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密仪器设计1 课程代码: 学分/学时:4/64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现代图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要求: 1、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型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习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决 精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3、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某些典型零、部件的精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措 施: 4、了解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实验方法:初步具有某些零、部件的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能力:
《精密仪器设计 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密仪器设计 1 课程代码: 学 分 / 学 时:4/64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现代图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要求: 1、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型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习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决 精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3、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某些典型零、部件的精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措 施; 4、了解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实验方法;初步具有某些零、部件的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能力;
5、掌握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用: 6、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AutoCAD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某些典型机构及零、 部件的程序设计方法。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课堂讲授 课堂小自学 作业 实验 课堂整体 测验 献度 知知识体系 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要求能够综合运用 W “现代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知识,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 W √WW W > 力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W W W WW WW W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W W W √W W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V W W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W W W W √N W 终生学习的能力 V W W 组织管理能力 W 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W W W N 素志存高远、意志坚强 V V 质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W W V W W W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W W N 注: “√”的数量从1一3,代表贡献的大小
5、掌握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用; 6、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AutoCAD 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某些典型机构及零、 部件的程序设计方法。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课堂讲授 课堂小 测验 自学 作业 实验 课堂整体 贡献度 知 识 知识体系 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要求能够综合运用 “现代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知识,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能 力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 力 √ √√ √ √√√ √√ √√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 √√√ √√ √√√ √√ √√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 √√√ √√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 √√ √√ √√√ √√√ √√√ 终生学习的能力 √√ √√ √√ 组织管理能力 √√ √ 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 √√ √√√ √√ √√ 素 质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 √ √ √ √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 √ √ √√ √√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堂教学讨论 作业及要求自学及要求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绪论 0.5学时 0.5学时课堂教 每章课后均 讲授《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体系结 学中融 有作业进行 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注意事 入课堂 强化练习。 项。 第一章精密机械设2学时 2学时 小 测 重点掌握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计算 计的基础知识 验、提 2学时,自学 (强度包含载荷和应力、零件的整体 问及小 强度、零件的表面接触强度,刚 组讨论 精密机械设 计的基础知 度),了解振动稳定性,掌握误差估 算及分类,了解工艺性、标准化、系 识。 列化和通用化概念,重点掌握零件设 计方法中的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工程材料和4学时 4学时 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指标, 热处理 重点掌握表征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 标:应力极限、弹性模量、硬度:了 4学时,初步 解常用的工程材料,重点掌握黑色金 了解金属材 属材料:常用钢分类、优质碳素结构 料的力学性 钢、合金结构钢(合金渗碳钢、调质 能指标、钢 钢),重点掌握有色金属材料:铜及 的分类,了 铜合金(黄铜、锡青铜、铝青铜、铍 解钢的热处 青铜)、铝及铝合金(硬铝合金),重 理类型。 点掌握钢的热处理:退火、正火、淬 火、回火、表面淬火、渗碳、氮化、 电镀、化学处理、涂漆:了解材料的 选用原则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堂教学 讨论 作业及要求 自学及要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绪论 0.5 学时 0.5 学时 课堂教 学中融 入课堂 小 测 验、提 问及小 组讨论 每章课后均 有作业进行 强化练习。 / 讲授《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体系结 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注意事 项。 第一章 精密机械设 计的基础知识 2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自学 精密机械设 计的基础知 识。 重点掌握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计算 (强度包含载荷和应力、零件的整体 强度、零件的表面接触强度,刚 度),了解振动稳定性,掌握误差估 算及分类,了解工艺性、标准化、系 列化和通用化概念,重点掌握零件设 计方法中的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工程材料和 热处理 4 学时 4 学时 4 学时,初步 了解金属材 料的力学性 能指标、钢 的分类,了 解钢的热处 理类型。 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指标, 重点掌握表征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 标:应力极限、弹性模量、硬度;了 解常用的工程材料,重点掌握黑色金 属材料:常用钢分类、优质碳素结构 钢、合金结构钢(合金渗碳钢、调质 钢),重点掌握有色金属材料:铜及 铜合金(黄铜、锡青铜、铝青铜、铍 青铜)、铝及铝合金(硬铝合金),重 点掌握钢的热处理:退火、正火、淬 火、回火、表面淬火、渗碳、氮化、 电镀、化学处理、涂漆;了解材料的 选用原则
第三章零件的几何8学时 8学时 了解零件加工误差分类,掌握互换性 精度 定义: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8学时,初步 轴与孔、尺寸、尺寸偏差和尺寸公 了解尺寸公 差、配合、极限制与配合制:重点掌 差、形位公 握光滑圆柱件的极限与配合及其选 差及表面粗 择: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 粮度的表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掌握形状与位置 征。 公差的定义与标注,重点掌握公差原 则中的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掌握表 面粗糙度及其选择。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8学时 8学时 8学时,了解 了解运动副及其分类,重点掌握平面 结构分析 运动副、平 运动副的高副和低副: 掌握平面机构 面机构运动 的运动简图的绘制:重点掌据平面机 简图的绘 构自由度及其计算:掌握平面机构的 制、平面机 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重点掌握平面 构自由度计 机构的高副低代。 算、结构分 析及组成原 理。 第五章平面连杆机7.5学时 7.5学时 8学时,初步 掌握较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曲柄 构 掌握较链四 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 杆机构基本 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含有 型式及演化 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重点掌握 形式、曲柄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掌握 存在条件和 平面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行 平面四杆机 程速度变化系数、死点位置概念:了 构的参数。 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六章 凸轮机构4学时 4学时 4学时,初步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重点掌握从动 掌握凸轮机 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图解法设计平 构从动件常 面凸轮轮廓,掌握解析法设计平面凸 用运动规律
第三章 零件的几何 精度 8 学时 8 学时 8 学时,初步 了解尺寸公 差、形位公 差及表面粗 粮度的表 征。 了解零件加工误差分类,掌握互换性 定义;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轴与孔、尺寸、尺寸偏差和尺寸公 差、配合、极限制与配合制;重点掌 握光滑圆柱件的极限与配合及其选 择: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掌握形状与位置 公差的定义与标注,重点掌握公差原 则中的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掌握表 面粗糙度及其选择。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 结构分析 8 学时 8 学时 8 学时,了解 运动副、平 面机构运动 简图的绘 制、平面机 构自由度计 算、结构分 析及组成原 理。 了解运动副及其分类,重点掌握平面 运动副的高副和低副;掌握平面机构 的运动简图的绘制;重点掌握平面机 构自由度及其计算;掌握平面机构的 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重点掌握平面 机构的高副低代。 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 构 7.5 学时 7.5 学时 8 学时,初步 掌握铰链四 杆机构基本 型式及演化 形式、曲柄 存在条件和 平面四杆机 构的参数。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曲柄 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 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含有 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 ),重点掌握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掌握 平面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行 程速度变化系数、死点位置概念;了 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六章 凸轮机构 4 学时 4 学时 4 学时,初步 掌握凸轮机 构从动件常 用运动规律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重点掌握从动 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图解法设计平 面凸轮轮廓,掌握解析法设计平面凸
及凸轮机构 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 基本尺寸确 定。 定。 第七章摩擦轮传4学时 4学时 4学时,初步 掌握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弹性滑 动和带传动 掌握摩擦轮 动及打滑)、传动比计算、法向力及 传动、带传 作用在轴上的载荷,了解摩擦无级变 动的工作原 速器,重点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掌 理,了解V 握同步带传动,了解其它带传动(送 带传动和同 孔带、拖运式带传动)。 步带传动设 计。 第八章 齿轮传动24学时 24学时 24学时,初 重点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重点 步掌握齿廓 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形成、性质、渐开 啮合基本定 线方程式,掌握渐开线齿廓满足啮合 律、渐开线 基本定律的证明,掌握渐开线齿廓各 形成、性 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几何尺寸的计 质、方程 算,重点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 式,初步 动: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正确 解渐开线齿 安装和可分性、连续传动条件,掌握 廓啮合过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小 程、正确 齿数,了解变位齿轮:采用变位齿轮 合条件,掌 的原因、变位齿轮及其特点、最小变 握正确安装 位系数、变位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 知日「分性 算、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掌握斜齿 连续传动条 圆柱齿轮传动,掌握齿轮传动的形式 件、掌握渐 和材料,重点掌握圆柱齿轮传动的强 开线齿廓的 度计算,了解圆锥齿轮传动,了解蜗 切制原理、 杆传动,重点掌握轮系,了解齿轮传 根切和最小 动精度,了解齿轮传动的空回,了解 齿数、变位 齿轮传动链的设计。 齿轮传动类
及凸轮机构 基本尺寸确 定。 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 定。 第七章 摩擦轮传 动和带传动 4 学时 4 学时 4 学时,初步 掌握摩擦轮 传动、带传 动的工作原 理,了解 V 带传动和同 步带传动设 计。 掌握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弹性滑 动及打滑 )、传动比计算、法向力及 作用在轴上的载荷,了解摩擦无级变 速器,重点掌握 V 带传动的设计,掌 握同步带传动,了解其它带传动 ( 齿 孔带、拖运式带传动 ) 。 第八章 齿轮传动 24 学时 24 学时 24 学时,初 步掌握齿廓 啮合基本定 律、渐开线 形成、性 质、方程 式,初步了 解渐开线齿 廓啮合过 程、正确啮 合条件,掌 握正确安装 和可分性、 连续传动条 件、掌握渐 开线齿廓的 切制原理、 根切和最小 齿数、变位 齿轮传动类 重点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重点 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形成、性质、渐开 线方程式,掌握渐开线齿廓满足啮合 基本定律的证明,掌握渐开线齿廓各 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几何尺寸的计 算,重点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 动: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正确 安装和可分性、连续传动条件,掌握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小 齿数,了解变位齿轮:采用变位齿轮 的原因、变位齿轮及其特点、最小变 位系数、变位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 算、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掌握斜齿 圆柱齿轮传动,掌握齿轮传动的形式 和材料,重点掌握圆柱齿轮传动的强 度计算,了解圆锥齿轮传动,了解蜗 杆传动,重点掌握轮系,了解齿轮传 动精度,了解齿轮传动的空回,了解 齿轮传动链的设计
型、几何尺 寸计算,初 步了解斜齿 圆柱齿轮传 动、轮系传 动比计算, 初步了解圆 锥齿轮传 动、蜗杆蜗 轮传动,初 步了解齿轮 传动的设 计。 实验教学 6学时 6学时 了解常见的精密机械零部件、掌握机 构运动简图绘制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自学和课后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授方法,充分利用图片、教具、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授课生动性,同时还安排有 习题课、教学参观课及课程设计的实践性环节。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常见精密仪器的典型机构基本原理,尽可能融入日常生活常见的精密机械 结构,增强同学对精密机械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出勤成绩和课堂测验、实验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8%,主要考核对每章知识点掌握情况:
型、几何尺 寸计算,初 步了解斜齿 圆柱齿轮传 动、轮系传 动比计算, 初步了解圆 锥齿轮传 动、蜗杆蜗 轮传动,初 步了解齿轮 传动的设 计。 实验教学 6 学时 6 学时 / 了解常见的精密机械零部件、掌握机 构运动简图绘制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自学和课后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授方法,充分利用图片、教具、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授课生动性,同时还安排有 习题课、教学参观课及课程设计的实践性环节。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常见精密仪器的典型机构基本原理,尽可能融入日常生活常见的精密机械 结构,增强同学对精密机械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出勤成绩和课堂测验、实验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8%,主要考核对每章知识点掌握情况;
课程测验和出勤成绩:7%,主要考核平时出勤及课堂接受知识的效率。 实验成绩:5%,考核实验动手能力。 期终考试:80%,综合考核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察利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精密机械设计(Precision Machine Design)庞振基、黄其圣等主编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7月 参考数目: 1.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王崇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988 2 材料力学(Material Mechanics),沈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机械制图(Mechanical Graphing),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编,清华大学出版社,l993 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Elementary Technlogy of Exchageability Measurement),高延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5. 机械原理(Machanical Principle),何雪涛,高等教育出版社,l998 6,机械零件(Mechanical Elements),郑志祥,高等教育出版社,l987 7.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史美堂,上海科学出版社,l983 8.电子精密机械设计(Electric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第三版,徐祥和,东南大学出版社,I986
课程测验和出勤成绩:7%,主要考核平时出勤及课堂接受知识的效率。 实验成绩:5%,考核实验动手能力。 期终考试:80%,综合考核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察利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精密机械设计(Precision Machine Design) 庞振基、黄其圣等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 年 7 月 参考数目: 1. 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王崇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988 2. 材料力学(Material Mechanics),沈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 机械制图(Mechanical Graphing),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Elementary Technlogy of Exchageability Measurement),高延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5. 机械原理(Machanical Principle),何雪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 机械零件(Mechanical Elements),郑志祥,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7.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史美堂,上海科学出版社,1983 8. 电子精密机械设计(Electric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第三版,徐祥和,东南大学出版社,1986
《精密仪器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密仪器设计2 课程代码: 学分/学时:2/32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精密仪器设计1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 1、使用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法: 2、使常用掌握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型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习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 识,解决精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3、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某些典型零、部件的精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措 施: 4、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实验方法:初步具有某些零、部件的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能力:
《精密仪器设计 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密仪器设计 2 课程代码: 学 分 / 学 时:2/32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精密仪器设计 1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电气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 1、使用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法; 2、使常用掌握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型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习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 识,解决精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 3、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某些典型零、部件的精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措 施; 4、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实验方法;初步具有某些零、部件的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能力;
5、使学生了解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用: 6、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AutoCAD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某些典型机构 及零、部件的程序设计方法。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课堂讲授 课堂小自学 作业 课堂整体 测验 贡献度 知 知识体系 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要求能够综合运用 “现代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知识,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 W W W 力 力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W W W W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W W W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W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W W y W 终生学习的能力 V W 组织管理能力 W 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W W 素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 V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W √W W √W V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 W W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W W 注: “√”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5、使学生了解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用; 6、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AutoCAD 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某些典型机构 及零、部件的程序设计方法。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课堂讲授 课堂小 测验 自学 作业 课堂整体 贡献度 知 识 知识体系 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要求能够综合运用 “现代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知识,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能 力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 力 √ √√ √ √√√ √√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 √√√ √√ √√√ √√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 √√√ √√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 √√ √√ √√√ √√√ 终生学习的能力 √√ √√ √√ 组织管理能力 √√ √ 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 √√ √√√ √√ 素 质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 √ √ √ √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 √ √ √√ √√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堂教学讨论 作业及要求自学及要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第九章螺旋传动 4学时 4学时 课堂教每章课后均 掌握滑动螺旋传动传动的型式(三种) 学中融 有作业进行 及各自特点和应用,滑动螺旋传动的 入课堂 强化练习。 4学时,自学 设计计算(耐磨性、刚度、稳定性、 小测 螺旋传动的 强度及驱动力矩效率和自锁计算), 验、提 基本知识。 掌握消除螺旋传动空回的方法(结构 问及小 设计),了解滚珠螺旋传动的结构型 组讨论 式和静压螺旋传动。 第十章轴、联轴6学时 6学时 重点掌握轴的设计(轴的材料及其选 器、离合器 6学时,自学 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和 轴的设计。 轴的刚度计算,了解联轴器的结构, 掌握联轴器的选择,了解离合器结 构 第十一章支承 6学时 6学时 了解滑动摩擦支承结构,重点掌握滚 动摩擦支承(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 择、滚动轴承代号、滚动轴承的载荷 6学时,自学 分布、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 滑动摩擦支 承的静强度计算、滚动轴承的极限转 承、滚动摩 速、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轴承 擦支承。 的固定、轴承的配合、滚动轴承游隙 的调整、滚动轴承的预紧、滚动轴承 的润滑、滚动轴承的密封),了解弹 性摩擦支承、流体摩擦支承和其它形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课堂教学 讨论 作业及要求 自学及要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第九章 螺旋传动 4 学时 4 学时 课堂教 学中融 入课堂 小 测 验、提 问及小 组讨论 每章课后均 有作业进行 强化练习。 4 学时,自学 螺旋传动的 基本知识。 掌握滑动螺旋传动传动的型式(三种) 及各自特点和应用,滑动螺旋传动的 设计计算(耐磨性、刚度、稳定性、 强度及驱动力矩效率和自锁计算), 掌握消除螺旋传动空回的方法(结构 设计),了解滚珠螺旋传动的结构型 式和静压螺旋传动。 第十章 轴、联轴 器、离合器 6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自学 轴的设计。 重点掌握轴的设计(轴的材料及其选 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和 轴的刚度计算,了解联轴器的结构, 掌握联轴器的选择,了解离合器结 构。 第十一章 支承 6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自学 滑动摩擦支 承、滚动摩 擦支承。 了解滑动摩擦支承结构,重点掌握滚 动摩擦支承(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 择、滚动轴承代号、滚动轴承的载荷 分布、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 承的静强度计算、滚动轴承的极限转 速、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轴承 的固定、轴承的配合、滚动轴承游隙 的调整、滚动轴承的预紧、滚动轴承 的润滑、滚动轴承的密封),了解弹 性摩擦支承、流体摩擦支承和其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