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素养 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组织液 淋巴液 L.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形成生命 观念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血浆 单细胞生物 2.通过构建概念图掌握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 主要 物质交换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包括 主要通过 直接 组织 消化、循 3.利用建模思维,认同人体稳态的维持是多系 细胞 人体内环境 环、呼吸 外界环境 统参与的结果。 主要理 化性质 泌尿系统 温度渗透压酸碱度(pH) 课前·基础认知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体液的组成及比例。 1.血浆的主要成分。 (1)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一①蛋白质:7%~9% (2)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②无机盐:约1% 2.内环境。 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③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 (2)组成及关系。 各种④代谢废物等 水:约90% 渗透 渗透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2.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 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微思考判断下列物质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 (3)作用: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说明原因。 ·微判断】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消化酶⑤血 1.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红蛋白⑥胰岛素 交换。() 提示③④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呼吸酶分布在细 2.人在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 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 中。() 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也 答案1.×2.×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微训练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微判断2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液 答案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血浆 微训练2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A.氨基酸 B.尿液 ⑤淋巴细胞 e血浆 C.DNA聚合酶 D.消化液 答案①-d②-a③-b④-e⑤-c 答案A 7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形成生命 观念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构建概念图掌握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 物质交换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利用建模思维,认同人体稳态的维持是多系 统参与的结果。 课前·基础认知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及比例。 (1)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2)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微判断 1 1.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 ) 2.人在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 中。( ) 答案 1.× 2.× 微训练 1 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液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液、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 e.血浆 答案 ①—d ②—a ③—b ④—e ⑤—c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 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微思考 判断下列物质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 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 ②尿素 ③呼吸酶 ④消化酶 ⑤血 红蛋白 ⑥胰岛素 提示 ③④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呼吸酶分布在细 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 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也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微判断 2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 ( ) 答案 √ 微训练 2 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氨基酸 B.尿液 C.DNA聚合酶 D.消化液 答案 A 1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1.渗透压。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 (1)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 (2)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即溶质 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维持。 有关。 微训练4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 2.酸碱度。 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正常人的血浆的pH为7.357.45。 食物 ① (2)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HCO5、H2CO,等物质有关。 外界环境 9 内 ④ ② 环 细胞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代谢废物③ 境 ⑤ 散判断3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I不参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 与。() 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答案X B.③必须通过泌尿系统才能完成 澈训练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体液组成的 D.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来实现的 B.血浆中CI厂的含量 答案A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代谢废物如H2O、尿素、无机盐等还可通过皮 D.血浆中Na的含量 肤排出,B项错误。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而体液包括 答案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项错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D项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 错误。 课堂·重难突破 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 续表 重难归纳 ①从消化道吸①血浆渗出毛①组织液渗入 1.细胞外液的组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成分 收而来 细血管形成 毛细淋巴管 ②从组织液回 ②组织细胞代形成 来源 o00 血浆 渗而来 谢产物排出②由消化道吸 1L ③淋巴液回流 细胞 收而来 组织液 丶淋巴液 化学 蛋白质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很低 成分 细胞外液 生活 (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 于其 体内绝大多数 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 各种血细胞 淋巴细胞等 中的 细胞 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细胞 (2)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 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进入毛细淋 易错提醒 (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 巴管形成淋巴液。 胞的角度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就是细胞外液;从人 (3)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 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 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人血浆。 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比较。 (2)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 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存在 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内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即溶质 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的pH 为7.35~7.45。 (2)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HCO- 3 、H2CO3 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微判断 3 Na+ 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 Cl- 不参 与。( ) 答案 × 微训练 3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中Cl- 的含量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 Na+ 的含量 答案 C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 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 维持。 微训练 4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 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B.③必须通过泌尿系统才能完成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体液组成的 D.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 来实现的 答案 A 解析 代谢废物如 H2O、尿素、无机盐等还可通过皮 肤排出,B项错误。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而体液包括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C项错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D 项 错误。 课堂·重难突破 一 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 重难归纳 1.细胞外液的组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 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 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2)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 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进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淋巴液。 (3)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 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 2.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比较。 成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存在 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内 续表 成分 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回 渗而来 ③淋巴液回流 ①血浆渗出毛 细血管形成 ②组织细胞代 谢 产 物 排 出 细胞 ①组织液渗入 毛 细 淋 巴 管 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 收而来 化学 成分 蛋白质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很低 生活 于其 中的 细胞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 细胞 淋巴细胞等 (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 胞的角度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就是细胞外液;从人 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 内环境。 (2)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 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甲 丙 (1)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内的一切 物质。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胺、神经递质等。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①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腔和管道内的液体,如消化液、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尿液、泪液等。 答案C ②只能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血红蛋白、 解析题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 载体蛋白等。 液和淋巴液。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③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 方法归纳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甲处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 质的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B项错误。 是不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 一看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 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 解旋酶等)】 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分布在血 浆和淋巴液中,D项错误。 二看 是不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 体等 方法技巧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 根据单、双向箭头作出准确判断。分析的突破点在于单 三看 是不是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 向箭头。 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 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是单向箭头 四看 是不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 维素、麦芽糖等 细胞内液(甲)和 中间:淋巴液 组织液(乙)之间 组织液(乙)和血 ?情境瓜验 浆(丙)之间都是 双向箭头 人体内组织液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原因有 多种,请结合下图进行分析。 d a 细胞内液 三组织液 血浆 丙 e b 毛细淋 淋巴 巴管壁 循环 箭头起始端:组织液 终点:血浆 →淋巴液 (1)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组织水肿,原因 学以致用 可能是什么? 下列有关患者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提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 A.药物被注射进血浆中发挥作用 渗透压降低,过程b增强,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B.配制药物时,一般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 (2)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出现蛋白 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 尿,患者也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和(1)的原因相同吗? C.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可以作为生理盐水是 提示基本相同。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的渗透压 因为其与细胞内的NaCl浓度相等 降低,过程b增强,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D.药液从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 (3)丝虫是一种寄生在毛细淋巴管内的寄生虫,会导致 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毛细淋巴管阻塞。丝虫病会导致组织水肿吗? 答案C 提示会。毛细淋巴管阻塞,过程c受阻,淋巴液回流 解析静脉注射的药物被注射进血浆中,通过血液循环 血浆的量减少,影响组织液渗入淋巴液,组织液增多出现组 发挥作用,A项正确。质量分数为0.9%的NCI溶液和5% 织水肿。 的葡萄糖溶液都是和血液等渗的溶液,因此配制药物时,一 般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 典例剖析 B项正确。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 下图表示组成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 等,是细胞的等渗溶液,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可以当成生 列叙述正确的是() 理盐水来使用,C项错误。静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静脉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1)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内的一切 物质。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腔和管道内的液体,如消化液、 尿液、泪液等。 ②只能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血红蛋白、 载体蛋白等。 ③胞内酶,如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人体内组织液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原因有 多种,请结合下图进行分析。 (1)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组织水肿,原因 可能是什么? 提示 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 渗透压降低,过程b增强,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2)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出现蛋白 尿,患者也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和(1)的原因相同吗? 提示 基本相同。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的渗透压 降低,过程b增强,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3)丝虫是一种寄生在毛细淋巴管内的寄生虫,会导致 毛细淋巴管阻塞。丝虫病会导致组织水肿吗? 提示 会。毛细淋巴管阻塞,过程c受阻,淋巴液回流 血浆的量减少,影响组织液渗入淋巴液,组织液增多出现组 织水肿。 典例剖析 下图表示组成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 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答案 C 解析 题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 液和淋巴液。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2/3;O2 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 甲处的 O2 浓度最高,A 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 质的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B项错误。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 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分布在血 浆和淋巴液中,D项错误。 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 根据单、双向箭头作出准确判断。分析的突破点在于单 向箭头。 学以致用 下列有关患者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被注射进血浆中发挥作用 B.配制药物时,一般用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溶液 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 C.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溶液可以作为生理盐水是 因为其与细胞内的 NaCl浓度相等 D.药液从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 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答案 C 解析 静脉注射的药物被注射进血浆中,通过血液循环 发挥作用,A项正确。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和5% 的葡萄糖溶液都是和血液等渗的溶液,因此配制药物时,一 般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 B项正确。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 等,是细胞的等渗溶液,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可以当成生 理盐水来使用,C项错误。静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静脉 3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的血浆中,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液,再作用于靶细胞,途 (1)A、B、C、D分别表示什么液体?过程4和5分别表 径是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项正确。 示什么?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提示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 交换 液。过程4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过程,过程5为肾 小球的过滤作用。 重难归纳 (2)图中的过程2和3必须通过什么结构完成?机体 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主要通过图中的什么过程排出体外?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提示图中的过程2和3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内环境 外界环境 养料 消化 壁完成。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即图 -食物 血浆 料 系统 中的过程2:机体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 0 循环 02 呼吸 十组织液 -02 系统排出体外,即图中的过程5。 co 系统c、H,O 系统一C0,、H,0 淋巴液 代鸿 (3)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不会使pH明显下降?试 代谢废物 废物 尿 H,O,无机盐 细胞外液 尿素、尿酸 解释原因。 代谢废物 H0,尿素、 提示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不会使pH明显下降,因 皮肤 无机盐 为人体中含有缓冲物质HCO万和H2CO2等。 2.物质交换的途径。 典例剖析 物质 转移途径 相关 类别 系统 最少穿膜层数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 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养料消化(外界环境) 消化 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 (如 →吸收→血液循 系统 ① 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十(进组 食物 葡萄环→组织液→组 循环 ④ 织细胞)1层=7层 糖) 织细胞 系统 外界环境 ② 环 细胞 不 CO,- 代谢 代谢废物③ 组织细胞→组织 ===FFFF=⑥:255a2:55Ee= 废物 循环 (出组织细胞)1层十(进出毛细 液→血液循环→ (如 系统 泌尿 血管壁细胞)4层十(进肾小囊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泌尿系统或皮 尿 腔)2层=7层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肤→体外 素) 系统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肺泡→肺毛细血 呼吸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 通过肺泡细胞)2层十(进出 管→血液循环→ 系统 交换 02 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十(进 毛细血管→组织 循环 答案C 出红细胞)2层十(进组织细胞 液→组织细胞 系统 层=9层(若被利用,则再加 解析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 循环 上进线粒体2层,共11层) 境的过程;②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等代谢废物排 与O2的转移途径 CO2 系统 若CO2运输不经红细胞,则 到外界的过程,不需要通过消化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 相反 呼吸 相应减少2层膜 细胞内液和内环境。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 系统 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 ?情境体验 方法技巧」五种结构的判断方法:直接与内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下图为人体液体分布及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一E 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具体确认五种结构可 字母表示各种液体,1~10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结合图示 按如下方法进行:以“循环系统”为参照,双向进出—呼 回答下列问题。 吸系统,单向进入一 消化系统,单向输出一皮肤,输 消 出后又可存在重吸收—泌尿系统。 化 道 肺 学以致用 A B 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 23 程。I、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 官或系统,①②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10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的血浆中,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液,再作用于靶细胞,途 径是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项正确。 二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 重难归纳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2.物质交换的途径。 物质 类别 转移途径 相关 系统 最少穿膜层数 养料 (如 葡萄 糖) 消化 (外界环境) →吸收 → 血液循 环→组织液→ 组 织细胞 消化 系统 循环 系统 (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 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进组 织细胞)1层=7层 代谢 废物 (如 尿 素) 组织细胞 → 组织 液→血 液 循 环 → 泌 尿 系 统 或 皮 肤→体外 循环 系统 泌尿 系统 (出组织细胞)1层+(进出毛细 血管壁细胞)4层+(进肾小囊 腔)2层=7层 O2 肺泡 → 肺毛细血 管→血 液 循 环 → 毛细血管 → 组织 液→组织细胞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 CO2 与 O2 的转移途径 相反 循环 系统 呼吸 系统 (通过肺泡细胞)2层+(进出 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进 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 1层=9层(若被利用,则再加 上进线粒体2层,共11层); 若CO2 运输不经红细胞,则 相应减少2层膜 下图为人体液体分布及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 A~E 字母表示各种液体,1~10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结合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分别表示什么液体? 过程4和5分别表 示什么? 提示 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 液。过程4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过程,过程5为肾 小球的过滤作用。 (2)图中的过程2和3必须通过什么结构完成? 机体 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主要通过图中的什么过程排出体外? 提示 图中的过程2和3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壁完成。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即图 中的过程2;机体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主要通过泌尿 系统排出体外,即图中的过程5。 (3)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不会使pH 明显下降? 试 解释原因。 提示 人体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不会使pH 明显下降,因 为人体中含有缓冲物质 HCO- 3 和 H2CO3 等。 典例剖析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 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 交换 答案 C 解析 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 境的过程;②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 CO2 等代谢废物排 到外界的过程,不需要通过消化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 细胞内液和内环境。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 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 五种结构的判断方法:直接与内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具体确认五种结构可 按如下方法进行:以“循环系统”为参照,双向进出———呼 吸系统,单向进入———消化系统,单向输出———皮肤,输 出后又可存在重吸收———泌尿系统。 学以致用 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 程。Ⅰ、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 官或系统,①②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4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体外 A.内环境通过I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壁 B.过程②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Ⅳ是指皮肤,能把一部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体外一口内环 细胞 D.过程①中,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协 ② 助扩散 N 答案D 解析过程①中,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 体外体外 主动运输。 随堂训练 1.长时间走路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 A.若②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会导致组织水肿 泡中的水分不会直接渗入() B.与乙端相比,甲端的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增多 A.毛细血管 B.毛细淋巴管 C,③中含有胆固醇、抗体、尿素、乳酸等物质 C.肾小管 D.组织细胞 D.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C 答案C 解析水泡中的液体成分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 解析②是血浆,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 透到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 水肿,A项错误。若题图中该部位是小肠周围,则甲端(静 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脉端)与乙端(动脉端)相比,甲端的营养物质增多,B项错 也可进入组织细胞,但不会直接进入肾小管。 误。③是组织液,组织液中含有胆固醇、抗体、尿素、乳酸 2.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等物质,C项正确。①是淋巴液,与血浆相比,淋巴液中含 A.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 有较少的蛋白质,淋巴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 B.输尿管内的液体 量有关,D项错误。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5.右图表示人体细胞外液三种组成 D.消化管内的液体 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说法 答案A 正确的是() 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和消化管内的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 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 境是① 和淋巴液组成,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长期营养不良时,①的渗透压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升高 A.心肌细胞内的CO,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C.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②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D.受伤后长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②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物质 解析题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毛细血管 答案A 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项错误。长期营 解析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心肌细胞内的 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故血浆的渗透压降低,B项错误。 O2浓度低于组织液,CO2浓度高于组织液,A项错误。血 受伤后长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③组织液,D项错误。 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项正确。血浆蛋白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织细胞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 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C项正 的联系,组织细胞需要不断地从其生活的环境中获取各种 确。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 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下图为组织细胞与内环境 质,D项正确。 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液。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甲⊙8 ④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A.内环境通过Ⅰ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壁 B.过程②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Ⅳ是指皮肤,能把一部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D.过程①中,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协 助扩散 答案 D 解析 过程①中,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 主动运输。 随堂训练 1.长时间走路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 泡中的水分不会直接渗入( ) A.毛细血管 B.毛细淋巴管 C.肾小管 D.组织细胞 答案 C 解析 水泡中的液体成分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 透到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 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也可进入组织细胞,但不会直接进入肾小管。 2.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 A 解析 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和消化管内的 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 和淋巴液组成,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 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物质 答案 A 解析 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心肌细胞内的 O2 浓度低于组织液,CO2 浓度高于组织液,A项错误。血 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项正确。血浆蛋白 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水肿,C项正 确。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 质,D项正确。 4.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液。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会导致组织水肿 B.与乙端相比,甲端的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增多 C.③中含有胆固醇、抗体、尿素、乳酸等物质 D.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 C 解析 ②是血浆,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 水肿,A项错误。若题图中该部位是小肠周围,则甲端(静 脉端)与乙端(动脉端)相比,甲端的营养物质增多,B项错 误。③是组织液,组织液中含有胆固醇、抗体、尿素、乳酸 等物质,C项正确。①是淋巴液,与血浆相比,淋巴液中含 有较少的蛋白质,淋巴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 量有关,D项错误。 5.右图表示人体细胞外液三种组成 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 境是① B.长期营养不良时,①的渗透压 升高 C.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②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受伤后长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② 答案 C 解析 题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毛细血管 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项错误。长期营 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故血浆的渗透压降低,B项错误。 受伤后长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③组织液,D项错误。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织细胞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组织细胞需要不断地从其生活的环境中获取各种 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下图为组织细胞与内环境 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5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4)② 和[] 0 (5)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 解析题图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 ④为淋巴液、⑤为红细胞。(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 (3)①②③④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液和淋巴液。题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血浆和③组织液。(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 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1层红细胞膜十1层毛细 (4)某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图中 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十1层组织细胞膜十2层线粒体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膜=6层生物膜。(3)一般情况下,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在 (5)直接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某 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②血浆中的蛋 答案(1)②血浆③组织液 白质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 (2)6 造成组织水肿。(⑤)雏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呼 (3)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课后 ·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 细胞 外界 A细胞内液 B.消化液 环境 C.尿液 D.胃液 答案A A.细胞内液 B.血液 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C.组织细胞 D.淋巴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D 细胞外液 解析题图中阴影部分为内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① 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内液、血液和组织细胞 均不属于内环境。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胞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A.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C.肝处血浆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 B.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可能是图中的③ D.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直接发生物质交换 C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答案A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而输 卵管为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解析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①血浆。 6.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B.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C.内环境可以帮助机体运输营养物质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D.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答案A 答案B 解析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组织细胞,CO2 解析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 4.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 换的示意图。下列成分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7.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 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量注射生理 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和[ ] 。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 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 (3)①②③④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某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图中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5)直接参与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 。 答案 (1)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2)6 (3)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② (5)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解析 题图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④为淋巴液、⑤为红细胞。(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液。题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 血浆和③组织液。(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 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 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 膜=6层生物膜。(3)一般情况下,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在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某 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其主要原因是②血浆中的蛋 白质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的水分进入组织液, 造成组织水肿。(5)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 A.细胞内液 B.消化液 C.尿液 D.胃液 答案 A 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B.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可能是图中的③ C.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B 解析 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①血浆。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 B.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内环境可以帮助机体运输营养物质 D.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答案 B 解析 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4.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 换的示意图。下列成分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 A.细胞内液 B.血液 C.组织细胞 D.淋巴液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阴影部分为内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内液、血液和组织细胞 均不属于内环境。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肝处血浆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中的高 D.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直接发生物质交换 答案 A 解析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中,而输 卵管为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6.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 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答案 A 解析 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CO2 的场所为组织细胞,CO2 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 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7.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 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量注射生理 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 6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常大 原因是图中 (填字母)内存在着 物质。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注射会影响 (3)当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 pH的稳态 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C,过量注射生理盐水时,血浆中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答案(1)血浆淋巴液(2)A缓冲(3)血浆蛋白合 解析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成分差别非 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 常大,如生理盐水缺少细胞内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无机 渗透压,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 盐等物质,A项正确。生理盐水缺少血浆中维持H的酸 解析(1)题图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 碱缓冲对,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H的稳态,B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 项正确。过量注射生理盐水,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钙离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故某人 子、铁离子、葡萄糖的浓度都会偏低,C项正确。生理盐水 喝大量食醋后也不会引起内环境H明显下降。(3)当人 与内环境为等渗溶液,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内 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血浆 环境渗透压发生玫变,D项错误。 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 8.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②一⑤代表体液的相 吸水,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关组成部分,字母A、B代表相关的细胞,①处的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拓展·提高 ①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组织液中 B.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Na+、K+和蛋白质有关 C.维持血浆pH稳定的HCO?的形成与细胞呼吸有关 D.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只能通过尿液和呼气排出 体外 答案C (1)图中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解析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项错 (2)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误。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量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Na+、CI-的含量有关,B项错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要比⑤处 误。HCO5、H2CO3等物质参与雏持血浆pH相对稳定 的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形成H,CO3,H2CO 答案(1)淋巴液血浆 水解形成H和HCO,C项正确。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 (2)④组织液⑤ 废物能通过汗液、尿液和呼气排出体外,D项错误 (3)高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 数据(单位:mmol/L),②③中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 解析(1)题图中,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④表 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A表示组织细胞,B表示红细胞。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A细胞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为题 体液 Na+ K Ca2+ Mg2+ CI 有机酸蛋白质 图中的④,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⑤血浆。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由于①处的血液是进入组织的,高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①D 含氧气,而⑤处已经远离了①处,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⑤处。 10 140 2.510.35 的 9.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 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 外 营养物质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 界 (D系统) 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环 食物残渣 D.与④相比,①的总量较多,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 境 g 循 场所 的 C0,(呼吸系统) 环 胞内液 答案D 物 尿素、尿酸、水等 解析分析题表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 质 (E系统) 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1)图中A代表 ,C代表 它们分别占体液总量的2/3和1/3,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 (2)某人饮用大量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 谢的主要场所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常大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注射会影响 pH 的稳态 C.过量注射生理盐水时,血浆中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成分差别非 常大,如生理盐水缺少细胞内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无机 盐等物质,A项正确。生理盐水缺少血浆中维持pH 的酸 碱缓冲对,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pH 的稳态,B 项正确。过量注射生理盐水,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钙离 子、镁离子、葡萄糖的浓度都会偏低,C项正确。生理盐水 与内环境为等渗溶液,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内 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D项错误。 8.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②~⑤代表体液的相 关组成部分,字母 A、B代表相关的细胞,①处的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 。 (2)图中 A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 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3)若 ② 是骨骼肌细胞,则 ① 处的氧气浓度要比 ⑤ 处 的 。 答案 (1)淋巴液 血浆 (2)④ 组织液 ⑤ (3)高 解析 (1)题图中,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④表 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A 表示组织细胞,B表示红细胞。 (2)A细胞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为题 图中的④,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⑤血浆。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由于①处的血液是进入组织的,富 含氧气,而⑤处已经远离了①处,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⑤处。 9.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 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代表 ,C代表 。 (2)某人饮用大量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 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 (填字母)内存在着 物质。 (3)当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 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 答案 (1)血浆 淋巴液 (2)A 缓冲 (3)血浆蛋白合 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 渗透压,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 解析 (1)题图中 A 为血浆,B 为组织液,C 为淋巴液。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故某人 喝大量食醋后也不会引起内环境pH 明显下降。(3)当人 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血浆 渗透压降低,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 吸水,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拓展 提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组织液中 B.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 Na+ 、K+ 和蛋白质有关 C.维持血浆pH 稳定的 HCO- 3 的形成与细胞呼吸有关 D.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只能通过尿液和呼气排出 体外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 项错 误。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 Na+ 、Cl- 的含量有关,B项错 误。HCO- 3 、H2CO3 等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 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与 H2O 结合形成 H2CO3,H2CO3 水解形成 H+ 和 HCO- 3 ,C项正确。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 废物能通过汗液、尿液和呼气排出体外,D项错误。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 数据(单位:mmol/L),②③中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体液 Na + K + Ca 2+ Mg 2+ Cl -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 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等 D.与④相比,①的总量较多,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 场所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 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它们分别占体液总量的2/3和1/3,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 谢的主要场所。 7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3.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 A.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和麦芽糖等 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 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 织水肿等。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 D.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 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浓度 压 答案A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 解析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不含麦芽糖,A项错误。 境,② 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B项正确。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水,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项正确。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碳,因此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 解析(1)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 化碳浓度,D项正确。 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消化 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体内 细胞外液 系统 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雏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 ① 外 呼吸 织细 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A 系统 环 挑战·创新 境 B- 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 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A.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 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浓度过高,则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和③ 答案C ①o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 (1)图中①为 ,②为 ,④为 ,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 (填序号)。 液,①②③共同组成了内环境。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 (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的含量,对 泌尿系统。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血浆蛋白 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 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②增 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 多,A项正确。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③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项正 序号),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 确。血浆中若Ca+浓度过低,则易引起肌肉抽搞,C项错 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血浆和③淋巴液,D项 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 正确。 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品体渗透压,其中,由蛋 答案(1)细胞内液淋巴液血浆① 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 (2)蛋白质Na+,C- 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请回答 (3)②③组织(或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 下列问题。 细胞 8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3.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和麦芽糖等 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 浓度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尿素,不含麦芽糖,A 项错误。 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心肌细胞,B项正确。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 水,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项正确。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 碳,因此神经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二氧 化碳浓度,D项正确。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 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 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2+ 浓度过高,则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和③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 液,①②③共同组成了内环境。A 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 泌尿系统。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血浆蛋白 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②增 多,A项正确。从外界环境摄入的 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项正 确。血浆中若Ca2+ 浓度过低,则易引起肌肉抽搐,C项错 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血浆和③淋巴液,D 项 正确。 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 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 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请回答 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 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 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 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 境,② 。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1)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 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 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 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体内 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挑战 创新 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 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 ,②为 ,④为 ,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 (填序号)。 (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的含量,对 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 , 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 ③。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 序号),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 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 。 答案 (1)细胞内液 淋巴液 血浆 ① (2)蛋白质 Na+ 、Cl- ← (3)②③ 组织(或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 细胞 8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内环境的稳态 实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模拟生物体维持 调节 容 机制 pH的稳定,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内环境的化 成分 神经一体 机体进 2.通过构建机体的稳态模型,培养科学思维。 学成分和理 的动 液一免疫 行正常 并能正确运用模型分析机体的生理活动。 化性质 态平衡 调节网络 生命活 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 动的必 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实例 要条件 生物体pH稳定 的调节 课前·基础认知 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 1.实例。 H,PO)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 (1)pH: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HCO5/H2CO3,其次还有HPO/H2PO万等。 2.方法步骤。 (2)体温: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 将25mL自来水、缓冲液或肝匀浆倒 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幅 入50mL烧杯中,用pH计或pH试纸测 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 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温始终接近37℃。 2稳态的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 利用自 -次加一滴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来水、 的HCl或NaOH溶液, 缓冲液 然后轻轻摇动。 微恩考2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 肝匀浆 每加入5滴HC1或NaOH溶液,测 物降温的措施? 依次进 定并记录一次pH,直到加人30滴为止 提示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 行实验 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 适宜的温度。体温过高会降低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 纵坐标,根据记录数据作图 谢,机体功能会发生异常。因此,体温过高时应注意及 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依据所得坐标曲线的特点,得出结论 微判断①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微思考1该实验中,缓冲液的H变化为什么与自 () 来水的不同?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 答案√ 解释。 ·微训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 提示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后,H变化不明显,原因 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中和Ht或OH:而水溶液中不 A.线粒体基质中pH相对稳定 含缓冲物质,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生物材料中含有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缓冲对NaH2PO,/Na2HPO,、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 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调节来维持pH稳定。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9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通过构建机体的稳态模型,培养科学思维, 并能正确运用模型分析机体的生理活动。 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 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课前·基础认知 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 HPO2- 4 / H2PO- 4 )能使溶液pH 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 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2.方法步骤。 微思考 1 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 变化为什么与自 来水的不同? 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进行 解释。 提示 缓冲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 是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中和 H+ 或 OH-;而水溶液中不 含缓冲物质,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生物材料中含有 缓冲对 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 等,它们能够对 pH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 调节来维持pH 稳定。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实例。 (1)pH: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 HCO- 3/H2CO3,其次还有 HPO2- 4 /H2PO- 4 等。 (2)体温: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 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幅 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 温始终接近37℃。 2.稳态的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微思考 2 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 物降温的措施? 提示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 适宜的温 度。体 温 过 高 会 降 低 酶 的 活 性,影 响 细 胞 代 谢,机体功能会发生异常。因此,体温过高时应注意及 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微判断 1 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 有下降趋势。 ( ) 答案 √ 微训练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基质中pH 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 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9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度的。 意义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必要条件。 地正常运行。 微判断2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系。(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 答案√ 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微训练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 A.神经调节 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B.体液调节 (3)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 C.神经一体液调节 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答案D 课堂·重难突破 维持血浆pH稳定的机制 (4)实验结论:加人HCI后,自来水的pH逐渐减小:加 入NaOH后,自来水的pH逐渐增大。无论滴加HCI还是 重难归纳 NaOH,缓冲液和肝匀浆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一 定范围内,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肝 1.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 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质有HCO3/NaHCO、NaH2PO,/Na2HPO,等,调节机制 (5)注意事项。 如下图所示。 ①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人,并严格控制滴数: ②HCI和NaOH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血管 ③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④绘制pH 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 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实线、虚线标明。 (如Na2CO3) -Na CO 乳酸 (如乳酸) + 学情境体塑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 H,CO/NaHCO 酸痛感会消失。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血浆 提示人在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病。乳 进入肝参 乳酸钠 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的NaHCO,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肾排出 NaHCO 与代谢 H2CO2,H2COs可分解为H2O和CO2,CO2可通过呼吸系 H-CO C02+H20→ 呼吸 排出 统排出体外,酸骗感消失。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 NaH2PO,/Na2HPO,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 误的是() H2PO万呈酸性,可以与OH厂反应生成HPO和H2O, A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 HPO呈碱性,可以和H+反应生成HPO。 接触 2.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 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C.根据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可知,肝匀浆 (2)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更像缓冲液 (3)实验过程 D.根据所得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 自来水 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坐标 缓冲液}测定并记录起始pH→每滴入5滴物质的量浓 答案D 肝匀浆 解析根据所得数据画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 度为O.1mol/L的HCI或NaOH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 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 滴入30滴→以pH为纵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根 据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10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配人教版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 意义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 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 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 度的。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微判断 2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 系。( ) 答案 √ 微训练 2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D 课堂·重难突破 一 维持血浆pH稳定的机制 重难归纳 1.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 质有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调节机制 如下图所示。 NaH2PO4/Na2HPO4 发 挥 作 用 的 原 理 与 上 图 相 似, H2PO- 4 呈酸性,可 以 与 OH- 反 应 生 成 HPO2- 4 和 H2O, HPO2- 4 呈碱性,可以和 H+ 反应生成 H2PO- 4 。 2.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 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2)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3)实验过程。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测定并记录起始pH→每滴入5滴物质的量浓 度为0.1mol/L的 HCl或NaOH 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 滴入30滴→以pH 为纵坐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根 据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加入 HCl后,自来水的pH 逐渐减小;加 入 NaOH 后,自来水的pH 逐渐增大。无论滴加 HCl还是 NaOH,缓冲液和肝匀浆的pH 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一 定范围内,肝匀浆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肝 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 的相对稳定。 (5)注意事项。 ①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 ②HCl和 NaOH 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③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④绘制pH 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实线、虚线标明。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 酸痛感会消失。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 人在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痛。乳 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的 NaHCO3 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H2CO3 可分解为 H2O 和 CO2,CO2 可通过呼吸系 统排出体外,酸痛感消失。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HCl和 NaOH 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 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根据加入 HCl或 NaOH 后pH 的变化可知,肝匀浆 更像缓冲液 D.根据所得数据画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 为横坐 标,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坐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得数据画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 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 为纵坐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