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调研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1卷阅读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美感杂议 翁寒松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 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 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 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 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 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 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 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 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 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 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 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 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 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 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 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 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 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选自2090年3月4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1 海南省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调研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 1 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美感杂议 翁寒松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 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 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 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 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 单化刺激方向蜕化。 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 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 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 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 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 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 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 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 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 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 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 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 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选自 2090 年 3 月 4 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 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 则不能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天天”,是因为承受不了如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为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 赏能力。 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 文学美感回归 3.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社会商品化的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可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 能力反而只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 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在欣赏文学、音乐乃至绘画等艺术时,只有具备了高品位的欣赏情调和较强的欣赏能力 才能超越感官刺激的低级层面。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 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E.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 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 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①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 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 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 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 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⑦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 为墙垣扃钥①,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 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日:“见紫芝眉宇,使人名 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
2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 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 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 则不能。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天天”,是因为承受不了如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为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 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 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 文学美感回归。 3.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社会商品化的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可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 能力反而只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 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在欣赏文学、音乐乃至绘画等艺术时,只有具备了高品位的欣赏情调和较强的欣赏能力, 才能超越感官刺激的低级层面。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 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E.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 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 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①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 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 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 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 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⑦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 为墙垣扃钥①,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 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日:“见紫芝眉宇,使人名 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
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末尝识女色、识锦绣,未 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卓行传》,有删改) [注]①服:服丧之礼。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扃钥:门锁。④饫:宴饮。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不盐酪,藉无茵席藉:坐,卧 B.盗请格虎自赎,许之格:击,打。 C.房琯每见德秀每:经常。 D.子哭过哀,礼欤礼:符合礼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陶然弹琴以自娱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服丧期满,因生 活所迫,调任南和尉,后因人举荐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 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乐善好施,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晚年定居陆浑,从不锁门,家无仆妾,有时整天 不烧火做饭;为人率性,善作文辞,得到房珀等人的称赞。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 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5分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4分) (二)古诗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②,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3 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末尝识女色、识锦绣,未 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卓行传》,有删改) [注]①服:服丧之礼。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扃钥:门锁。④饫:宴饮。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藉:坐,卧。 B.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格:击,打。 C.房琯每.见德秀 每:经常。 D.子哭过哀,礼.欤 礼:符合礼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陶然弹琴以.自娱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服丧期满,因生 活所迫,调任南和尉,后因人举荐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 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乐善好施,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晚年定居陆浑,从不锁门,家无仆妾,有时整天 不烧火做饭;为人率性,善作文辞,得到房珀等人的称赞。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 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5 分)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4 分) (二)古诗阅读(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②,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④平生。 [注]①晢宗年间,因遭迫害,苏轼被远放儋州(今属海南省)等地,此诗为晢宗病死,诗人遇 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鲁叟乘桴意: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 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奏乐声:语出《庄子·天运》,黄帝在泂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 这里形容涛声。④冠:第一。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参横”句点明渡海的时间,“苦雨”句运用“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多年遭受政治迫 害终于得到解放的喜悦心情。 D.颁联明写景实写意,就“睛”字生发开去,暗示诗人长期遭人诬陷,心地是清白纯洁的, 终于云开雾散,真相大白 C.颈联化用典故,转入议论,表明诗人历遭不白之冤,一贬再贬,已超然物外,无意仕途 决意退隐湖海,寄情山水。 D.全诗前四句写景,以景喻情,手法巧妙,不露痕迹:后四句议论,用典贴切,意蕴深厚, 感情丰富,形象跃然纸上。 9.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字,你认为“恨”与“悔”哪个更好?请从表达 主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 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饿其体肤,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诗人与琵琶女遭遇相似,抒发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之情的两句诗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战国时赵国名将自比,表达自己尚思为国建 功立业愿望的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一一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 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
4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④平生。 [注]①哲宗年间,因遭迫害,苏轼被远放儋州(今属海南省)等地,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 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鲁叟乘桴意: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 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奏乐声:语出《庄子·天运》,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 这里形容涛声。④冠:第一。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参横”句点明渡海的时间,“苦雨”句运用“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多年遭受政治迫 害终于得到解放的喜悦心情。 D.颁联明写景实写意,就“晴”字生发开去,暗示诗人长期遭人诬陷,心地是清白纯洁的, 终于云开雾散,真相大白。 C.颈联化用典故,转入议论,表明诗人历遭不白之冤,一贬再贬,已超然物外,无意仕途, 决意退隐湖海,寄情山水。 D.全诗前四句写景,以景喻情,手法巧妙,不露痕迹:后四句议论,用典贴切,意蕴深厚, 感情丰富,形象跃然纸上。 9.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字,你认为“恨”与“悔”哪个更好?请从表达 主旨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 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饿其体肤, ,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诗人与琵琶女遭遇相似,抒发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之情的两句诗 是: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战国时赵国名将自比,表达自己尚思为国建 功立业愿望的两句诗是: , ? 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 11~14 题。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 200 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 3 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 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
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 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一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 条河。那河就在他的 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一一个 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 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 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 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 孩子一一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 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 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 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 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 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 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 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 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5
5 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 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 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 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 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 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 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 孩子——他毕竟只有 23 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 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 30 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 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 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 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 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 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 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 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 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4分) A.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风格独特清新 B.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这说明部队的管理不严。本文主要就是讲战争 与纪律的问题。 C.本文的情节安排极富匠心,环环相扣,如“他”抓树干、打喷嚏与咒骂等都自然而巧妙地 引出后面的情节 D.开头用了两段写三个士兵游泳死去,语言拖沓,若改用一句话说已有三人下河并被打死 表达效果会更好 E.作者深知对比、拟人等手法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因而在小说中多次使用,极大地增强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12、作品中画线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对表现主题的作用。(6分) 13、加“*”文段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 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9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一 一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 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 —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 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 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 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 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 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 心。当李陵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好听话说得长 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 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 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时,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 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 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 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 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 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
6 (选自《外国小说选》)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4 分) A.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风格独特清新。 B.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这说明部队的管理不严。本文主要就是讲战争 与纪律的问题。 C.本文的情节安排极富匠心,环环相扣,如“他”抓树干、打喷嚏与咒骂等都自然而巧妙地 引出后面的情节。 D.开头用了两段写三个士兵游泳死去,语言拖沓,若改用一句话说已有三人下河并被打死, 表达效果会更好。 E.作者深知对比、拟人等手法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因而在小说中多次使用,极大地增强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12、作品中画线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对表现主题的作用。(6 分) 13、加“*”文段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 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9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 —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 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 ——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 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 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 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 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 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 心。当李陵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好听话说得长 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 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 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时,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 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 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 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 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 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
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慘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 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 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 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 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毀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 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 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 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 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1999》,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为短小精简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写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了文章的 中心事件,凸显了人物精神,是人物传记的典型笔法。 B.第二段“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一句,一方面为下文引出李陵及司马迁罹祸,起到 了过渡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全文的议论与评述作了铺垫 C.开头写塑像集中突出了眼神与须眉两处细节,烘托了人物的血性与神韵:“头向北方偏着” 的细节,议及“遥望李陵”的说法,顺利过渡到下文 D.“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 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E.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书生,司马迁的性格也有多样性,他也曾对武帝寄予希望,也曾希 望博取他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和梦想 16.传记在写法上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特征?请简要分析。(6 17.这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和评述性语言的使用、标题等方面均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 艺术性。请任选一个方面,简要评析其艺术成就。(6分) 18.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 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文本,选择两到三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9分) 第Ⅱ卷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日本举行的这次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 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如果说,汽车给生活在20世纪的人类提供了动力和速度,那么飞机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 及,它给人类带来的,除了动力和速度外,更有广阔的空间。 C.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 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盜铃”。 D.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能只眷恋都市的享受,而应积极主动地
7 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 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 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 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 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 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 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 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 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 1999》,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作为短小精简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写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了文章的 中心事件,凸显了人物精神,是人物传记的典型笔法。 B.第二段“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一句,一方面为下文引出李陵及司马迁罹祸,起到 了过渡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全文的议论与评述作了铺垫。 C.开头写塑像集中突出了眼神与须眉两处细节,烘托了人物的血性与神韵;“头向北方偏着” 的细节,议及“遥望李陵”的说法,顺利过渡到下文。 D.“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 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E.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书生,司马迁的性格也有多样性,他也曾对武帝寄予希望,也曾希 望博取他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和梦想。 16.传记在写法上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17.这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和评述性语言的使用、标题等方面均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 艺术性。请任选一个方面,简要评析其艺术成就。(6 分) 18.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 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文本,选择两到三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9 分)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日本举行的这次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 ....,对俄罗斯队二、四号 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如果说,汽车给生活在 20 世纪的人类提供了动力和速度,那么飞机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 ...... 及.,它给人类带来的,除了动力和速度外,更有广阔的空间。 C.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 “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 D.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能只眷恋都市的享受,而应积极主动地
深入生活,深入广大农村,这样才能保证文学艺术的长治久安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不少商家挖空心思铺天盖地地打出了减价 的标牌,三折、四折甚至是七折、八折,折扣的确是非常诱人 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遏止艾滋病传播,如果不采取紧急 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永远经历着辉煌而不面对挫 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D.为了满足海内外广大京剧戏迷的要求,中国电影公司在中国京剧院的鼎力合作下,经过 紧锣密鼓的策划筹备,艺术影片《中国京剧》于近日在北京开镜 2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作景物描写,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任 选一个情境,不超过100字)(6分) 情境一傍晚,大海边 情境二清晨,山顶上 2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高二语文开设了唐诗宋词选修课,同学们纷纷成立不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研修唐诗宋 (1)假如你是某个小组的组员,你将从哪个方面对唐诗宋词进行探究?请确定这个专题名称, 不超过15字。(2分) (2)模块学习结束了,各小组都提交了研究报告。学校要出版一本唐诗宋词研究性学习成果 集,请你为该成果集写一篇小序,简介有关内容,评述出版意义。150字以内。(6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上海市文明办2006年1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超过以往任 何时候。近半数的青少年喜欢动漫,96%的青少年上网。在生活和娱乐方式上,42.2%的受访 者自认为受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的影响最大,影响力位居第二的是同学和朋友,只有3.7% 的受访者选择了“父母”,选择“教师”的也很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10分) 1、D。(一个时代的作品具有一一个时代特定的审美情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感是可以超 越时代的,如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 2.A。(施特劳斯逃走主要是忍受不了《蓝色多瑙河》原作的美感被打击乐的演奏破坏殆尽。) 3.CD。(A,两个分句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转折关系:B,创作出美感厚重 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仅靠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还不够,还要有生活积累:E,不能把“文学男 女”狭隘地理解为“文学青年”,解决文学美感的问题显然应该是所有文学工作者的职责。)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C。(每:每次。) 5.D。①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却”,第二句中的“而”为承接连词
8 深入生活,深入广大农村,这样才能保证文学艺术的长治久安 ....。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伴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不少商家挖空心思铺天盖地地打出了减价 的标牌,三折、四折甚至是七折、八折,折扣的确是非常诱人。 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遏止艾滋病传播,如果不采取紧急 行动,在今后 10 年里,还会有 1000 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永远经历着辉煌而不面对挫 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D.为了满足海内外广大京剧戏迷的要求,中国电影公司在中国京剧院的鼎力合作下,经过 紧锣密鼓的策划筹备,艺术影片《中国京剧》于近日在北京开镜。 2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作景物描写,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 (任 选一个情境,不超过 100 字)(6 分) 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 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 2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高二语文开设了唐诗宋词选修课,同学们纷纷成立不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研修唐诗宋 词。 (1)假如你是某个小组的组员,你将从哪个方面对唐诗宋词进行探究?请确定这个专题名称, 不超过 15 字。 (2 分) (2)模块学习结束了,各小组都提交了研究报告。学校要出版一本唐诗宋词研究性学习成果 集,请你为该成果集写一篇小序,简介有关内容,评述出版意义。150 字以内。(6 分) 六、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据上海市文明办 2006 年 11 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超过以往任 何时候。近半数的青少年喜欢动漫,96%的青少年上网。在生活和娱乐方式上,42.2%的受访 者自认为受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的影响最大,影响力位居第二的是同学和朋友,只有 3.7% 的受访者选择了“父母”,选择“教师”的也很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0 分) 1、D。(一个时代的作品具有——个时代特定的审美情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感是可以超 越时代的,如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 2.A。(施特劳斯逃走主要是忍受不了《蓝色多瑙河》原作的美感被打击乐的演奏破坏殆尽。) 3.CD。(A,两个分句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转折关系:B,创作出美感厚重 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仅靠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还不够,还要有生活积累:E,不能把“文学男 女”狭隘地理解为“文学青年”,解决文学美感的问题显然应该是所有文学工作者的职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4.C。(每:每次。) 5.D。(D 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却”,第二句中的“而”为承接连词
可不译;A项“为”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可不译:;B项“乃”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于是”“就” 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 6.B。(原文指元德秀侄子长大了,准备给侄子娶妻,而不是自己娶妻。) 7.(1)已经答应他了,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 (2)(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穿衣吃饭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 不忍心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 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 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 元德秀因没有来得及在父母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 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初,他哥哥的儿子在 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侄子长大后,他将要为侄儿娶媳妇 但家里十分贫穷,于是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正碰上当地老虎作恶,小偷 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 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 不牵连到其他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元德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当县令)满一年,他用来盛物的竹 筐里仅剩一匹细绢,他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的住 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奴婢。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 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写文章,写了一篇《蹇士赋》来自比。房琯每次见到他,总是叹息说: “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便使人的名利之心都忘却了。”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 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使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竹盆和舀水的瓢之类的东西。族弟 元结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合乎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 却不知情感真挚。人们感情上所沉溺、喜爱的事物,他从来没有。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接近女 色、正视锦绣,不曾谋求富足、苟且言辞、贪恋女色,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多尺长的房子和 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要告诫那些荒淫 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8.C。(从诗歌第五句开头的“空余”二字可知并无“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之意,颈联表 现的是诗人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9.“限”字更好。“限”即“遗憾”之意,“不恨”准确表达了诗人虽被流放却观赏到奇绝的 海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因而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悔” 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从“悔”字更好的 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可适当给分。只答第一问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终不解矣道之所存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BD。(B,本文的主旨不是反映部队的管理及纪律问题,而是诅咒战争对人性的摧残。D, 原文采用的是层层铺垫、相互映衬的手法,并不拖沓,这样表述使主题更加突岀,比概括叙述好
9 可不译;A 项“为”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可不译;B 项“乃”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于是”“就”; C 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 6.B。(原文指元德秀侄子长大了,准备给侄子娶妻,而不是自己娶妻。) 7.(1)已经答应他了,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 (2)(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穿衣吃饭。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 不忍心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 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 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 元德秀因没有来得及在父母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 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初,他哥哥的儿子在 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侄子长大后,他将要为侄儿娶媳妇, 但家里十分贫穷,于是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正碰上当地老虎作恶,小偷 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 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 不牵连到其他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元德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当县令)满一年,他用来盛物的竹 筐里仅剩一匹细绢,他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的住 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奴婢。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 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写文章,写了一篇《蹇士赋》来自比。房琯每次见到他,总是叹息说: “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便使人的名利之心都忘却了。”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 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使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竹盆和舀水的瓢之类的东西。族弟 元结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合乎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 却不知情感真挚。人们感情上所沉溺、喜爱的事物,他从来没有。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接近女 色、正视锦绣,不曾谋求富足、苟且言辞、贪恋女色,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多尺长的房子和 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要告诫那些荒淫 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8.C。(从诗歌第五句开头的“空余”二字可知并无“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之意,颈联表 现的是诗人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9.“限”字更好。“限”即“遗憾”之意,“不恨”准确表达了诗人虽被流放却观赏到奇绝的 海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因而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悔” 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从“悔”字更好的 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可适当给分。只答第一问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10.(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 (2)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BD。(B,本文的主旨不是反映部队的管理及纪律问题,而是诅咒战争对人性的摧残。D, 原文采用的是层层铺垫、相互映衬的手法,并不拖沓,这样表述使主题更加突出,比概括叙述好
得多。) 12.这些文字起着一种有力的反衬作用。①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 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②凸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 可恶。③写战争悖逆人性。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 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的 13.形象特点:①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十分关注、充满向往。②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 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⑧十分机警,反应快捷。 14.①保留现有结尾: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 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 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 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②去掉现有结尾: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 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 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5.AD。(A,文章从塑像写起,并未介绍人物的身世与经历,并未直入后文的中心事件,只 是通过写塑像,突出人物精神与特征,增强可读性,与后文的内容相呼应。D,归根到底是社会 良心和专制强权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刚直不阿的品格不能为专横残暴的制度所容。) 16.(1)作为非虚构作品,普通传记注重写实,此文采取了文学化的手段,以史实为依据进 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血肉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且又真实可 (2)本传为评传,作品将史述与评论紧密结合,在叙述时经常给出画龙点睛的评论,把作者 本人的情感与评价自然地融入作品中,升华了叙述内容,寄寓了作者情感,突出了传记的意义与 价值。 17.(1)选材集中,剪裁紧凑。全文篇幅短小,只集中写了罹祸的原因、结果及其社会意义。 由塑像的风骨入文,由头部的北斜联想到李陵,围绕为李陵说公道话、震怒了武帝而受极刑,终 至促成《史记》的诞生。全文不枝不蔓,剪裁集中,凝练紧凑 (2)塑造人物方面,一是通过人物言行,着眼于典型细节,使得个性鲜明突出。如朝堂上群 臣谈如何处置李陵一节,简要地将大臣人格的两面性、武帝的残暴昏庸勾勒了出来。二是也写出 了人物的复杂性。在塑造司马迁时,既写到了他的骨气、血性、刚直不阿,“就极刑而无愠色”, 也写到了他曾对汉武帝抱有幻想,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展示 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3)作者在行文中不时发表画龙点睛的感慨与评述,这些精彩的评论,升华了人物精神,点 染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抒情性。如:“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这 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尤其是文章结尾处,更是通过强烈的语言造势将感情升华到顶点,使主旨得到深化 (4)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比喻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 他的不屈精神,生动而传神。 18.(1)有独立人格。司马迁:“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 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 独立人格是司马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
10 得多。) 12.这些文字起着一种有力的反衬作用。①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 “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②凸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 可恶。③写战争悖逆人性。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 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的。 13.形象特点:①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十分关注、充满向往。②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 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⑧十分机警,反应快捷。 14.①保留现有结尾: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 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 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 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②去掉现有结尾: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 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 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5.AD。(A,文章从塑像写起,并未介绍人物的身世与经历,并未直入后文的中心事件,只 是通过写塑像,突出人物精神与特征,增强可读性,与后文的内容相呼应。D,归根到底是社会 良心和专制强权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刚直不阿的品格不能为专横残暴的制度所容。) 16.(1)作为非虚构作品,普通传记注重写实,此文采取了文学化的手段,以史实为依据进 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血肉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且又真实可 信。 (2)本传为评传,作品将史述与评论紧密结合,在叙述时经常给出画龙点睛的评论,把作者 本人的情感与评价自然地融入作品中,升华了叙述内容,寄寓了作者情感,突出了传记的意义与 价值。 17.(1)选材集中,剪裁紧凑。全文篇幅短小,只集中写了罹祸的原因、结果及其社会意义。 由塑像的风骨入文,由头部的北斜联想到李陵,围绕为李陵说公道话、震怒了武帝而受极刑,终 至促成《史记》的诞生。全文不枝不蔓,剪裁集中,凝练紧凑。 (2)塑造人物方面,一是通过人物言行,着眼于典型细节,使得个性鲜明突出。如朝堂上群 臣谈如何处置李陵一节,简要地将大臣人格的两面性、武帝的残暴昏庸勾勒了出来。二是也写出 了人物的复杂性。在塑造司马迁时,既写到了他的骨气、血性、刚直不阿,“就极刑而无愠色”, 也写到了他曾对汉武帝抱有幻想,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展示 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3)作者在行文中不时发表画龙点睛的感慨与评述,这些精彩的评论,升华了人物精神,点 染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抒情性。如:“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这 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尤其是文章结尾处,更是通过强烈的语言造势将感情升华到顶点,使主旨得到深化。 (4)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比喻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 他的不屈精神,生动而传神。 18.(1)有独立人格。司马迁:“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 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 独立人格是司马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