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定 页码,1/4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物质(正丁醇)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2.应用Gibbs?和Lang 面吸附量和正丁醇分于 3,掌握作图法的要点,提高作图水平。 二.实验原理 当液体中加入某种溶质时,其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溶入醇、醛、酮等有机化合 物,水的表面张力要减小:若加入某些无机物,则水的表面张力稍有增大。溶液系统可通过自动调 节不同组分在表面层中的量来降低表面Gbbs能,使系统趋于稳定。因此 若 入的溶质能够降低溶 液的表面张力,则该溶质力图浓集在表面上:反之,则该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一定低于溶液的内 部,这种表面层中某物质的含量与溶液本体中不同的现象,称之为表面吸附作用。当表面层中物质 的量大于本体溶液中的量,叫做发生了正吸附,反之为发生负吸附,Gbs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了一定 温度下,吸附最的定量公式一一Gibbs吸附等温式: r=-后¥ 式中,厂为表面吸附量(molm2):Y为表面张力(NWm或/m2):T为热力学温度(K):c为溶液 本体的平衡浓度(molL):R为气体常数(molK。 能使溶剂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工业上和生活中所用的去污剂、起 泡剂、乳化剂及润滑剂等都是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是由亲水的极性部分和憎水的非 极性部分构成的,正丁醇分子为ROH型一元醇,其羟基为亲水基,烃基为憎水基,当它溶于水后, 在溶液表面层形成羟基朝下,烃基朝上的正丁醇单分子层。当溶液浓度增加时,表面吸附量也增 加:当浓度足够大时,吸附量达极大值「,表面溶液的表面吸附达饱和状态。「。可近似看成表面 上定向排满单分子层时单位表面积中正丁醇的物质量。 正丁醇溶液的r-c曲线示于图一。从曲线可求得不同浓度下的dydc值,将各值待入Gibs公式可 计算不同浓度时表面吸附量厂。如果作厂-©曲线,可求得饱和吸附最「。,并由下式计算出正丁醇 的分子截面积: S=TNo 式中,N为Avgodro常数(6.02×1023/mol)。 实际上将T-c曲线外推求「,比较困难。没气固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l吸附等温式适用于溶液 的表面吸附,并以表面吸附量下(表面超量)代替单位表面上所含正丁醇的物质量,则有: 或 file://E:\whsy\whsy12.htm 2008-4-22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最大泡压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物质(正丁醇)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2.应用Gibbs和Langmuir吸附方程式进行精确作图和图解微分,计算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 面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截面积,以加深对溶液吸附理论的理解; 3.掌握作图法的要点,提高作图水平。 二.实验原理 当液体中加入某种溶质时,其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溶入醇、醛、酮等有机化合 物,水的表面张力要减小;若加入某些无机物,则水的表面张力稍有增大。溶液系统可通过自动调 节不同组分在表面层中的量来降低表面Gibbs能,使系统趋于稳定。因此,若加入的溶质能够降低溶 液的表面张力,则该溶质力图浓集在表面上;反之,则该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一定低于溶液的内 部,这种表面层中某物质的含量与溶液本体中不同的现象,称之为表面吸附作用。当表面层中物质 的量大于本体溶液中的量,叫做发生了正吸附,反之为发生负吸附,Gibbs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了一定 温度下,吸附量的定量公式——Gibbs吸附等温式: =- 式中, 为表面吸附量(mol/m2);γ为表面张力(N/m或J/ m2);T为热力学温度(K);c为溶液 本体的平衡浓度(mol/L);R为气体常数[J/(mol•K)]。 能使溶剂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工业上和生活中所用的去污剂、起 泡剂、乳化剂及润滑剂等都是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是由亲水的极性部分和憎水的非 极性部分构成的,正丁醇分子为ROH型一元醇,其羟基为亲水基,烃基为憎水基,当它溶于水后, 在溶液表面层形成羟基朝下,烃基朝上的正丁醇单分子层。当溶液浓度增加时,表面吸附量也增 加;当浓度足够大时,吸附量达极大值 ,表面溶液的表面吸附达饱和状态。 可近似看成表面 上定向排满单分子层时单位表面积中正丁醇的物质量。 正丁醇溶液的γ-c曲线示于图一。从曲线可求得不同浓度下的dγ/dc值,将各值待入Gibbs公式可 计算不同浓度时表面吸附量 。如果作 -c曲线,可求得饱和吸附量 ,并由下式计算出正丁醇 的分子截面积: S= 式中,N0为Avgodro常数(6.02×1023/mol)。 实际上将 -c曲线外推求 比较困难。设气固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适用于溶液 的表面吸附,并以表面吸附量 (表面超量)代替单位表面上所含正丁醇的物质量,则有: θ= 或 Γ dc d RT c γ • Γ Γ∞ Γ∞ Γ Γ Γ∞ 0 1 Γ∞ N Γ Γ∞ Γ Kc Kc + = Γ Γ ∞ 1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页码,1/4 file://E:\whsy\whsy12.htm 2008-4-22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页码,2/4 + 式中,日为吸附分数,c为溶液本体的平衡浓度,K为与溶液表面吸附有关的经验常数。由下~℃作图 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求「。,进而可求分子的截面积S。 接压力 图一Y一c曲线、厂一c曲线和下一c曲线 图二最大泡压法测液体表面张力仪器装置图 用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方法如下: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如毛细管升高法、滴重 法、环法、滴外形法等等。本实验采用最大泡压法,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 图二中A为充满水的抽气瓶:B为直径为02~0.3mm的毛细管:C为样品管:D为U型压力计 内装水以测压差:E为放空管:F为恒温槽 将毛细管竖直放置,使滴口瓶面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栓,让水 缓缓滴下,使样品管中液面上的压力渐小于毛细管内液体上的压力(即室压),毛细管内外液面形 成一压差,此时毛细管内气体将液体压出,在管口形成气泡并逐渐胀大,当压力差在毛细管口所产 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手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破裂,压差的最大值由】型压力计上读出, 若毛细管的半径为,气泡从毛细管出来时受到向下的压力为: Pmx=P大气一P系铁=△hPg 式中,△h为U型压力计所示最大液柱高度差,g为重力加速度,p为压力计所贮液体的密度。气泡在 毛细管口所受到的由表面张力引起的作用力为2,气泡刚脱离管口时,上述二力相等: m2px=m2△hpg=2my y=Ahp8 fil ://E:\whsy\whsy12.htm 2008-4-22
式中,θ为吸附分数,c为溶液本体的平衡浓度,K为与溶液表面吸附有关的经验常数。由 ~c作图 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求 ,进而可求分子的截面积S。 用最大泡压法测表面张力方法如下: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如毛细管升高法、滴重 法、环法、滴外形法等等。本实验采用最大泡压法,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 图二中A为充满水的抽气瓶;B为直径为0.2~0.3mm的毛细管;C为样品管;D为U型压力计, 内装水以测压差;E为放空管;F为恒温槽。 将毛细管竖直放置,使滴口瓶面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栓,让水 缓缓滴下,使样品管中液面上的压力渐小于毛细管内液体上的压力(即室压),毛细管内外液面形 成一压差,此时毛细管内气体将液体压出,在管口形成气泡并逐渐胀大,当压力差在毛细管口所产 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破裂,压差的最大值可由U型压力计上读出。 若毛细管的半径为r,气泡从毛细管出来时受到向下的压力为: 式中,△h为U型压力计所示最大液柱高度差,g为重力加速度,ρ为压力计所贮液体的密度。气泡在 毛细管口所受到的由表面张力引起的作用力为2πr•γ,气泡刚脱离管口时,上述二力相等: ∞ Γ∞ + Γ = Γ K c c 1 Γ c Γ∞ 图一 γ~c曲线、 ~Γ c曲线和 ~Γ c曲线 c 图二 最大泡压法测液体表面张力仪器装置图 pmax = p大气-p系统=∆hρg πr p πr hρg 2πrγ 2 max 2 = ∆ = h g r γ = ∆ • ρ • 2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页码,2/4 file://E:\whsy\whsy12.htm 2008-4-22
蓉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识。定 页码,3/4 若将表面张力分别为力和Y2的两种液体用同一支毛细管和压力计用上法测出各自的h和 ,则有如下关系: 2M, 甲方-众的=M 对同一支毛细管来说,K值为一常数,其值可借一表面张力已知的液体标定。本实验用纯水作 为基准物质,20.0℃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10-2N/m(或J/m2). 三.仪器和试剂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包括恒温信)1套:容量瓶100ml1个,50ml5个:1ml刻度移液管1支:吸耳 球1个:正丁醇(二级):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按表分2次配制9份溶液,第一次1一5号,第二次配制6一9号。 表一正丁醇表面张力测定溶液配制方法 样品号数1 23456789 容量瓶体 积cm3 10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em3 0.10 0.10 0.250.500.751.001251.501.75 2.如图装配仪器,恒温温度调至20.0℃,样品管内置待测液体,毛细管竖直放置,毛细管口 与液面相切。恒温smin以上,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3.测定毛细管常数。样品管内加入一定量蒸馏水(以放入毛细管后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为 准),旋动抽气瓶活栓让水缓缓滴下,使气泡从毛细管均匀逸出,以3一5s逸出1个气泡为宜,记录 压力计两侧液面之最高和最低读数各三次,取△h的平均值计算毛细管常数K值。 4.同法测定各正丁醇溶液的△h值,测量顺序由稀到浓,每次测量前用样品冲洗样品管和毛细 管数次。 五.数据处理 1.计算各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并作?c曲线: 样品号数12345 6789 溶液浓度c file://E:\whsy\whsy12.htm 2008-4-22
若将表面张力分别为 和 的两种液体用同一支毛细管和压力计用上法测出各自的 和 ,则有如下关系: 即 对同一支毛细管来说,K值为一常数,其值可借一表面张力已知的液体标定。本实验用纯水作 为基准物质,20.0℃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10-2N/m(或J/m2)。 三.仪器和试剂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包括恒温槽)1套;容量瓶100ml1个,50ml5个;1ml刻度移液管1支;吸耳 球1个;正丁醇(二级);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按表分2次配制9份溶液,第一次1~5号,第二次配制6~9号。 表 - 正丁醇表面张力测定溶液配制方法 2.如图装配仪器,恒温槽温度调至20.0℃,样品管内置待测液体,毛细管竖直放置,毛细管口 与液面相切。恒温5min以上,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3.测定毛细管常数。样品管内加入一定量蒸馏水(以放入毛细管后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为 准),旋动抽气瓶活栓让水缓缓滴下,使气泡从毛细管均匀逸出,以3~5s逸出1个气泡为宜,记录 压力计两侧液面之最高和最低读数各三次,取 的平均值计算毛细管常数K值。 4.同法测定各正丁醇溶液的 值,测量顺序由稀到浓,每次测量前用样品冲洗样品管和毛细 管数次。 五.数据处理 1.计算各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并作γ-c曲线; 1 γ 2 γ 1 ∆h 2 1 2 1 h h ∆ ∆ = γ γ 1 1 2 2 1 h K h h ∆ = ∆ ∆ = γ γ 样品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容量瓶体 积/cm3 10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cm3 醇V 0.10 0.1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 ∆h 1 ∆h 样品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溶液浓度c 2 ∆h 1 ∆h γ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页码,3/4 file://E:\whsy\whsy12.htm 2008-4-22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页码,4/4 2.用双统镜特法求六个以上切点(的约分布)的密)值。 3.计算下值,并求cT值: 4.作cT~c图,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求「值: 5.计算出正丁醇的分子截面积。文献记载直链醇类的分子截面积约为2.2×1019m子,并以此求 出相对误差。 六.思考题 1.毛细管尖端为何要刚好接触液面? 2.为何毛细管的尖端要平整?选择毛细管直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3.如果气泡出得过快,对结果有何影响? file://E:\whsy\whsyl2.htm 2008-4-22
2.用双玻璃棒法求六个以上切点(均匀分布)的 )值; 3.计算 值,并求c/ 值; 4.作c/ ~c图,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求 值; 5.计算出正丁醇的分子截面积。文献记载直链醇类的分子截面积约为2.2×10-19m2,并以此求 出相对误差。 六.思考题 1.毛细管尖端为何要刚好接触液面? 2.为何毛细管的尖端要平整?选择毛细管直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3.如果气泡出得过快,对结果有何影响? T c ( ) ∂ ∂γ Γ Γ Γ Γ∞ 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页码,4/4 file://E:\whsy\whsy12.htm 200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