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园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设施园艺学 (英文):Protected Horticultural Science 课程编号:12351014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集现代园艺科学、环境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和现代农业经济 科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本课程主要反映国外设施园艺的新理论与新技 术,突出我国设施园艺的最新成果,体现设施园艺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与应用:园艺环境的特点、调 控以及规划设计方法:掌握主要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具备从事园艺植物设施生产管理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为园艺专业核心课。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设施园艺及设施园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设施园艺产业在农业及农业现 代化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和趋势。 2.了解主要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与性能:掌握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3.了解设施环境特性,掌握设施环境调控技术:掌握设施育苗技术和主要园艺作物设 施栽培技术。 4.了解设施园艺发展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掌握设施园艺新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设施园艺概论(8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设施园艺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动态:系统了解信息技术、生 物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植物工厂等高新技术在设施园艺上的应用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国内外设施园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我国设施园艺存在的突出问题 (3)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的主要方式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国内外设施园艺的进展(3学时) 第二节新材料、新技术开发与应用(3学时) 第三节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方式(2学时) 第二章园艺设施的设计与建造(8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设施园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设施园艺学 (英文):Protected Horticultural Science 课程编号: 12351014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集现代园艺科学、环境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和现代农业经济 科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本课程主要反映国外设施园艺的新理论与新技 术, 突出我国设施园艺的最新成果,体现设施园艺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与应用;园艺环境的特点、调 控以及规划设计方法;掌握主要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具备从事园艺植物设施生产管理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为园艺专业核心课。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设施园艺及设施园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设施园艺产业在农业及农业现 代化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和趋势。 2.了解主要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与性能;掌握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3.了解设施环境特性,掌握设施环境调控技术;掌握设施育苗技术和主要园艺作物设 施栽培技术。 4.了解设施园艺发展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掌握设施园艺新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设施园艺概论(8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设施园艺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动态;系统了解信息技术、生 物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植物工厂等高新技术在设施园艺上的应用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国内外设施园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我国设施园艺存在的突出问题 (3)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的主要方式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进展 (3 学时) 第二节 新材料、新技术开发与应用(3 学时) 第三节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方式(2 学时) 第二章 园艺设施的设计与建造(8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内外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结构与生产性能:掌握塑料大棚的规划与建设:熟悉 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性能与使用方法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与结构 (2)塑料大棚的布局与建造方法 (3)塑料薄膜、防虫网、无纺布等覆盖材料的使用方法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4学时) 第二节塑料大棚的规划与建造(2学时) 第三节园艺设施的覆盖材料(2学时) 第三章园艺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设施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气体条件)的特点:熟悉土壤盐类聚集的危害及发生 机理:掌握设施环境的现代调控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光照、温度等设施环境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2)现代环境调控技术的运用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光照环境及其调控(2学时) 第二节温度环境及其调控(2学时) 第三节气体环境及其调控(1学时) 第四节土壤环境及其调控(1学时) 第四章园艺作物设施栽培(2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的生产概况与产业发展方向: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栽培特性;掌 握优质安全反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设施栽培茬口、品种安排 (2)设施集约化育苗技术 (3)果菜类的植株调整等关键技术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草莓设施栽培(6学时) 第二节无籽西瓜设施栽培(6学时) 第三节茄果类蔬菜设施栽培(8学时) 第四节鲜切花设施栽培(6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以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占30%: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形 式进行,占70%。 2
2 了解国内外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结构与生产性能;掌握塑料大棚的规划与建设;熟悉 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性能与使用方法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与结构 (2)塑料大棚的布局与建造方法 (3)塑料薄膜、防虫网、无纺布等覆盖材料的使用方法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 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4 学时) 第二节 塑料大棚的规划与建造(2 学时) 第三节 园艺设施的覆盖材料(2 学时) 第三章 园艺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设施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气体条件)的特点;熟悉土壤盐类聚集的危害及发生 机理;掌握设施环境的现代调控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光照、温度等设施环境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2)现代环境调控技术的运用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 光照环境及其调控(2 学时) 第二节 温度环境及其调控(2 学时) 第三节 气体环境及其调控(1 学时) 第四节 土壤环境及其调控(1 学时) 第四章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2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的生产概况与产业发展方向;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栽培特性;掌 握优质安全反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设施栽培茬口、品种安排 (2)设施集约化育苗技术 (3)果菜类的植株调整等关键技术 3、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节 草莓设施栽培(6 学时) 第二节 无籽西瓜设施栽培(6 学时) 第三节 茄果类蔬菜设施栽培(8 学时) 第四节 鲜切花设施栽培(6 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以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占 30%;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形 式进行,占 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李式军主编,设施园艺学M0.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陈青云主编,农业设施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福墁主编,设施园艺学M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国园艺学会,《园艺学报》[门.北京 5、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学报》[J].北京. 6、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 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J]. 7.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Acta Horticulturae[J] (《园艺学报》)· 8.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J]《美国园艺科学会志》). 3
3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李式军主编,设施园艺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陈青云主编,农业设施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福墁主编,设施园艺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国园艺学会,《园艺学报》[J].北京. 5、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学报》[J].北京. 6、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 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J]. 7、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Acta Horticulturae[J] (《园艺学报》). 8、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J]《美国园艺科学会志》)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论 (英文):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课程编号:12351050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论》是园艺植物(蔬菜、果树、花卉)病虫害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昆虫学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害虫防 治与预测预报等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生物学与生态学 规律及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园艺植物病虫 害发生的基本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与理论。课程学习将有利于后继《果树病虫害防治 各论》、《蔬菜病虫害防治各论》和《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等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涵盖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课 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课程的相关理论与专业术语:充分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 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最终使学生具 备较为系统的园艺植物保护的相关基本专业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昆虫学(24学时) 绪论(1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进化过程:理解昆虫进化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昆 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难点为理解昆虫功能进化与 生存的关系。 第一节 昆虫的特性 第二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题:昆虫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 第一章昆虫形态学(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头、胸、腹三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形态结构 特征与生物功能间的关系:掌握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特征。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重点为昆虫纲主要形态特征,难点在昆虫形态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 第一节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0.3学时) 第二节昆虫的头部(1学时)
4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论 (英文):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课程编号:12351050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 字以内)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论》是园艺植物(蔬菜、果树、花卉)病虫害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昆虫学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害虫防 治与预测预报等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生物学与生态学 规律及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园艺植物病虫 害发生的基本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与理论。课程学习将有利于后继《果树病虫害防治 各论》、《蔬菜病虫害防治各论》和《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各论》等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涵盖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课 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课程的相关理论与专业术语;充分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 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最终使学生具 备较为系统的园艺植物保护的相关基本专业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昆虫学(24 学时) 绪 论 (1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进化过程;理解昆虫进化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昆 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难点为理解昆虫功能进化与 生存的关系。 第一节 昆虫的特性 第二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题:昆虫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 第一章 昆虫形态学(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头、胸、腹三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形态结构 特征与生物功能间的关系;掌握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特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重点为昆虫纲主要形态特征,难点在昆虫形态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0.3 学时)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1 学时)
一、 昆虫的口器 二 昆虫的眼和触角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1学时) 一、 昆虫的翅 二、 昆虫的足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0.4学时)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0.3学时) 思考题:1、昆虫纲与其它近似纲的形态异同?2、昆虫口器危害特点及与农药选择的 关系。 第二章昆虫的内部器官(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主要内部器官、构造及作用机理:理解主要内部 器官的生物功能与影响因素:掌握内部器官功能与害虫防治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昆虫重要内部器官的构造与功能,及与害虫防治 的关系。难点是内部器官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体腔和内部器官(0.2学时) 第二节 消化系统(0.3学时) 第三节 排泄器官(0.3学时) 第四节 循环系统(0.2学时) 第五节 呼吸系统(0.2学时) 第六节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0.3学时)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0.3学时) 第八节 生殖系统(0.2学时) 思考题:农药作用机理及与害虫内部器官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4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生物发育过程及生长习性:理解昆虫生殖与变态 多样性的意义;掌握昆虫的生殖与变态主要类型及胚后个体发育史与昆虫习性。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昆虫生物学相关的许多专业术语及昆虫的变态类 型。难点为昆虫变态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1学时) 一、 昆虫的两性生殖 昆虫的孤雌生殖 第二节 昆虫变态的类型(1学时) 昆虫的变态类型 二、 昆虫的全变态 三、 昆虫的不全变态 第三节 昆虫个体发育(1学时) 一、 昆虫年生活史 二、 昆虫的世代 第四节 昆虫的习性(1学时) 5
5 一、 昆虫的口器 二、 昆虫的眼和触角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1 学时) 一、 昆虫的翅 二、 昆虫的足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0.4 学时)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0.3 学时) 思考题:1、昆虫纲与其它近似纲的形态异同?2、昆虫口器危害特点及与农药选择的 关系。 第二章 昆虫的内部器官(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主要内部器官、构造及作用机理;理解主要内部 器官的生物功能与影响因素;掌握内部器官功能与害虫防治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昆虫重要内部器官的构造与功能,及与害虫防治 的关系。难点是内部器官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体腔和内部器官(0.2 学时) 第二节 消化系统(0.3 学时) 第三节 排泄器官(0.3 学时) 第四节 循环系统(0.2 学时) 第五节 呼吸系统(0.2 学时) 第六节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0.3 学时)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0.3 学时) 第八节 生殖系统(0.2 学时) 思考题:农药作用机理及与害虫内部器官的关系。 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4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生物发育过程及生长习性;理解昆虫生殖与变态 多样性的意义;掌握昆虫的生殖与变态主要类型及胚后个体发育史与昆虫习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昆虫生物学相关的许多专业术语及昆虫的变态类 型。难点为昆虫变态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1 学时) 一、 昆虫的两性生殖 二、 昆虫的孤雌生殖 第二节 昆虫变态的类型(1 学时) 一、 昆虫的变态类型 二、 昆虫的全变态 三、 昆虫的不全变态 第三节 昆虫个体发育(1 学时) 一、 昆虫年生活史 二、 昆虫的世代 第四节 昆虫的习性(1 学时)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二、 昆虫的其它习性 思考题:昆虫多样生殖方式的进化意义。 第四章昆虫的生态学(4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要素:理解各生态要素间的 作用关系:掌握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与作用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生态要素的主要类群及作用特点:难点是要充分 理解生态平衡与昆虫种群数量控制的关系。 第一节昆虫生态学基本内容及要素(2学时) 一、 生态系统基本要素 二、 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功能 三、 经济损失水平与经济阈值 四、 园艺生态系特点 第二节 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1学时) 一、 生物因素的主要类群 二、 生物因素的作用特点 第三节 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1学时) 一、非生物因素的主要因子 二、生物因素的作用特点 思考题:从昆虫生态学角度考虑,如何有效控制昆虫种群密度。 第五章昆虫分类学(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分类学的发展沿革及优先律、双名法等分类学内容: 理解二项式检索表的编制与查阅;掌握昆虫分类阶元及与园艺作物有关的主要目及形态特 征。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七阶元分类系统及昆虫主要目的形态特征;难点 为二项式检索表的编制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发展沿革(0.5学时) 第二节 昆虫分类阶元与命名法则(0.8学时) 第三节 二项式检索表(0.7学时) 第四节 与园艺作物有关的主要目(1学时) 思考题:如何充分利用昆虫分类检索表? 第六章害虫调查与预测预报(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基本方法:理解抽样方法与昆虫 分布型的关系:掌握常用的昆虫抽样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害虫的分布型与抽样方法:难点为调查数据的科 学处理与害虫发生期与发生量预测。 第一节昆虫的调查方法(2学时) 、 昆虫的分布型 二、 昆虫的调查方法 6
6 一、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二、 昆虫的其它习性 思考题:昆虫多样生殖方式的进化意义。 第四章 昆虫的生态学(4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要素;理解各生态要素间的 作用关系;掌握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与作用特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生态要素的主要类群及作用特点;难点是要充分 理解生态平衡与昆虫种群数量控制的关系。 第一节 昆虫生态学基本内容及要素(2 学时) 一、 生态系统基本要素 二、 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功能 三、 经济损失水平与经济阈值 四、 园艺生态系特点 第二节 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1 学时) 一、 生物因素的主要类群 二、 生物因素的作用特点 第三节 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的影响(1 学时) 一、非生物因素的主要因子 二、生物因素的作用特点 思考题:从昆虫生态学角度考虑,如何有效控制昆虫种群密度。 第五章 昆虫分类学(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分类学的发展沿革及优先律、双名法等分类学内容; 理解二项式检索表的编制与查阅;掌握昆虫分类阶元及与园艺作物有关的主要目及形态特 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七阶元分类系统及昆虫主要目的形态特征;难点 为二项式检索表的编制。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发展沿革(0.5 学时) 第二节 昆虫分类阶元与命名法则(0.8 学时) 第三节 二项式检索表(0.7 学时) 第四节 与园艺作物有关的主要目(1 学时) 思考题:如何充分利用昆虫分类检索表? 第六章 害虫调查与预测预报(3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基本方法;理解抽样方法与昆虫 分布型的关系;掌握常用的昆虫抽样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害虫的分布型与抽样方法;难点为调查数据的科 学处理与害虫发生期与发生量预测。 第一节 昆虫的调查方法(2 学时) 一、 昆虫的分布型 二、 昆虫的调查方法
三、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第二节 昆虫的预测预报方法(1学时) 一、 发生期预测 二、 发生量预测 思考题:如何确定选用适宜的昆虫抽样方法? 第七章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4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综合治理的生态学内涵: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防 治策略与生态学意义:掌握害虫综合治理的常用手段与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在于掌握在害虫综合治理策略中可采用的手段及各 自的特点与适用范围:难点在于对害虫综合治理中生态学内涵的理解。 第一节害虫的综合治理(IPM)(1学时) 第二节 植物检疫(0.5学时) 第三节 农业防治法(0.5学时) 第四节 生物防治法(0.5学时) 第五节 遗传防治(0.5学时) 第六节 物理防治(0.5学时) 第七节 化学防治(0.5学时) 思考题:1、害虫综合治理的生态学基础是什么? 2、农业防治法与生物防治法在IPW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病理学(24学时) 绪论(0.5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主要发展史、任务、性质以及此门课 程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难点学习植物病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基本概念(5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害和症状的定义,分析病害发生因素及根据植物病害 症状学会初步诊断。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难点是症状分类。 第一节植物病害及其症状的定义(3学时)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一)概念 (二)要点 二、植物病害症状的定义 (一)概念 (二)症状的分类 第二节植物生病的原因(0.5学时) 一、生物病原 二、非生物病原 1
7 三、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第二节 昆虫的预测预报方法(1 学时) 一、 发生期预测 二、 发生量预测 思考题:如何确定选用适宜的昆虫抽样方法? 第七章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4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昆虫的综合治理的生态学内涵;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防 治策略与生态学意义;掌握害虫综合治理的常用手段与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在于掌握在害虫综合治理策略中可采用的手段及各 自的特点与适用范围;难点在于对害虫综合治理中生态学内涵的理解。 第一节 害虫的综合治理(IPM)(1 学时) 第二节 植物检疫(0.5 学时) 第三节 农业防治法(0.5 学时) 第四节 生物防治法(0.5 学时) 第五节 遗传防治(0.5 学时) 第六节 物理防治(0.5 学时) 第七节 化学防治(0.5 学时) 思考题:1、害虫综合治理的生态学基础是什么? 2、农业防治法与生物防治法在 IPM 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病理学(24 学时) 绪论 (0.5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主要发展史、任务、性质以及此门课 程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难点学习植物病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 基本概念(5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害和症状的定义,分析病害发生因素及根据植物病害 症状学会初步诊断。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难点是症状分类。 第一节 植物病害及其症状的定义(3 学时)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一)概念 (二)要点 二、植物病害症状的定义 (一)概念 (二)症状的分类 第二节 植物生病的原因(0.5 学时) 一、生物病原 二、非生物病原
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1.5学时) 一、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 (一)田间分布 (二)侵染有无 (三)宏观病征有无 二、各大类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 (一)从病状上区分 (二)从病征上区分 (三)鉴定病原种 第二章植物病原学(4.5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原学的分类,分析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病害植物病原的分类。难点是诊断出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核菌类(2学时) 一、真核菌类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真核菌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植物病原细菌(0.5学时) 一、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繁殖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植物病原病毒(1学时) 一、植物病毒的传染方式 二、典型的植物病原病毒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0.5学时) 一、线虫的形态、生活史和生态学 二、线虫的寄生性、致病性及其主要类型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0.5学时) 一、概念 二、主要种类 第三章植物的病程(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了解植物感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物病害的侵染过程。难点是影响四个时期的因素。 第一节侵染过程(1学时) 一、接触期 二、侵入期 三、潜育期 四、发病期 第二节植物感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1学时) 一、植物感病机制 二、植物抗病机制 8
8 第三节 植物病害诊断(1.5 学时) 一、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 (一)田间分布 (二)侵染有无 (三)宏观病征有无 二、各大类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 (一) 从病状上区分 (二) 从病征上区分 (三) 鉴定病原种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4.5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原学的分类,分析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病害植物病原的分类。难点是诊断出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核菌类(2 学时) 一、真核菌类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真核菌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0.5 学时) 一、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繁殖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1 学时) 一、植物病毒的传染方式 二、典型的植物病原病毒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0.5 学时) 一、线虫的形态、生活史和生态学 二、线虫的寄生性、致病性及其主要类型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0.5 学时) 一、概念 二、主要种类 第三章 植物的病程(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了解植物感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物病害的侵染过程。难点是影响四个时期的因素。 第一节 侵染过程 (1 学时) 一、接触期 二、侵入期 三、潜育期 四、发病期 第二节 植物感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 (1 学时) 一、植物感病机制 二、 植物抗病机制
第四章植物病害流行学(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害循环概念,了解病害流行及其预测。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物病害循环过程。难点是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 第一节病害循环(1.3学时) 一、概念 二、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及其方式 第二节病害流行及其预测(0.7学时) 一、植病系统 二、病害流行和预测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管理(6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概念及其措施,了解植物病害检疫、农 业控制、物理和生物控制、化学控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综合管理概念。难点是化学控制。 第一节概述(0.5学时) 一、植物病害管理措施和方针 二、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概念 第二节植物病害检疫(1学时) 一、植物检疫概念及其特殊性 二、植物检疫的作用 三、植物检疫的实施 第三节农业控制(1学时) 一、内容和意义 二、具体措施 第四节物理和生物控制(1学时) 一、物理控制 二、生物控制 第五节化学控制(2.5学时) 一、化学防治法概述 二、方法 三、杀菌剂 四、科学使用农药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采取闭卷考试。闭卷考试试题类型为: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计算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李照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艺植物昆虫学》2004年1月第1版。 高必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园艺植物病理学》 9
9 第四章 植物病害流行学(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病害循环概念,了解病害流行及其预测。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物病害循环过程。难点是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 第一节 病害循环 (1.3 学时) 一、概念 二、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及其方式 第二节 病害流行及其预测(0.7 学时) 一、植病系统 二、病害流行和预测 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管理(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概念及其措施,了解植物病害检疫、农 业控制、物理和生物控制、化学控制。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综合管理概念。难点是化学控制。 第一节 概述 (0.5 学时) 一、植物病害管理措施和方针 二、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概念 第二节 植物病害检疫(1 学时) 一、植物检疫概念及其特殊性 二、植物检疫的作用 三、植物检疫的实施 第三节 农业控制(1 学时) 一、内容和意义 二、具体措施 第四节 物理和生物控制(1 学时) 一、物理控制 二、生物控制 第五节 化学控制(2.5 学时) 一、化学防治法概述 二、方法 三、杀菌剂 四、科学使用农药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采取闭卷考试。闭卷考试试题类型为: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计算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李照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艺植物昆虫学》2004 年 1 月第 1 版。 高必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园艺植物病理学》
2、主要参考资料: (1)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普通昆虫学》1996 年7月第1版。 (2)蔡平、祝树德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植物昆虫学》2003年第1 版。 (3)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昆虫学通论》1980年第1版。 (4)韩召军、杜相革、徐志宏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园艺昆虫学》,2001 年7月第1版。 (5)《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期刊等。 o
10 2、主要参考资料: (1)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普通昆虫学》1996 年 7 月第 1 版。 (2)蔡平、祝树德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植物昆虫学》2003 年第 1 版。 (3)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昆虫学通论》1980 年第 1 版。 (4)韩召军、杜相革、徐志宏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园艺昆虫学》,2001 年 7 月第 1 版。 (5)《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期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