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总 课程代码:18230603 课程名称:新媒体艺术传播 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in New Media Art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数字媒体艺术学二年级 考核方式:作品实践与展示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结合思政课程,跟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 重要论述精神,以大学课堂平台来学习乡村振兴的创新艺术课程教育方法。本 课程目标为建立“乡村声音档案库”的前置作业,包括收集、分类与展示。 首先,本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中声音艺术的前沿发展。第二,通过制 作声音地景并参与展览,使学生具备从录音技术与基础声音艺术展览准备工 作。第三,本课程亦加入实际的声音软硬件制作与处理,使学生具备基础声学 制作技巧。第四,本课程设置小组期末声音艺术作品创作与展示,鼓励学生独 立创作文本与声音艺术作品。 在实践作业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纪录课程内容与作业实验过 程,并作为考核学生的指标。另外,课堂作业要求团体协作,学生必须同时在 学习课堂知识外,建立协作的习惯与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将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皆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要 目标。第一部份「综论与基础创作实验」历时两周(1-2周),课程将介绍课程 导论与声音艺术基础:第二部份「创作文本养成与音频处理」历时五周(3-7 周),课程内容将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文本,同时增强动机与基础声音处理技 术:第三部份「中西方当代声音艺术实践分析」历时四周(8-11周),课程内容 重点在于介绍当代声音研究与艺术实践:第四部份「进阶创作」历时五周(12-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230603 课程名称:新媒体艺术传播 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in New Media Art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数字媒体艺术学二年级 考核方式:作品实践与展示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结合思政课程,跟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 重要论述精神,以大学课堂平台来学习乡村振兴的创新艺术课程教育方法。本 课程目标为建立“乡村声音档案库”的前置作业,包括收集、分类与展示。 首先,本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中声音艺术的前沿发展。第二,通过制 作声音地景并参与展览,使学生具备从录音技术与基础声音艺术展览准备工 作。第三,本课程亦加入实际的声音软硬件制作与处理,使学生具备基础声学 制作技巧。第四,本课程设置小组期末声音艺术作品创作与展示,鼓励学生独 立创作文本与声音艺术作品。 在实践作业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纪录课程内容与作业实验过 程,并作为考核学生的指标。另外,课堂作业要求团体协作,学生必须同时在 学习课堂知识外,建立协作的习惯与能力。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将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皆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要 目标。第一部份「综论与基础创作实验」历时两周(1-2 周),课程将介绍课程 导论与声音艺术基础;第二部份「创作文本养成与音频处理」历时五周(3-7 周),课程内容将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文本,同时增强动机与基础声音处理技 术;第三部份「中西方当代声音艺术实践分析」历时四周(8-11 周),课程内容 重点在于介绍当代声音研究与艺术实践;第四部份「进阶创作」历时五周(12-
16周),课程内容将协助学生利用自身收集的音频、扬声设备、现成对象与其 他材料(机械与电子类),进行期末的创作与学习总结。 最终,本课程不将新媒体艺术以传统形式区分成独立理论或技术,而是经 由主题探讨而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嵌合,并经由学期初与学期末两次创作来 练习如何逐步升华创作的形式语言与文本。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的教学性质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引导文本创建与批判式思考-一学生经由 实践,利用创作作品过程期间反思与实践,同时经由分析同领域的当代作品, 进而理解不同文本视角的来源与差异,最终逐步建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者所需 具备的跨领域的思维与制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四:首先,《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与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转化已在一年级时所习得的设计相关知识与技术,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基 础。第二,通过对于优秀作品的分析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从构思到现实的实践 能力。第三,本课程将以培养内容创作导向人才为主,着重应用美学与实践能 力,同时也思考拍摄文本的人文内涵。第四,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包含基础机械 课程,使学生学习跨领域技术与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综论与基础创作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引导学生以创作实践开始,体验地方聲音收集,通过作品创作的 形式构成,养成学生对于中国声音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录音:白沙村节庆食物、食物里程、烹饪过程的声音收集与 建檔 (2)展览文本:介绍展览计划与目前进度,说明学生参与计划的 部分与工作细节 (三)思考与实践 以录音设备为工具,引导学生收录并聆听声音。引导学生学习以
16 周),课程内容将协助学生利用自身收集的音频、扬声设备、现成对象与其 他材料(机械与电子类),进行期末的创作与学习总结。 最终,本课程不将新媒体艺术以传统形式区分成独立理论或技术,而是经 由主题探讨而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嵌合,并经由学期初与学期末两次创作来 练习如何逐步升华创作的形式语言与文本。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的教学性质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引导文本创建与批判式思考---学生经由 实践,利用创作作品过程期间反思与实践,同时经由分析同领域的当代作品, 进而理解不同文本视角的来源与差异,最终逐步建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者所需 具备的跨领域的思维与制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四:首先,《新媒体艺术传播》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与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转化已在一年级时所习得的设计相关知识与技术,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基 础。第二,通过对于优秀作品的分析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从构思到现实的实践 能力。第三,本课程将以培养内容创作导向人才为主,着重应用美学与实践能 力,同时也思考拍摄文本的人文内涵。第四,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包含基础机械 课程,使学生学习跨领域技术与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 综论与基础创作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引导学生以创作实践开始,体验地方聲音收集,通过作品创作的 形式构成,养成学生对于中国声音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录音:白沙村节庆食物、食物里程、烹饪过程的声音收集与 建檔 (2)展览文本:介绍展览计划与目前进度,说明学生参与计划的 部分与工作细节 (三)思考与实践 以录音设备为工具,引导学生收录并聆听声音。引导学生学习以
“非视觉为中心”的创作意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通过实际参与展览内容收集,使学生有声音艺术创作的基础 经验 (2)通过录音与聆听,培养学生接触视觉艺术之外的创作材料 第二单元创作文本养成与音频处理 (一)目的与要求 利用共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并报告两本当代声音艺术与地方相 关知识。学生将在学习文本之后学习如何表述,结合当下“中国 的声音”如何进一步建构成为自身的创作文本。另外,将实际操 作音频处理软件Adobe AU.,使学生熟悉音频基本处理(降噪与混 合)手法 (二)教学内容 共学书籍《噪音书》与《空间与地方》内容表述,以及音频处理 软件 (三)思考与实践 经由阅读并讲述书籍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学习表述之 外,亦经由软件操作实践来探讨书籍内容与创作目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结合理论、表述与实践,加强学生创作文本与材料实验能力 第三单元中西方当代声音艺术实践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经由专题(中西方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与声音艺术实践)的研讨分 析,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创作语境的归属并认识当前中国面对因 际竞争背景下,艺术创作成为有力的斗争工具 (二)教学内容 (1)探讨中西方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与声音艺术实践的关系 (2)噪音与声音地景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艺术实践与当代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介绍前沿声音艺术实践,学生将习得艺术家文本创建的逻辑 和目的
“非视觉为中心”的创作意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通过实际参与展览内容收集,使学生有声音艺术创作的基础 经验 (2)通过录音与聆听,培养学生接触视觉艺术之外的创作材料 第二单元 创作文本养成与音频处理 (一)目的与要求 利用共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并报告两本当代声音艺术与地方相 关知识。学生将在学习文本之后学习如何表述,结合当下“中国 的声音”如何进一步建构成为自身的创作文本。另外,将实际操 作音频处理软件 Adobe AU,使学生熟悉音频基本处理(降噪与混 合)手法 (二)教学内容 共学书籍《噪音书》与《空间与地方》内容表述,以及音频处理 软件 (三)思考与实践 经由阅读并讲述书籍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学习表述之 外,亦经由软件操作实践来探讨书籍内容与创作目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结合理论、表述与实践,加强学生创作文本与材料实验能力 第三单元 中西方当代声音艺术实践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经由专题(中西方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与声音艺术实践)的研讨分 析,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创作语境的归属并认识当前中国面对国 际竞争背景下,艺术创作成为有力的斗争工具 (二)教学内容 (1)探讨中西方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与声音艺术实践的关系 (2)噪音与声音地景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艺术实践与当代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介绍前沿声音艺术实践,学生将习得艺术家文本创建的逻辑 和目的
第四单元进阶创作 (一)目的与要求 延续前三部分课程,以数字媒体声音艺术为制作为核心进行课堂 教学,学生亦须习得基础机械装置作法 (二)教学内容 (1)扬声器理论分析与制作 (2)声音材料实验转化至对象与扬声器播放 (三)思考与实践 经由自身收集声音与装置/系统,学生将反思声音地景/噪音/当 代艺术在特定区域实践交汇时面临的困境与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课堂总结理论学习、作品分析、制作、反馈等经验,完整 地培养学生当代声音艺术创作的知识与技巧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 环节 数学 讲课 实验 其他教 习题课 讨论课 学环节 小计 时数 课程 内容 第一部分 2 2 4 第二部分 2 10 第三部分 8 第四部分 2 10 合计 12 10 10 32 六、教材与其他教学参考资源 (一)教材: 王靖。《声音与感受力: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二)参考教林: (1)基尔泽(Keizer,G.).《噪音书:你想要的一切,你不想要的声音》,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四单元 进阶创作 (一)目的与要求 延续前三部分课程,以数字媒体声音艺术为制作为核心进行课堂 教学,学生亦须习得基础机械装置作法 (二)教学内容 (1)扬声器理论分析与制作 (2)声音材料实验转化至对象与扬声器播放 (三)思考与实践 经由自身收集声音与装置/系统,学生将反思声音地景/噪音/当 代艺术在特定区域实践交汇时面临的困境与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课堂总结理论学习、作品分析、制作、反馈等经验,完整 地培养学生当代声音艺术创作的知识与技巧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 环节 教学 时数 课程 内容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小计 第一部分 2 2 4 第二部分 8 2 10 第三部分 8 8 第四部分 2 8 10 合计 12 10 10 32 六、教材与其他教学参考资源 (一)教材: 王靖. 《声音与感受力: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1 月 (二)参考教材: (1)基尔泽(Keizer, G.). 《噪音书:你想要的一切,你不想要的声音》.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7月 (2)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 大纲修订人:许曦 修订时间:2021年12月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时间:年月
2014 年 7 月 (2)段义孚. 《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2 月 大纲修订人:许曦 修订时间:2021 年 12 月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时间: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