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 主备:巩俊钰审核:徐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2.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3、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用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是南朝齐梁时期 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又是养生家,他斋戒自摄,修炼诚笃,寿至 81岁。他推崇道家养生思想,提倡调神、养性、保精、导引、按摩 等方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 县)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 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基础积累 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棱()陵与其奇者()荇() 寝()夕日欲颓()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27.短文两篇 主备: 巩俊钰审核:徐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2.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3、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用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预习导学】 ● 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 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是南朝齐梁时期 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又是养生家,他斋戒自摄,修炼诚笃,寿至 81 岁。他推崇道家养生思想,提倡调神、养性、保精、导引、按摩 等方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 县)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 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 基础积累 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棱 . ( )陵 与 . 其奇者( )荇 . ( ) 寝 . ( ) 夕日欲颓 .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 .. 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 (5)但少闲人() 6)晓雾将歇() (⑦)沉鳞竞跃() ●文体常识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性 文体。多记事陈情,具有和相结合的特点 ●整体感知 反复读文,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4、《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 者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的得意之感 5、《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 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合作研讨】 疏通文意 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2)水中藻荇交横 .. ( ) (3)如吾两人者耳 . ( ) (4)月色入户 . ( ) (5)但 . 少闲人( ) (6)晓雾将歇 . ( ) (7)沉鳞竞跃 .. ( ) ● 文体常识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 性 文体。多记事陈情,具有 和 相结合的特点。 ● 整体感知 反复读文,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4、《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 者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的得意之感。 5、《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 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 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合作研讨】 ● 疏通文意 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思路梳理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思路梳理 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接下来的十句): 第三部分(以感慨收束)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思路梳理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思路梳理。 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接下来的十句): 第三部分(以感慨收束):
把《承天寺夜游》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记事) 第二层(写景) 第三层(抒情) 文本探究 3、《答谢中书书》文章虽然短小,但佳句迭出,你能选出其中的 句做点赏析吗? 《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 5、默写出《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 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说说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把《承天寺夜游》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记事): 第二层(写景): 第三层(抒情): ● 文本探究 3、《答谢中书书》文章虽然短小 ,但佳句迭出,你能选出其中的一 句做点赏析吗? 4、《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 5、默写出《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 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6、说说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7、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 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 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9、联系两位作者的境遇,比较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拓展延伸 10、《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美不胜收。你能否再写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11、“看人生豪迈,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你还记得这句歌词吗? 是啊,人生难免有失意之时,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后,你认为它对 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意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7、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 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 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9、联系两位作者的境遇,比较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 拓展延伸 10、《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美不胜收。你能否再写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11、“看人生豪迈,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你还记得这句歌词吗? 是啊,人生难免有失意之时,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后,你认为它对 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意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进一步感知文意,品味语言 2、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们面对逆 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复习导学】 1、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号 北宋 家 家。和父亲 弟弟 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下列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桕影也。 译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进一步感知文意,品味语言。 2、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们面对逆 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复习导学】 1、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字 ,号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 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 . 辉 . (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 . (消散) B、夕日欲颓 . (坠落) 沉鳞竞跃 .. (争相跳) C、月夜入户 . (窗户) 未复有能与 . 其奇者(和) D、相与 ..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 . 少闲人(只是)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 (4)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译文 【合作研讨】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如下问题 1、《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谢中书书》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找出《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很有人情味,这里运用了什么手 法?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6、《记承天寺夜游》中把“寻张怀民中的“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 么?
译文: (4)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译文: 【合作研讨】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如下问题: 1、《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谢中书书》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找出《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很有人情味,这里运用了什么手 法?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6、《记承天寺夜游》中把“寻张怀民”中的“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 么?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了什么?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 点 8、《记承天寺夜游》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 解“闲人”的含义? 9、《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拓展延伸 10、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当堂检测】 基础题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了什么?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 点? 8、《记承天寺夜游》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 解“闲人”的含义? 9、《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 拓展延伸 10、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当堂检测】 一、基础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②未复有能与奇者() ③藻、 荇交横()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 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 象是 ,“藻、荇”、是指 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指出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二、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 ( ) ②未复有能与 . 奇者( ) ③藻、 荇 . 交横( )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五色交辉 .. : ②晓雾将歇 . : ③夕日欲颓 . : ④沉鳞 .. 竞跃: ⑤念 . 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 . 其奇 者: ⑦相与步于 . 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 . 明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 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 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指出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二、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6、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7、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 苏轼怎样的心境?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6、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7、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 苏轼怎样的心境?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