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宗教与国际关系 徐以骅
网络宗教与国际关系 徐以骅
网络宗教的特点 网络时代宗教的变化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我国的影响
网络宗教的特点 网络时代宗教的变化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我国的影响
网络宗教的特点 令互联网的特点:广泛性、即时性 互动性、包容性、负拥挤成本; 网络世界性与宗教普世性,上帝的 麦克风、教会的图书馆; 网络的快捷与文化的快餐化,宗教 在新时代的活力; 从虚拟宗教产品到虚拟教会(傻瓜 教会、有线教会); 冷“电脑空间上的宗教”( religion on cyberspace)与“电脑空间中 的宗教”( Religion in
网络宗教的特点 互联网的特点:广泛性、即时性、 互动性、包容性、负拥挤成本; 网络世界性与宗教普世性,上帝的 麦克风、教会的图书馆; 网络的快捷与文化的快餐化,宗教 在新时代的活力; 从虚拟宗教产品到虚拟教会(傻瓜 教会、有线教会); “电脑空间上的宗教” (religion on cyberspace)与“电脑空间中 的宗教” (Religion in cyberspace);
宗教既“无形”又“可见”、“可 视 从“一对一”即时沟通到“多对 多”即时交流; 宗教是大量使用符号的领域,从解 释符号(获知)到演示符号(感 知),符号激增失去象征功能 开放、互动、自由、宽容、个人 化、中立、竞争、民主(无等级 权力分散); 如印刷术一样,网络对宗教的革命 性影响,“第二次宗教改革” 相对而言,由主流宗教首先采用的 采由福的作用小此
宗教既“无形”又“可见” 、 “可 视” ; 从“一对一”即时沟通到“多对 多”即时交流; 宗教是大量使用符号的领域,从解 释符号(获知)到演示符号(感 知),符号激增失去象征功能; 开放、互动、自由、宽容、个人 化、中立、竞争、民主(无等级、 权力分散); 如印刷术一样,网络对宗教的革命 性影响,“第二次宗教改革” ; 相对而言,由主流宗教首先采用的 广播电视的作用要小些
思考: 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区别
思考: 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区别
互联网时代宗教的变化: 令跨国性突破,三大宗教外的地方 性宗教的全球化 多元化发展,宗教宽容Vs.宗教 霸权;宗教差异相对化/可妥协 性 信仰间竞争,“消费者宗教” 扩大宗教市场、从封闭空间到开 放空间;
互联网时代宗教的变化: 跨国性突破,三大宗教外的地方 性宗教的全球化; 多元化发展,宗教宽容Vs.宗教 霸权;宗教差异相对化/可妥协 性; 信仰间竞争,“消费者宗教” 、 扩大宗教市场、从封闭空间到开 放空间;
建制宗教衰落:个人化/去中介,不 能控制信息流动,更接近路德目标, 我们之上”变为“我们之中”,宗 教从狭义到广义的过渡; 巩固宗教社区;传统建制教会上网; 令商品化/时尚化倾向:眼球宗教(注 意力宗教),迎合喜好,“信仰退 化”、“物质基督教”(权威性、神 秘性的丧失); 四大媒体融合:即竞争又合作
建制宗教衰落:个人化/去中介,不 能控制信息流动,更接近路德目标, “我们之上”变为“我们之中”,宗 教从狭义到广义的过渡; 巩固宗教社区;传统建制教会上网; 商品化/时尚化倾向:眼球宗教(注 意力宗教),迎合喜好,“信仰退 化” 、 “物质基督教”(权威性、神 秘性的丧失); 四大媒体融合:即竞争又合作
思考: 与传统教会的区别,是否为 “第二次宗教改革”? 有创造和生成功能的电脑宗 教疏离还是接近上帝/教 会?
思考: 与传统教会的区别,是否为 “第二次宗教改革”? 有创造和生成功能的电脑宗 教疏离还是接近上帝/教 会?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令最快捷:“第一时间”; 令最广泛:互联网遍布全球的终端; 令最直接:互联网点与点的互动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最快捷:“第一时间” ; 最广泛:互联网遍布全球的终端; 最直接:互联网点与点的互动
扩大宗教传播,无国界流动,穿透社 会/文化壁垒; 令产生/增强跨国宗教认同,不以地域 共同体为中心的宗教; 全球公民社会(公共空间)中宗教的 作用:从组织网络到虚拟网络; 令提高宗教动员及参与国际事务能力; 冷国家主权的隐性丧失和事实上的不平 等 令基督教对其他宗教的数字优势和话语 霸权;
扩大宗教传播,无国界流动,穿透社 会/文化壁垒; 产生/增强跨国宗教认同,不以地域 共同体为中心的宗教; 全球公民社会(公共空间)中宗教的 作用:从组织网络到虚拟网络; 提高宗教动员及参与国际事务能力; 国家主权的隐性丧失和事实上的不平 等; 基督教对其他宗教的数字优势和话语 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