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命题人艾子 积累与运用:(27分) 1、此题不须专门做答,只要你卷面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就可得分(3分) 2、找出这段话中的错别字(4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伧,鼓鼓的:又像 个忍峻不禁的笑容,就要淀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琼奖玉露?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改() ()改() )改() )改()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仲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2)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吗?(唱和 (4)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煞费苦心地去钻研或 经营)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4、默写或按要求填空。(7分) (1)曲径通幽处, ,浅草才能没马蹄 (3) ,为有源头活水来 (4)《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 是 (5)《西江月》中表达诗人欣慰欢快之情的 是 5、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 少好书吧。请你举出,你看过的一部名著的书名:《 》作者 中的主人公: 6、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3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7、学校的草坪由于被同学们践踏,有的地方已经成了光秃的地面,请同学们
1 2004--2005 学年第一学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命题人 艾子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 此题不须专门做答,只要你卷面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就可得分(3 分) 2、找出这段话中的错别字(4 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伧,鼓鼓的;又像一 个忍峻不禁的笑容,就要淀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琼奖玉露?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 )改( ) ( )改( ) ( )改( ) ( )改(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⑴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⑵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⑶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吗?( 唱和 ) ⑷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煞费苦心地去钻研或 经营)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 4、.默写或按要求 填空 。( 7 分 ) (1)曲径通幽处 , 。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 ,为有源头活水来。 ( 4 ) 《 观 沧 海 》 中 最 能 体 现 作 者 博 大 胸怀的句子 是 ; 。 ( 5 ) 《西江月》中表达诗人欣慰欢快之情 的 是 , 。 5、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 少好书吧。 请你举出,你看过的一部名著的书名:《 》作者: 文 中的主人公: (3 分) 6、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3 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 。 . 7、学 校 的草 坪 由于 被 同学 们 践踏 ,有 的地 方 已经 成 了光 秃 的地 面 ,请 同学 们
给草坪写一个告示牌,告示牌上应该怎么写?(3分)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①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 ②苹果说: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甘蔗说:秋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槐籽说:秋是苦 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说: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红果说:秋是酸的,连山里的 石头都晓得……真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③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 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 的。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 人吧! 1.文段第②自然段中苹果等的回答都对一半对一错,你能说出它们“出错”的原因吗?由此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3分) 2.你从第③段秋天说的话中能得到哪些人生的感悟呢?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你的认识。(3 分) 3、古诗词中有许多咏秋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来。(2分 (二)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 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在这 shun()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 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 突然怔住。因为我当多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 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 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 找你。“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 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儿子说。“有 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 2
2 给草坪写一个告示牌,告示牌上应该怎么写?( 3 分 )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 分) ①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 ②苹果说: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甘蔗说:秋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槐籽说:秋是苦 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说: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红果说:秋是酸的,连山里的 石头都晓得……真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③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 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 的。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 人吧! 1..文段第②自然段中苹果等的回答都对一半对一错,你能说出它们“出错”的原因吗?由此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3 分) 2..你从第③段秋天说的话中能得到哪些人生的感悟呢?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你的认识。(3 分) 3、古诗词中有许 多咏 秋 诗句 , 请写 出连 续 的 两 句来 。( 2 分 ) (二)教你生病 毕淑敏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在这 一 shun( )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 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 突然怔住。因为我当多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 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 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 找你。“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 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儿子说。“有 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
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 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道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 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 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 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 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 你不要说了。”儿子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 “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 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岀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 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 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可能留 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 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叫他 独自去看病。万一在再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 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 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mo()。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 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 但有胜于无 1、在括号里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上拼音。3分 n()间按图索骥() 2.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分 3.指出文章主要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2分 4.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5.从文中摘抄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4分 摘抄 理由
3 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 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道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 ‘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 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 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 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 你不要说了。”儿子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 “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 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 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 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 )。虽说可能留 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 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叫他 独自去看病。万一在再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 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 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 mo(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 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 但有胜于无。 1、在括号里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上拼音。3 分 一 shun( )间 按图索骥 ( ) 冷 mo( ) 2.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 分 3.指出文章主要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2 分 4.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 分 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5.从文中摘抄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4 分 摘抄 理由
6.从这件事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试谈谈你的看法。3分 7.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请谈一谈。3分 三、文言文(15分 (一)字词理解 1、余年幼,方 )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2、楼上人往来屑屑,或( )凭或立,不一状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4、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 )而入胡。 (二)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时: (2)以 (3)知 (4)凋: 2、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2分)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文中“任重而道远”一句,“任重”指的是 远”指的是 (2分) 四、作文(50分)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只要用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 美好的东西。这种美好,也许是一处景致,也许是一句善意的问候,也许是一个鼓励的微笑, 也许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可记录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可编述故事。 要求: 1、自拟题目
4 6.从这件事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试谈谈你的看法。3 分 7.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请谈一谈。3 分 三、文言文(15 分) (一)字词理解 1、余年幼,方.( )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2、楼上人往来屑屑,或.( )凭或立,不一状。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4、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 )而入胡。 (二)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时: (2)以 (3)知: (4)凋: 2、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2 分)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4、文 中“ 任 重而 道 远 ”一 句,“ 任重 ”指 的是 : 。“道 远”指的是 。(2 分) 四、作文(50 分)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只要用心,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 美好的东西。这种美好,也许是一处景致,也许是一句善意的问候,也许是一个鼓励的微笑, 也许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可记录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可编述故事。 要求: 1、 自拟题目
2、感情真挚。 3、文面清楚整洁,不少于500字。 本答案仅供参考,不要作为标准答案,要欣赏学生有道理有创见的答案。 参考答案一、1、略2、(伧)改(舱)(峻)改(俊)(淀)改(绽)(奖)改 浆)3、(1)小心翼翼②)肃然起敬(3)唱和4苦心孤诣4、略5、略6、略7、略 (一)1、苹果等都是只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难免片面。启 示:思考问题要全面:认识事物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了解,这样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2、: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光只有成功,也不光只有失败,有坎坷,也有坦途。(或只有亲 身经历了辛勤的劳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才能真正品尝到成功、收获的滋味。)[依据最后 一句] (二)1、瞬ⅱ漠2.懂得医道的妈妈让儿子自己去看病的故事3.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4.母亲的有气无力,说明她经历了比儿子更大的磨难和煎熬5.可品析语 言,也可剖析理趣,言之成理即可。如:“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 的心房。”这里以艰涩修饰流动,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时间过的缓慢,形象地 突出了母亲焦虑不安,为儿担忧的心理。6.言之成理即可,如: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善 于教自己的孩子自立的母亲7.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力争做 个自强、自力的人 三(一)1正2、有的人3离开4、丢失 (二)1、(1)按时(2)凭借(3)聪明,智慧(4)凋谢 2、D3、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自己一起探讨学习上的事),不也是很快 乐的吗? 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己 四、作文略
5 2、 感情真挚。 3、 文面清楚整洁,不少于 500 字。 本答案仅供参考,不要作为标准答案,要欣赏学生有道理有创见的答案。 .参考答案一、. 1、略 2、 ( 伧 ) 改 ( 舱 ) ( 峻 )改( 俊 ) ( 淀 ) 改 ( 绽 ) ( 奖 )改 (浆 ) 3、⑴小心翼翼⑵肃然起敬⑶唱和⑷苦心孤诣 4、略 5、略 6、略 7、略 二、 (一)1、苹果等都是只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难免片面。启 示:思考问题要全面;认识事物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了解,这样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2、: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光只有成功,也不光只有失败,有坎坷,也有坦途。(或只有亲 身经历了辛勤的劳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才能真正品尝到成功、收获的滋味。)[依据最后 一句] 3、略 (二)1、瞬 ji 漠 2.懂得医道的妈妈让儿子自己去看病的故事 3.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4.母亲的有气无力,说明她经历了比儿子更大的磨难和煎熬 5.可品析语 言,也可剖析理趣,言之成理即可。如:“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 的心房。” 这里以艰涩修饰流动,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时间过的缓慢,形象地 突出了母亲焦虑不安,为儿担忧的心理。 6.言之成理即可,如: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善 于教自己的孩子自立的母亲 7.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力争做一 个自强、自力的人. 三(一)1 正 2、有的人 3 离开 4、丢失 (二)1 、(1)按时 (2)凭借(3)聪明,智慧 (4)凋谢 2、D3、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自己一起探讨学习上的事),不也是很快 乐的吗? 4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