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项级数及其有关的概念 函数项级数的概念 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 给定一个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列 o∈I ∑4(x)收敛 (x)发散 4(x),山2(x),…,山n(x),…,则式子 4(x)+4(x)+…+un(x)+… x称为 xo称为 收敛点 发散点 称为区间I上的函数项级数,记作 ∑u.( 即 ∑4,()=4(x)+4,()+…+,(x)+. =1+++ 函数项级数“, 函数项级数u,(x) n=1 如 n=1 所有收敛点集合 所有发散点集合 显然r 称为收敛域 称为发散域 的收敛域为(-1,1) n=1
一、 函数项级数及其有关的概念 函数项级数的概念 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 给定一个定义在区间 I 上的函数列 1 2 ( ), ( ), , ( ), n u x u x u x ,则式子 1 2 ( ) ( ) ( ) u x u x u x n 称为区间 I 上的函数项级数,记作 1 ( ) n n u x 即 1 2 1 ( ) ( ) ( ) ( ) n n n u x u x u x u x 如 1 2 1 1 n n x x x 0 x 0 1 ( ) n n u x 收敛 x0 称为 收敛点 0 1 ( ) n n u x 发散 x0 称为 发散点 函数项级数 1 ( ) n n u x 所有收敛点集合 称为收敛域 函数项级数 1 ( ) n n u x 所有发散点集合 称为发散域 显然 1 1 n n x 的收敛域为( 1,1)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幂级数的概念 幂级数的收敛域 上a-称为的幂级数 定理1:幂级数,x:的收敛性为下列三种情形之一 (1)在(-0,+∞)内处处绝对收敛 41,42,…,an…称为幂级数 (称它的收敛半径R=+0,(-∞,+∞)是它的收敛域) 的系数,是常数 2)仅在x=0处收敛; 当。=0时, 称为x的幂级数 (称它的收敛半径R=0,它的收敛域为一个点x=0 (3)存在确定的正数R,当R时发散. 就转化为幂级数a (称它的收敛半径为R,收敛区间为(一R,R), 收敛域为四种之一:(-RR),(←R,R,-R,R),[一RR]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幂级数的概念 幂级数的收敛域 0 0 n n n a x x 称为( ) 0 x x 的幂级数 1 2 , , , n a a a 称为幂级数 的系数,是常数 当 0 x0 时, 0 n n n a x 称为 x 的幂级数. 令 0 t x x 时,幂级数 0 0 n n n a x x 就转化为幂级数 0 n n n a t 定理 1: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收敛性为下列三种情形之一: (1)在(,)内处处绝对收敛 (称它的收敛半径 R ,(,) 是它的收敛域) (2)仅在 x 0处收敛; (称它的收敛半径R 0,它的收敛域为一个点 x 0) (3)存在确定的正数 R ,当 x R 时绝对收敛, 当 x R 时发散. (称它的收敛半径为 R ,收敛区间为( , ) R R , 收敛域为四种之一:( , ), R R ( , ], R R [ , ), R R [ , ] R R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定理2 设幂级数∑a,r的系数满足 例1 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 n=0 lim an*l上p 解 显然a=(-1) n-c0 an n 1 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因此 im卡limn+=l a. 1 D=0 所以p=1,故收敛半径为R==1 P≠0 0 p=+∞ 当x=1时,幂级数成为2-是收敛的 第一步:确定幂级数a,r的系数通项a 当x=-1时,幂级数成为是发散的 第二步:计算极限P 因此,幂级数立-1)的收敛域为-1,1]. 第三步:确定2ar的收敛半径 = 第四步: 确定三x的收敛域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定理 2 设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系数满足 lim | | 1 n n n a a 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0 0 1 0 R 例 1 求幂级数 1 1 ( 1) n n n x n 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 第一步:确定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系数通项 n a 第二步:计算极限 lim | | 1 n n n a a 第三步:确定 0 n n n a x 的收敛半径 第四步:确定 0 n n n a x 的收敛域 解 显然 1 1 ( 1)n n a n . 因此 1 1 1 lim | | lim 1 1 n n n n a n a n 所以 1,故收敛半径为 1 1 R 当 x 1时 幂级数成为 1 1 1 ( 1) n n n 是收敛的 当 x 1时 幂级数成为 1 1 n n 是发散的 因此幂级数 1 1 ( 1) n n n x n 的收敛域为(1, 1]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定理2 设幂级数 r的系数满足 例2 求幂级数三 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 lim卡p 解 1n-→c0 an 显然a,=m 1 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因此 lmu卡limm+=lim1 =0 月→ a i-→on+1 n! +00 p=0 p≠0 所以p=0,故收敛半径为R=0. P D=+0 第一步:确定幂级数4,x的系数通项a, 因此,幂级数的收敛域为(-o,+o), 第二步:计算极限mp 第三步:确定2ar的收敛半径 第四步:确定ar的收敛域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定理 2 设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系数满足 lim | | 1 n n n a a 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0 0 1 0 R 例 2 求幂级数 0 ! n n x n 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 第一步:确定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系数通项 n a 第二步:计算极限 lim | | 1 n n n a a 第三步:确定 0 n n n a x 的收敛半径 第四步:确定 0 n n n a x 的收敛域 解 显然 1 ! n a n . 因此 1 1 ( 1)! 1 lim | | lim lim 0 1 1 ! n n n n n a n a n n 所以 0,故收敛半径为 R 因此幂级数 0 ! n n x n 的收敛域为 ( , ).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定理2 设幂级数∑a,的系数满足 例3求幂级数∑nl(x-l)的收敛域 =0 lim an 解令1=x-l,则幂级数空-y变为2r 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显然∑mlr 的通项系数an=n!. +0 p=0 因此 m12卡hma+少-n R 1 n! D≠0 0 p=+0 即p=+o.所以∑nlr的收敛半径为R=0 第一步: 确定幂级数a,r的系数通项。 第二步:计算极限m型p 从而级数2ar仅在1=0处收敛因此∑m(x- 第三步:确定 三0,r的收敛半径 仅在x=1处收敛. 第四步:确定 ∑ar的收敛域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定理 2 设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系数满足 lim | | 1 n n n a a 则这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0 0 1 0 R 例 3 求幂级数 1 !( 1)n n n x 的收敛域 第一步:确定幂级数 0 n n n a x 的系数通项 n a 第二步:计算极限 lim | | 1 n n n a a 第三步:确定 0 n n n a x 的收敛半径 第四步:确定 0 n n n a x 的收敛域 解 令 t x 1,则幂级数 0 ! 1 n n n x 变为 0 ! n n n t 显然 0 ! n n n t 的通项系数 ! n a n . 因此 1 ( 1)! lim | | lim ! n n n n a n a n 即 .所以 0 ! n n n t 的收敛半径为 R 0 从而级数 0 ! n n n t 仅在t 0处收敛因此 0 ! 1 n n n x 仅在 x 1处收敛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例4求幂级敌器产的收敛区间 例4求器级数三器产的收敏区间 分析级数缺少奇次幂的项,定理2不能应用 解:幂级数的一般项记为4,)=2mx2.则 ()2 可根据比值审敛法来求收敛半径: 20n+10x2m+ limlimlim I( u (x) n-→∞un(x) 《)幂级数的一般项记为侧器产 m产 (2)计算1im 4n+1(x) 1=41x2 =lim (2n+22n+x2=41xP n-→0 (n+1)2 n-→o4n(x) 由比值审敛法可知: (3)利用比值审敛法判断x取何值时 当4|x2<1即1xk时级数收敛 当4|x?1即b号时级数发散 立u,(收敛、术取何值时疗4国发散、 所以器产收敛半径为号收敏城区间为
二、 幂级数及收敛域 例 4 求幂级数 0 2 2 ( !) (2 )! n n x n n 的收敛区间 解:幂级数的一般项记为 n n x n n u x 2 2 ( !) (2 )! ( ) 则 2( 1) 2 1 1 2 2 [2( 1)]! ( ) ( ) [( 1)!] lim | | lim lim ( ) ( ) (2 )! ( !) n n n n n n n n n n x u x u x n u x u x n x n 2 2 2 (2 2)(2 1) lim 4 | | ( 1) n n n x x n 由比值审敛法可知: 当 4|x| 2 1 即 2 1 |x| 时级数收敛 当 4|x| 2 1 即 2 1 |x| 时级数发散 例 4 求幂级数 0 2 2 ( !) (2 )! n n x n n 的收敛区间 分析 级数缺少奇次幂的项 定理 2 不能应用 可根据比值审敛法来求收敛半径 (1)幂级数的一般项记为 n n x n n u x 2 2 ( !) (2 )! ( ) (2)计算 1 2 | 4| | ( ) ( ) lim | x u x u x n n n (3)利用比值审敛法判断 x 取何值时 0 ( ) n n u x 收敛、 x 取何值时 0 ( ) n n u x 发散、 所以 0 2 2 ( !) (2 )! n n x n n 收敛半径为 2 1 R 收敛域区间为 1 1 , 2 2
三 幂级数的运算及性质 幂级数的运算 幂级数的性质 设ar=KR6r=50,s()为2a,的和函数 = 则(1)s(x)在其收敛域内是连续.的 则 (2)s(x)在其收敛区间-R)内可导,且有逐项 交ar+9r-a线=0 求导公式 w-②ory-2ary-2ar 位arr)-a++ab+taA 求导后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不变, (3)s(x)在其收敛区间(R)内有逐项积分公式 =S(x)S2(x) a0h=2orh=gorh=2r 其中 x<min(R,R) 积分后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不变
三、 幂级数的运算及性质 幂级数的运算 幂级数的性质 设 0 n n n a x 1 1 2 2 0 ( ), ; ( ), n n n s x x R b x s x x R 则 1 2 0 0 0 (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a x b x a b x s x s x 0 0 0 0 0 ( )( ) ( ) n n n n n n k n k n n n n a x b x a b a b a b x 1 2 s x s x ( ) ( ) 性质:设 n0 n n a x 的收敛半径R 0, s x( ) 为 n0 n n a x 的和函数 则(1) s x( ) 在其收敛域内是连续的 (2) s x( ) 在其收敛区间( , ) R R 内可导,且有逐项 求导公式 1 0 0 1 ( ) ( ) ( ) n n n n n n n n n s x a x a x na x 求导后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不变. (3) s x( ) 在其收敛区间( , ) R R 内有逐项积分公式 1 0 0 0 0 0 0 ( ) ( ) 1 x x x n n n n n n n n n a s t dt a t dt a t dt x n 其中 min( , ) 1 2 x R R 积分后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不变
三、幂级数的运算及性质 注 记 例5求幂级数∑(n+)x的和函数. (1)如果逐项微分或积分后的幂级数 解容易求得幂级数的收敛域为(-1,1). 当x=-R或x=R时收敛,则在x=-R 设和函数为)=2m+r心,xe(-L 或x=R处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公式 对上式从0到x积分可得 仍然成立. (2)如果a,在=-R或x=R时发散 0w-[2a+r]-2arw-2r- 则na,在x=-R或x=R时发敞 所以 - 两边求导可得 但2品”在一或=R时可能收敛 1 s(x)= 1- x∈(-1,) 也可能发散
三、 幂级数的运算及性质 注 记 (1)如果逐项微分或积分后的幂级数 当 x R 或 x R 时收敛则在 x R 或 x R 处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公式 仍然成立 (2)如果 n0 n n a x 在x R 或 x R 时发散 则 1 1 n n n na x 在x R 或 x R 时发散 但 1 0 1 n n n a x n 在x R 或 x R 时可能收敛 也可能发散 例 5 求幂级数 0 ( 1) n n n x 的和函数 解 容易求得幂级数的收敛域为(1 1) 设和函数为 0 ( ) ( 1) , ( 1,1) n n s x n x x 对上式从 0 到 x 积分可得 1 0 0 0 0 0 0 ( ) ( 1) ) ( 1) 1 x x x n n n n n n x s t dt n t dt n t dt x x 所以 0 ( ) 1 x x s t dt x 两边求导可得 2 1 ( ) , 1 s x x x ( 1,1)
三、幂级数的运算及性质 例6求幂级数x的收敛区间,并在收敛区间内求和函数, 2n-1 解令片”,则 则-2片j-2- lim =lim 因为 2-r,xe(-l10 故当|xk1时级数收敛,当x1时级数发散 所以 立-r,xe(-l,0 所以幂级数一的收敛半径为R=1 因此 x∈(-1,1) 收敛区间为(-1,) 故=0+s0h=1+7d 设 s)=-)4 xe(-L1) 2n-1 arctanx
三、 幂级数的运算及性质 例 6 求幂级数 1 2 1 1 ( 1) 2 1 n n n x n 的收敛区间,并在收敛区间内求和函数 解 令 1 2 1 ( 1) 2 1 n n n u x n ,则 1 2 1 2 2 lim lim 2 1 n n n n u n x x u n 故当| | 1 x 时级数收敛,当| | 1 x 时级数发散. 所以幂级数 1 2 1 1 ( 1) 2 1 n n n x n 的收敛半径为R 1 收敛区间为( 1,1) 设 1 2 1 1 ( 1) ( ) 2 1 n n n s x x n x ( 1,1) 则 1 2 1 1 ( 1) ( ) 2 1 n n n s x x n 1 2( 1) 1 ( 1)n n n x 因为 1 1 1 1 ( 1) 1 n n n x x x ( 1,1) 所以 1 2( 1) 2 1 1 ( 1) 1 n n n x x x ( 1,1) 因此 2 1 ( ) 1 s x x x ( 1,1) 故 2 0 0 1 ( ) (0) ( ) 1 x x s x s s t dt dt t arcta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