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课程中的否定命题 陈纪修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分析课程中证明定理或解答问题时,随时会遇到一个命题的否定命题的 概念。在课程中典型地使用否定命题进行证明的定理就有:关于闭区间上的连续 函数一致连续的 Cantor定理;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Din定理;含 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Dini定理,等。如何正确地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定命 题的数学表述,如何证明一个否定命题,或如何利用否定命题的数学表述来证明 其他命题,是数学分析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 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单靠以上几个定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有意 识地在不同章节通过具体实例来讲授如何证明否定命题,如何在证明中应用否定 命题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数列的收敛与发散 例1若有界数列{xn}不收敛,则必存在两个子列{x}与{x}收敛于 不同的极限,即 lim x=a,imx=b,a≠b 证因为{x.}是有界数列,由 bolzano- Weierstrass定理,可知存在{x} 的一个收敛子列{xa},设limx=a 由于{xn}不收敛,当然{xn}不收敛于a。{xn}收敛于a的数学表述为: vE>0,丑N∈N,W>N:xn-a0,N∈N+,丑n>N a≥E 取M=1,3m>N1:Fm-叫 取N 彐m,>N 取N 于是得到{x}的又一子列{xn),它也是有界数列,再由 bolzano- Weierstrass 定理,可知存在{x}的一个收敛子列{x},设imx=b。显然a≠b
数学分析课程中的否定命题 陈 纪 修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分析课程中证明定理或解答问题时,随时会遇到一个命题的否定命题的 概念。在课程中典型地使用否定命题进行证明的定理就有:关于闭区间上的连续 函数一致连续的 Cantor 定理;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 Dini 定理;含 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 Dini 定理,等。如何正确地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定命 题的数学表述,如何证明一个否定命题,或如何利用否定命题的数学表述来证明 其他命题,是数学分析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 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单靠以上几个定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有意 识地在不同章节通过具体实例来讲授如何证明否定命题,如何在证明中应用否定 命题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数列的收敛与发散 例 1 若有界数列{ }不收敛,则必存在两个子列{ }与{ }收敛于 不同的极限,即 =a , =b, xn )1( k n x )2( k n x lim k→∞ )1( k n x lim k→∞ )2( k n x a b ≠ 。 证 因为{ }是有界数列,由 Bolzano-Weierstrass 定理,可知存在{ } 的一个收敛子列{ xn xn (1) k n x },设 lim =a 。 k→∞ )1( k n x 由于{ }不收敛,当然{ }不收敛于 。{ }收敛于 的数学表述为: xn n n x a x a ∀ε > 0 , N N+ ∃ ∈ ,∀n N> : n x a − 0, N N+ ∀ ∈ ,∃n N> : n 0 x a − ≥ ε 。 取 , : 1 N1 = ∃ > m N 1 1 1 m 0 x a − ≥ ε , 取 , : = mN 12 ∃ > m N 2 2 2 m 0 x a − ≥ ε , "" , 取 , = mN kk −1 ∃m N k k > : 0 mk x a − ≥ ε , "" , 于是得到{ }的又一子列{ },它也是有界数列,再由 Bolzano-Weierstrass 定理,可知存在{ }的一个收敛子列{ xn mk x mk x (2) k n x },设 lim k→∞ (2) k n x =b 。显然a ≠ b。 1
例2若数列{xn}无界,但非无穷大量,则必存在两个子列{x}与{x 其中{xn}是无穷大量,{x3}是收敛子列。 证数列{xn}是无穷大量的数学表述为: VG>0,彐N,Vn>N G 所以{xn}不是无穷大量的数学表述为 彐G0>0,VN,丑n>N:xn|≤G0 由此可知数列{xn}中有无穷多项满足xn|≤G,于是从中可以取出数列{xn}的 个收敛子列{xm}。 数列{xn}有界的定义为 3Gn>0,Vn:xn|≤G 所以数列{xn}无界可表述为 VG>0,彐: 由此可知VG>0,数列{xn}中必有无穷多项满足|xn|>G。 取G1=1,则3,使得m|>G, 取G2=2,则3n2>n,使得x2|>G2 取Gk=k,则3n>n1,使得xn|>Gk, 记}2=9},m}=2),则得到(x,)的两个子列{x}与{x}, 其中{xa}是无穷大量,{x3}是收敛子列 2.函数的一致连续性 函数的一致连续是数学分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 点。当要求学生判断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是否一致连续,或者要求学生证明函数 在某一个区间上非一致连续时,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下面我们证明了函数在 某一个区间上一致连续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它对判断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是否
例 2 若数列{ }无界,但非无穷大量,则必存在两个子列{ }与{ }, 其中{ }是无穷大量,{ }是收敛子列。 xn )1( k n x )2( k n x )1( k n x )2( k n x 证 数列{ } xn 是无穷大量的数学表述为: G >∀ 0 , , : ∃N >∀ Nn Gxn > 。 所以{ } xn 不是无穷大量的数学表述为: G0 >∃ 0 , , ∀N ∃ > Nn : n ≤ Gx 0 。 由此可知数列{ } xn 中有无穷多项满足 n 0 x ≤ G ,于是从中可以取出数列{ }的一 个收敛子列{ }。 xn mk x 数列{ } xn 有界的定义为: 0 ∃G > 0, : ∀n n 0 x ≤ G 。 所以数列{ } xn 无界可表述为: ∀G > 0 , : ∃n n x > G。 由此可知 ,数列 G >∀ 0 { } xn 中必有无穷多项满足 Gxn > 。 取 ,则 1 G1 = 1 ∃n ,使得 1 1 Gxn > , 取 ,则 2 G2 = 12 ∃ > nn ,使得 2 2 Gxn > , "" , 取 ,则 k = kG ∃ > nn kk −1,使得 k > Gx kn , "" . 记{ } { })1( k k = nn ,{ } { })2( k k = nm ,则得到{ }的两个子列 xn { })1( 与{ }, k n x )2( k n x 其中{ }是无穷大量,{ }是收敛子列。 )1( k n x )2( k n x 2.函数的一致连续性 函数的一致连续是数学分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 点。当要求学生判断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是否一致连续,或者要求学生证明函数 在某一个区间上非一致连续时,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下面我们证明了函数在 某一个区间上一致连续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它对判断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是否 2
致连续,或者证明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非一致连续有重要的应用。 定理1函数f(x)在区间X上定义,则f(x)在X上一致连续的充分必要条 件是:对任意{xH(x∈X)和{x"H(x"∈X),只要满足lm(x-x")=0,就成立 limn(f(x)-f(x”))=0。 证必要性:略 充分性:采用反证法。 函数f(x)在X上一致连续的数学表述为 VE>0,36>0,x,x"∈X(x-x"|0,V6>0,彐x',x"∈X(x'-x"<d):|f(xn)-f(x)≥5 取δn=(n=12,3…),于是存在xn,x"∈X,满足 Ixn-xnI<-, If(n)-f(x")I2 Eo 显然,lim(xn-x")=0,但{f(x)-∫(x”)}不可能收敛于0,这就产生矛盾。 例3证明∫(x)=sin在x∈(01)不一致连续 证取 则有 lim(f(x)-f(x”)=lim(1-0)=1, 由定理1可知f(x)=sin-在(0,1)不一致连续。 例4证明f(x)=x2在[,+∞)上不一致连续 证取x (n=1,2,3,…),于是 但是lm(f(x)-f(x)=1,由定理1可知f(x)在[+∞)上不一致连续 函数序列(函数项级数)与含参变量积分的一致收敛性是数学分析课程中非 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一致收敛性关系到两个极限运算(求导与积分本质上也是极
一致连续,或者证明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非一致连续有重要的应用。 定理 1 函数 在区间 f x( ) X 上定义,则 在 f x( ) X 上一致连续的充分必要条 件是:对任意{ x ′ n }( ) x X ′ ∈ 和{ n x′′n }( x X n ′′ ∈ ),只要满足lim ( n→∞ x ′ n - ) ,就成立 ( x′′n = 0 lim n→∞ ( ) n f x′ − ( ) n f x′′ ) = 0。 证 必要性:略。 充分性:采用反证法。 函数 在 f x( ) X 上一致连续的数学表述为: ∀ > ε 0 ,∃ > δ 0,∀ x ′ , x′′∈ X ( | x ′ - x′′ | 0 ,∀ > δ 0,∃ x ′ , x′′∈ X (| x ′ - x′′ |< δ ):| ( ) n f x′ − ( ) n f x′′ | 0 ≥ ε 。 取δ n = 1 n (n = 123 ,,,"),于是存在 x ′ n , n x′′∈ X ,满足 | - | x ′ n x′′n 1 n < , | ( ) n f x′ − ( ) n f x′′ | 0 ≥ ε 。 显然,lim ( - n→∞ x ′ n x′′n ) = 0,但{ ( ) n f x′ − ( )n f x′′ }不可能收敛于0 ,这就产生矛盾。 例 3 证明 1 f x( ) sin x ⎛ ⎞ = ⎜ ⎟ ⎝ ⎠在 x∈(0,1)不一致连续。 证 取 xn ′ = 1 1 2 2 nπ + π , x′′n = 1 2nπ ,则有lim ( n→∞ x ′ n - x′′n ) = 0,但 lim n→∞ ( ( ) n f x′ − ( ) n f x′′ )= lim(1 0) 1 n→∞ − = , 由定理 1 可知 1 f x( ) sin x ⎛ ⎞ = ⎜ ⎟ ⎝ ⎠在(0,1) 不一致连续。 例 4 证明 2 f ( ) x x = 在[0,+∞) 上不一致连续。 证 取 n x′ = n + 1 , n x′′ = n (n = 123 ,,,"),于是 lim n→∞ ( - x ′ n x′′n ) limn→∞ = ( n + 1 - n ) = 0, 但是lim ( n→∞ ( ) n f x′ − ( ) n f x′′ ) = 1,由定理 1 可知 f ( ) x 在[0,+∞) 上不一致连续。 函数序列(函数项级数)与含参变量积分的一致收敛性是数学分析课程中非 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一致收敛性关系到两个极限运算(求导与积分本质上也是极 3
限运算)能否交换次序的问题,是数学系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证明函 数序列(函数项级数)与含参变量积分的一致收敛性可以利用定义或定理,但是 证明函数序列(函数项级数)与含参变量积分的非一致收敛性却是教学中又一个 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介绍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否定命题 来讲授关于非一致收敛性的证明。 3.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 关于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我们首先有下述充分必要条件: 定理2设函数序列{S(x)在集合D上点态收敛于S(x),则{S(x)在D上 致收敛于S(x)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数列{x},x∈D,成立 im(Sn(xn)-S(xn)=0。 证必要性:略。 充分性:采用反证法,也就是证明:若{Sx)在D上不一致收敛于S(x), 则一定能找到数列{x},xn∈D,使得 S(x,)-s(x,) 命题“函数序列{S2(x)在D上一致收敛于S(x)”可以表述为 VE>0, 3N,Wn>N, WxED: S,(x)-S(x)0,VN ∈D:|S(x)-S(x)≥6 于是,下述步骤可以依次进行: 取N1=1 D:S,( )-S(,)26o 取N2=n1,丑n 彐x.∈D (xm)-Sx)≥ 取 彐n 引x∈D:|S4(x)-S(x)≥6 对于m∈N\{n,n2…以,…},可以任取xm∈D,这样就得到数列{x x∈D,由于它的子列{xm}使得 (x2)-S(x2)≥56 显然不可能成立 (S,(xn)-S(rn))=0 定理2常用于判断函数序列的不一致收敛 例5设S(x)=nx(-x2)”,证明{Sn(x)在[O,1上不一致收敛。 证函数序列{S(x)}在D上点态收敛于S(x)=0。取x=∈[O],则 S,(x)-s(x
限运算)能否交换次序的问题,是数学系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证明函 数序列(函数项级数)与含参变量积分的一致收敛性可以利用定义或定理,但是 证明函数序列(函数项级数)与含参变量积分的非一致收敛性却是教学中又一个 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介绍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否定命题 来讲授关于非一致收敛性的证明。 3.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 关于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我们首先有下述充分必要条件: 定理 2 设函数序列{S x n ( )}在集合 D上点态收敛于 ,则 S x( ) {S x n ( )}在 D上 一致收敛于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数列 S x( ) {xn}, n x ∈ D,成立 lim ( ) ( ) 0 ( nn n ) n S x Sx →∞ − = 。 证 必要性:略。 充分性: 采用反证法,也就是证明:若{S x n ( )}在 D上不一致收敛于 , 则一定能找到数列{ S x( ) xn}, n x ∈ D,使得 () () nn n S x Sx − ─/→ 0(n → ∞)。 命题“函数序列{S x n ( )}在 D上一致收敛于 ”可以表述为 S x( ) ∀ > ε 0 ,∃N , , ∀ > n N ∀x∈D: () () n S x Sx − ε 0,∀N , , ∃ > n N ∃x∈D : 0 () () n S x Sx − ≥ ε 。 于是,下述步骤可以依次进行: 取 , , N1 =1 ∃ > n1 1 ∃ 1n x ∈ D: 11 1 0 () () nn n S x Sx − ≥ ε , 取 , N n 2 1 = 2 n n ∃ > 1,∃ 2 n x ∈ D : 22 2 0 () () nn n S x Sx − ≥ ε ,, …… 取 , N n k k = −1 ∃ nk > nk−1,∃ k n x ∈ D : 0 () () kk k nn n S x Sx − ≥ ε , ……。 对于 m N nn n \ ,,,, { 1 2 k } + ∈ " " ,可以任取 mx ∈D ,这样就得到数列{xn} , n x ∈ D,由于它的子列{xnk }使得 0 () () kk k nn n S x Sx − ≥ ε , 显然不可能成立 lim ( ) ( ) 0 ( nn n ) n S x Sx →∞ − = 。 定理 2 常用于判断函数序列的不一致收敛。 例 5 设S x n ( ) = − xnx 2 )1( n ,证明{S x n ( )}在[0,1] 上不一致收敛。 证 函数序列{S x n ( )}在 上点态收敛于 ]1,0[ S x() 0 = 。取 n x = ]1,0[ 1 ∈ n ,则 () () nn n S x Sx − = 1 1 1 2 ⎟ →⎠ ⎞ ⎜ ⎝ ⎛ − n n (n → ∞), 4
由定理2可知{S2(x)}在[O上不一致收敛。 例6设S(x)=(sinx),证明{S(x)}在(0,x)上不一致收敛 证函数序列{S(x}在(0,)上点态收敛于S(x)=1,取xn∈(0,x),使得 Inx.= 则 S,(xn)-S(xn) 1 /→0(n→)∞), 2 由定理2可知{S(x)在(0,x)上不一致收敛 例7设S(x)=川1x+-√x,证明{(x)在0+∞)上不一致收敛 证函数序列{S(x)}在(0,+∞)上点态收敛于S(x)=,F,取x=1 则 Sn()-S()= 由定理2可知{S,(x)在(O,+∞)上不一致收敛 例8设S(x)=1+,证明(x)在D0+∞)上不一致收敛 证函数序列{Sn(x)在[0,+∞)上点态收敛于S(x)=e2。取x=n,则 Sn(xn)-S(xn)=2"-e"→-∞(n>∞) 由定理2可知{Sn(x)}在[0+∞)上不一致收敛。 4.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题: 例9证明:当a>1,函数项级数∑xe-关于x∈[O,+∞)一致收敛;当 0<a≤1,函数项级数∑x“e关于x∈[D.,+∞)不一致收敛。 证关于第一个命题,我们先求级数通项的最大值。由 (xem)'=(a-nrxa-le-m=0 得到最大值点x,于是对一切x∈[0,+∞)有
由定理 2 可知{S x n ( )}在 上不一致收敛。 ]1,0[ 例 6 设 ( ) 1 ( ) sin n n Sx x = ,证明{S x n ( )}在(0, ) π 上不一致收敛。 证 函数序列{S x n ( )} 在 (0, ) π 上点态收敛于 S x() 1 = ,取 ∈ π ),0( n x ,使得 n n x 2 1 sin = ,则 nn xSxS n )()( =− 1 1 2 − ─/→ 0(n → ∞), 由定理 2 可知{S x n ( )}在(0, ) π 上不一致收敛。 例 7 设 ( ) n S x = ⎟ ⎟ ⎠ ⎞ ⎜ ⎜ ⎝ ⎛ −+ x n xn 1 , 证明{S x n ( )}在 +∞),0( 上不一致收敛。 证 函数序列{S x n ( )}在 +∞),0( 上点态收敛于 x xS 2 1 )( = ,取 1 n x n = ,则 ) =− 1 () 1 ( n S n Sn ⎟ n ⎠ ⎞ ⎜ ⎝ ⎛ − 2 3 2 ─/→ 0(n → ∞), 由定理 2 可知{S x n ( )}在(0, ) +∞ 上不一致收敛。 例 8 设 n n n x xS ⎟ ⎠ ⎞ ⎜ ⎝ ⎛ 1)( += ,证明{S x n ( )}在[0, ) +∞ 上不一致收敛。 证 函数序列{ } n xS )( 在 +∞),0[ 上点态收敛于 。取 ,则 x )( = exS nxn = () () nn n S x Sx − 2 e nn −∞→−= (n → ∞), 由定理 2 可知{ } n xS )( 在 上不一致收敛。 +∞),0[ 4.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题: 例 9 证明:当α >1,函数项级数 关于 ∑ ∞ = − n 1 nx exα x ∈[0, ) +∞ 一致收敛;当 0 < ≤ α 1,函数项级数∑ 关于 ∞ = − n 1 nx exα x ∈[0, ) +∞ 不一致收敛。 证 关于第一个命题,我们先求级数通项的最大值。由 ( ) ( ) 1 ' 0 nx nx x e nx x e α α α − − − = − = , 得到最大值点 x n α = ,于是对一切 x ∈[0, ) +∞ 有 nx x e e n α α − − ⎛ ⎞ α α ≤ ⎜ ⎟ ⎝ ⎠ 。 5
由于a>1,可知级数∑)收敛,由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 Weierstrass yi到 别法,可知∑x“e关于x∈[O.+∞)一致收敛 但是关于第二个命题,学生容易犯如下的错误: 同样对级数的通项求最大值,得到最大值点x=“,最大值为 max xe-nr-/a 由于a≤1,可知级数∑c发散,由此得到∑xem关于x∈p0+)不一致 收敛。 上面关于第二个命题的证明是错误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证明,我们需要关于 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0 auchy收敛原理: 定理3(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 Cauchy收敛原理)函数项级数∑ln(x)在 D上一致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E>0,存在正整数N=N(E), 使 lun(x)+un2(x)+…+ln(x)|n>N与一切x∈D成立。 由定理3可知:如果存在两列正整数数列N(n)→+∞,N"(n)→+∞ (N(n)∞时, u4(xn)=xm+1(x)+lxm+2(xn)+…+lxm2(x)-/→0 k=N(n)1 则∑un(x)不满足 Cauchy收敛原理的条件,因此∑u,(x)在D上不一致收敛。 例9第二个命题的证明 记un(x)=x“e,注意到有不等式 ∑n(x)=xem)+xe+…+xe2m2n"e2m, 取m=2n与,_1 ∈D.+∞),由于a≤1,于是有 ∑u1(x,)≥nxe≥e
由于α >1,可知级数 n 1 e n α α α ∞ − = ⎛ ⎞ ⎜ ⎟ ⎝ ⎠ ∑ 收敛,由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 Weierstrass 判 别法,可知∑ 关于 一致收敛。 ∞ = − n 1 nx exα x ∈ +∞ [0, ) 但是关于第二个命题,学生容易犯如下的错误: 同样对级数的通项求最大值,得到最大值点 x n α = ,最大值为 [ ) { } 0, max nx x x e e n α α − α −α ∈ +∞ ⎛ ⎞ = ⎜ ⎟ ⎝ ⎠ 。 由于α ≤1,可知级数 n 1 e n α α α ∞ − = ⎛ ⎞ ⎜ ⎟ ⎝ ⎠ ∑ 发散,由此得到 关于 不一致 收敛。 ∑ ∞ = − n 1 nx exα x ∈ +∞ [0, ) 上面关于第二个命题的证明是错误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证明,我们需要关于 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 Cauchy 收敛原理: 定理 3(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 Cauchy 收敛原理) 函数项级数∑ 在 ∞ =1 )( n n xu D上一致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ε > 0,存在正整数 N N= ( ) ε , 使 │ )(1 n+ xu + )( 2 n+ xu ( ) m +"+ u x │ > N 与一切 x∈D 成立。 由定理 3 可知:如果存在两列正整数数列 , 和 N n'( ) → +∞ N n "( ) → +∞ ( '( ) "( )) Nn N n < n x ∈ D ,使得当n → ∞时, "( ) '( ) 1 ( ) N n k n kNn u x = + ∑ '( ) 1 '( ) 2 "( ) () () () N n n Nn n N n n u xu x u x = + ++ + + " ─/→ 0 则∑ 不满足 Cauchy 收敛原理的条件,因此 在 ∞ =1 )( n n xu ∑ ∞ =1 )( n n xu D上不一致收敛。 例 9 第二个命题的证明 记 n )( = α exxu −nx ,注意到有不等式 ∑ = += n nk k xu 2 1 )( ( 1) n x x eα − + + ( 2) n x x eα − + +"+ 2nx x eα − ≥ 2nx nx eα − , 取 与 m n = 2 [ ,0 +∞∈= ) 1 n xn ,由于α ≤1,于是有 2 1 ( ) n k n k n u x = + ∑ 2 n nx n nx eα − ≥ 2 e− ≥ , 6
即∑叫(x)-/-0(n→∞),所以∑x“e(0≤a≤1关于xe[O,+∞)不一致 收敛 例10证明函数项级数∑xc关于x∈[0.+∞)不一致收敛。 证记un(x)=xe,取m=2n与xn=-∈[0,+∞),则 u()=xe +x e +…+xne“>nxne k=n+1 √ne-2→+∞(n→∞), 所以∑xe关于[0,+∞)不一致收敛 5.含参变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 关于含参变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我们也有如下的 Cauchy收敛原理: 定理4(含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 Cauchy收敛原理)含参变量反常 积分f(xy)关于y在d上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为:对于任意给定的 E>0,存在与y无关的正数A,使得对于任意的A,A>A,成立 f(x, y)dx 由定理4可知:如果存在A"→+,An"→+∞,yn∈[c,d],使得 f(x,y 则含参变量反常积分∫f(x,y)不满足 Cauchy收敛原理的条件,因此 f(x,y)ax关于y在[c,d]上不一致收敛 例11证明 sin xy dx关于y在(0,+∞)上不一致收敛 证取An'=nz,A y=) n 所以关于y在(0+x)上不一致收敛
即 ─/→ 0( ),所以 2 1 ( ) n k n k n u x = + ∑ n ∞→ ∑ ∞ = − n 1 nx exα ≤ α ≤ )10( 关于 不一致 收敛。 x ∈ +∞ [0, ) 例 10 证明函数项级数 关于 ∑ ∞ = − 0 2 e n nx x x∈[0,+∞)不一致收敛。 证 记 ,取 2 )( nx n xexu − = m n = 2 与 n xn 1 = ∈ +∞),0[ ,则 2 ( 1) 1 ( ) n m n x kn n k n u x xe− + = + ∑ = 2 ( 2) n n x n x e− + + +" 2 2 n nx n x e− + 2 2 n nx n nx e− > +∞→= −2 en n ∞→ )( , 所以 关于 不一致收敛。 ∑ ∞ = − 0 2 e n nx x +∞),0[ 5.含参变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 关于含参变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我们也有如下的 Cauchy 收敛原理: 定理 4(含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 Cauchy 收敛原理) 含参变量反常 积分 ∫ 关于 在 上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为:对于任意给定的 ∞+ a ),( dxyxf y dc ],[ ε > 0,存在与 无关的正数 ,使得对于任意的 y A0 0 ′, > AAA ,成立 = ∫ ∫ ∫ n n n n n n n dx n x n dx x n x dx x xy , 所以∫ ∞+ 0 sin dx x xy 关于 在 上不一致收敛。 y +∞),0( 7
例12证明「”在关于a在(0+∞)上不一致收敛 证取An'=,A"= 3n丌 4,a=a.=一 A," xsin ax sina x n- dx≥ n(1+x2) 161 所以”关于a在0+∞)上不一致收敛 例13证明x2mn2xdk关于p在(0+x)上不一致收敛。 证取A= A n Pa-1In?xdx/2In Ll ln2-→+∞(n→∞) 所以「x"ln2xd关于p在(0,+∞)上不一致收敛。 例14证明「 e- sin xdx关于a在(0,+∞)上不一致收敛。 解取A1'=n 1) 则 +1 (n+e-as sin xdx> sin xdx =2e 所以「 e- sin xd关于a在(0.,+∞)上不一致收敛 参考文献 [1]《数学分析》(第二版,上、下册)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著,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 [2]《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上、下册)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 邱维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例 12 证明∫ ∞+ 0 + 2 )1( sin dx x xx α α 关于α 在(0, ) +∞ 上不一致收敛: 证 取 3 ' ," 4 4 n n n n A A π π = = , 1 n n α α= = ,则 " 2 ' sin (1 ) n n A A x x dx x α α = + ∫ 3 2 2 4 2 2 4 sin 2 2 (1 ) 3 18 16 1 ( ) 4 n n n n x x n dx x n π π α π α π ≥ > + ⎛ ⎞ ⎜ ⎟ + ⎝ ⎠ ∫ , 所以∫ ∞+ 0 + 2 )1( sin dx x xx α α 关于α 在(0, ) +∞ 上不一致收敛。 例 13 证明∫ − 关于 在 1 0 21 ln xdxx p p (0, +∞)上不一致收敛。 证 取 1 ' 2 An n = , 1 " An n = , 1 n p p n = = ,则 1 1 1 1 1 2 2 2 1 1 2 2 1 11 1 ln ln ln ( ) 2 n p n n n n n n n x xdx x dx n n n n nn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关于 1 0 21 ln xdxx p p 在(0, +∞)上不一致收敛。 例 14 证明∫ 关于 ∞+ − 0 sin xdxe αx α 在(0, ) +∞ 上不一致收敛。 解 取 ' , " ( 1) A nA n n n = =+ π π , 1 1 n n α α= = + ,则 ( 1) ( 1) sin sin 2 n n n x n n e xdx e xdx e π π α π π π π + + − − − ≥ = ∫ ∫ , 所以∫ 关于 ∞+ − 0 sin xdxe αx α 在(0, ) +∞ 上不一致收敛。 参考文献 [1] 《数学分析》(第二版,上、下册)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著,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 [2] 《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上、下册)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 邱维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