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一厘米》教学资料与练习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主题深刻的小说。“买票”是一桩小事,但意义重大,它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教育子女的导向。这篇小说肯定了主人公陶影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 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通过阅读分析,我们将 1.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 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十一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 业写作,共发表作品二百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 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三十余 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二、相关知识 《毕淑敏文集》包括:《最后一支西地兰》、《看家护院》、《送你一条红地毯》、《原始股》、《预约财 富》、《紫花布幔》、《不会变形的金刚》、《一厘米》、《妈妈福尔摩斯》、《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提 醒幸福》、《我很重要》、《孝心无价》、《行使拒绝权》、《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作信任》、《昆 仑殇》、《补天石》、《阿里》、《红处方》、《预约死亡》、《生生不已》、《紫色人形》、《捉 如我出卷子》、《斜视》、《天使和魔鬼的较量》等 三、王蒙谈毕淑敏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 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礅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費解 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晢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 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一一怪物。 毕淑敏则不是这样。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 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 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而我们国家,常常是杀人之论火爆易红,救人之论黯然无光:大而无当之文如日中天,诚实本分之作视若草 芥:凶猛抡砍之风时赢喝彩,娓娓动人之章倒陪末座。一句话,乖戾之气冲击文坛久矣,恨比爱强健,斗比和勇 敢,骂比分析痛快,绝望比清明时髦,狂妄比谦虚“现代”,乌眼鸡驱逐掉了百灵与夜莺,厮杀的鼓噪遮盖了万 籁,而与人为恶的文风正在取代与人为善的旧俗 所以就更显得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 严峻、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仼者的善意与公平。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妺一样 地时刻跟随着毕淑敏的笔端。唯其冷静才能公正,唯其公正才能好心,唯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 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憎恨,但至少无愧 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 如《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她宁愿忏悔“我 的多疑与戒备太过,歌颂普通人性(《翻浆》),而与泛恶论的诅咒与煽动迥异其趣。至于她的散文就更加明澈 见底了 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 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和谐与健康的因子
语文版九年级上《一厘米》教学资料与练习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主题深刻的小说。“买票”是一桩小事,但意义重大,它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教育子女的导向。这篇小说肯定了主人公陶影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 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通过阅读分析,我们将—— 1.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 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 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 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十一年。1980 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 业写作,共发表作品二百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 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三十余 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二、相关知识 《毕淑敏文集》包括:《最后一支西地兰》、《看家护院》、《送你一条红地毯》、《原始股》、《预约财 富》、《紫花布幔》、《不会变形的金刚》、《一厘米》、《妈妈福尔摩斯》、《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提 醒幸福》、《我很重要》、《孝心无价》、《行使拒绝权》、《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作信任》、《昆 仑殇》、《补天石》、《阿里》、《红处方》、《预约死亡》、《生生不已》、《紫色人形》、《捉刀》、《假 如我出卷子》、《斜视》、《天使和魔鬼的较量》等。 三、王蒙谈毕淑敏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 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 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 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怪物。 毕淑敏则不是这样。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 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 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而我们国家,常常是杀人之论火爆易红,救人之论黯然无光;大而无当之文如日中天,诚实本分之作视若草 芥;凶猛抡砍之风时赢喝彩,娓娓动人之章倒陪末座。一句话,乖戾之气冲击文坛久矣,恨比爱强健,斗比和勇 敢,骂比分析痛快,绝望比清明时髦,狂妄比谦虚“现代”,乌眼鸡驱逐掉了百灵与夜莺,厮杀的鼓噪遮盖了万 籁,而与人为恶的文风正在取代与人为善的旧俗…… 所以就更显得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 严峻、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 地时刻跟随着毕淑敏的笔端。唯其冷静才能公正,唯其公正才能好心,唯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 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憎恨,但至少无愧 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 如《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她宁愿忏悔“我” 的多疑与戒备太过,歌颂普通人性(《翻浆》),而与泛恶论的诅咒与煽动迥异其趣。至于她的散文就更加明澈 见底了。 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 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和谐与健康的因子
融入文本 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惩( cheng)罚 皲(jun)裂 吝(lin)惜 捺(nd) 塑(si)料 挑剔(t) 允(yoin)诺 矜(jn)持 磕(ke)头 骄横(heng) 顷(qing)刻 吮(sha 哄(hong)笑 脱臼(ji) 兀(w)自 狡薪(xid 内疚(ji) 反敦(b6) 无措(cu 2.词语解释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释然]形容因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狡黠]本指狡猾奸诈,这里指耍小聪明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3.同义词辨析 企图试图 两个词都有打算、计划的意思 主要区别:“企图”为贬义词,可以做名词或动词。“试图”为中性词,只能做动词 本课例句:“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过许多企图逃票的人。” 整体解读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 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她伶 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注意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 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可惜养料走 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 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 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 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 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 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她喜欢温文尔雅, 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惩(chéng)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塑(sù)料 挑剔(tī) 允(yǔn)诺 逻辑(jí) 矜(jīn)持 磕(kē)头 骄横(hèng) 顷(qǐng)刻 吮(shǔn) 哄(hōng)笑 脱臼(jiù) 兀(wù)自 狡黠(xiá) 内疚(jiù) 反驳(bó) 无措(cuò) 2.词语解释 [温文尔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释然] 形容因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 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狡黠] 本指狡猾奸诈,这里指耍小聪明。 [彬彬有礼] 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3.同义词辨析 企图 试图 两个词都有打算、计划的意思。 主要区别:“企图”为贬义词,可以做名词或动词。“试图”为中性词,只能做动词。 本课例句:“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过许多企图逃票的人。” 二、整体解读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 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她伶 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注意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一○米。 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可惜养料走 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 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 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 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 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 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她喜欢温文尔雅, 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 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一张车票两毛钱。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 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着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 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她说:“不要了。”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 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岀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这样挺累的,她按照各种父母必读上的标准,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你得时时注意检点,因为面对一个无所 不在的观众。不过也充满了温馨与爱。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 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 样的。瓜皮败火,还是一味药呢。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也像妈妈一样,把瓜皮啃出梳齿样的牙痕,印堂上粘 了一粒白而软的嫩瓜子,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得这样苦?要用瓜皮洗脸吗?”小也被妈妈吓坏了 拿着残月一般的瓜皮战战兢兢,但圆眼睛盛满不服。小孩子是天下最出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陶影从此 明白了,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 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第一部分:陶影带儿子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反而多买了一张票,表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勇 承担做母亲的责任。】 义、令天她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佛,陶影心里是不信佛的,她不会让小也磕 门票五块钱一张,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期限一个月,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张神通 广大,什么人都认识。有时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这叫大参考 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 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问老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 张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报大的。想想也很有理。仔细看那大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争会不会 打,其实大家都在谈伊拉克的战争赔款问题了,说他们除了伊拉克枣,不知道还有什么。不管怎么说,陶影还是 佩服老张。为了这锲而不舍的佩服,老张给她这张票。“就一张啊?”感激之余,陶影还不满足。“爷们就算了, 领孩子开开眼呗!不满一米一的孩子免票。实在不乐意去,到门口把票倒腾出去,够买俩西瓜的!”老张设身处 地为她着想 她特地倒休带小也来玩。 京城里难得有这一大片森然的绿地。未及靠近,便有湛凉的冷绿之气漫溢而来,仿佛正要面临一座山谷或是 道飞瀑。小也从妈妈手里夺过门票,又含在嘴里,飞快地跑向金碧辉煌的寺门,仿佛一只渴极了要饮水的小动 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 庙门口的守卫是一个穿着红衣黑裤的青年。想象中应该穿黄色工作服,现在这一身打扮,令人想起餐厅和饭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 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一张车票两毛钱。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 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着。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 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她说:“不要了。”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 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这样挺累的,她按照各种父母必读上的标准,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你得时时注意检点,因为面对一个无所 不在的观众。不过也充满了温馨与爱。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 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 样的。瓜皮败火,还是一味药呢。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也像妈妈一样,把瓜皮啃出梳齿样的牙痕,印堂上粘 了一粒白而软的嫩瓜子,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得这样苦?要用瓜皮洗脸吗?”小也被妈妈吓坏了, 拿着残月一般的瓜皮战战兢兢,但圆眼睛盛满不服。小孩子是天下最出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陶影从此 明白了,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 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第一部分:陶影带儿子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反而多买了一张票,表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勇于 承担做母亲的责任。】 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佛。陶影心里是不信佛的,她不会让小也磕 头。这是迷信,她知道。 门票五块钱一张,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期限一个月,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张神通 广大,什么人都认识。有时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这叫大参考。”陶影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 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问老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 一张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报大的。想想也很有理。仔细看那大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争会不会 打,其实大家都在谈伊拉克的战争赔款问题了,说他们除了伊拉克枣,不知道还有什么。不管怎么说,陶影还是 佩服老张。为了这锲而不舍的佩服,老张给她这张票。“就一张啊?”感激之余,陶影还不满足。“爷们就算了, 领孩子开开眼呗!不满一米一的孩子免票。实在不乐意去,到门口把票倒腾出去,够买俩西瓜的!”老张设身处 地为她着想。 她特地倒休带小也来玩。 京城里难得有这一大片森然的绿地。未及靠近,便有湛凉的冷绿之气漫溢而来,仿佛正要面临一座山谷或是 一道飞瀑。小也从妈妈手里夺过门票,又含在嘴里,飞快地跑向金碧辉煌的寺门,仿佛一只渴极了要饮水的小动 物。 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 嘛! 庙门口的守卫是一个穿着红衣黑裤的青年。想象中应该穿黄色工作服,现在这一身打扮,令人想起餐厅和饭 店
小也很流畅地跑过去,好像那是流量很大的泻口,而他不过是一滴水珠。红衣青年很敏捷地摘下他口中的票, 仿佛那是清明前的一片茶叶 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票。”红衣青年拦住她,语句简单得像吐出一枚枣核 陶影充满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她的儿子, 我问的是你的票。”红衣青年僵硬地说 “不是刚才那孩子已经给你了吗?”陶影安静地解释。这小伙子太年轻,还没来得及做爸爸。今天出来玩 影心境很好,她愿意有始有终 “他是他的。你是你的。”红衣青年冷淡地说 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小孩不是不要票吗?”陶影不解。 “妈妈你快一点啊!”小也在远处喊。 “妈妈就来。就来。”陶影大声回答。附近有人围拢来,好像鱼群发现了灯光信号。 陶影急了,想赶快结束这件事,她的孩子在等她。 “谁说不要票?”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票上说的 票上怎么说的?”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票上说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免费参观,超过一米一的孩子照章购票。”陶影自信背得一点不错,但她还是伸 手想从废票箱里掏出一张,照本宣读比背诵更接近真实。 “别动!别动!”红衣青年突然声色俱厉。陶影这才感到自己举动不当,像冬天触到暖气片似的缩回手。 “您很清楚吗?”红衣青年突然称她为“您”。陶影听出了敌意,还是点了点头。 可是您的孩子已经超过了一米一。”红衣青年很肯定地说。 “没有。他没有。”陶影面带微笑地说, 人们天生地倾向母亲。 “他从这里跑过去,我看得很清楚。”小伙子斩钉截铁。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像雨后偶尔爬上马路 的蚯蚓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进来?我还以为你丢了呢!”小也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好像他妈妈是他的一件玩具 人们响起轻微的哄笑。这下好了,证据来了,对双方都如 红衣青年略略有些紧张。当然他是秉公办事,当然他明明看清楚的。可这个逃票的女人不像别人那样心虚, 也许,这才更可恶,他想。 陶影果然很镇定,甚至有点洋洋得意。儿子喜欢热闹,喜欢被人注意。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小也 开 “你过来。”红衣青年简短地命令小也。 人们屏气静心等待。 小家伙看了看他的妈妈,妈妈向他鼓励地点了点头。小也很大方,轻轻地咳嗽了一下,又揪了揪衣服,像百 米赛跑冲刺似的撞开了众人的视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了红蚯蚓旁 于是一——人们无可置疑地看到—一红蚯蚓挂在小家伙的耳朵上。这怎么可能?! 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皮 小也看着陶影,并没有哭。惊讶大于疼痛,他从未挨过妈妈如此凶猛的一掌。 “打哪也不能打头哇!” “这当妈的!有钱就买张票,没钱就算了,也犯不着拿孩子撒气呀!
小也很流畅地跑过去,好像那是流量很大的泻口,而他不过是一滴水珠。红衣青年很敏捷地摘下他口中的票, 仿佛那是清明前的一片茶叶。 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票。”红衣青年拦住她,语句简单得像吐出一枚枣核。 陶影充满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她的儿子。 “我问的是你的票。”红衣青年僵硬地说。 “不是刚才那孩子已经给你了吗?”陶影安静地解释。这小伙子太年轻,还没来得及做爸爸。今天出来玩, 陶影心境很好,她愿意有始有终。 “他是他的。你是你的。”红衣青年冷淡地说。 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小孩不是不要票吗?”陶影不解。 “妈妈你快一点啊!”小也在远处喊。 “妈妈就来。就来。”陶影大声回答。附近有人围拢来,好像鱼群发现了灯光信号。 陶影急了,想赶快结束这件事,她的孩子在等她。 “谁说不要票?”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票上说的。” “票上怎么说的?”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票上说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免费参观,超过一米一的孩子照章购票。”陶影自信背得一点不错,但她还是伸 手想从废票箱里掏出一张,照本宣读比背诵更接近真实。 “别动!别动!”红衣青年突然声色俱厉。陶影这才感到自己举动不当,像冬天触到暖气片似的缩回手。 “您很清楚吗?”红衣青年突然称她为“您”。陶影听出了敌意,还是点了点头。 “可是您的孩子已经超过了一米一。”红衣青年很肯定地说。 “没有。他没有。”陶影面带微笑地说。 人们天生地倾向母亲。 “他从这里跑过去,我看得很清楚。”小伙子斩钉截铁。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像雨后偶尔爬上马路 的蚯蚓。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进来?我还以为你丢了呢!”小也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好像他妈妈是他的一件玩具。 人们响起轻微的哄笑。这下好了,证据来了,对双方都好。 红衣青年略略有些紧张。当然他是秉公办事,当然他明明看清楚的。可这个逃票的女人不像别人那样心虚, 也许,这才更可恶,他想。 陶影果然很镇定,甚至有点洋洋得意。儿子喜欢热闹,喜欢被人注意。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小也 开心。 “你过来。”红衣青年简短地命令小也。 人们屏气静心等待。 小家伙看了看他的妈妈,妈妈向他鼓励地点了点头。小也很大方,轻轻地咳嗽了一下,又揪了揪衣服,像百 米赛跑冲刺似的撞开了众人的视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了红蚯蚓旁。 于是——人们无可置疑地看到——红蚯蚓挂在小家伙的耳朵上。这怎么可能?! 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皮。 小也看着陶影,并没有哭。惊讶大于疼痛,他从未挨过妈妈如此凶猛的一掌。 “打哪也不能打头哇!” “这当妈的!有钱就买张票,没钱就算了,也犯不着拿孩子撒气呀!
“是亲妈吗?看模样倒还像……”人们议论纷纷 陶影真慌了。她并不是想打小也,只是想把他那鸡冠子一样高耸的头发抚平。她悲惨地发现,小也纵是此刻 变成一个秃子,身高也绝对在这条红蚯蚓之上 “小也,别踮脚尖!”陶影厉声说 “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是的,没有。红蚯蚓残忍地伏在比小也眉头稍高的地方。 红衣青年突然像早晨醒来时伸了一个懒腰,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过许多企图逃票的人。“买票去!买票去!” 他骄横地说,所有的温文尔雅都被红蚯蚓吮去 “可是,他不够一米一。”陶影感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顽强地坚持 “所有逃票的人都这么说。信你的还是信我的?这可是全世界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国际米尺存在法国巴黎, 是铂铱合金制成的,你知道吗,你!” 陶影目瞪口呆。她只知道做一身连衣裙要用布料两米八,她不知道国际米尺保存在哪,只敬佩这座庙里的神 它使她的儿子在顷刻之间长高了几厘米! “可是,刚才在汽车里,他还没有这么高……” “他刚生下来的时候,更没有这么高!”红衣青年清脆地冷笑 在人们的哄笑声中,陶影的脸像未印上颜色的票根一样白 “妈妈,你怎么了?”小也逃开红蚯蚓,用温热的小手拉住妈妈冰冷的手 “没什么,妈妈忘了给你买票。”陶影无力地说 “忘了?说得好听!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孩子给忘了?”红衣青年还记着这女人刚才的镇静,不依不饶 “你还要怎么样?”陶影尽量压抑怒火,在孩子面前,她要保持一个母亲最后的尊严 嘴还这么硬!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认错!不知从哪混了张专供外宾的赠票,本来就没花钱,还想再 蒙一人进去,想的也太便宜了是不是?甭[罗唆,趁早买票去!”红衣青年倚着墙壁,面对众人,像在宣读一份 白皮书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拨一张无形的古筝。怎么办?吵一架吗?她不怕吵架,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 了小也,她忍 “妈妈去买票。你在这里等我,千万别乱跑。”陶影竭力做出笑容。好不容易领孩子出来一天,她不能毁了 情绪,要让天空重新灿烂。 “妈妈,你真的没买票?”小也仰着脸充满惊讶与迷茫。这神情出现在一张纯正的儿童脸上,令人感到一丝 恐惧 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今天这张票,她不能买!如果买了,她将永远说不清 “我们走!”她猛地一拉小也。若不是男孩子骨缝结实,几乎脱臼 “我们到别的公园去玩。”陶影要逗小也高兴,但小也总是闷闷的,仿佛一下长大许多 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妈妈给我钱。” 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太守着一盘身高体重磅 老太太瘪着嘴,颤巍巍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一。”她凑近了看 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小也眼里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突然,他摔了一跤。腾起在空中的一刹那, 他像一只飞翔的鸟。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陶影赶快跑过去扶,就在她走近的一刹那,小也忽然爬起来,兀自 往前跑。陶影站住了。她想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她伤心地想:小也 你真的不回头看妈妈了? 小也跑到很远,终于还是停下来,回过头寻找妈妈。找到了,就又转过身跑 陶影觉得事情不可思议。她问老奶奶:“大妈,您这磅……
“是亲妈吗?看模样倒还像……”人们议论纷纷。 陶影真慌了。她并不是想打小也,只是想把他那鸡冠子一样高耸的头发抚平。她悲惨地发现,小也纵是此刻 变成一个秃子,身高也绝对在这条红蚯蚓之上。 “小也,别踮脚尖!”陶影厉声说。 “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是的,没有。红蚯蚓残忍地伏在比小也眉头稍高的地方。 红衣青年突然像早晨醒来时伸了一个懒腰,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过许多企图逃票的人。“买票去!买票去!” 他骄横地说,所有的温文尔雅都被红蚯蚓吮去。 “可是,他不够一米一。”陶影感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顽强地坚持。 “所有逃票的人都这么说。信你的还是信我的?这可是全世界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国际米尺存在法国巴黎, 是铂铱合金制成的,你知道吗,你!” 陶影目瞪口呆。她只知道做一身连衣裙要用布料两米八,她不知道国际米尺保存在哪,只敬佩这座庙里的神 佛,它使她的儿子在顷刻之间长高了几厘米! “可是,刚才在汽车里,他还没有这么高……” “他刚生下来的时候,更没有这么高!”红衣青年清脆地冷笑。 在人们的哄笑声中,陶影的脸像未印上颜色的票根一样白。 “妈妈,你怎么了?”小也逃开红蚯蚓,用温热的小手拉住妈妈冰冷的手。 “没什么,妈妈忘了给你买票。”陶影无力地说。 “忘了?说得好听!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孩子给忘了?”红衣青年还记着这女人刚才的镇静,不依不饶。 “你还要怎么样?”陶影尽量压抑怒火,在孩子面前,她要保持一个母亲最后的尊严。 “嘴还这么硬!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认错!不知从哪混了张专供外宾的赠票,本来就没花钱,还想再 蒙一人进去,想的也太便宜了是不是?甭口罗唆,趁早买票去!”红衣青年倚着墙壁,面对众人,像在宣读一份 白皮书。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拨一张无形的古筝。怎么办?吵一架吗?她不怕吵架,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 了小也,她忍。 “妈妈去买票。你在这里等我,千万别乱跑。”陶影竭力做出笑容。好不容易领孩子出来一天,她不能毁了 情绪,要让天空重新灿烂。 “妈妈,你真的没买票?”小也仰着脸充满惊讶与迷茫。这神情出现在一张纯正的儿童脸上,令人感到一丝 恐惧。 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今天这张票,她不能买!如果买了,她将永远说不清。 “我们走!”她猛地一拉小也。若不是男孩子骨缝结实,几乎脱臼。 “我们到别的公园去玩。”陶影要逗小也高兴,但小也总是闷闷的,仿佛一下长大许多。 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妈妈给我钱。” 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太守着一盘身高体重磅。 老太太瘪着嘴,颤巍巍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一。”她凑近了看。 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小也眼里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突然,他摔了一跤。腾起在空中的一刹那, 他像一只飞翔的鸟。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陶影赶快跑过去扶,就在她走近的一刹那,小也忽然爬起来,兀自 往前跑。陶影站住了。她想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她伤心地想:小也, 你真的不回头看妈妈了? 小也跑到很远,终于还是停下来,回过头寻找妈妈。找到了,就又转过身跑…… 陶影觉得事情不可思议。她问老奶奶:“大妈,您这磅……
“我这磅准让您高兴!您不就巴望着孩子长高点吗?别巴望着孩子长!孩子长大了,当妈的就老喽!”老奶 奶把嘴咂得吧吧响 “您这磅……”陶影又一次问。老人很和善,可她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我这磅大点。让您量着个头高点,分量轻点,时下不是都兴健美吗?我这是健美磅。”老人慈样的脸上露 出狡黠 原来是这样!应该让小也听到这话!小也已经跑远,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好像妈妈是大灰狼变的,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给小也重新量一下身高。 我不量!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不够。你不愿意给我买票,别以为我不知道!只要你一量,我一定 又不够了。我不相信你!不相信!” 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第二部分: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一位买饭的人对她说。 小火烧糊了,凹凸不平,像一只只斑驳的小乌龟。真对不起 陶影很内疚,她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两天常常走神 定要把事情挽回来!夜里,小也睡了,陶影把儿子的双腿捋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缩过水的新布。陶 尺从他的脚跟量到脑瓜顶,一米零九厘米 她决定给红衣青年的领导写一封信。拿起笔来,才知道这事多么艰难!看着她冥思苦想的样子,当钳工的丈 夫说:“写了又能咋样?” 是啊,她也不知道能咋样,只是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须要干点什么。 终于,她写好了。厂里有位号称“作家”的,听说在报屁股上发表过“豆腐块”。陶影恭恭敬敬地找到他, 递上自己的作品 “这像个通讯报道。不生动,不感人。”“作家”用焦黄的指头戳着陶影给报社写的读者来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讯报道到底是个啥样子,只知道此刻这样讲,肯定是不满意,看着焦黄指头上的茧子,她连 连点头 你得这么写,开头先声夺人,其后耳目一新。得让编辑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见你这一篇,眼前呼地一亮 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见到一个苹果。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动人,哀兵必胜,你懂不懂?”陶影连连点头 “作家”受了鼓励,侃得越发来劲:“比如这开头吧,就改成:佛法无边,五龄孩童未进寺门先长一寸:佛 法有限,刚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样高了……当然后头这句对偶还不工整,你再考虑一下……” 陶影拼命心记,还是没能记全“作家”的话。她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挂号寄出去 作家”吃饭时来买小火烧。“您稍等。”陶影的脸镶在收饭票的小窗口,像一张拘谨的照片 “作家”想可能是今天的小火烧又烤糊了,为了酬谢点拨之功,给几个糊得轻的。 “给您。这几个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陶影怯怯地说。这是一个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能表达的最大谢意了 其后,是漫长的等待。陶影每天都极其认真地看报纸,连报纸中缝录像机的广告都不放过。然后是听广播, 她想那些声音甜美庄重的播音员,也许会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字不差地把自己写的那封信念出来。最后是到收 发室去看信,她想也许寺院管理部门会给她回一封道歉信… 她设想了一百种可能,但一种可能都没有发生。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小也外表已恢复 正常,但陶影坚信那一幕绝没有消失 终于,等到了一句问话:“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我知道。我带你们去。”小也兴高采烈地领着两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进家门,“妈妈,来客人啦!”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们是寺庙公园管理处的,报社把您的信转给我们了。我们来核实一下情况。” 陶影很紧张,很沮丧。主要是家中太乱了,还没来得及收拾。他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懒女人,也许不会相信她
“我这磅准让您高兴!您不就巴望着孩子长高点吗?别巴望着孩子长!孩子长大了,当妈的就老喽!”老奶 奶把嘴咂得吧吧响。 “您这磅……”陶影又一次问。老人很和善,可她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我这磅大点。让您量着个头高点,分量轻点,时下不是都兴健美吗?我这是健美磅。”老人慈样的脸上露 出狡黠。 原来是这样!应该让小也听到这话!小也已经跑远,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好像妈妈是大灰狼变的,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给小也重新量一下身高。 “我不量!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不够。你不愿意给我买票,别以为我不知道!只要你一量,我一定 又不够了。我不相信你!不相信!” 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第二部分: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一位买饭的人对她说。 小火烧糊了,凹凸不平,像一只只斑驳的小乌龟。真对不起。 陶影很内疚,她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两天常常走神。 一定要把事情挽回来!夜里,小也睡了,陶影把儿子的双腿捋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缩过水的新布。陶影用卷 尺从他的脚跟量到脑瓜顶,一米零九厘米。 她决定给红衣青年的领导写一封信。拿起笔来,才知道这事多么艰难!看着她冥思苦想的样子,当钳工的丈 夫说:“写了又能咋样?” 是啊,她也不知道能咋样,只是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须要干点什么。 终于,她写好了。厂里有位号称“作家”的,听说在报屁股上发表过“豆腐块”。陶影恭恭敬敬地找到他, 递上自己的作品。 “这像个通讯报道。不生动,不感人。”“作家”用焦黄的指头戳着陶影给报社写的读者来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讯报道到底是个啥样子,只知道此刻这样讲,肯定是不满意,看着焦黄指头上的茧子,她连 连点头。 “你得这么写,开头先声夺人,其后耳目一新。得让编辑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见你这一篇,眼前呼地一亮, 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见到一个苹果。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动人,哀兵必胜,你懂不懂?”陶影连连点头。 “作家”受了鼓励,侃得越发来劲:“比如这开头吧,就改成:佛法无边,五龄孩童未进寺门先长一寸;佛 法有限,刚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样高了……当然后头这句对偶还不工整,你再考虑一下……” 陶影拼命心记,还是没能记全“作家”的话。她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挂号寄出去。 “作家”吃饭时来买小火烧。“您稍等。”陶影的脸镶在收饭票的小窗口,像一张拘谨的照片。 “作家”想可能是今天的小火烧又烤糊了,为了酬谢点拨之功,给几个糊得轻的。 “给您。这几个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陶影怯怯地说。这是一个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能表达的最大谢意了。 其后,是漫长的等待。陶影每天都极其认真地看报纸,连报纸中缝录像机的广告都不放过。然后是听广播, 她想那些声音甜美庄重的播音员,也许会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字不差地把自己写的那封信念出来。最后是到收 发室去看信,她想也许寺院管理部门会给她回一封道歉信…… 她设想了一百种可能,但一种可能都没有发生。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小也外表已恢复 正常,但陶影坚信那一幕绝没有消失。 终于,等到了一句问话:“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我知道。我带你们去。”小也兴高采烈地领着两位穿干部服的老者走进家门,“妈妈,来客人啦!”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们是寺庙公园管理处的,报社把您的信转给我们了。我们来核实一下情况。” 陶影很紧张,很沮丧。主要是家中太乱了,还没来得及收拾。他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懒女人,也许不会相信她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吗?”陶影设想中一定要让小也在,让他把事情搞清楚。真等事到临头,她心中不 安,想象不出会出现什么情景。能有红衣青年那样的下属,领导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我们已经找当事人调查过了,情况基本属实。不要叫孩子走,我们要实地测量一下身高。”那位年纪较轻 的说 小也顺从地贴在墙壁上。雪白的墙壁衬着他,好像一幅画。他不由自主贴得很紧,测量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 记忆,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惧 干部们很认真。他们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墙上划了一道杠,然后用钢卷尺量那杠到地面的距离。钢卷尺像 闪亮的小溪,在他们身边跳动 镇静回到了陶影身上。“多少?”她问 “一米一,正好。”较年轻的干部说 不是正好。你们过了一个月零九天才来。一个月以前,他没有这样高。”陶影平静地反驳。 两位干部对视了一眼。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他们掏出了五元钱。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的,他们早作了准备。他们量过墙上那条红蚯蚓,知道它缺斤少两 “毕竟那天您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点赔偿。”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祥,看来是位领导 陶影没有接。那一天失去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如果您不要钱,这里有两张参观券。欢迎您和孩子到我们那去。”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 这不失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建议。但陶影还是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那个地方,对于她,对于小也,都永远 不会激起快乐的回忆 “您到底要哪样呢?”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 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她吩咐。 “爷爷。”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倒有些无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第三部分:陶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 美好的印象。陶影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品质,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 陶影经常不买票是因为经济拮据 为下文写陶影拍打儿子的头发作铺垫 表现陶影的经济拮据。过日子需要精打细算,尽管如此,她还是为不够一米一的儿子多买了一张票一一为了 满足儿子的自尊心,为了让儿子快乐。 这充分体现了陶影作为母亲,对儿于的疼爱 在是否保留票根的细节问题上,陶影也要经过深思熟虑,表现了她作为母亲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良苦用心。 这一段是插叙,从“吃西瓜”的小事上表现陶影要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母亲。 母亲从“伤心”到“释然”是由于关注的焦点由“自己”转向“儿子”,平凡而又伟大 红衣青年的肖像、心理、动作、语言表明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到寺院门口,因买票问题受到查票人的刁难。 与文章开始写小也蓬松的头发相呼应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吗?”陶影设想中一定要让小也在,让他把事情搞清楚。真等事到临头,她心中不 安,想象不出会出现什么情景。能有红衣青年那样的下属,领导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我们已经找当事人调查过了,情况基本属实。不要叫孩子走,我们要实地测量一下身高。”那位年纪较轻 的说。 小也顺从地贴在墙壁上。雪白的墙壁衬着他,好像一幅画。他不由自主贴得很紧,测量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 记忆,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惧。 干部们很认真。他们先是毫不吝惜地在墙上划了一道杠,然后用钢卷尺量那杠到地面的距离。钢卷尺像一条 闪亮的小溪,在他们身边跳动。 镇静回到了陶影身上。“多少?”她问。 “一米一,正好。”较年轻的干部说。 “不是正好。你们过了一个月零九天才来。一个月以前,他没有这样高。”陶影平静地反驳。 两位干部对视了一眼。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他们掏出了五元钱。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的,他们早作了准备。他们量过墙上那条红蚯蚓,知道它缺斤少两。 “毕竟那天您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点赔偿。”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祥,看来是位领导。 陶影没有接。那一天失去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如果您不要钱,这里有两张参观券。欢迎您和孩子到我们那去。”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 这不失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建议。但陶影还是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那个地方,对于她,对于小也,都永远 不会激起快乐的回忆。 “您到底要哪样呢?”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 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她吩咐。 “爷爷。”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倒有些无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第三部分:陶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 美好的印象。陶影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品质,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 陶影经常不买票是因为经济拮据。 为下文写陶影拍打儿子的头发作铺垫。 表现陶影的经济拮据。过日子需要精打细算,尽管如此,她还是为不够一米一的儿子多买了一张票——为了 满足儿子的自尊心,为了让儿子快乐。 这充分体现了陶影作为母亲,对儿于的疼爱。 在是否保留票根的细节问题上,陶影也要经过深思熟虑,表现了她作为母亲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良苦用心。 这一段是插叙,从“吃西瓜”的小事上表现陶影要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母亲。 母亲从“伤心”到“释然”是由于关注的焦点由“自己”转向“儿子”,平凡而又伟大。 红衣青年的肖像、心理、动作、语言表明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到寺院门口,因买票问题受到查票人的刁难。 与文章开始写小也蓬松的头发相呼应
这三段对红衣青年的描写与后文陶影对红衣青年的宽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此刻,陶影仍然首先考虑到孩子,“要保持一个母亲最后的尊严 本来补张票就算了,偏偏儿子又问了句充满怀疑的话,于是索性不参观了 但儿子却又要去量身高,也好,该澄清事实了吧,偏偏老太太又在量身高时做了手脚,误会没消除反倒加深 了。情节在起伏中向前发展 陶影想消除误会,却因为卖冰棍的老太太的狡黠,使误会加深了 这表明陶影极为重视“逃票”事件 核实小也的身高: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讨回公道,挽回尊严。 即使陶影什么也不做,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也也会忘记“那一幕”,但陶影仍然积极地努力着,为什么?为 了保住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陶影满怀信心地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却一个月没有任何消息,当她几乎不抱希望时,又有人来核实 情况,而此时陶影倒有些惊慌了,她怕儿子再次受到伤害 来人重新测量小也的身高。该真相大白了吧,身高却刚好一米一。陶影敏锐地意识到是这一个月时间使小也 长了一厘米,来人无话可说。 “五元钱”是一笔巨款一一对于连两毛钱都很在乎的陶影,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两张参观券”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陶影也拒绝了。 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陶影的宽厚、善良,与前文的红衣青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出人意料却又是情理之中!一个普通却令人敬佩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问题研讨 1.“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第 一部分中的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此作的艰辛努力?作为一名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影为不够一米一的儿子买了一张票:在是否保留票根的细节问题上,陶影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不保留 票根”:吃西瓜时,陶影要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母亲 陶影爱自己的孩子,她要克服重重困难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善良、正直、有责任感、温文尔雅的人 2.你认为陶影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陶影是一位善良、正直、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母亲。 3.你怎样看待红衣青年?为什么? 红衣青年的优点是:对工作负责仼,认真履行检票职责。缺点是: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说话刻薄, 伤害了无辜的人。 4.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甲生:这篇小说先写故事的主人公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为了满足儿子的自尊心,经常因生活窘困而 逃票的她,毫不犹豫地为儿子买了一张本不需要买的票 乙生:接着再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问题受到查票人的刁难,以致受到儿子的误解。 丙生:这篇小说最后写陶影经过努力和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 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师评:大家回答得很好。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三件事 5.写出本文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这三段对红衣青年的描写与后文陶影对红衣青年的宽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此刻,陶影仍然首先考虑到孩子,“要保持一个母亲最后的尊严”。 本来补张票就算了,偏偏儿子又问了句充满怀疑的话,于是索性不参观了。 但儿子却又要去量身高,也好,该澄清事实了吧,偏偏老太太又在量身高时做了手脚,误会没消除反倒加深 了。情节在起伏中向前发展。 陶影想消除误会,却因为卖冰棍的老太太的狡黠,使误会加深了。 这表明陶影极为重视“逃票”事件。 核实小也的身高;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讨回公道,挽回尊严。 即使陶影什么也不做,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也也会忘记“那一幕”,但陶影仍然积极地努力着,为什么?为 了保住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陶影满怀信心地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却一个月没有任何消息,当她几乎不抱希望时,又有人来核实 情况,而此时陶影倒有些惊慌了,她怕儿子再次受到伤害。 来人重新测量小也的身高。该真相大白了吧,身高却刚好一米一。陶影敏锐地意识到是这一个月时间使小也 长了一厘米,来人无话可说。 “五元钱”是一笔巨款——对于连两毛钱都很在乎的陶影,这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陶影拒绝了。 “两张参观券”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陶影也拒绝了。 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陶影的宽厚、善良,与前文的红衣青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出人意料却又是情理之中!一个普通却令人敬佩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三、问题研讨 1.“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第 一部分中的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此作的艰辛努力?作为一名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影为不够一米一的儿子买了一张票;在是否保留票根的细节问题上,陶影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不保留 票根”;吃西瓜时,陶影要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母亲。 陶影爱自己的孩子,她要克服重重困难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善良、正直、有责任感、温文尔雅的人。 2.你认为陶影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陶影是一位善良、正直、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母亲。 3.你怎样看待红衣青年?为什么? 红衣青年的优点是:对工作负责任,认真履行检票职责。缺点是: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说话刻薄, 伤害了无辜的人。 4.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甲生:这篇小说先写故事的主人公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为了满足儿子的自尊心,经常因生活窘困而 逃票的她,毫不犹豫地为儿子买了一张本不需要买的票。 乙生:接着再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问题受到查票人的刁难,以致受到儿子的误解。 丙生:这篇小说最后写陶影经过努力和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 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师评:大家回答得很好。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三件事。 5.写出本文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寺院门口 共汽车上 陶影家 还差一厘米 遇票 长了一厘米 买票 弃票 四、语言品析 1.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 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培养儿子的艰难,同时表达了她坚定的信心。 2.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母亲看儿子的慈爱的目光。 3.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破坏的恐惧心理。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 是恐惧 4.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比喻句生动地表现了陶影等待回音的急切心理。她渴望讨回公道,但却音信皆无,日子显得空虚而又苍白。 真是独特而形象的比喻。 春蚕到死丝方尽”,母爱也是一样,这爱里有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让他健康 成才,让他成为有教养的人。 写出了陶影意识到小也对自己的不信任后的惊愕神情 失去儿子信任的日子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体验活动 你怎样理解小说中所刻画的母亲陶影的形象?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吗?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联系你生活中的体验或者成长中的经历,试着写一篇 以母亲为主题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注意吸收、借鉴课文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去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 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认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 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 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 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 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让他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 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借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 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 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四、语言品析 1.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 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培养儿子的艰难,同时表达了她坚定的信心。 2.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母亲看儿子的慈爱的目光。 3.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破坏的恐惧心理。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 是恐惧。 4.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比喻句生动地表现了陶影等待回音的急切心理。她渴望讨回公道,但却音信皆无,日子显得空虚而又苍白。 真是独特而形象的比喻。 “春蚕到死丝方尽”,母爱也是一样,这爱里有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让他健康 成才,让他成为有教养的人。 写出了陶影意识到小也对自己的不信任后的惊愕神情。 失去儿子信任的日子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体验活动 你怎样理解小说中所刻画的母亲陶影的形象?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吗?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联系你生活中的体验或者成长中的经历,试着写一篇 以母亲为主题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注意吸收、借鉴课文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去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 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认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 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 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 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 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让他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 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 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 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 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 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 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 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千金一诺 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八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 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 姐小小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 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 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 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 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 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市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摸着我的 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目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练习全解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中 哪些情节表现了“她”为此所作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情节有:在儿子面前,她尽可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温文尔雅,她希望儿子成为高贵的、有大家风度的 人。为此,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她为了儿子快乐,毅然为儿子买了一张并不需要买的票:为了儿子,她放弃用 票根报销的计划:她特意倒休陪儿子逛寺院长见识,她面对红衣青年的刻薄无礼强压怒火不与其争吵:为了能向 儿子证明自己没错,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苦苦等待一个多月,拒绝数目不小的补偿费和价格不菲 的赠票 我们要体会陶影的良苦用心,因为她爱小也,正是这种爱,使她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要把儿子培养成 诚实、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二、课文中多处描写了陶影的心理活动,试找出一两处,并说说这些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小说开头写陶影坐车经常不买票,是因为她觉得,“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 员,也不会少烧汽油”。这想法似乎让人觉得陶影不买票还心安理得,但实则不然,陶影不买票更主要的原因是 因为经济拮据,下文她的心理活动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 多吃四天的菠菜。”陶影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自己却处处俭省,这“不买票”其实也是“俭省”的一种办法 但她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对,心中充满无奈和自责,至于上面说的逃票的“理由”,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借以减 轻内心的不安和愧疚。 三、课文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 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 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 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 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千金一诺 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八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 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 姐小小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 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 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 停。 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 100 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 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 30 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 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市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摸着我的 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练习全解 一、“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课文中 哪些情节表现了“她”为此所作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情节有:在儿子面前,她尽可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温文尔雅,她希望儿子成为高贵的、有大家风度的 人。为此,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她为了儿子快乐,毅然为儿子买了一张并不需要买的票;为了儿子,她放弃用 票根报销的计划;她特意倒休陪儿子逛寺院长见识,她面对红衣青年的刻薄无礼强压怒火不与其争吵;为了能向 儿子证明自己没错,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苦苦等待一个多月,拒绝数目不小的补偿费和价格不菲 的赠票。 我们要体会陶影的良苦用心,因为她爱小也,正是这种爱,使她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要把儿子培养成 诚实、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二、课文中多处描写了陶影的心理活动,试找出一两处,并说说这些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小说开头写陶影坐车经常不买票,是因为她觉得,“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 员,也不会少烧汽油”。这想法似乎让人觉得陶影不买票还心安理得,但实则不然,陶影不买票更主要的原因是 因为经济拮据,下文她的心理活动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 够吃四天的菠菜。”陶影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自己却处处俭省,这“不买票”其实也是“俭省”的一种办法。 但她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对,心中充满无奈和自责,至于上面说的逃票的“理由”,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借以减 轻内心的不安和愧疚。 三、课文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