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定性研究? 在小组座谈中,使用一些研究技巧可以有效刺激受访者的想象力,从而获得更多有关 品牌的信息: 1、开放式讨论 • 对你来说,这个品牌有什么意义? • 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而不是其他品牌?它和别的品牌有什么不同? • 如果你要向别人介绍这个品牌,你会怎么说? • 你觉得这个品牌是什么样的人用的? 2、拟人化 • 如果这个品牌是一个人,它的性别、年龄为何? • 它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它的衣着打扮是什么样子? • 它平常有哪些爱好?有什么样的休闲娱乐活动? 3、词汇联想 • 提到这个品牌,你最先想到的 3 个形容词是什么? • 为什么是这 3 个形容词?
4、隐喻及类比 如果这个品牌是动物,它会是那一种动物? 如果这个品牌是人,它会是什么性别、年龄、职业? 5、属性归类 本方法进行的方式是准备受测品牌及其竞争品牌,然后要求消费者以他们自己的分类 标准来将这些品牌分组,此动作不断重复,直到消费者无法想出其他用来分组的“区隔元 素”:接着由消费者解说其标准及呈现分类结果
8 4、隐喻及类比 • 如果这个品牌是动物,它会是那一种动物? • 如果这个品牌是人,它会是什么性别、年龄、职业? 5、属性归类 本方法进行的方式是准备受测品牌及其竞争品牌,然后要求消费者以他们自己的分类 标准来将这些品牌分组,此动作不断重复,直到消费者无法想出其他用来分组的“区隔元 素”;接着由消费者解说其标准及呈现分类结果
电话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如果问卷回收率太低,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补救措施之一就是 电话调查。在通讯技术发达,电话较普及的情况下,电话调查也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调查方进 行市场调查。 案例:调查显示:公众对当前基础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偏低 多项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支出计划中的第一大项。可见教育作为 个庞大的产业,其缺乏的不是市场发展空间。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受 访者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表示满意。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 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教育体制不进行根本变革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大多数公众对其效 果不抱很大希望 该项调査由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用电话访 问的方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1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北京居 民。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北京有电话的居民。 公众对基础教育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目前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中,表示“很满意”和“比较 满意”的比例只有18%,而明确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比例则达到32%,半 数受访者认为只是“一般”。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将教育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的服务来看,当前尽管家庭对教育的 需求非常迫切,对教育的投入也很慷慨,然而,教育所提供的效果及价值并不能令其间的消 费者(包括家长和孩子)满意。在教育作为一种近乎免费的供给或者尽管价格高昂但供不应 求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满意似乎关系不大:但是随着公众对教育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教育 产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如何让教育的出资者和受教育者满意将是一个全新课题 二、全面发展:不可触摸的海市蜃楼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 展”。其次是“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和“学生负担太重”,比例均接近四分之一。看来学生的 发展前途是大家比较认同的共性问题,而家庭负担(教育费用)和学生负担也是反映比较集 中的问题 研究人员认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既可以包括德、智、体、美、劳 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舞台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可 以包括动手动脑能力、自控自立能力、言谈举止等素质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当前对于学生(甚 至到学龄前及幼儿园期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升学” 成为了学生成长期间不可替代的首选目标,“学习成绩”成为了评价的首选标准。只要学习 成绩好,其他差一些关系不大:而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即使再突出,也只是“没有 办法的办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对于个人成长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依然感到信心不 一些受访家长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看重,即使开办一些“音乐班”、 “美术班”之类的课外活动,也无非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甚至是学校和教师“创收”的一种
9 电话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如果问卷回收率太低,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补救措施之一就是 电话调查。在通讯技术发达,电话较普及的情况下,电话调查也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调查方进 行市场调查。 案例:调查显示:公众对当前基础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偏低 多项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支出计划中的第一大项。可见教育作为 一个庞大的产业,其缺乏的不是市场发展空间。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 20%的受 访者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表示满意。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 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教育体制不进行根本变革情况下“减轻学生负担”,大多数公众对其效 果不抱很大希望。 该项调查由北京科思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于 2000 年 2 月底在北京实施,调查采用电话访 问的方法,共完成有效问卷 201 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 18-60 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北京居 民。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北京有电话的居民。 一、公众对基础教育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目前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中,表示“很满意”和“比较 满意”的比例只有 18%,而明确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比例则达到 32%,半 数受访者认为只是“一般”。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将教育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的服务来看,当前尽管家庭对教育的 需求非常迫切,对教育的投入也很慷慨,然而,教育所提供的效果及价值并不能令其间的消 费者(包括家长和孩子)满意。在教育作为一种近乎免费的供给或者尽管价格高昂但供不应 求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满意似乎关系不大;但是随着公众对教育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教育 产业内部竞争的加剧,如何让教育的出资者和受教育者满意将是一个全新课题。 二、全面发展:不可触摸的海市蜃楼?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 展”。其次是“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和“学生负担太重”,比例均接近四分之一。看来学生的 发展前途是大家比较认同的共性问题,而家庭负担(教育费用)和学生负担也是反映比较集 中的问题。 研究人员认为,“全面发展”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既可以包括德、智、体、美、劳 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舞台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可 以包括动手动脑能力、自控自立能力、言谈举止等素质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当前对于学生(甚 至到学龄前及幼儿园期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升学” 成为了学生成长期间不可替代的首选目标,“学习成绩”成为了评价的首选标准。只要学习 成绩好,其他差一些关系不大;而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即使再突出,也只是“没有 办法的办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对于个人成长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依然感到信心不 足。 一些受访家长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看重,即使开办一些“音乐班”、 “美术班”之类的课外活动,也无非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甚至是学校和教师“创收”的一种
途径,他们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升学率上,这才是评价他们业绩的标准;而家长对学生“全面 发展”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要么是“望子成龙”型,无论喜欢与否,只要是家长认为“好” 的,“有用”的,没有兴趣也要学;要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型,对升学和高考有着无比 深刻”的认识—一没有文凭,这辈子就是受苦挨累的命!因此,凡是认为与升学与高考无 关的兴趣一律消失,专心读书才是根本,哪怕是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社会经验 三千多年前,中国的教育家孔子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 的今天,我们依然还在问着“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三、学生减负:跷跷板效应? 调查显示,众多家长对于学生所承受的课业负担,是既心疼又无可奈何。又有哪个家长不 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但是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又只能硬起心肠“添砖 加瓦”。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减负令”对于孩子无疑是一道大赦圣旨,然而深谋远虑的家长(或者 未来的家长)又是如何看待“减负”的呢? 对于北京地区的中小学采取的“减负”措施,认为“非常有效”的只有3,2%,认为有 些效果的占389%,认为“效果很小”的占447%,还有132%的受访者认为“会有负面 作用”。在对待“是否担心减负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问题时,表示担心和表示不担心的 比例大致各占一半 可以看出,多数的受访家庭对于当前的“减负”效果还是不乐观的,对他们而言,教育 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快乐,而是为了“学到有用的东西”。如果能够让孩子在轻松的 环境下取得好成绩当然更好,否则只能继续学习古人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精神了。 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调查中一些家长指出,“减负与按分升学不相符”,“减 负应落实到实处,考试升学制度应改革”。看来如果高考的“指挥棒”继续在头上挥舞,那 么形式上的“减负”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瓶颈”依然存在,“独木桥依然还是独木桥 无论是心理上的压力(竞争压力)还是现实压力(升学与高考)都没有得到缓解 调查发现,还有一些家长存在这样一些想法:“在学校里教育要加强,不要给家长添负 担”;“(减负)不要说做就做,一点过度时间者没有”;“老师对学生应负99%的负责”。看 来学生“减负”之后,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成了一个新问题,既然学校宣布了对孩子 的解放,那么孩子的时间安排问题就只能交给家长。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颇让一些家长 感到很头疼 四、教育支出:依然是“周瑜打黄盖”? 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对一般家庭的压力是很明显的。表示“负担很重”的占9%,表示 比较重”的占473%,而认为“不太重”和“没有压力”的受访者只占10%。然而,当问 到“如果需要,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时,还是有58.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 “肯定会增加”,而明确表示“不太会”的只占2.5%。 科思瑞智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教育的投入方面,多数家庭还是愿意继续在教育方面增 加投入的,哪怕需要因此削减其他方面的家庭开支。然而,如何能够让家长的教育投入觉得 心安理得”,让家长感到“物有所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持续压力下的高投入与低 满意度的不适当关系必将影响教育产业的正常发展。如果说以前是因为无可奈何或是无可选 择,那么随着教育产业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多样化,国外的教育机构不仅将招收学生的目光扩
10 途径,他们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升学率上,这才是评价他们业绩的标准;而家长对学生“全面 发展”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要么是“望子成龙”型,无论喜欢与否,只要是家长认为“好” 的,“有用”的,没有兴趣也要学;要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型,对升学和高考有着无比 “深刻”的认识——没有文凭,这辈子就是受苦挨累的命!因此,凡是认为与升学与高考无 关的兴趣一律消失,专心读书才是根本,哪怕是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社会经验。 三千多年前,中国的教育家孔子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 的今天,我们依然还在问着“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三、学生减负:跷跷板效应? 调查显示,众多家长对于学生所承受的课业负担,是既心疼又无可奈何。又有哪个家长不 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但是一想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出路,又只能硬起心肠“添砖 加瓦”。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减负令”对于孩子无疑是一道大赦圣旨,然而深谋远虑的家长(或者 未来的家长)又是如何看待“减负”的呢? 对于北京地区的中小学采取的“减负”措施,认为“非常有效”的只有 3.2%,认为有 一些效果的占 38.9%,认为“效果很小”的占 44.7%,还有 13.2%的受访者认为“会有负面 作用”。在对待“是否担心减负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问题时,表示担心和表示不担心的 比例大致各占一半。 可以看出,多数的受访家庭对于当前的“减负”效果还是不乐观的,对他们而言,教育 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快乐,而是为了“学到有用的东西”。如果能够让孩子在轻松的 环境下取得好成绩当然更好,否则只能继续学习古人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精神了。 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调查中一些家长指出,“减负与按分升学不相符”,“减 负应落实到实处,考试升学制度应改革”。看来如果高考的“指挥棒”继续在头上挥舞,那 么形式上的“减负”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瓶颈”依然存在,“独木桥依然还是独木桥”。 无论是心理上的压力(竞争压力)还是现实压力(升学与高考)都没有得到缓解。 调查发现,还有一些家长存在这样一些想法:“在学校里教育要加强,不要给家长添负 担”;“(减负)不要说做就做,一点过度时间者没有”;“老师对学生应负 99%的负责”。看 来学生“减负”之后,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成了一个新问题,既然学校宣布了对孩子 的解放,那么孩子的时间安排问题就只能交给家长。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颇让一些家长 感到很头疼。 四、教育支出:依然是“周瑜打黄盖”? 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对一般家庭的压力是很明显的。表示“负担很重”的占 9%,表示 “比较重”的占 47.3%,而认为“不太重”和“没有压力”的受访者只占 10%。然而,当问 到“如果需要,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时,还是有 58.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 “肯定会增加”,而明确表示“不太会”的只占 2.5%。 科思瑞智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教育的投入方面,多数家庭还是愿意继续在教育方面增 加投入的,哪怕需要因此削减其他方面的家庭开支。然而,如何能够让家长的教育投入觉得 “心安理得”,让家长感到“物有所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持续压力下的高投入与低 满意度的不适当关系必将影响教育产业的正常发展。如果说以前是因为无可奈何或是无可选 择,那么随着教育产业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多样化,国外的教育机构不仅将招收学生的目光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