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城市管理体制
第一节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概况 城市管理体制的含乂与类型 )城市管理体制的含义 般认为,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的组织 形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是整 个国家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具体地说,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由城市管 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方 式的确定以及管理机制的运用等综合起来 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体系
第一节 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概况 • 一、城市管理体制的含义与类型 • (一)城市管理体制的含义 • 一般认为,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的组织 形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是整 个国家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 具体地说,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由城市管 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方 式的确定以及管理机制的运用等综合起来 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体系
城市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城市管理体制范围很广,包括城市 的政治管理体制、财税金融等经济管理体制 以及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管理体制, 是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 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仅指墟行政管理机 构设置、地位、职责和内部权责关系及相关 规章制度通过一定方式和形式构成的具有某 种格局的整体,包含的范围较小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
• 城市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城市管理体制范围很广,包括城市 的政治管理体制、财税金融等经济管理体制 以及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管理体制, 是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 • 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仅指城市行政管理机 构设置、地位、职责和内部权责关系及相关 规章制度通过一定方式和形式构成的具有某 种格局的整体,包含的范围较小。 •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狭义的城市管理体制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内部关系 城市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核心是城 市管理各机构间的职、权、责的配置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城市管理系统内各机构的职能及权责关系。 ·2.市\区\街道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关系 ·3.城市政府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 (二)城市管理体制的内部关系 • 城市管理体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核心是城 市管理各机构间的职、权、责的配置问题。 •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 1.城市管理系统内各机构的职能及权责关系。 • 2.市\区\街道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关系 • 3.城市政府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城市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外在环境型(不干预型) 2.全面干预型(计划经济) ·3.有限干预型(市场失灵)
• 三、城市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 1.外在环境型(不干预型) • 2.全面干预型(计划经济) • 3.有限干预型(市场失灵)
四、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1949年以后,我国城市管理体制发展的历 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与调整期(1949年—1965 年) 初期,带有一些军事化色彩,不少城市都 设立了治安委员会这样的机构。 形成和巩固了按口设置委办的格局,逐步 形成高度集中和集权的城市管理体制
• 四、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 1949年以后,我国城市管理体制发展的历 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建立与调整期(1949年—1965 年)。 • 初期,带有一些军事化色彩,不少城市都 设立了治安委员会这样的机构。 • 形成和巩固了按口设置委办的格局,逐步 形成高度集中和集权的城市管理体制
第二阶段,分化与改组期(1966年-1976年) 这一阶段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原有城市政府机构大多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的状态 “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城市政府和党委的 工作,其下属机构设组,先有批斗组、毛主席著作 学习组、组织机构组、夺权组、抓革命促使重组和 建立革命秩序组,以后又逐步演变和形成了办事组、 政治组、文教组、工交城镇组、财贸组、农村组、 计划组、政法组、外事组、专案组和接待组的基本 格局,使城市管理体制由茨淡的“军事色彩”向浓 浓的“革命色彩”转变
• 第二阶段,分化与改组期(1966年—1976年)。 • 这一阶段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原有城市政府机构大多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的状态。 “革命委员会” 取代了原来的城市政府和党委的 工作,其下属机构设组,先有批斗组、毛主席著作 学习组、组织机构组、夺权组、抓革命促使重组和 建立革命秩序组,以后又逐步演变和形成了办事组、 政治组、文教组、工交城镇组、财贸组、农村组、 计划组、政法组、外事组、专案组和接待组的基本 格局,使城市管理体制由淡淡的“军事色彩”向浓 浓的“革命色彩”转变
·第三阶段,改革与探索期(1977年—1992年)。 20世纪70年代末各地城市政府陆续恢复了文革前 的机构设置,并陆续增设了一些新的经济管理机 构,结果出现一些机构臃肿的现象 ·1982年,中央着手进行了改革,经济管理机构改 为公司,业务相近的机构合并,调整精简城市管 理的内部机构。同时,实行简政放权,赋予区级 政府一定的权力,区一级对口设立相应机构,并 界定了市、区两级的职责权限和任务分工 1983年1月到1984年6月,推广和实行市领导县 的管理体制
• 第三阶段,改革与探索期(1977年—1992年)。 20世纪70年代末各地城市政府陆续恢复了文革前 的机构设置,并陆续增设了一些新的经济管理机 构,结果出现一些机构臃肿的现象。 • 1982年,中央着手进行了改革,经济管理机构改 为公司,业务相近的机构合并,调整精简城市管 理的内部机构。同时,实行简政放权,赋予区级 政府一定的权力,区一级对口设立相应机构,并 界定了市、区两级的职责权限和任务分工。 • 1983年1月到1984年6月,推广和实行市领导县 的管理体制
·第四阶段,转型与发展期(1992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步子迈 得最快、成果也最显著的时期 城市管理的职能体系也渐臻明确,重新分 配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试图 扭转“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 并着手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 题等
• 第四阶段,转型与发展期(1992年至今)。 • 这一阶段是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步子迈 得最快、成果也最显著的时期。 • 城市管理的职能体系也渐臻明确,重新分 配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试图 扭转“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 并着手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问 题等
·五、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 (一)建管合一、直接管理型 这种模式将城市规划职能同城市建设与管理分离, 突出“规划领先”的原则 一些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城市,如上海、大连、珠 海、海口、厦门等,都先后采取了该管理模式。 实践中,该模式仍然把城市建设作为侧重点,而 相关的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足够的指示,“重 建轻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 五、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 • (一)建管合一、直接管理型。 • 这种模式将城市规划职能同城市建设与管理分离, 突出“规划领先”的原则。 • 一些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城市,如上海、大连、珠 海、海口、厦门等,都先后采取了该管理模式。 • 实践中,该模式仍然把城市建设作为侧重点,而 相关的城市管理职能并未引起足够的指示,“重 建轻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