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第六章:双端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彐§6-1双端口网络的参量和联接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Y参量、H参量、G参量、A参量 彐双端口网络的串联和并联 吕§6-2无源双端口网络的等效网络 宫§6-3有端接的双端口网络 §6-4双端囗网络的链联 §6-5集成差分放大器
第六章:双端口网络的分析方法 §6-1 双端口网络的参量和联接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Y参量、H参量、G参量、A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串联和并联 § 6 - 2 无源双端口网络的等效网络 §6-3 有端接的双端口网络 §6-4 双端 络的链联 口网 §6-5 集成差分放大器
当§6-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和联接 扫双端口网络和四端网络 彐四端网络 1-3-12+/4=0 四端 网络 双端口网络 双口 1-l1=l2-l2=0 网络 12 1=l3,12=l4 四端网络 双端口网络
§6-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和联接 双端口网络和四端网络 I1 I2 四端网络 1 2 四端 网络 1 2 四端网络 1 2 0 I1 I3 I2 I4 网络 I3 I4 3 4 双口 I1 I2 双端口网络 1 2 0 ' ' I I I I 网络 I1' 1' 2' I2' 0 I1 I1 I2 I2 四端网络 双端口网络 1 3 2 4 I I ,I I 四端网络 双端口网络
当§6-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和联接 四端网络是双端口网络的两个例子 扫例1:四端网络的两对端子 l1 扫分别接二个二端网络(最常 二端 四端 彐用之情形) 二端 网络 网络 网络 N1是双端口网络 彐例2:四端网络由两个二端 彐网络组成 1=13,2=l4 二端二端 N1是双端口网络 网络网络 3 四端网络N
§6-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和联接 四端网络是双端口网络的两个例子 四端 网络 I1 I2 1 2 二端 二端 例1:四端网络的两对端子 分别接一个二端网络(最常 用之情形) N 是双端口网络 1 3 2 4 I I , I I 网络 N1 I3 I4 3 4 网络 网络 用之情形) N1是双端口网络 例 I 1 I1 2 2 例2:四端网络由两个二端 网络组成 二端 网络 二端 网络 I 1 I1 2 2 N1是双端口网络 1 3 2 4 I I , I I I4 4 I3 3 四端网络N1
当§6-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和联接 三端网络的的处理 12 三端 网络 彐将某个端子“分裂”成两个端子 三端 网络 彐三端网络→双端口网络
§6-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和联接 三端网络的的处理 三端 网络 I1 I2 1 2 网络 I3 三端 网络 I1 I 1 2 2 将某个端子“分裂”成两个端子 网络 I1 I2 1' 2' 三端网络 双端口网络
主§6-1-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扫双端口网络的端口变量 端口电压Ⅵ1、V2 双口 网络 端口电流I1、l2 彐双端口网络的内部特性可以用端口上的电压电流关系CR来描述。 双端口网络提供了关于V、V2、I1、的两个约束方程,这两个方程取 决于网络的内部结构而与外电路无关网络方程。(要完全求解出端 彐口的四个变量,需要结合外部电路提供的另两个约束方程。) 可以以V、V2、I1、L2中的两个为自变量,另两个为因变量写出双端口 彐网络的网络方程→Z参量、Y参量、H参量、G参量、A参量(A'参量)
§6-1-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端口变量 端口电压 V1、V2 V V 双口 网络 I1 I2 1 2 端口电流 I1、I2 V1 网络 V2 N1 1' 2' 双端口网络的内部特性可以用端口上的电压/电流关系(VCR)来描述。 双端口网络提供了关于V1、V2 、I1 、I2的两个约束方程,这两个方程取 决于网络的内部结构而与外电路无关——网络方程。(要完全求解出端 口的四个变量,需要结合外部电路提供的另两个约束方程。) 可以以V1、V2 、I1 、I2中的两个为自变量 中的两个为自变量,另两个为因变量写出双端口 另两个为因变量写出双端口 网络的网络方程 Z参量、Y参量、H参量、G参量、A参量(A'参量)
主§6-1-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日常参量线性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定义 h1 扫以端口电流/1、I2的为自变量、端 12 双口 口电压V1、V2为因变量 白"!网络 = (置换定理、叠加定理 双口网络参量方程 Z I+E 彐en:双口网络内所有独立源在i端口上激励出的电压(两端同时开路 在ⅸ'端口测量的电压)。 扫Z:j端口上的电流(激励对端口的电压(响应)的传递函数(具有阻 抗的量纲) 日Z和Ez: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6-1-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常参量线性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定义 2 双口 网络 I1 I 1 2 V1 V2 以端口电流I1 、I2的为自变量、端 口电压V1、V2 为因变量: I2 I 2' 网络 1' V1 Z11 Z12 I1 e 1 I1 (置换定理、叠加定理 ) 21 21 21 22 11 12 21 zz ee II Z Z Z Z VV 双口网络的Z参量方程 EZ V Z I ezi: 双口网络内所有独立源在 i-i' 端口上激励出的电压(两端同时开路 在 i-i' 端口测量的电压)。 Zij : j-j' 端口上的电流(激励)对 i-i' 端口的电压(响应)的传递函数(具有阻 抗的量纲)。 Z和EZ :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主§6-1-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扫常参量线性双端口网络的参量的适用范围 h1 12 = 双口 H[Z21Z2l2」e2 !|网络 = 日时域:电阻电路[(R1R2「)e1 (不含L、C) MoR2 r2lll2(e,2( 频域: (o)「z1(o)z1(o)「(o) VgO)z2Gjo)z2Go)LGa)e, Gjo 域 2()[z2(s)z2()l2()"le2
§6-1-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常参量线性双端口网络的参量的适用范围 2 双口 网络 I1 I 1 2 V1 V2 21 21 21 22 11 12 21 zz ee II Z Z Z Z VV 2' 网络 1' 2 21 22 2 z2 时域:电阻电路 (不含L、C) e t e t I t I t R R R R V t V t zz21 21 21 22 11 12 21 频域: j e j I j I j Z j Z j Z j Z j V j V j 1 11 12 1 z1 V2 j Z21 j Z22 j I2 j ez2 j s域: V1s Z11s Z12s I1s e 1s e s e s I s I s Z s Z s Z s Z s V s V s zz21 21 21 22 11 12 21
主§6-1-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日无源常参量线性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若双口网络内部无独立源,则: 2 双口 网络 z=1|=2端开路时网络在1端口的输入阻抗。 1=02-2端开路时,V2与/1的比值(跨阻抗) 无源双端口 网络Z参量 22=2=01-1端开路时网络在22端口的输入阻抗 的测量法 3/=01-1端开路时,V与1的比值(跨阻抗)
§6-1-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无源常参量线性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若双口网络内部无独立源 则 双口 网络 I1 I 1 2 2 V1 V2 1 11 12 1 V Z Z I 若双口网络内部无独立源,则: 网络 1' 2' V1 V2 21 21 22 11 12 21 V Z Z I V 0 2-2'端开路时网络在1-1'端口的输入阻抗。 1 1 11 I2 I V Z V2 Z 2-2'端开路时,V2与I 0 1的比值(跨阻抗)。 1 2 21 I2 I Z 1 1'端开路时网络在2 2'端口的输入阻抗 V2 Z 无源双端口 网络 Z参量 的测量法 1 1'端开路时 V 与I 的比值(跨阻抗) 1 V Z 0 1-1'端开路时网络在2-2'端口的输入阻抗。 2 2 22 I1 I Z 的测量法 1-1'端开路时,V1与I 0 2的比值(跨阻抗)。 2 12 I1 I Z
主§6-1-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日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求法 彐例3:T型网络 V1=Z4+2(1+l2)+e (Z1+2)1+22+e e/43 中扫 V2=22+z2(1+l2)+e 21+(23+2)l2+e z+222 z2Z2+Z3l2」le
§6-1-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求法 例3 T型网络 I1 Z1 Z3 I 例3:T型网络 2 I1 I2 Z2 V1 V2 I1 Z1 Z3 I2 V ZI Z I I e 1 11 2 1 2 I1 I V1 V2 2 + - e Z Z I ZI e 1 2 1 22 V ZI Z I I e 2 32 2 1 2 21 3 2 2 V ZI Z I I e ZI Z Z I e 1 1 12 2 2 2 2 23 V I ZZ Z e V Z ZZ I e V2 2 2 23 e
§6-1-1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求法 例4:Ⅱ型网络 双口网络内部无源,则E=0 Zu 有=21(+列人气(乙+2) z1+Z2+Z3 Z 12=0 Z2+z31-Z1+z2+z 1%==23/(乙+Z) z3(z2+Z1 z1+22+23 ZZ 分2 140-2+z112 1=0 z1+22+23
§6-1-1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 双端口网络的Z参量求法 例4:型网络 Z2 I1 I2 双口网络内部无源,则 Ez= 0 1 2 3 1 2 3 0 1 2 3 1 1 11 // 2 Z Z Z Z Z Z Z Z Z IV Z I V1 Z V2 1 Z3 I1 1 2 3 1 3 0 1 1 2 3 3 0 1 2 21 2 2 Z Z Z Z Z I V Z Z Z I V Z I I Z2 I1 I2 2 32 1 // V ZZ Z Z Z ZZ V1 Z V2 1 Z3 I2 V ZV 1 12 Z Z1 3 Z 1 22 0 3 1 2 2 123 // Z Z ZZ I I ZZZ 1 1 1 12 1 3 12 0 0 2 2 12 1 2 3 Z I I I Z ZI Z Z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