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籍改革政策与教育公平 209年2月23日凌晨,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 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试行办法》2月23日一早在“中国上海”网站公 布。此办法将试行三年。 上海市户籍改革政策回顾 按照规定,来沪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申办上海市 常住户口应当同时符合5项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 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缴纳所得税;在上海市被聘 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 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 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然而此办法的公布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上海需要引进人才,并通过完善人才结构来助推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这 就要帮助大量‘没有户口’的外来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新政策有望给他们 吃下‘定心丸’!”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说。 不仅如此,上海还面临严重的老龄化现状。一项统计显示,到2008年末, 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2‰,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也就 是说,一方面外来者源源不断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上海户籍人口却 是负增长。 引言 1上海户籍制度的目标分析 上海户籍改革政策的目标是吸引人才。在新政策框架下,有望获得上海户籍 的人包括具有较高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群体。这次户籍改革不同以往政策,其 面向人群亦不再是极少数高端人才。可以说上海的户籍改革政策的退出,又一次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如果说,户籍只对顶级人才开放是一种目标群体非常有限的“增量改革”, 那么这次改革,就具有了更多的普遍性,受惠群体面要大得多,改革已然具有了 “存量改革”的性质。中国户籍改革的大方向,是全面取消户籍制度,这是大势
上海户籍改革政策与教育公平 2009 年 2 月 23 日凌晨,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 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试行办法》2 月 23 日一早在“中国上海”网站公 布。此办法将试行三年。 上海市户籍改革政策回顾: 按照规定,来沪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申办上海市 常住户口应当同时符合 5 项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 7 年;持证期间按规定 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 7 年;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缴纳所得税;在上海市被聘 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 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 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然而此办法的公布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上海需要引进人才,并通过完善人才结构来助推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这 就要帮助大量‘没有户口’的外来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新政策有望给他们 吃下‘定心丸’!”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说。 不仅如此,上海还面临严重的老龄化现状。一项统计显示,到 2008 年末, 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72‰,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也就 是说,一方面外来者源源不断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上海户籍人口却 是负增长。 一 引言 1 上海户籍制度的目标分析 上海户籍改革政策的目标是吸引人才。在新政策框架下,有望获得上海户籍 的人包括具有较高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群体。这次户籍改革不同以往政策,其 面向人群亦不再是极少数高端人才。可以说上海的户籍改革政策的退出,又一次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如果说,户籍只对顶级人才开放是一种目标群体非常有限的“增量改革”, 那么这次改革,就具有了更多的普遍性,受惠群体面要大得多,改革已然具有了 “存量改革”的性质。中国户籍改革的大方向,是全面取消户籍制度,这是大势
所趋。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一过程固然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步骤也会比较 多,但终究要指向外来的增量一高端人才之外的普通存量人群。① 2上海户籍制度受阻原因—以教育机会为例 但是上海户籍改革制度的阻力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假定上海户籍改革制度 的终极点是“所有希望加入上海户籍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加入上海户籍”,那 么从最小的一个方面来讲一一当上海市人口膨胀开来,上海市民所拥有的诸多优 越将受到严重挑战。比如拥有上海户口,就能获得远比欠发达省市好得多的教育 机会、医疗条件、就业机会等附着性内容。在中国小小的户口本所承载的不仅仅 是拥有某地的户籍。 就例如教育问题一一当只有上千万人口的上海市开始试用户籍改革政策的 时候,上海市人口每年都会以均数增长,则原有的教育机会则会对于原有的上海 人相应减少。可以想像,一旦上海放松户籍准人,则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家长就会 把小孩送到上海来就学,这对上海的教育资源供给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原来 每年上海市的10万左右的考生可能扩充为几十万,而上海当地大学录取人数并 不会有过大挑动。这一政策由于其变动大,设计的利益群体广泛,其受众一致性 明显较低,推行阻力也随之而来 3本文探究目的 上海市户籍改革制度的推出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分析此政策 的“决策实施”,部分内容以教育公平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上海市户籍改革政策 的实施将会是怎样。 二之前的研究 1政策实施分析的理论模型 在 DONALD S VAN METER和 CARLE VAN HORN的分析中,政策实施分 析的理论模型涉及到六个要素:“政策标准与目的”、“政策资源”、“组织间交流 与强制性行为”、“影响政策执行的执行机构的特征”、“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 以及“执行者本身的偏好”。④这些因素中,又可进行分类,有些是间接因素, 有些是直接因素,各变量之间又互相影响,构成了相对复杂的结构
所趋。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一过程固然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步骤也会比较 多,但终究要指向外来的增量—高端人才之外的普通存量人群。① 2 上海户籍制度受阻原因——以教育机会为例 但是上海户籍改革制度的阻力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假定上海户籍改革制度 的终极点是“所有希望加入上海户籍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加入上海户籍”,那 么从最小的一个方面来讲——当上海市人口膨胀开来,上海市民所拥有的诸多优 越将受到严重挑战。比如拥有上海户口,就能获得远比欠发达省市好得多的教育 机会、医疗条件、就业机会等附着性内容。在中国小小的户口本所承载的不仅仅 是拥有某地的户籍。 就例如教育问题——当只有上千万人口的上海市开始试用户籍改革政策的 时候,上海市人口每年都会以均数增长,则原有的教育机会则会对于原有的上海 人相应减少。可以想像,一旦上海放松户籍准人,则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家长就会 把小孩送到上海来就学,这对上海的教育资源供给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原来 每年上海市的 10 万左右的考生可能扩充为几十万,而上海当地大学录取人数并 不会有过大挑动。这一政策由于其变动大,设计的利益群体广泛,其受众一致性 明显较低,推行阻力也随之而来。 3 本文探究目的 上海市户籍改革制度的推出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分析此政策 的“决策实施”,部分内容以教育公平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上海市户籍改革政策 的实施将会是怎样。 二 之前的研究 1 政策实施分析的理论模型 在 DONALD S.VAN METER 和 CARL E.VAN HORN 的分析中,政策实施分 析的理论模型涉及到六个要素:“政策标准与目的”、“政策资源”、“组织间交流 与强制性行为”、“影响政策执行的执行机构的特征”、“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 以及“执行者本身的偏好”。④ 这些因素中,又可进行分类,有些是间接因素, 有些是直接因素,各变量之间又互相影响,构成了相对复杂的结构
2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教育压力 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存在的,例如有些学者指出,随着流动人 口的激增,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凸显 以往,当当地政府没有把外来人口作为当地居民看待时,外来人口通常会有 种自卑感,难以得到社会、社区的认可,其社会边缘化干就会增强。而当政府 没有重视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外来人口子女却又确实占据着当地教育资 源的时候,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就会出现困境。现实困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教育需求预测与现实供给力之间的矛盾;(2)教育管理政策上的困境;(3) 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备,调控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目的;(4)人口分布特点的预测工 作有所欠缺。② 3地域间存在不平等的教育财畋资金分配 例如在《理解公共政策》这本在书中,作者谈到美国的关于教育财政资金的 斗争问题时讲到:“经济财力是决定一个州提供教育服务的意愿和能力的重要因 素,各州之间的教育支出上的大多数差异都可以从他们经济财力的不同得到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在同一个地方,可征收财税较少的区域与可征收 财税较多的区域,学校所提供的教育亦不相同。通常都是征得税收较多的地区其 学校的教育资源更为优异。这就促使了教育不公布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2,3个分析,一个从外来人口带来的教育压力入手,而 另一个则从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入手。当我们将两个分析结合在一起,去看“上海 市户籍改革政策”的时候,就会发现。为了上海的发展,上海推行了户籍改革政 策,由于上海经济实力决定了上海的教育资源更为优异,而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 口。但是外来人口的加入,确实的现实充满困境一一上海政府并没有立即提供与 外来人口相适应的教育供给力等。 三理论分析上海户籍改革政策 在分析政策之前,我们先对于政策进行分类,则户籍改革政策属于大变动 /低一致性的公共政策。这类政策通常都是十分具有争议类的政策,由于政策对
2 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教育压力 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存在的,例如有些学者指出,随着流动人 口的激增,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凸显。 以往,当当地政府没有把外来人口作为当地居民看待时,外来人口通常会有 一种自卑感,难以得到社会、社区的认可,其社会边缘化干就会增强。而当政府 没有重视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外来人口子女却又确实占据着当地教育资 源的时候,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就会出现困境。现实困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教育需求预测与现实供给力之间的矛盾;(2)教育管理政策上的困境;(3) 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备,调控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目的;(4)人口分布特点的预测工 作有所欠缺。② 3 地域间存在不平等的教育财政资金分配 例如在《理解公共政策》这本在书中,作者谈到美国的关于教育财政资金的 斗争问题时讲到:“经济财力是决定一个州提供教育服务的意愿和能力的重要因 素,各州之间的教育支出上的大多数差异都可以从他们经济财力的不同得到解 释”。③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在同一个地方,可征收财税较少的区域与可征收 财税较多的区域,学校所提供的教育亦不相同。通常都是征得税收较多的地区其 学校的教育资源更为优异。这就促使了教育不公布。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 2,3 个分析,一个从外来人口带来的教育压力入手,而 另一个则从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入手。当我们将两个分析结合在一起,去看“上海 市户籍改革政策”的时候,就会发现。为了上海的发展,上海推行了户籍改革政 策,由于上海经济实力决定了上海的教育资源更为优异,而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 口。但是外来人口的加入,确实的现实充满困境——上海政府并没有立即提供与 外来人口相适应的教育供给力等。 三 理论分析上海户籍改革政策 在分析政策之前,我们先对于政策进行分类,则户籍改革政策属于大变动 /低一致性的公共政策。这类政策通常都是十分具有争议类的政策,由于政策对
于原有的政策所做的变动很多,并且由于变动多,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也很多, 所以所能达到的一致性很低。这类政策问题成功的几率较小。 1政策标准与目的 “政策标准与目的”是一个间接因素,因为政策的标准与目标是相对抽象的, 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通过上下级以及同级之间的交流,使得政策执行者充分 认识到政策的标准与目的。“政策标准与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取决与基层官 僚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政策目标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于政策条文的熟悉。显然政 策一级级执行下去的时候,每一个传递者和实施者对政策标准与目的的理解会很 大程度上影响政策实施。或者可以说,基层官僚就是政策的决策者,他在政策最 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政策实施的范围、标准和目的 在上海市户籍改革制度当中,政策的标准与目的是明确的,主要原因是为 了上海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引进优秀人才,以及填补社保基金的空缺。由于上 海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出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所以上海户籍 改革一一变相吸引人才的战略符合总的要求。并且由于上海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 势,是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日益扩大,需要青壮年的填补。从上海市户籍改革 政策的标准与目的来看,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来自官方的阻力很小。 2政策资源 政策资源是政策得以推行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政策资源会使个体公民 和利益集团参与到政策的实施中,他们的支持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相反,政 策的失败往往源于政策资源不足,招致个人和利益集团的反对 政策资源不可以仅仅看做是资金,也包括其他方面,如技术上的支持和其 他手段的辅助。当政策资源充足以至于政策实施者会对它产生好感,并由此产生 寻租的动机,期望从中捞上一笔,那么政策的执行阻力相对就要小。但是这并不 能保证不会影响政策实施的目的,对于政策的误解仍然是致命的。 在上海户籍改革政策之中,政策资源的供给我们并不得知晓。仅以教育这 一方面来讲,当外来人口成为上海市民,上海市民的数量与日俱增,上海市人口 子女接受教育的数量也就与日俱增。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政府出台户籍政策 后,却没有进一步诸如“建设学校”“增加教育开支”“提高教师工资”等一系列 政治资源的供给。当大量的受教育人口涌入上海,教育资源的明显短缺,班额的
于原有的政策所做的变动很多,并且由于变动多,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也很多, 所以所能达到的一致性很低。这类政策问题成功的几率较小。 1 政策标准与目的 “政策标准与目的”是一个间接因素,因为政策的标准与目标是相对抽象的, 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通过上下级以及同级之间的交流,使得政策执行者充分 认识到政策的标准与目的。“政策标准与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取决与基层官 僚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政策目标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于政策条文的熟悉。显然政 策一级级执行下去的时候,每一个传递者和实施者对政策标准与目的的理解会很 大程度上影响政策实施。或者可以说,基层官僚就是政策的决策者,他在政策最 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政策实施的范围、标准和目的。 在上海市户籍改革制度当中,政策的标准与目的是明确的,主要原因是为 了上海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引进优秀人才,以及填补社保基金的空缺。由于上 海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出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所以上海户籍 改革——变相吸引人才的战略符合总的要求。并且由于上海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 势,是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日益扩大,需要青壮年的填补。从上海市户籍改革 政策的标准与目的来看,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来自官方的阻力很小。 2 政策资源 政策资源是政策得以推行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政策资源会使个体公民 和利益集团参与到政策的实施中,他们的支持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相反,政 策的失败往往源于政策资源不足,招致个人和利益集团的反对。 政策资源不可以仅仅看做是资金,也包括其他方面,如技术上的支持和其 他手段的辅助。当政策资源充足以至于政策实施者会对它产生好感,并由此产生 寻租的动机,期望从中捞上一笔,那么政策的执行阻力相对就要小。但是这并不 能保证不会影响政策实施的目的,对于政策的误解仍然是致命的。 在上海户籍改革政策之中,政策资源的供给我们并不得知晓。仅以教育这 一方面来讲,当外来人口成为上海市民,上海市民的数量与日俱增,上海市人口 子女接受教育的数量也就与日俱增。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政府出台户籍政策 后,却没有进一步诸如“建设学校”“增加教育开支”“提高教师工资”等一系列 政治资源的供给。当大量的受教育人口涌入上海,教育资源的明显短缺,班额的
明显膨胀,都将成为十分显著的问题。从这方面来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受阻可 能性就很大 3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 执行政策的区域当中是否拥有充足的资金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 的是公众的意向如何以及政策执行后的反馈,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如何。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在上海市内引起了诸多争议,户 籍改革政策波及到的是整个上海市上千万人的利益问题,对于社会的冲击非常 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拥有上海户口,就能获得远比欠发达省市好得多的教育 机会、医疗条件、就业机会等附着性内容。而这些机会,原本是只属于这千万人 口的 我们只要算一个帐就会十分清楚 在教育机会方面,原本上海每年只有8万高中生报考高等院校考试,而上海 本地的大学基本每年招收的名额总数也为8万左右,可以说是“收支平衡”。但 是当大量的外来人口转变为上海人后,享受与原上海人一样的高考优惠待遇,对 原有的上海学生来讲,竞争压力明显增加(注意:相当一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有子 女教育问题),原本“收支平衡”难以维持。所以在公众意向与舆论方面,政策 受阻的可能性极大。 只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清楚潜在的阻力有多大: 上海市重点高中曾连续六年向全国范围招收“全国生”,所谓“全国生”即 指到上海读高中且可以享受上海考生的高考政策。六年中,每年到上海就读的全 国生加起来总共不过3000人有余。但是此项政策后来被禁,原因在于上海市民 反应3000名全国生占去上海生进入好大学的机会。 4执行者本身的偏好 即对于政策的理解如何,对于政策的认同度有多高(这里有关系到政策的执 行者到底是被动还是主动执行政策,是通过积极交流认识到政策的必要性,还是 由于某些强制手段而执行政策)。 在上海的政府部门中,多数的政府官员一一政策执行者为上海原住民,也就 是说,“上海户籍改革政策”的受众中亦有他们。这项政策受众的被动接受显而 易见,以至我们可以设想到作为政策执行者,对于户籍政策的执行多处于被动
明显膨胀,都将成为十分显著的问题。从这方面来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受阻可 能性就很大。 3 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 执行政策的区域当中是否拥有充足的资金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 的是公众的意向如何以及政策执行后的反馈,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如何。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在上海市内引起了诸多争议,户 籍改革政策波及到的是整个上海市上千万人的利益问题,对于社会的冲击非常 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拥有上海户口,就能获得远比欠发达省市好得多的教育 机会、医疗条件、就业机会等附着性内容。而这些机会,原本是只属于这千万人 口的。 我们只要算一个帐就会十分清楚: 在教育机会方面,原本上海每年只有 8 万高中生报考高等院校考试,而上海 本地的大学基本每年招收的名额总数也为 8 万左右,可以说是“收支平衡”。但 是当大量的外来人口转变为上海人后,享受与原上海人一样的高考优惠待遇,对 原有的上海学生来讲,竞争压力明显增加(注意:相当一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有子 女教育问题),原本“收支平衡”难以维持。所以在公众意向与舆论方面,政策 受阻的可能性极大。 只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清楚潜在的阻力有多大: 上海市重点高中曾连续六年向全国范围招收“全国生”,所谓“全国生”即 指到上海读高中且可以享受上海考生的高考政策。六年中,每年到上海就读的全 国生加起来总共不过 3000 人有余。但是此项政策后来被禁,原因在于上海市民 反应 3000 名全国生占去上海生进入好大学的机会。 4 执行者本身的偏好 即对于政策的理解如何,对于政策的认同度有多高(这里有关系到政策的执 行者到底是被动还是主动执行政策,是通过积极交流认识到政策的必要性,还是 由于某些强制手段而执行政策)。 在上海的政府部门中,多数的政府官员——政策执行者为上海原住民,也就 是说,“上海户籍改革政策”的受众中亦有他们。这项政策受众的被动接受显而 易见,以至我们可以设想到作为政策执行者,对于户籍政策的执行多处于被动
并且对于户籍政策的认同度很低。在户籍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阻力是可见的。 强制行为和组织间的交流与执行机构的特征这两个方面存在一个交互的作 用。由上而下的强制性行为可以变向使得上级机构更加有权威,有能力。但是同 时,下级执行机构的具体特性情况也将决定上级部门采用什么样的强制手段。 在户籍改这个制度中,当下级官僚对于户籍改革制度的热情很低,始终处于 被动的执行中,必然会对于政策的实施造成诸多阻力,体现在政策实施未达到原 有目标,或者政策下达始终不通畅,必然会影响上级机关对于户籍政策进行调整, 甚至是一起户籍政策。 组织间的交流和强制行为对执行者本身的偏好也有影响。执行者对于政策的 反应源于他们对其目标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来源于上下级间的充分交流。但这并 不是说上下交流足够充分了,执行者们就一定会支持政策。户籍制度中,上下级 交流是充分的,但是执行这本身的喜好确是无法改变的 环境也会影响到执行者本身的偏好。当地当时的环境将决定政策的重要 性,对于不重要的政策,政策执行者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态度 例如户籍改革制度,关于上海市经济是否健康发展,上海市民固然关心, 但是除了少数政治任命官以外,很少会有上海市民认识到城市间经济发展竞争的 压力,以及上海所担负的“四个中心”建设的任务之艰巨性,换句话说就是,上 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充分证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渴求度远没有高到如此大的 户籍改革程度。相反,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教育、以及相应的就业等问题是紧迫 的,当户籍制度所带来的教育机会的大量丧失成为现实时,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 满与消极态度。 四反思与启示 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户籍改革政策所受到的阻力还是很巨大的,特别是受到 民众方面的阻力。虽然说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户籍制度注定是应当被取消的,但 是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且仍为做好准备。民众的对于政策实施的阻力是不容小觑 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民众的舆论力量将直接决定政策实施的情况。上海市户籍 改革政策所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阻力面前,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令人担
并且对于户籍政策的认同度很低。在户籍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阻力是可见的。 强制行为和组织间的交流与执行机构的特征这两个方面存在一个交互的作 用。由上而下的强制性行为可以变向使得上级机构更加有权威,有能力。但是同 时,下级执行机构的具体特性情况也将决定上级部门采用什么样的强制手段。 在户籍改这个制度中,当下级官僚对于户籍改革制度的热情很低,始终处于 被动的执行中,必然会对于政策的实施造成诸多阻力,体现在政策实施未达到原 有目标,或者政策下达始终不通畅,必然会影响上级机关对于户籍政策进行调整, 甚至是一起户籍政策。 组织间的交流和强制行为对执行者本身的偏好也有影响。执行者对于政策的 反应源于他们对其目标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来源于上下级间的充分交流。但这并 不是说上下交流足够充分了,执行者们就一定会支持政策。户籍制度中,上下级 交流是充分的,但是执行这本身的喜好确是无法改变的。 环境也会影响到执行者本身的偏好。当地当时的环境将决定政策的重要 性,对于不重要的政策,政策执行者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态度。 例如户籍改革制度,关于上海市经济是否健康发展,上海市民固然关心, 但是除了少数政治任命官以外,很少会有上海市民认识到城市间经济发展竞争的 压力,以及上海所担负的“四个中心”建设的任务之艰巨性,换句话说就是,上 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充分证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渴求度远没有高到如此大的 户籍改革程度。相反,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教育、以及相应的就业等问题是紧迫 的,当户籍制度所带来的教育机会的大量丧失成为现实时,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 满与消极态度。 四 反思与启示 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户籍改革政策所受到的阻力还是很巨大的,特别是受到 民众方面的阻力。虽然说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户籍制度注定是应当被取消的,但 是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且仍为做好准备。民众的对于政策实施的阻力是不容小觑 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民众的舆论力量将直接决定政策实施的情况。上海市户籍 改革政策所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阻力面前,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令人担
忧 上文中借用的理论模型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者的学术论文,但是在分析中 我发现其缺点还是很多的,元素之间有所重叠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政策标 准与目的”中其实就涉及到“组织间交流与强制性行为”中的交流与强制,因为 没有政策的交流和强制过程,政策的目的或者标准就很难建立和贯彻 另外模型中变量因素过多,以至于很难在分析户籍政策的实例中将所有元素 都用于分析,有些元素在此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存在,或者作用微乎其微。 本文从“政策的实施”来对于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分析,部分分析内容执着重 于“教育公平问题”乃是因为,户籍改革制度所牵涉到的利益涉及到社会的方方 面面,问题复杂度难以驾驭,因而只着重讲“教育”方面。 参考文献 ①苏振华:《上海户籍政策的鲶鱼效果》(《商周刊》) ②林伟:《外来人口子女教育公共政策分析》(《 THE MORDEN EDUCATION JOURNAL》) ③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六章一关于教育财政资金的斗争 ④ DONALD S VAN METER:《 POLICY IMPLEMENTATION》
忧。 上文中借用的理论模型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者的学术论文,但是在分析中 我发现其缺点还是很多的,元素之间有所重叠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政策标 准与目的”中其实就涉及到“组织间交流与强制性行为”中的交流与强制,因为 没有政策的交流和强制过程,政策的目的或者标准就很难建立和贯彻。 另外模型中变量因素过多,以至于很难在分析户籍政策的实例中将所有元素 都用于分析,有些元素在此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存在,或者作用微乎其微。 本文从“政策的实施”来对于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分析,部分分析内容执着重 于“教育公平问题”乃是因为,户籍改革制度所牵涉到的利益涉及到社会的方方 面面,问题复杂度难以驾驭,因而只着重讲“教育”方面。 参考文献 ① 苏振华:《上海户籍政策的鲶鱼效果》(《商周刊》) ② 林伟:《外来人口子女教育公共政策分析》(《THE MORDEN EDUCATION JOURNAL》) ③ 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六章—关于教育财政资金的斗争 ④ DONALD S.VAN METER:《POLICY IMPLEMENTATION》